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x

    • 资源ID:4620923       资源大小:241.41KB        全文页数:1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x

    1、人教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必修一(政治史) 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1)服从周天子的命令;(2)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4、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二、西周的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2、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三、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郡县制的建立(1)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2)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

    3、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3)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1)皇帝独尊;(2)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3)皇位世袭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注意:秦始皇时期,丞相和太尉地位一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

    4、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4、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3课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处理

    5、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汉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2)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

    6、、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称为中朝,而丞相沦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朝:尚书省

    7、、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4)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5)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分宰相军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二、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8、,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2、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

    9、官互牵等形式加以控制。三、选官制度的演变1、汉朝:察举制。汉武帝时建立起举孝廉的人才选拔制度;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重门第不重才能;3、隋朝:科举制。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完善科举制。4、科举制的作用:(1)积极作用:抑制士族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被历朝沿用。(2)消极作用:士人为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学问,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不利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1、明朝废丞相

    10、、设内阁。(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3)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最初目的:处理西北军务。特点:简、速、密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11、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5课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基础) 主要内容: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12、废除债奴制。意义: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二、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确立)主要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实行“陶片放逐法”。 意义: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三、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5世纪(鼎盛)所有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并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观赏戏剧的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四、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1、得: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

    13、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是雅典古典时代辉煌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2、失:(1)就民主的范围而言,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2)就其性质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3)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雅典古典时代的辉煌诞生于民主政治的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中;雅典后来的衰落也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盛也民主,衰也民主)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罗马法的主要内容1、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

    14、史的起点。2、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3、万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4、公元6世纪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二、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1、对罗马而言,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2、对世界而言,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第三单

    15、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光荣革命” 时间:1688年。 国家:英国。 1、原因: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反攻倒算,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结果: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 4、性质:资产阶级革命。二、权利法案 时间:1689年。 1、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3、结果:实际权力逐渐

    16、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三、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权利: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行政权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3、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1、主要内容:(1)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

    17、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2、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作用:(1)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二、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1、不同点:国家元首(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世袭、终身。“统而不治”、国家的象征。美国:(民主共和制)总统,

    18、选举产生并有任期。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英国: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大权,议会和议员产生方式,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下院议员民主选举产生。 美国:政府首脑即总统,行使行政权。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 2、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专政;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议会都行使立法权,实行两院制;都是司法独立。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法兰西共和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1、内因:第一: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在这80多年间,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和帝制派之间斗争不断。第二:共和国时期

    19、政局动荡、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第三: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第四:由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法国同一时期的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比较强大,所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相当不易。2、外因: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甚至外来武装干涉。3、一票共和: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时间:1875(1)内容: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两院制议(众议院4年: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内阁:议会中多数

    20、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2)意义:确立共和政体,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德意志的统一1、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1)普丹、普奥、普法战争2、德意志帝国宪法 时间:1871年(1)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2)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3、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4、作用:完成统一、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三、欧洲大陆代议制确立的意义其一,有利于欧洲资产

    21、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其二,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其四,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二、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18401842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 日本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

    22、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1、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 缔约国:中国,英国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天津条约 时间:1858年 缔约国:中国,英国,法国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使出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3、北京条约 时间:1860年 缔约国:

    23、中国,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影响:增开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大片领土的丧失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4、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 缔约国:中国,日本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台湾等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

    24、民的负担;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5、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缔约国:中国,美国等十一国。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

    25、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四、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列强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2)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民族遗产;(3)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4)经济上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

    26、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3、自然灾害严重;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二、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1、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2、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3、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4、失败:1864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失败原因及意义1、性质:反封反侵略的农民战争2、失败原因:(1)主观上:战略的失误和农民阶级的局

    27、限性;(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功绩:深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4、教训:农民阶级无法承担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四、治国方案1、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2)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3)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4)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5)评价: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

    28、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2、资政新篇(1)时间: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3)内容: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教:奖励技术发明,兴办学馆;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4)评价: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1

    29、)爆发时间:1894年9月 (2)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2)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3)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5个月,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此后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二、八

    30、国联军侵华(1)时间:1900年(2)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第13课 辛亥革命一、背景1、清政府的改革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3、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上海、东京);4、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形成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5、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进入高潮。二、兴中会的成立1、时间:1894年;2、地点:檀香山;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4、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时间:1905年;2、地点:东京;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机关刊物:民报;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四、武昌起义的爆发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3、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五、中华民国的成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南京;3、临时大总统:孙中山;4、国旗:五色旗;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为限制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