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doc

    • 资源ID:4611607       资源大小:28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doc

    1、十力教育 春季班 九年级 物理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一 填空题1(14长宁二模)如图1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2(14奉贤二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已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B反射角等于60 C折射角大于60D折射角等于03(14虹口二模)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 )潜望

    2、镜近视眼镜放大镜穿衣镜A与B与C与D与4(14黄浦二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32,则折射角为A0 B23 C32 D455(14闵行二模)一束光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可能为( )A.50 B.30 C.20 D.06(14浦东二模)电视机屏幕呈现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A红黄蓝 B红绿蓝C绿白红D黄绿蓝7(14普陀二模)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反射成像的是( )A放大镜B潜望镜C幻灯机D照相机8(14静安青浦二模)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焦点5厘米处,能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成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来源:Z。xx。k.ComA5厘米 B

    3、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二 实验题9(14静安青浦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作为平面镜,并将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了确定 的位置,需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它看上去 。10(14长宁二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需用笔和尺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的_表面与所画直线重合(选填“前”或“后”);研究蜡烛的像是否为虚像时,可以在像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观察光屏上_。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2(a)所示,移动光屏,得到的现象始终如图2(b)所示,接下

    4、来眼睛应_。(a)图2 (b)11(14杨浦二模)(1)在图3(a)所示实验中,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在_,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现在光屏上的像比较模糊,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图3(b)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2)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 ,M的位置应放置一块 玻璃板(选填“薄”或“厚”),蜡烛通过M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处(选填“甲”、“乙”、“丙”或“丁”)。若在玻璃板的背面挡上一块不透明的塑料板,从前面看去 看到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

    5、能”)。(a)图3 (b)图412(14虹口二模)如图5所示,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臵于光具座的C点处,蜡烛、光屏分臵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_。将蜡烛臵于A点,应在_间移动光屏找像(选填“CD”、“DE”或“EF”),直至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将蜡烛移至B点,移动光屏找像,光屏上的像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5图613(14黄浦二模)在图6所示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高度。先后两次将焦距为10厘米和15厘米的凸透镜放置在“40厘米”刻度处,将蜡烛置于

    6、的“20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选用焦距为 厘米的透镜时,所成的像较大;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米”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得到像,蜡烛应置于光具座上A、B、C、D中的 点处。14(14嘉定宝山二模)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_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落在光屏的_ 。已知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厘米或15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7所示),当蜡烛向左移动到25厘米刻度处时,则应将光屏向_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_ (选填“5060”、“6070”、“658

    7、0”、“大于70”、“大于80”)厘米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15(14闵行二模)现有焦距为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小高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实验。如图8所示。他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节在 上。再将蜡烛放于光具座A点处,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至E点找到清晰缩小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像(选填“实”或“虚”),他所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此时凸透镜应位于光具座 两点之间(选填:“AB”、“BC”、“CD”或“DE”)。16(14浦东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

    8、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厘米、12厘米或18厘米,当处于如图9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可判断:这个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他所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厘米。图7图8图917(14松江二模)小华“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B的焦距为50厘米,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0所示。 若要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厘米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

    9、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厘米刻度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厘米到40厘米刻度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厘米到30厘米刻度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厘米刻度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图100cm50100908070604030201018(14普陀二模)如图11所示,小李和小华分别用甲、乙凸透镜正对着前方的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凸透镜在A、B、C三个位置时,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如表一所示。表一位置甲凸透镜乙凸透镜A倒立、放大倒立、放大B倒立、放大倒

    10、立、缩小C倒立、缩小倒立、缩小A B C图11 图12 根据看到的现象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 有关。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李和小华分别选用不同的凸透镜,并按图12所示安装调整好器材后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理量,记录数据如表二和表三所示。表二 焦距10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物高(厘米)像高(厘米)1202066230156334013.36245012.561.5表三 焦距15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物高(厘米)像高(厘米)5206061863030667402463.685021.462.57来源:

    11、学科网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或3或4或7或8中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物体经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中第二、三、五列数据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表一中甲凸透镜的焦距 乙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十力教育 初中物理教研组 版权所有 第3页静安校区:西康路618号华通大厦18A,Tel:62377379 黄浦校区:瑞金南路1号海兴广场8H,Tel:54666361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物理二模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