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理学父母教育态度如何影响儿童行为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4605546       资源大小:26.2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学父母教育态度如何影响儿童行为文档格式.docx

    1、表面上父母是关心孩子,但在孩子实际的感受中,认为父母只在乎自己的方便与否。(2)处罚性的丢弃:将孩子关在厕所、门外、阳台等处,不时在口头上表示要丢弃孩子,如:不乖就丢掉你、不乖我就不回来、或我讨厌跟不乖的小孩在一起等。这里并不意否定让孩子独处能建立其自主性的观念,而是鼓励父母若在日常生活中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必然能独立。3.否定:否定的态度给孩子的感受除缺乏爱之外,还带有乱的意味。常见的父母态度是,没来由的中止喂食婴儿。因喂食对婴儿而言是一种快乐,中止喂食便可视为剥夺孩子快乐的行为,此即所谓的否定。对于年纪稍长的孩子,父母对其要求常以成绩好就买给你条件式地予以响应,这是否定孩子的快乐、

    2、喜好及正常需求。4.处罚和虐待:父母对孩子反感所采取最激烈的行为,莫过于处罚或虐待。为一些芝麻小事打孩子是常见的,这其实是父母无法自我控制,生气便体罚孩子,有些父母甚至认为教育孩子必须用体罚的方式。处罚和虐待行为包括打手心、打嘴巴、捏脸、拧屁股及打脖子、绑起来打等。5.威胁、恐吓:有时听到大人说:我的孩子什么都怕,一点胆量也没有。这其实是父母经常威胁、恐吓孩子的结果。A. T. Jersild及其共同研究者明确地指出,对孩子造成恐怖的影响莫过于父母及他人的威胁、恐吓行为。威胁及恐吓最令人担忧的是其呈现出父母的敌意与拒绝。特别是威胁到孩子的自我,如你若做坏事,我就告诉警察、我要告诉老师,你不用功

    3、只想玩,或直接禁止及剥夺如你再欺负妹妹我就不买金刚给你、功课没写完就不准你玩、鬼会来捉不乖的小孩等。恐吓比直接体罚、责骂更令孩子有恐怖感,我做任何事将有不可预测的结果,孩子时时刻刻处于害怕、担心、预测可能会发生何种恐怖事件的阴影下。6.屈辱:父母批判、羞辱、嘲讽孩子,均会扭曲孩子的人格发展。通常屈辱呈现的方式如:孩子在嬉戏时不慎弄破衣服,回家要求母亲缝补,母亲却不应声,一副不知情的模样。等衣服缝好后孩子说:我还要再去玩,母亲却答说:再把衣服弄破回来啊。又如父母看到孩子突然成绩进步时,反应却是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或你有没有作弊?在屈辱的各种行为中,尤以兄弟姊妹间的互相比较、不公平对待为最,对孩

    4、子的伤害也最大。屈辱除伤害孩子性格外,亦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二)孩子的问题1.努力取得爱:首先,孩子会较喜欢接近父母,如果这样无法得到预期的爱,则开始有些引人注目的行为出现。如果仍无效,孩子可能拿些父母贴身、喜爱的东西放在身边,或眼光随着父母身影游走、注视父母,比一般孩子更显执拗。孩子也会因担心被丢弃而对父母外出较为关切。如此将注意力全置于父母身上,忽略自己发展上必要的活动,及对外界社会的适应,必然将产生社会适应及发展上的困难。2.引人注意的动作:表现一些吸引父母注意的行动,如哭、打架、发出奇怪声音。这些孩子不再只为吸引父母的注意,只要有人注意到他,便觉得快乐,或对注意到他的人表达自己的

    5、喜爱。例如有些孩子会靠近大人,附和大人的意见,随时依附大人的任何表示,整天跟着大人。这些孩子有时也喜欢夸耀自己,专表现一些特别动作且一再重复,有时也会故意让人难堪,以求引起父母的注意。有些孩子会将上述各种行为转移至学校,目的在求取老师的注意。这些孩子相当了解父母所惧、所重视者为何,以及父母的弱点。因此孩子以学业差或退步、受伤、拿父母贵重物品来炫耀、至父母厌恶之人的家中玩耍来困扰父母,看父母如何防卫。若与自己原先的测验相同,孩子便感到打击成功。另外孩子也会出现固定行为,如吸吮手指、咬指甲、不吃饭、发出奇怪声、不断有尿意、且经常有夜尿行为,使父母时常劳心劳力。3.攻击成功:父母若采取处罚、屈辱等方

    6、式对待孩子,孩子将开始报复行为。这些孩子的攻击对象不只针对父母,而是孩子周围的人。孩子不仅反抗父母,也转移至学校的权威者。这类型的孩子不守规则、不断出现会令老师困扰的行为。孩子对父母的处罚解释成攻击,因此对人不易有信心,内心经常充满着反抗、挑战、嫉妒与讨厌的情绪。4.异常行为:受到较强烈忽视、屈辱、处罚等被拒绝的孩子,有较明显不安定、不安全的倾向,常会导致异常人格。异常人格孩子的特征是,极度情绪不安、不稳定的感情、忽视社会规则、缺乏罪疚感。此类孩子无法学习社会性行为乃无可厚非,也可能导致将来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特质。5.迟滞:较早便有行为研究证明,无法受到双亲爱的保护的婴幼儿,发展通常会迟滞,特别

    7、是知觉和运动能力两方面最为显著。其对自己的成长漠不关心,无心学习任何技艺,碰上困难,便马上放弃,对于要用脑筋的作业立刻投降。无法享受独立具创意努力完成后的快乐,感到人生乏味。6. 种种消极反应。孩子被拒绝后的反应有些是积极的,如前所述,但有些则采取消极的反应,有以下几种形态:(1)固执型:面对拒绝他的父母,孩子也会有敌对的冲动,此种内在世界的冲动意识,对孩子而言会产生一些不安及恐惧。因此孩子会压抑这股冲动,表面上看不出来,但表现出来的却是相反的行动。无法忍受恐惧与不安的孩子,本来应向父母寻求安全感,但因无法获得便转而在固定性、计画性的行为上求取安全感。例如安排好一天的行程且非遵照不可,固定桌子

    8、、穿著、做事、放置东西的顺序,一定要按照原先的安排放置桌上的摆饰。(2)完美癖:时常被父母唠叨、喋喋不休的孩子,无法公然反抗时会将整副心力投注于作业,要求自己作业非达完美不可,特别是有兄弟姊妹为竞争对象的孩子,为避免遭责难,将有较强烈的完美癖倾向。(3)孤立型:如前述为了对抗被父母拒绝,用尽所有心力,常会失去社会性接触的机会,有些孩子因而产生完全孤立的现象。其特征为特别地害羞。(4)逃避型:被拒绝的孩子,无法信赖别人,会特意避开与朋友的接触及友爱。其避开的目的是不让自己再度经验小时候被伤害的痛苦。(5)嫁祸型:孩子常常因做错事情而遭敌意地责难,只要感到所做之事可能会被指责时,便称:那是XXX所

    9、为,不是我来逃避责难。更甚时会出现恶意中伤的行为,如在自己被指责前先打小报告哥哥做了事。除了以上数种类型外,孩子会设法应付过分严格的双亲,如机伶,以非常柔顺的态度服从父母,或讲些毫无道理的话,有些会尝试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孩子将压抑的敌意,转变成人格上的问题如自卑感、不安全感、不适当感、无价值感、孤独感、屈辱感、失败感等。二、严格型(权威型)严格型父母倾心于严格、固执、支配等过程中的统治现象,过保护型的父母有时也同时出现严格型的态度。由于过保护型的父母常有支配的倾向,因此支配特性出现权威型倾向是有可能的。但是过保护型父母的不安全感与权威型父母的权威、支配因素是不同的状况。严格型父母同时呈现爱孩

    10、子及憎恨孩子的状态,通常透过权威来否定孩子的快乐,常斥责或处罚孩子。在旧社会,父亲就是最大的权威者,一家之主可以将孩子视为自身的肢体一样任意支配。然而在二十世纪的今天,权威型父母犹仍存在。严格型父母常以禁止、批判、责难等当成武器,使孩子处于痛苦状况。通常的模式为:陈,不可以、那样做是错的、那样做跟我说的不一样,不是吗?若孩子的反应为忽视或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时,立刻会遭受父母的批判、责难、处罚。这类型的父母不容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总是监视着孩子,取代孩子应负的责任。此型父母通常对孩子的要求高、期待深,当孩子无法达到此要求时,其反应都是过于苛刻的。他们通常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能力及体力,只一味地以

    11、自身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从孩子小时便命令他行事,如将衣服穿好、整理自己的东西、完成父母所交代的工作、在限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等严格要求。严格型存于各国文化中,尤其常被视为父亲的特征,事实上也常出现在母亲身上,其温和的表面看不出此现象,但相反地因为母亲通常具有较坚持的人格特质,母子相处时间长,母亲的坚持特性反而更无法改变地不断支配着孩子。1.自我理想高,乃是来自于认同父母的理想。2.顺从,有小大人的倾向,但因此压抑自我。3.较易有适应上的问题,因父母决定性决定太多,孩子的自我较少被训练,故独立性较差,适应较有问题。4.较不能享受人生,因为标准过高,一直都在努力工作中,所以无法享受人生的快乐。5.长大

    12、后有时会有性生活上的障碍,因为父母对性的压抑,及严禁所有关于性的经验,往往造成此结果。6.较自卑,因为顺从父母,自我概念低,与同辈相处时容易有自卑感。7.反抗性较强。8.因为凡事压抑,故转而缺乏自发性。三、溺爱型溺爱型父母与其说因孩子令人怜爱,不如说是藉溺爱孩子获得满足。亦可说父母将自身没有满足之处透过孩子来求取补偿。譬如,受到其它家族拒绝的母亲、夫妻关系失调的双亲、不太与他人来往的双亲、失去配偶的单亲为求情绪上的补偿,会给予孩子盲目的爱。1.不会反驳孩子的意见、需要。2.无法责备、禁止孩子。3.孩子不须为自己的问题、行为负责,迁怒他人。4.不指出孩子缺点,一味夸孩子的优点。1.情绪上未得充分

    13、性发展,有明显的幼儿倾向。2.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对爱的需求强,假如被拒绝则讨着要爱。3.呈现幼小状态:咬、打、骯脏、没自我。4.认为天下只有我,自我中心、别人要看我脸色。5.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追求快、满足。满足自己的需求,机智力、洞察力提高。6.无法遵守规则。7.无法完成工作。8.稳定度不够。9.对需求不满足的忍耐力不够。有攻击性、神经性行动。如咬牙、吮指、尿床、吵闹不休。10.同辈关系是利己、合作性差。11.有幼儿吃的问题,例如边吃边说、要求多的零食、拒绝吃饭。12.对性发展快,但无法等待。四、过保护型 因父母的恐惧、担心、不安等而产生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为人父母者会有许多理由诸如孩子的

    14、将来、安全、好的地位、生活等而担心。事实上,父母心中些许的不安全感会控制着父母将不安转移至孩子身上。生活在都市,知识程度亦高的人们有许多属于此种类型。1.最关心健康,对孩子生病、死亡有极度的恐惧感。2.关心孩子的安全性。父母会担忧孩子在校是否被人欺侮、责骂,是否会被诱拐,是否会发生车祸,在没看到孩子前是无法安心的。3.希望孩子比别人好,过度关心孩子学校功课、生活习惯等,尽力让孩子进入明星学校,亦认为给孩子最好的待遇、机会是双亲最大的责任。有时父母会因担忧孩子被同学欺侮,为使孩子更强壮而让其学习柔道、剑道等。或者依照自己所想象的危险让孩子尽量避免,孩子游戏时尾随于后监督,傍晚天凉为孩子送衣服,而

    15、这些行为通常会妨害孩子正常的活动,但此类型的孩子常无法知觉到这一点。1.乖小孩、顺从、有礼貌、机械化、无创意。2.害羞、依赖大人、无主见、日常生活的技能及保护自己的方法都没机会发展。3.缺乏责任感。4.工作前犹豫、辩解、批评来逃避负责任。失败都怪他人。做事情并不主动。5.游戏时较无法进行粗暴的游戏。且有担任领导者的倾向,目的在满足自己的成就。6.社会技巧差。五、期待型 对孩子有些期待是平常的,但若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希望、特性,一味期待孩子达到父母的期望,将会产生一些问题。期待型又可分以下两种型态:甲、依赖型此型为父母依赖儿女的型态,父母通常期待子女日后反哺。此种心态有时出现在子女小时候,依赖子

    16、女帮忙家事、副业,以维持家计。最常出现在农业社会或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此型父母常以身体疾病为由,起初要求孩子做些简单的家事,逐渐地便将许多责任推托给孩子,如代替生病的母亲煮饭、做菜、打扫、照顾弟妹。有些母亲在康复后家事仍由孩子动手,自己则四处找朋友谈天。随着孩子年龄渐增,父母交付给孩子的责任也加重,生活交由孩子支持,初始尚感不好意思,至最终则变成理所当然地强制孩子如此做。这般双亲可能生活在贫穷的日子里,根本无法顾及给予孩子温暖,总希望有人可以倚靠,生下子女后自然地便依赖着他们。除出现在农村、山地外,都市里赖手工维生的父母也常如此。1.认命、接受父母给予的责任。2.很难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独立能力低

    17、。因为家里需要我,所以我不能独立。3.计画能力低,依赖需求高。4.较不容易信任大人。5.认同父母的自卑、无奈。乙、野心投射型此类型的父母视孩子如同借来的物品一般。近来居住都市中父母的野心,大约以成绩为主。总认为孩子在校成绩与其将来成就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希望子女未来的社会地位、生活皆比自己目前要来得好,也期望子女将来所受教育比自己更高。他们会不辞辛劳地要求子女成绩优异,但如果子女无法达到其希望时,将不择手段以达成目的,如不断要求孩子努力等,以致产生许多问题。若其子女在某方面的才能稍微突显出来,此型父母会尽早替孩子决定未来的方向,希望子女如其它成名的天才儿童一般。1.消极反抗:上课幻想、不专心。表

    18、面柔顺,但生活冷漠、没生气,如父母希望子女成绩好而其全然不理会、不用功、上课不专心等。2.积极反抗:因了解自己无法达到父母所定下的目标,有时追求表面的快乐,有不良倾向,可能自杀、离家出走、口角、辩驳。3.里外不一:表面上接受父母的激励,暗地里却运用合理化、压抑等方式处理自己的内在压力。六、矛盾型溺爱及过度保护的反面隐含拒绝的矛盾型双亲,表面看来,似乎孩子得到许多爱及最妥善的保护,但有时在爱中隐藏着憎恨、反感。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者认为双亲对子女各种形式的溺爱、过度保护为其敌意的伪装。溺爱、过度保护的行为常是因为父母为避免可能发生的伤害而产生的。实际上,恐惧危险、禁止孩子游戏、避免失败而替孩子完成功

    19、课等过度保护行为,会阻碍孩子的成熟、独立性、社会适应,反而造成孩子的不幸。矛盾型即指行动的矛盾。今天与明天的看法互异,或数分钟内就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与态度。昨日激动地处罚孩子,今日却对孩子赞赏有加。早上严禁的事件,至下午却命令孩子去做。此型父母通常在保护、溺爱及反感之间徘徊游移,例如,先表现出讨厌孩子的行为,事后对此行为产生罪恶感,便以激烈的爱来补偿刚才的行为。因无法对自己责骂、惩罚孩子不产生罪恶感,对自身的攻击倾向无法自制,而使得孩子在两极中左右为难,倍受伤害。父母态度的矛盾,使得子女情绪不安定。孩子无法在父母的态度中寻到规则性,现在待己温柔,不知何时又会责打一顿,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自然情

    20、绪不安。而且因无法预测为何被罚、被罚程度如何,孩子会幻想着最悲惨的恐怖情形。生活在持续的不安中,孩子极度紧张,容易产生下列问题:1.情绪不安定,不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常担心自己不知何故会挨打。2.行为没有可遵循的准则。3.面部有痉挛,神经性行为产生,例如官能症。4.不断重复某些行为,例如强迫性行为。5.生活中极为小心,尤其对数字方面的课程。6.延宕能力低。7.因父母的矛盾,孩子的需求常无法立即满足,常有无名的憎恨感,压抑反感的能力低。在这些状况下,孩子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或有不良倾向。8.自我无法延伸造成生活无目标、无意义。9.孩子因着(7)(8)两项而有自卑。七、不一致型非常严厉、拒绝型

    21、的父亲与特别溺爱孩子的母亲,或是极细心照顾、过度保护的父亲与男性化严厉型的母亲,如此家庭中的孩子比父母皆为权威型的孩子更不安定。相同的,父母间的不和,亦让孩子感到痛苦。不一致型的父母有多种组合,以下简述其中三种型态:(一)父亲乃拒绝型,母亲为过度保护型在此种不一致的教育型态下,孩子的反应为激烈的反抗。这种反抗心理会逐渐由对父母扩展到家族或家族外的权威者身上,最后对社会产生冲突。根据Aichhorn的说法,孩子总是动荡地生活在不同态度的父母当中。如孩子为父亲的严厉、冷淡感到气愤,故依向母亲,而母亲软弱无法依靠又使孩子愤怒,便使得孩子渐有反抗倾向。如前面曾叙述过的,若孩子担心自身的攻击性,产生反向

    22、行为如看来似乎正在沉思、略害羞的模样,会使旁人皆误认其为个性良好、成熟、无危险性的孩子。但只要其揭掉假面具,显露出反抗、攻击性人格特质时,会令人咋舌其残酷的行为。另一方面,孩子不易找到行为的依据,对自身行为缺乏统御能力。(二)母亲占优势、父亲为从属的型态此种型态下的孩子,男孩子会有女性化倾向,而女孩子则有男性化倾向。男孩子较喜爱母亲,但也经常必须面对母亲严格及支配性的态度,因此他若非全心地爱母亲,否则为保持男性倾向,会不断反抗母亲的权威。如果他选择了后者,会有男性化的成长过程;若选择前者,则会屈服在母亲的支配之下,认同母亲,逐渐趋向女性化。以致各方面看来皆像女孩子,避免激烈的户外游戏,只满足于

    23、家庭性的活动。待进入青春期后容易避开异性关系,有同性恋倾向。女孩子则非常活泼,活动力强,进入青春期会稍微安静,但不易有女性的温雅、顺从,反而有激烈的反抗或攻击性。如此的女孩对自己的双亲失望,以男性面来竞争,逐渐丧失女性特质,而朝男性化倾向去发展。(三)双亲间的不和一般皆认为双亲不和对孩子有不良影响。因为父母不和,互相争夺孩子站在自己的一方,容易造成孩子内在的冲突。孩子会以自己的看法同意父亲,同时也同情母亲。且其将来的性格发展易受此竞争性所影响。缺乏安全感,自我功能低落,自卑感重。亦容易产生罪恶感,因此类型的孩子,其内心深处也会有一些不适当的想法,隐含敌意的冲动。孩子无法区分现实与内部的冲突,故

    24、产生混乱。而且会个别对双亲诉说彼此的是非以减轻罪恶感,故常认为自己该受罚,此种自我惩罚的罪恶感,使孩子逐渐朝异途发展。从品川孝子之论述中,可以明确整理出以下两个特点:(一)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儿童行为深具影响力。(二)父母的教育态度经常受自己的人格特质、内在动力所影响。其中如下面几种情形:1.父母将自己的不安全感转移成孩子的压力。如某一现象是担心孩子成绩不好,会像自己一样没成就,而期待孩子成绩优秀。2.父母将自己的敌意转移给孩子,如故意威胁孩子说:再哭,警察来了喔!3.父母不快乐,看到孩子快乐时就会生气,而产生剥夺孩子快乐的行为。4.父母本身无法压抑攻击的冲动,而攻击孩子。5.为父母补偿自己的需要

    25、,而透过溺爱孩子来满足自己。6.父母因内心恐惧、担心或不安等情绪,进而对孩子产生过度保护或权威压抑的行为。7.父母传达给孩子自己前后矛盾的不稳定讯息,令孩子无所适从。8.父母之间价值观差异无法协调,而造成孩子的压力。此外,尚有多种情形,都会造成不同教育态度的影响结果,例如:父母本身的人格特质及内在动力也经常依其早期受教育的环境所影响。这其中包括上一辈双亲的教育态度和所给予的教育环境。也就是说,父母本身的不安全感,对社会的反抗性、攻击性、负责任的态度、延宕的能力、防卫机转等,都会受到上一辈双亲的影响。八、通融型笔者就上述七种父母的教育态度如何影响儿童行为的类型,另增加一项通融型(变通圆融型)兹就

    26、父母的态度及孩子的表现简述如下。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子女行动,对事不对人,有原则并鼓励孩子交换意见,是温暖、关爱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一致性的,有所要求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而非有条件的,通融型的父母是结合控制与鼓励的。在父母变通圆融温暖教育下的孩子,通常是最有能力的一群。他们对父母的要求有安全感,知道自己是被爱的、被疼的,有自信,最自立,人际关系良好,面对问题,解决冲突各方面都可以自己处理,且能肯定自己,自我控制,在日后的成长是最能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群。结语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重任,因为父母本身的价值体系深深影响着教育的品质。亲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协调,故有下列几项特色:1.是人与人的关系。2.父母必须了解人与状况(即环境与孩子、自己之间的关系)。3.了解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细小事件及在事件中父母扮演的角色地位为何。因此,父母的社会功能占极重要的地位,当然也包括父母面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决定的能力及做决定之后负责任的能力。这些社会性能力不但呈现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深深影响孩子在社会性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做决定、负责任、与人相处、解决问题、解决冲突等能力)的发展。(本文转载自社会团体工作与亲职教育,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学父母教育态度如何影响儿童行为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