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1.docx

    • 资源ID:4601521       资源大小:93.4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1.docx

    1、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1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1).11、ATP与线粒体、叶绿体ATP(APPP)三磷酸腺苷 ATP ADP+Pi+能量ATPADP+ Pi+能量 ADPAMP +Pi+能量 AMPA +Pi+能量ATPA+3 Pi+能量 ATP和密码子一样在生物界是同用的能量贮存能量释放能量转移能量利用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某些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生物对物质的逐步氧化分解形成ATP绿色植物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供动植物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渗透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2、克隆“克隆”一词是英文“ Clone ”的音译,而后者又是从希腊语“ klon ”

    2、衍生而来,原意是小树枝,引申意为无性繁殖。克隆时将分化的体细胞,通过激活使其具有继续分裂的能力(体细胞有丝分裂),利用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一个细胞含有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Dolly羊的培育:芬兰羊乳腺细胞核植入苏格兰羊去核的卵细胞植入另一只苏格兰羊子宫内“Dolly”(,染色体=2N,性状主要类似芬兰羊)说明细胞核起主要作用克隆技术的前景:克隆濒危物种,克隆器官,克隆优质动植物品种,给不育的夫妇带来福音。但也会在伦理方面提出挑战,遗传的隐私权,也可能会被不法之人加以利用。3、细胞分裂与基因突变: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体细胞增生)、减数分裂(性细胞的产生)、无丝分裂(特殊情况下体细胞的增生),细胞分

    3、裂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细胞分裂后,有些细胞继续保持分裂的能力(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红骨髓细胞等),有些细胞暂不分裂(如肝细胞,在需要修复时恢复分裂能力),有些细胞不再分裂(如神经细胞、肌细胞、成熟后的血细胞)。生物体内的的各个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是一样的,但为什么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差异很大,这主要是在基因的调控下,细胞分化的结果。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物理因素(各种射线)、化学因素(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等因素作用下,基因在复制时出现差错,基因的碱基对出现增加、缺失及改变。因为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因而导致生物的遗传性状的改变。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控制Hb的基因CTTCA

    4、T,遗传密码GAAGUA,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红血球正常的两面凹的园饼状镰刀形,使红细胞容易发生溶血反应,运送氧气的能力较弱。体细胞有丝分裂发生突变比较常见,不遗传给后代,如肿瘤及癌变,性细胞减数分裂发生突变会遗传给后代。细胞癌变是指由于基因突变细胞无穷分裂,现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化疗,利用射线的高能量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杀死大量的正常的体细胞。所以治疗癌症的根本方法是要修复癌基因,同时尽量减少恶劣环境的影响。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它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库,也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虽然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得到的有利性状不多,但是可以通过人工的定向选择得到人类理想的性状。由于基因突变自然情况下

    5、频率非常低,人们常通过基因诱变,得到了许多优良性状。如在太空搭载试验,利用太空紫外线、各种宇宙射线,诱发基因突变。如我国搭载的西红柿种子,在广西种植得到的西红柿最大每个高达1.5Kg ,这是诱变育种得到的回报,还有搭载的动物,观察失重对动物的生长、繁殖的影响。4、细胞、组织器官的培养:利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一个细胞含有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通过染色体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使每一个子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保证了前后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里加入一定矿质营养、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的一些激素。当发现某种优良性状,通过此方法可以较为稳定,如具有杂种

    6、优势的杂合体也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在低等生物、高等植物应用非常广泛。5、无土栽培植物从土壤吸收水分及矿质元素(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据植物的需要在溶液中加入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在没有土壤的溶液中栽培植物。植物所需的16种元素:C、H、O、N、S、P、K、Ca、Mg、Fe、Cu、Zn、Mn、B、Mo、CI(1) 在栽培时要经常向溶液中通入氧气,促进栽培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以便提供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H+、HCO3(交换吸附),ATP(主动运输).(2) 在培养液中加入的各种矿质元素的量,要根据不同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来决定,因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其根本原因是细胞膜上运输不同离子的

    7、载体的数量不同,而载体蛋白是由不同植物的基因控制合成的。(3) 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强,培养液中的水分会大量散失,培养液中的离子溶液浓度会加大,如果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将会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因此要注意向培养液中经常加水。(4) 要根据所栽培的植物利用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利用的是茎叶,应适当多加入N元素,如利用的是种子或果实应多加入P元素,如利用的是块茎、根等淀粉较高的应多加入K元素。6、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农作物的增产最主要的是选种,遗传毕竟是主要的,即选取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抗病虫害强、生活周期短的优良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可以通过杂交育种、转基因

    8、技术、诱变育种等措施得到。其次是对农作物生长期的管理,在保证水源(防旱防涝)、合理施肥的前提下,解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这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生理过程,科学种田。光合作用(叶绿体、低等植物含光合色素)6CO2+12H2O* C6H12O6+6*O2+6H2O呼吸作用(细胞质基质、主要在线粒体)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此过程: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加强暗反应CO2的固定,这一点措施在大棚作物种植尤为重要)加强光照强度、延长光在时间(加强光反应,以产生更多的H和ATP,促

    9、进暗反应的CO2被还原,这一点措施在大棚作物是切实可行的)能进行光合作用时适当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活性,特别是暗反应过程)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当多施一些如N、P、Mg 等矿质元素,供蛋白质、ATP、叶绿素等物资合成。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的能量释放出来,这对于增产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尽量降低呼吸消耗,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供植物体各项生理活动,在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如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晚上降低温度,降低呼吸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而达到增产。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大部分产品以淀粉形式处存在有机物里,有些产品如豆类主要是蛋白质,则需要利用植物

    10、呼吸作用产生的丙酮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及氨基酸的缩合反应来实现。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让作物具有极少数生物具有的固氮作用,即可增产,又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尽量不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形成绿色食品。1 利用天敌捕食关系来消灭害虫,但是要从生态系统整体考虑,否则破坏既有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这只能达到短期增产的效应。2 利用害虫是幼虫还是成虫产生危害采取相应对策,用适量的保幼激素或蜕皮激素。若幼虫产生危害,可以在田间喷施适量蜕皮激素,若是成虫产生危害,可以在田间喷施适量保幼激素。3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害虫或干扰雌雄昆虫的正常交尾。在某地点存

    11、放性外激素,用诱捕器捕杀,或在田间大面积喷施,干扰雌雄昆虫的正常交尾。4 利用许多昆虫趋光性的特点,用黑光灯捕杀。5 从作物的品种加以解决,利用转基因技术、诱变育种等方法培育出抗病害强的新品种。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自然界的生物正是由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才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但光合作用的效率还是很低的,如果生物学家能够将光合作用每一个复杂过程弄清,不久的将来工厂生产农作物将不是天方夜谭。特别是面临世界人口急剧膨胀、沙漠化面积加大、可耕地面积减少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寻找新的途径迫在眉睫。如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抗盐性极强的新品种正在海南岛海域大面积

    12、推广,原指望入世后粮食挺进大陆市场的美国考察后大失所望。7、基因工程干扰素是人或动物细胞受到病原微生物的诱导刺激后产生的蛋白质,控制干扰素合成的基因定位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上。科学家们利用特殊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目的基因剪下,插到适当的载体上(质粒或病毒),再将这种重组体导人大肠杆菌或酵母菌,让大肠杆菌进行表达,进行培养后就可以获得大量与人细胞所产生的一样的干扰素。利用这种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干扰素,每千克微生物培养物可得到2040 mg。价格可望下降到只有原来的 1/150。如右图所示:干扰素基因 RNA蛋白质(干扰素)8、“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这项计划的目标是绘制四张图,每张图均涉

    13、及人类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4条,22常+X+Y),具体情况如下:两张图的染色体上都标明人类全部的大约10万基因的位置(其中一张图用遗传单位表示基因间的距离,另一张图用核苷酸数目表示基因间的距离);一张图显示染色体上全部DNA约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还有一张是基因转录图。参加这项计划的有美、英、日、法、德、加和中国(1%)的科学家。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卫星传送,联合宣布:在经过10年的努力,并付出数百亿美元的代价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完成了,这是人类历上上“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个消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科学界、教育

    14、界、企业界、医疗卫生界的强烈反响。HGP前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研究生物进化;有利于培育优良的高等动植物品种;有利于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但对遗传的隐私权等提出了挑战。9、转基因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不断的采用新技术提高食品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杂交育种技术曾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遗传修饰生物” 众多各国科学家和政府官员把遗传工程获得的新生物作为解决今后人类食品的主要手段之一。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生物如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微生物,一般称为遗传修饰生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特殊方法转入目的生物,达到改造生物的

    15、目的。当转入的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或基因组中后,与寄主生物的遗传物质一起向子代传递,并可以产生应有的生物学功能。转基因技术是在DNA重组和离体组织和细胞培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可以打破依靠传统育种方式只能利用亲缘关系相近物种间的有益基因来改造生物的局限,实现将任何生物来源的有益基因转入任何需要改造的生物,极大的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可能性前景:从性状上来看,目前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与抗除草剂、抗虫性有关。但从目前的研究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研究发展趋势来看,与品质相关的性状将会越来越重要,如改进油料作物脂肪的组成,增加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改变农产品的淀粉质量和含量等。预计更长期的发展将是

    16、面对多基因控制的非生物胁迫,如抗旱、抗盐和耐酸性土壤等。10、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2001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茫茫宇窗,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家园一一地球。然而,在地球上,人不是唯一的物种,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世间万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依存、制约等客观联系,而这种联系恰似一张巨大的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家园一一地球,然而人类掠夺式开发与破坏,使我们可爱的家园承受巨大压力,世界人口急剧膨胀、沙漠

    17、化面积加大、森林和可耕地面积减少、战争从不间断、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核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水华与赤潮、生物的富集作用、沙尘暴、酸雨等)全球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个圈层组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区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总和,是生活在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中的生物活动的地方,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部,在此范围内,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体的分布。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是生物界和水、大气和岩石三个圈层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能够得到足够的能量,以供应生命活动的需要,地球上生物圈的

    18、能量来源自太阳能;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液态水,所有的生物都含有大量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要有适宜生命生存和活动的温度条件;能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氧、氮、碳、钾、钠、钙、铁等。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5.6这个数值来源于蒸馏水跟大气中的CO2达溶解平衡时的酸度。酸雨里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酸是硫酸和硝酸,通常以硫酸为主。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主要来自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煤、石油燃烧和通常金属冶炼中释放到大气里的SO2,通过气相或液相反应而生成硫酸。气相反应:2SO2O22SO3 SO3H2O=H2SO4反应:SO2H2O=H2SO3 2H2SO3O2=2H2S

    19、O4NO排放到大气后,大部分变成NO2,被水吸收成硝酸和亚硝酸。 2NOO2=2NO2 2NO2H2O=HNO3HNO2酸雨的危害。1使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酸化,污染饮用水源,危害渔业生产(pH值小于8时鱼类就消失)。2使土壤酸化,3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4影响人类健康,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一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限制固定污染源和汽车污染源的排放量,加强排放控制地。二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

    20、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三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四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五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量。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简单分子,在吸收紫外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流层中一旦缺少臭氧,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就会毫无遮拦地照射到地面上。导致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原因何在?事实已经证明,正是工业生产的化学物质中的氯自由基,造成

    21、了臭氧的分解,从而在平流层中形成臭氧洞。这些氯自由基来源于化工产品如气溶胶、泡沫包装材料和冰箱制冷剂中的氟氯烃。适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益,可促进骨骼的钙化,预防佝偻病,紫外线还能提高肌体的抗菌能力。但过量照射紫外线会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造成细胞死亡;会使皮肤产生红斑、色素沉着、皮肤癌发病率增多;可伤害眼睛,引起眼急性角膜炎、白内障和失明。臭氧层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能阻挡高能量的紫外线辐射到地表,对地球的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臭氧层的存在对地球的生物至关重要02 20;02+O03 ;CI+O3CIO+O2 ;CIO+OCI+O2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要作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洗尘埃、

    22、杀灭细菌、消除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是生态平衡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而目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从1980年至1995年间,失去1.8亿公顷的森林。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 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克

    23、星森林却日益减少,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块荒山都绿起来。 口蹄疫是一种可感染猪、牛、羊等蹄类动物的接触性传染病。动物患病后,口、蹄处会出现水疱和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死亡。这种病传染性很强,可在短期内迅速蔓延。它通常不会直接传染给人,但食用受感染动物的肉后,对健康有潜在危害。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1).2一、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

    24、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

    25、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

    26、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

    27、。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用法:取苏丹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8、75%的酒精溶液

    28、: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

    29、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

    30、,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可用来分解蛋白质;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三、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

    31、、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 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 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 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四、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2ADP :二磷酸腺苷3AMP :一磷酸腺苷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7cDNA:互补DNA8Clon:克隆9ES(EK):胚胎干细胞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14IAA:吲哚乙酸(生长素)15CTK:细胞分裂素16NADP+ :辅酶17NADPH(H)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点分类与热点知识总结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