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4572509       资源大小:27.8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1、Zhou HongyuAbstract:In English teaching,cultural differences lead to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 Therefore,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nly to impart language knowledge, but also should include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al knowledge, teacher should teach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

    2、ing, by strengthe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help the students to overcome the cultural barriers in English,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teaching english ; cultural differences前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沉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的演变记载着文化的发展

    3、历程,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的缩影。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困难。而且在跨文化交际中,许多中国学生容易受汉语文化背景的影响,给中西的交流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本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文化的导入和渗透,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的种种差异,熟悉西方文化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由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等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

    4、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Ward H.Goodenough)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提供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

    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只有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使英语教学达到“为交际”的目的。 一、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价值观差异 1.张扬与谦虚:西方人比较崇尚独立、自主和个人奋斗,喜欢张扬个性。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主张内敛,提倡谦虚。中国人常常避免锋芒毕露,强调中庸,认为“木秀于林风必

    6、摧之”。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好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谦虚的回答。这种中国式的谦虚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2.个人与集体:西方人比较推崇个人自由,认为“天赋人权”,保护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而个人作为集体和组织中成员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次要的。因此,他们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为争取个人自由而奋斗,较少因为考虑集体而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与利益。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推崇无私奉献,强调“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及先人后己与公而忘私的精神。(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1.思考问题逻辑顺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大到

    7、小,地址从国家、省、市、县、乡、村等顺序,这体现了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即自然与人处于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先整体后部分。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这可以从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写法上得到证明。如:“中国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是中国的写法,而外国人写法则是Hanbin District,Ankang,ShaanxiProvince,China. 2.模糊性与准确性: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而准确性是西方思维的一大特点。西方人将一日三餐breakfast、lunch、supper按照时间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则不习惯于精确地确定一个词或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惯

    8、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等语境来确定其所指,例如“:你吃饭了没有?”“饭”可以指三餐中的任何一餐,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3.直接性与间接性: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别人的邀请或问候通常不直接的回答,而是采用间接的方法给予回应。尤其是在作否定回答时,通常不给予直截了当的否定回答,因为中国人认为这有伤人的感情。A:“Will you have dinner with me tonight?”B:“Maybe I will./Ill try to.”但是西方人则不同,西方人要是不能参加,他的回答则可能是“Im sorry,but I have alre

    9、ady had dinner plans.”1 (三)社会关系的差异 1.等级观念:西方人平等意识比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比较强。西方的平等意识强调个人竞争之上的平等,无论贫富,人人都会尊重自己并且不允许任何人侵犯自己的权利。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这一点可以从一则英语谚语中证实“:If working hard,even a cow boycan be a presi-dent.”(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中国人的等级观念、官本位思想比较强,家长制、一言堂等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2.家庭结构:中国人重视家庭,血缘关系、亲情观念强。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三、四

    10、代同堂是中国传统的幸福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年幼时依赖父母,成年后则对父母负有赡养的义务。哪怕成家立业,另设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美国式的家庭主要由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构成,家庭结构比较简单。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太多的依赖性。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一般也不会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疏远。(四)教育差异教育创新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一系列教育环节的创新。其中教育理念的创新十分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

    11、中外教育的比较,提出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和“扬长避短”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努力探索教育创新之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受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及某些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的教育处于相对较落后的状态。美国的基础教育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差距甚远,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现象至今仍占上风。以国际数、理、化“奥赛”为例,我国对其重视程度大概超过了任何别的国家。某省的一位参赛选手获得了金牌,其所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教师们组织了极为隆重的欢迎仪式,进行了全程拍摄,在省电视台黄金日寸段播放,极尽渲染之能事。相比之下,美国的一些中学对此事要淡化

    12、得多,有的甚至连正规的辅导也不进行,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一种考试而已,是对学生某种或某些能力的测试,考分诚重要,创新价更高。华裔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杨振宁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其成功的经验,对中美教育的差异发表了非同寻常的见解朱棣文教授说:“中国学校过多地强调学生书本知识学习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大学校长论坛”上列表对比了中美两国学生文化教育的差异:中国学生:受到严格、坚实

    13、的训练;兴趣集中于相对狭窄的领域;谦虚而循规蹈矩,小心谨慎;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接受不规范的训练;美国学生随心涉及宽阔的领域;兴趣广泛;勇敢、自信、主动(五)礼仪差异交际礼仪差异本(1)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 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2)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

    14、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3)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

    15、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

    16、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

    17、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3服饰礼仪的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

    18、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六)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统治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道”等,其精神也可见于日常语言当中,如“尊天命”、“行孝道”、“听天由命”等。隋唐时期,佛教传入,大量佛教词语随之而来,其轮回报应的思想被儒道思想所接受并被消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随着佛教进入中国文化的主体,汉语中出现了很多与跟佛教有关的词语,如:“

    19、阿弥陀佛”、“一尘不染”、“天花乱坠”、“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从全球范围而言,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教莫过于基督教了,其教徒众多,区域广阔。该教自597年传入英国后,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量与此相关的词语陆续汇入英语行列。如angel, monk, creature, deluge, religion, dean等。现代英语中的许多习语和格言出自基督教的圣经,比如: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 (心有余而力不足)、a fly in the ointment(美中不足)。又如一些英语中用以表达感情色彩的口语:G

    20、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Lord blesses me (my soul)! By God! Go to hell等等。这些简约生动的习语在英美国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七)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1)习语、典故:英语典故、习语除了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外,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来自英国文学宝库,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如“green-eyed”,许多学生翻译为“绿眼睛”,其实该词相当于汉语的“红眼病(嫉妒)”,它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奥赛罗由于受人间的挑唆,杀害了自己美丽的妻子,制造该惨剧的凶手是绿眼妖魔(green-eyed mon

    21、ster)。再如,中国人以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自豪,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高贵、权利和繁荣的象征,而在英语中的“dragon”则表示凶残的动物。 (2)颜色词:红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代表着热情、喜庆、吉利。例如,中国人在其传统的婚庆日子中就钟情于红色,都会贴上红色的对联,喜字来庆祝。“红白喜事”,“红运”等词汇也是褒义词。另外,红是汉语中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是革命、进步的象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了不同的与红色搭配的词语,如红军,红卫兵,红色政权等。红色还可以表示顺利、成功等意思,例如,得到老板赏识的人称作“红人”;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但是外

    22、国人认为红色是危险的信号,所有的交通信号灯的红灯都是警告行人及车辆亮灯时不能穿越马路的,例如,“be red with anger”(愤怒),“red alert”(紧急警报)。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中西国家历史、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人文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不同文化渊源所造成的。4但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首先要承认这种差异,理解认识这种差异,不能用中国的文化思维去理解学习西方的语言以及背后的文化。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把文化教育作为基础来对待,而且也要把能否能理解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检验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二、对待差异采取的立场和态度中西外语课堂教学差异反映的只是各民族思

    23、想文化形成和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生活、行为方式,无孰优孰劣,孰好孰坏之分。对此,客观、冷静、理解而宽容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人们长期生活在单一的文化氛围中,习惯用单一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言行。但在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或交流时,应当意识到双方都有不同的规范系统和价值观念。各民族都有独特的价值体系,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无权要求对方的价值体系向自己靠拢。坚持并承认各自的文化传统,倡导文化宽容性和平等观念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提保证。第二,具备宽容的文化意识后,还应尽量了解对方主要的关键的价值观,并对易于冲突的方面加以解释,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讨论中西师生在教学中表现的种种

    24、差异时,应理解并允许他们按各自文化观念去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适应差异,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最后,还应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寻求共同点。实际上,人类文化的共性是绝对的,差异是相对的。比如,人们对祖国、家乡、亲人、和平之爱,人们对幸福、爱情、平等、健康的追求都是相同的。正是因为这些共同属性才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因此,提倡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宽容,寻求相异文化的共同之处,缓和矛盾与冲突,才是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三、 在教学中如何消除中西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要消除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就要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楚意识到文化的差异,英语这种工具

    25、才能使用得当,更好的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背景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融入英语的文化环境中。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适时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并有意识地展示中西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将中西文化在称呼语、致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比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其中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

    26、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和把握。2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利用报刊、杂志、电影等多种渠道,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音像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语言习惯,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因特网获取更多的英语文化信息,还可以鼓励学生与英语国家的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对方把自己亲身体会到的因中西

    27、文化背景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告诉学生。3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英语学习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与教师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英语学习领域。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小学教材5A M4 Unit2时,因为本文讲的是蝴蝶的生长过程,于是我选了英文歌曲Shoo,fly作为导入,并鼓励学生用英文对fly进行描述,从而拓展到对其他昆虫的描述,最后重点请同学们说说“关于蝴蝶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出蝴蝶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我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出了本课的知识要点,使学生掌握了如何用英语描述事物。同时学生们也在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感

    28、受到了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些“似教非教”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了出来。又如教形容词、副词比较等级时,在学生了解其基本用法后,我就叫学生上台来比赛画画,比谁画得快,谁画得好,让其他同学用英语进行评价诸如“I think Wang Fangs drawing is the best”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并巩固了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4英语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新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英语教材中相关课文内容,同学生一起布置English Cor

    29、ner英语角,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创意制作英语小报、英文名片、姓名卡片和地址簿,自制写有英文贺词的圣诞卡或新年贺卡以及设计英文个人主页等活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小学教材5A M1 Unit 2“At McDonalds”和初中教材7B M1 Unit3“Th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后,我就给学生布置编写英文菜单的课外作业,鼓励他们分组去调查完成,这样的作业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5.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说出或写

    30、出中国式的英语,这是因为学生总是用母语思维,然后译成英语,母语的干扰造成了语言的误差。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语法结构和句型,加强词汇学习,否则学生张口或提笔时过多的考虑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与否,从而阻碍了连贯思维,甚至会减少学英语的兴趣。其次是利用图片、照片、画册来介绍国外的、文化、风俗习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组织学生观看英语教学片和等。学生遇到听不懂的词,通过画面的提示会猜出他们的含义。在看过电影和录像之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讨论和交换意见看法。在情景交融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也会跟着情节走,被动的思维变成主动的思维。另外在课余还可组织学生排练英语小话剧或举办英语晚会,让

    31、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还可让学生做练习,在词汇的选择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别,长期有意识的训练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6.在教学过程中。多涉及词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词汇的教学,除了讲词的意义、用法、搭配等,还应该多涉及词的文化内涵。有的词在中英文中含义完全不同。了解了词的文化内涵,在使用英语时用词才会得当合适。总之,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应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才会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真正掌握英语语言这门交际工具。参考文献1贾梦霞.论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