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5.doc

    • 资源ID:4571598       资源大小:43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5.doc

    1、山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28题)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B中国是两大组织的创始会员国C两个组织的合作都已渗透到政治军事领域D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答案】A【点拨】中国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排除B。两个组织的合作都致力于经济领域,排除C。新时期的中国由结盟走向不结盟,排除D。正确选项为A。【结束】2(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26题)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

    2、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实现止常化D文化人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答案】C【点拨】中国建交的高峰是在1972年,恰好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年代,它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高峰,许许多多的美国盟国纷纷与中国建交。【结束】3(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1题)如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美联合公报 开展多边外交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D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3、【答案】A【点拨】从图片中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引起三次外交高潮的时间分别是中苏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新时期的多边外交。本题选A项。【结束】4(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答案】A【点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正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的高峰时

    4、期,此时苏联国力很强处于攻势尤其在欧洲 ;美国身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无力顾及战略重点欧洲大陆 ;中国与苏联关系较紧张。基于上述三点,中美因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综上所述,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是中美苏三角关系形成的起点,中国也是在这之后开始重返国际舞台的。【结束】5(2010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23题)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

    5、针【答案】B【点拨】材料反映的是要求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建立新的外交关系。B项是新中国外交总原则,而A、C、D是建国初这一总原则的具体表现。【结束】6(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5题)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A BC D【答案

    6、】A【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维新派主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结束】7(2010年11月淄博一中高三期中12题)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0届联大【答案】B【点拨】根据所学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有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参加的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7、当日内瓦会议陷于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并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据此根据材料本题选B项。【结束】8(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8题)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中美关系正常化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苏关系解冻A B C. D【答案

    8、】C【点拨】中美关系正常化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均是与周恩来直接或间接相关,而中苏关系解冻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周恩来此时已经与世长辞了。不符合题意,排除【结束】9(2010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25题)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美日

    9、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A B C D【答案】D【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故排除含的选项。【结束】10(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三期中7题)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此时“中美关系的改善”表现为A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 B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答案】A【点拨】根据题意,“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在1972年中日建交前面,各选项中A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终于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B项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是在19

    10、78年;C项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项中美战略伙伴关系至今仍在努力过程中,尚未建立。【结束】11(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21题)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会议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议最终就朝鲜停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 D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掌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A。会议母的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排除B。会议的影响在于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排除D。会议最终就印度支那问题达

    11、成了一致协议,朝鲜问题并未达成一致协议。所以正确答案为C.【结束】12(2011年5月潍坊市考前训练12题)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二十年来,我们两国隔着一条敌对和猜疑的鸿沟,彼此冷眼相看。”这一局面( )A.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B.不利于中国统一C.增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巩固了中苏同盟【答案】B【点拨】题目中的“二十年来”是指自新中国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尖锐对立,该局面不利于中国统一。A不正确,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与题目中的“二十年来”不符合;C不正确,冷战、中美两国尖锐对立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不正确,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

    12、两国关系逐渐破裂。【结束】13(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27题)为了打破两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在外交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万隆会议中日邦交正常化重返联合国A B CD【答案】A【点拨】是在1950年,在1955年,在1972年,发生在1971年。【结束】14(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14题)右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C阶段C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D阶段D中

    13、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中美关系。阶段D时间为1975年1980年,1973年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故D“开始实现正常化”选项表述有误。【结束】15(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三期中6题)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 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答案】D【点拨】“一条线”战略是指1973年中国提出的联合一些国家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14、的外交策略,联合的对象有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材料反映的邓小平同志提出外交战略的“转变”,是指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的对外政策表现为独立自主、实现不结盟政策,本题选D项。A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我国的外交方针;B项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进入90年代后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参与APEC、建立上合组织等。【结束】16(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2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形成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C中国经济实力

    15、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答案】B【点拨】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与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的角度,即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强调的应是毛泽东的“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结束】17(2010年11月济南高三质检7题)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此时“中美关系的改善”表现为 A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 B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展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提供基础的是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尼克松访华

    16、,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结束】18(2011年5月威海市二模15题)老照片是历史的见证。图3是1979年1月29日, 邓小平应邀访美,卡特总统主持欢迎仪式,宾主 在白宫向欢迎者挥手致意。在这次访问中,邓小平与卡特就签署贸易协定进行了谈话。该照片反映的历史背景最贴切的是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答案】C【点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结束】19(2010年11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4题)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新中国在联

    17、合国恢复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答案】B【点拨】本题考察新中国建国至今的外交关系。提取材料信息: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这一时期的主要外交主要成就是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席位、中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后一些之前敌视新中国的国家开始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建交高峰。【结束】20(2011年3月泰安市一模15题)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

    18、际先例“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 B C D【答案】D【点拨】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指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项中“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为D项。【结束】21(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25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构建和平友好的国际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各项中具有这样影响政策有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 BCD【答案】D【点拨】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而提出

    19、的政策,是内政问题,与外交无关。【结束】22(2010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7题)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七天”,中美建交的过程是双方关系逐步积累的过程,以下事件按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官方接触 民间交往 事实建交 正式建交A B C D【答案】D【点拨】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是为民间交往的开始;同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是为官方接触的开始;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上海公报,是为事实建交;1978年底,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中美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项。【结束】23(2011年3月淄博市一

    20、模22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形成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答案】B【点拨】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与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的角度,即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强调的应是毛泽东的“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结束】24(2010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24题)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

    21、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答案】C【点拨】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的破产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故A、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治局势方面的内容,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符合。【结束】25(2010年11月济宁一中高三质检11题)1961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

    22、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这次国际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 B日内瓦国际会议C亚非万隆会议 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答案】D【点拨】联合国成立大会是1945年,日内瓦国际会议是1954年,亚非万隆会议是1955年,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是1961年。【结束】26(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25题)前不久,随着美韩黄海军演,东北亚局势空前紧张,中国再次展开积极斡旋,力促重开六方会谈。这说明( )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中国致力于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动荡不安逐渐取代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A B C D【答案】C【点拨】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23、,说法正确;军演不能说是恐怖主义,故错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潮流,故错误。【结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0分)27(2010年11月济南市高三调研27题)(18分)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1)材料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4分)为改变这种形象,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试举两例说明。(2分)材料二 19

    24、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2)材料中“红星照耀西方”的含义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红星照耀西方”原因。(4分)材料三 右图为1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总理第四次成为其封面人物,封面英文“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3)“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结合史实说明原因。(4分)【答案】(1)形象:抽鸦片的国家。(1分)原因:西方舆论的片面宣传;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改变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

    25、片战争中国战败,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食鸦片。(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斗争: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2分,只要符合这一时间范围内的重大事件即可)(2)含义:西方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逐渐增强。(2分)原因: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长征;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3)事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第三世界的兴起。(4分,答出两点即可)【点拨】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形象”是抽鸦片的国家。根据所学,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西方舆论的片面宣传;鸦片战争前,英国

    26、为改变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食鸦片等。为了改变这种形象,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了斗争有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要求回答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事例。第2问根据材料1937年的时间,“红星照耀西方”指的是西方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原因是:完成长征;积极主张合作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第3问需要对70年代外交成就进行掌握,联系1971年11月的时间,“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顺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所学,主要原因是:中国国

    27、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第三世界的兴起等。【结束】28(2010年12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34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3分)材料二 美国与

    28、中国关系密切而复杂.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蒋家台湾的保护国,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 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奥巴马执政百日(2)仿照示例,列举具体史实说明相关结论。结论史实美国是民国立宪的榜样美国是蒋家台湾的保护国1950年第七舰队进驻台湾美国是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美国是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材料三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示好。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终于利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10月11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我国防长梁光烈与日本防长北泽俊美又在“电梯”里相遇,又是出现了20多分钟典型的“走廊外交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5.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