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技巧Word格式.docx

    • 资源ID:453505       资源大小:34.5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技巧Word格式.docx

    1、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 8梧桐凄凉悲伤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以雨打梧桐叶写尽愁思。9. 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再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0.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传书信使 鸿雁是大型

    2、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11.柳依依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再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12.红豆爱情或相思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

    3、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的相思子。13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14羌笛凄切之声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

    4、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16.芳草离恨、思念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着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再如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17.青鸟传书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为使者。西王母会汉武帝时,青鸟先往报信。后来青鸟就作为信使的代称。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5、(南唐李璟浣溪沙)18.鱼传书信使。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如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中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名句子。三、意境何为意境? 意境即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和联系: 1.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2.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

    6、,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日; 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秋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意境型题型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列举了哪些意象?) 2.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氛围?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意境型题型答题步骤: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即鉴赏流程: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7、面(提取意象)。即分析诗歌描写了哪些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主要景物。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意境)。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要答出具体的情感,切忌空洞。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分析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抒情

    8、方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作者的感情类别: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友之情、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常见的诗歌语言特色1、豪迈雄奇: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2、沉郁顿挫: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的春望、登高。3、悲壮慷慨: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时

    9、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刘邦大风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4、朴素自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婉约细腻:具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如李商隐的

    10、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清新明丽: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再如王维的诗。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9、生动形象: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浪淘沙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

    11、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动词使用得恰当通常具备这样的效果。10、绚丽飘逸:绚丽飘逸即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牧的山行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炼字类(一)关注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1、一般动词 例1:陶渊明饮酒:“悠然见南山。”(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 答:“见”

    12、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 例2: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体会意境)“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感受情趣) “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2、注意活用为动词的词 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空”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二)关注修饰词 1、形容词、副词 例

    13、1: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细”二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例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突出无风而劲拔。沙漠毫无遮拦;“圆”则表现落日雄浑。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2、数词 例: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

    14、昨夜一(数)枝开。“一枝”比“数枝”更能突出梅花先于百花开的特 点,更能突出诗题中的“早”字。 分析:诗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此诗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称郑谷为“一字师”。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三)关注特殊词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为了形象生动,或起强调作用。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原诗用“飞来”,只表现出蛱蝶从别处飞到此处的情景,而“纷纷”则表现出众多蛱蝶一起“过墙”、追寻春光的情景,语意表达

    15、得更充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时时”表现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表达出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并让人领略到汉语的音乐美。2、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3、表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

    16、,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边塞诗:多以黄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出一种悲怆、苍凉、空旷、寥廓、广袤、萧瑟的意境。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感怀诗:多以青色与白色相对,表现岁月流逝、感慨世事沧桑,烘托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意境。岑参的“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田园诗:多以红色与绿色相对,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如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五、古代诗歌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17、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渲染、象征等);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4.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一)、描写手法1.描写角度:上下、远近(如杜甫绝句)、俯视仰视(如寇准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如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

    18、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再如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动静相谐动静相谐是指对事物、

    19、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如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再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静),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动)。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3)虚实相生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

    20、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虚实相生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前两句),第二次是虚写(后两句):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4)明暗相衬 指的是色彩、光线等方面的衬托。古代诗人很善于运用色彩,也很讲究着色艺术。他们常巧妙地运用词语进行色彩搭配,并赋予色彩生命或借色彩传情,从而寄寓

    21、特定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中的后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林的昏暗、幽深。再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暗的“江枫”与明的“渔火”相映成趣。(5)、点面相结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如柳宗元江雪:“ 千

    22、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再如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再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6)白描工笔: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

    23、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异乡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表达技巧之“抒情方法”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24、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难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

    25、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4.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5.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6.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

    26、。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诗人通过化用“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忆华年”时对往事似幻似真、迷离恍惚之感,意境朦胧凄美。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之“烘云托月”艺术烘云托月:即常说的衬托(烘托)手法。它常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或相反关系,以某些事物作云来突出主体事物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月),从而表达特定的意境和独

    27、特的情感。衬托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之别,但最常用的还是反衬。作用:衬托能使主体突出,能使形象鲜明,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衬托从内容上可分为情景衬、动静衬、明暗衬。(一)、情景衬1.以乐景衬哀情 为了突出人的愁苦之情,诗人有时会用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之类的“景”来作反衬,借乐景与哀情之间的矛盾达到“倍增其哀”(王夫之姜斋诗话的效果。 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作此诗时诗人客寓成都,急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2.以哀景衬乐情 衰败、萧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技巧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