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4529660       资源大小:28.6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

    1、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B C D 9“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与易传中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诗句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C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D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10宋朝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 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 年年岁岁

    2、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1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2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世界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A B C D 1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 A.两点论与重点论

    3、的统一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15近代学者王国维把审美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 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上题所引杜诗便是有我之境之一例。据此,下列诗

    4、句中同属有我之境的是 试卷第1页,总1页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16著名诗人雷抒雁曾有一段描写枯树和柔藤的诗句,读来令人感动:“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这段描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B事物之间都是对立的 C事物间都有本质联系 D事物内部存在着和谐 17德国诗人莱辛有这样一著名诗句“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C认识不能

    5、停滞,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D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占有真理则不然 18下列诗句与右图漫画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B.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24唐代诗人李峤在中秋月中写道:“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诗句表明了 A人与自然界是协调发展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5下列诗句与右边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6、花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历尽夭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 C.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诗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古今不变的 XXXX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 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

    7、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 A、 B、 C、 D、 39随着“山寨手机”的出现,“山寨”成为流行语,山寨文化也在中国火爆起来,如“山寨电影”“山寨春晚”等。对此,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文化。下列诗句中与材料中对山寨文化认识体现哲理相同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春江水暖鸭先知 40“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要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学上看,诗句主要体现了( ) A.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B.自然界是客观

    8、存在的 C: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41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和深邃寓意为世人所称道。诗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所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B

    9、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C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43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揭示的哲理是: A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44下列体现价值取向的诗句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该校师生共克时艰,建设美好家园。下列诗句中,与“多难兴邦”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臣心一片磁心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原本如“风、月、鹊、蛙”等平常景物,通过诗人巧妙结合就变得生动而魅力无穷。这是因为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是不同的 B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 C把不同事物结合起来,就能获得整体的最佳功能 37下列对谚语或诗句包含哲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45XXXX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看望汶川地震中临时安置的 试卷第3页,总4页 D事物要素结构和顺序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47“月落灯前闭

    11、北堂,神魂交人杳冥乡。文通毫管醒来异,武帝衡芜觉后香。”这是徐寅梦中的诗句。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有时犹如现实生活。对梦境的正确认识是 A、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梦境可是神的启示 C、梦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D、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4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诗句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49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下列诗句中与孔子这一思想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黄金无赤足,白璧有微瑕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A B C D 50“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的这一诗句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质变 51下列现象或诗句中包含事物的发展这一哲理的有( ) XXXX年6月8日,全新的iPhone第四代手机面世 XXXX年5月12日,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六星连珠”现象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A B C D 52下列诗句与“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13、A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53下列古诗句中,与“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中蕴含的哲理不相一致的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C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D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54“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写的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

    14、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5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56“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C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57在XXXX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引用了“情天再补虽

    15、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的诗句。此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D规律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8唐代元稹蚁: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下列诗句与诗文蕴涵哲理相致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59我国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有 A、沉舟侧

    16、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D、欲知山中事,请问打樵人 60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 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A. B. C. D. 试卷第4页,总4页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良言一

    17、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体现的哲理是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排除。观点错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哲理,而不是意识的反作用,故排除。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排除。 3A 【解析】 试题分析:新竹是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有较强的生命力。新竹的成长全凭老干扶持,说明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错误;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考点:新事物 点评:该题考察学生对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认识和区分,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和理解题意,对

    18、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4A 【解析】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的意思,最适合的东西才是最好用的,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强调黄山与其他名山比较有自己的特色,故A入选。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当时(唐朝)的人讥笑庾信传下来的文章,以至于庾信都“害怕”他们了(主要是反话,讥讽讥笑他文章的人)。体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故排除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辩证否定,故排除C。D选项体现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故排除。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5B 6B 【解析】该题最大的迷惑项是A项。苏东坡的嘲讽

    19、是有事实根据的,但他是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他并没有见过落英的秋菊,所以他认为王安石的诗句有误,这说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故B项正确。 7A 【解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发展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故项错误。本题选A项。物质是运动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8A 【解析】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症相同,治疗方法不同,不同病症,治疗方法相同,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正确;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是发展的观点,选项错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知道柴米贵要当家,感知父母恩要成为父母,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错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的判断和理解,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对体现的哲学道理准确解读。难度较大。 9B 10D 【解析】B项表面上看体现了事物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必须是一个事物,而花与人是两个事物。B项实际上更好地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C两项体现的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也与题意不相符,排除;张先木兰花云:“人意共怜

    21、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借月盈必亏的道理,说明团圆固然是世人之所盼,但团圆之后,接踵而来的往往便是又一次别离。“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是说年年今日的夜晚,月光如白色的丝带,而相思之人在千里之外。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了遗憾,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1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知识。“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洋尚变为桑田。”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选C;运动是无条件的,A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错误;净值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错误。 12A 【解析】本题考查对运动与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运动、变化、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总体上指

    22、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 (2)区别: 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

    23、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 答案第1页,总3页 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 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由上分析,本题选A。 13B 14A 15D 【解析】本题较好地处理了引入新材料与使用语言的复杂性之间的关系。应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准确理解所选的几句杜

    24、诗的。 16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心是枯树与柔藤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体现了事物之间存在联系。B、C、D本身表述错误。 17C 【解析】 该题考查认识、真理等知识点,B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等重要,D观点错误,无论追求真理还是占有真理均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题干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是强调真理应该是不断变化发展,真理也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故C符合题意,A观点正确但是题干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C。认识、真理 考生要注意对于认识的无限性理解:客观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认识也是伴随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25、,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相对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实践条件,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难度一般。 18B 【解析】 根据漫画中的 “想在光明中行走,就别怕踩到黑暗” 文字,体现的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的。选项ACD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的道理。B选项中的成与败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答案选B。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的相关知识。 19A 【解析】悲与欢,离与合,阴与睛,圆与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体现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这里我们不能把 “悲、阴、缺”看成缺点,同样也不能把“欢、合、圆”看成是优点。B不是哲学道理。 XXXX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意

    26、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即对立统一(全面)的观点。符合题意,选择D项。与对立统一的观点不相符,不能入选。 50B 答案第2页,总3页 51C 【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都属于发展,选C。属于一般的变化,没有发展,排除。发展的实质 做好此题关键要把握发展的实质。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52C 【解析】“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体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B体现的是做好量的积累;D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 53B 54D 55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发展的观点。A是全面的观点,B是实践的观点,D是抓主要矛盾,C是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6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诗句中可以看出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C符合题意。 57C 【解析】 月圆月缺有本身运动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情天再补虽无术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情天再补虽无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诗句成语选择题专项训练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