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市中心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改造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4526589       资源大小:42.31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市中心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改造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三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以节约资金、缩短建设周期。1.4.3 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力图创造端庄、亲切、简洁的现代急救中心新形象。1.4.4 选用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及性能可靠的设备。1.5 研究过程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要1.5.1项目建设的目标为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满足市民突发疾病或事故急救需求提供场所、设施保障。1.5.2 建设规模本项目建筑面积1320。1.5.3 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急救中心用房1320m2,购置救护车2辆及医疗设备。1.5.4 项目建设期本项目建设期为8个月。1.5.5 项目投资及

    2、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550万元。资金来源: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85万元,地方政府配套365万元;1.5.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经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1建筑面积13202建筑层数层3床位张4项目总投资估算万元5504.1工程费用466.74.2其他费用47.324.3预备费用35.981.6结论简述1.6.1为解决*市急救中心面积不足,设施相对落后与不足的现状,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旨在建立系统的医疗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其接诊能力,为患者提供完善、有效的综合检查和治疗条件。项目建设十分必要。1.6.2 经测算,本项目实施后,

    3、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因此在财务上是可行的。1.6.3 经可行性研究确认,本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某市中心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医院各类大中小型设备齐全。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奉献爱心”的办院宗旨,深化内部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山东省百佳医院”、“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职工最满意的医保定点医院”、“枣庄市百姓满意医院”、“枣庄市诚信单位”、“枣庄市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

    4、“*市十佳服务窗口单位”。随着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名牌效应不断显现,门诊量不断攀升。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的需求,医院先后投资建设了4.3万平方米的外科系大楼和6.1万平方米的内科系大楼,使医院总建筑面积达18.8万平方米。与如此规模相对应的仅3088平方米的急救中心,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和应对交通、生产等各种意外事故及日益增多的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1、急救中心狭小不能满足人们基本医疗急救服务需求根据卫生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急诊部用房面积应占医院各类用房的总面积的3%,*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部用房应约为5600平方米。现在急诊部用房面积仅为3088平方米,仅为建设

    5、标准的55.14%。2、设备、车辆等装备配置不足。根据*市统计年鉴(2010年),目前市区常住人口已达38万人,根据卫生部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救护车数0.25辆,每辆救护车配备5人(其中急救一线工作人员不低于急救系统人员总量的70%。)的标准配置,全中心应配置救护车10辆车,工作人员50人,但是目前*市中心人民医院现有的车辆只有8辆,人员39名,远远达不到标准。二是由于急救系统资源配置总体不足,许多地方还存在着急救盲点,以致急救服务半径与平均反应时间较长,市民特别是远郊、农村群众“要车难”、“等候时间长”等矛盾仍未完全解决。一旦发生急、危、重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更无法形成全市急救机构对突发

    6、公共事件的快速联动。2、应急救治保障能力不适应城市发展和社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危险因素和隐患也随之不断增加,但作为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体系由于应急救援装备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应急救援响应和保障能力上,相对于其它公共安全保障系统仍显滞后,发展水平不相对应,影响了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制约了社会综合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发展。3、人口总量的增长、老龄化的加剧、急救疾病谱的变化,带来日常急救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截止2010年底,全市总人口168.14万人,市区人口已达38万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区规划区面积的扩大

    7、,城区人口2015年将达45万人。而人口年龄结构则呈现出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的倒金字塔型,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完全进入老年型。据预测,城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还将不断加剧。而创伤、急性脑血管病、呼吸道急症、肿瘤、昏迷、心脏病、车祸、高血压、急性腹痛及中毒等疾病,特别是创伤、急性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已占急救服务总量的65%,并处于不断上升趋势。鉴于上述发展趋势,日常急救服务需求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4、突发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日趋繁重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成绩喜人,但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来说,交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各种潜在威胁和影响随时都可能出现,并威胁到人民群

    8、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社会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急救中心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善急救中心面貌,改善病人治疗条件,提高中心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为社会发展、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市中心人民医院拟改扩建急救中心,使其充分发挥医院效率,满足广大患者及医疗服务的需要,已是当务之急。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需要现代急救管理的集中点是重视院前急救、规范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强化监护病房管理三方面的内容,落实在组织建设上,就是要不断完善急救医疗体系(EMSS)建设。这种急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只局限在狭隘的医

    9、院急诊科范围内被动地等候病人的局面,而是扩大到走出医院“围墙”,同时致力于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重要目的是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伤残,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全病人生命,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为提高院前救治水平,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把救护车改造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流动医院”、“活动急救站”,成为医务人员院前抢救的场所。2.2.2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人口数量将逐年增多,今后到医院看病就医的人员也会随之增多。*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鲁南地区知名医院,理所当然地应担负着促进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的重任

    10、,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2.2.3 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自身的健康价值,也更加重视对健康的投资。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解决人们就医难的矛盾,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医疗环境。2.2.4 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该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扩大医院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条件、公共卫生突发应急处理能力、医疗诊断、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增加业务量;将会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医院新的医疗业务的发展,满足更多的患者就诊,使医院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11、满足全市乃至周边县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就诊需求。第三章 需求预测及建设规模3.1 需求预测3.1.1固定病源对医院的信赖*市中心人民医院是*市境内唯一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是全市163万人民常规体检、看病就医尤其是紧急救治的首选医疗机构。*市中心人民医院地处繁华的*市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市直企事业单位众多、学校云集,人数相当庞大。近年来,随着*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信誉,地方群体对该院的信赖程度在不断提高,来医院常规体检、医疗诊治的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来该院就医的门诊次达120万人次,出院病人5万余人次。因而,*市中心人民医院拥有了一个固定的需求市场。3.1.

    12、2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特色专科吸引更多慕名前来就医的患者。*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在本市及附近地区医院中居领先水平,综合实力强,部分特色科室医疗技术领先、医生医术精湛、治愈率高,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吸引了大量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诊。3.1.3延伸农村市场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到位,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群体也越来越看重自身的健康价值,也更加重视对健康的投资,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因此农民群体的定点就医也拓宽了*市中心人民医院的需求市场。3.2 建设规模*市中心人民医院目前开放床位1800张,床均建筑面积指标按86/床计,人民医院标准总建筑面积应为154800

    13、。急诊部应约占总建筑面的3%,急诊部总建筑面积应约为4644,急诊部现有面积3088,与标准相比差1556。项目与门诊大楼东部相连,应与门诊大楼西部的裙楼对称,整个门诊楼成太师椅造型,显得庄重大方、和谐统一。根据西部裙楼的布局,本项目应建设三层楼房,每层长30.55m,宽14.4m。根据有关标准和场地实际情况,本项目确定建筑规模为:1320。3.3 建设内容急救中心建筑工程、中央空调系统安装及医疗设备购置等。第四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4.1建设地点急救中心改扩建项目位于善国路东、杏坛路北,*市中心医院院内、门诊楼东南部。4.2 建设条件4.2.1 项目用地现状项目所在地为妇产科门诊用房和空闲地

    14、,房产科门诊房占地162.7m2,空闲地地势平坦。4.2.2 项目位置优势项目紧邻市区交通主干线善国路和杏坛路,交通极为便利;项目处于*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东南部,是门诊楼距大门最近处,救护车和患者进出极为方便;与医院现用地连成一片,形成整体,能够合理利用医院原有配套设施,节省建设资金;由于在医院内,可以充分利用医院其他医疗资源,更好的为患者服务。4.2.3项目区地理位置*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北纬3450至3517,东经11649至11724,东依沂蒙山区,南临枣庄薛城区,西濒微山湖、与微山县相连,北靠孔孟之乡、和邹城市接壤。滕州交通区位优越,滕州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是鲁南地区著名的商品集散地

    15、和重点转站。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滕平公路、济枣公路横贯东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公路总里程2556.7km,汽车年运输能力7242万吨。,具有铁路、公路、水路三大运输优势,对外交通联系极为便捷。4.2.3 地质、地形*市地质构造骨架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期。燕山运动在整个鲁西隆起区(又称鲁西台背斜)的表现是以中部为核心的呈穹隆状隆起,由于张力作用,岩层表面形成放射状和环状张性断裂,继而形成地垒式的凸起和地堑式的凹陷,岩层未经受强烈积压,褶皱构造表现不明显、不典型。由于地区位于鲁西隆起区的南部边缘,地质构造上的表现同鲁西隆起区构造形势一致,断

    16、裂主体为南北向(放射状张裂体系)和东西向(环状张裂体系)两组。由于在两组主体断裂过程中局部岩体受力不均,在主体断裂基础上又派生出沿北东向、北西向两组切向断裂。由于断裂生成时代不同,新断裂切割老断裂,使各组断裂复杂化。总的规律是:东西向断裂生成时代早,南北向断裂生成时代晚,南北向断裂切割东西向断裂。断裂之间,由于岩层只作用上升和下降不等量的垂直位移,构造上形成地垒式的凸起和地堑式的凹陷。岩层原有的水平产状微受扰动,产状平缓,倾向一致。项目建设区内工程基础条件较好,配置于二元结构上,下伏基岩第三紫红色砂岩,夹少量凝灰岩,上复第四系松散冲击物。第四系地层的工程地质,粘土、亚粘土可采用2t/m2;中砂

    17、、砾砂层可采用2.5t/m2;细砂1.5 m2。大地冻结深度0.3米。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l0g(地震烈度度)。4.2.4 气候条件滕州地处北温带,属淮河流域,季节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 13.8极端最高气温 40.4极端最低气温 -21.8年平均降水量 726mm年平均蒸发量 1748mm最大冻土深度 30cm常年主导风向 东南风4.3 建筑材料*市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和建材之乡,水泥及砖瓦灰石产量规模较大,钢材市场供应充足,建筑商多达几十家,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材采购和优选施工队伍的需要。4.4 市政条件4.4

    18、.2 供水*市水资源充实,总储量为6.55亿立方米。现在已开采的荆泉水源地和羊庄水源地,日供水能力达14万吨,而目前供水范围内日用水量不足10万吨。市区内供水管网完善,已接入医院内。4.4.2 雨水、污水排放市政排污管网完善,医院建有日处理能力万吨污水处理车间,雨水可就近排到市政管网,污水经污水处理车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再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净化。4.4.3 电信、广电*市境内所有镇街实现了微波通讯无缝覆盖,截止2009年底,固定电话29.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3.17万户,电话普及率67.6%。互联网用户达9.53万户。通讯方便。4.4.4 供电*市是全国能源基地,200

    19、9年发电量53.58亿千瓦时,电网可供能力达100万千瓦,电力充足。市区内供电网络完善,用电均可就进接入。 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5.1 主要规范、规程及规定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急救中心建筑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50333200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

    20、4090(1997年局部修订)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其余现行的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和规定。5.2 急救中心设计方案5.2.1 设计原则1.针对医院建筑的特殊性,在组织交通流向时注意病人、医护人员、洁净物品及污染物品等各交通互不干扰,方便快捷;2.通过装饰材料、通风、排水等措施使其符合国家对医院建筑的卫生标准要求;3.针对可能产生的射线、核磁污染等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控制;4.通过空间、色彩、光线、室内外景况设计等手段,创造一个方便使用而又亲切温暖的环境。5.2.2 平面设计方案1.总平面设计为了减少投资,合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将变配电室

    21、、中央空调、污水处理、供水加压和后勤保障等均设在医院原有设施内,急救中心入口设在急救中心楼西面;按照中心功能要求,组织合理的交通流程,做到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人物分流、人车分流等互不干扰的交通路线。2.建筑平面设计一层:设急诊大厅(含收费挂号室、观察室、抢救室和值班室),中心药房、成人输液室、外科急诊室、内科科急诊室。二层:儿科急诊室、五官科急诊室、化验室、心超室、ICU病房和护士站。三层:设置办公室和指挥调度中心。3.急诊大厅急救中心大厅是本大楼医院人员最密集亦最共众的场所,同时又是本大楼多种流线的交叉点。既自然通风采光;又淡化严峻冷淡的传统中心形象,并留有足够的面积,使病员有一个充足的空间

    22、,合理安排大厅的各种功能,从而有效地对人流进行必要的组织和疏导。5.3.3 结构设计方案1.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35kN/;基本雪压:0.20kN/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根据中国地震局中震防发200949号文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要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提高至0.15g。2.结构设计1、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一类建筑。2、结构造型本项目大楼为地上三层,高度约15m。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形,总建筑面积1320m2。本建筑拟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基础类型

    23、和永久性坡的设计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尽可能地经济。5.3.4 建筑节能设计为使节能达到公共建筑节能标准50的要求,外墙做法的具体要求如下:采用200加气混凝土砖;外窗采用中空玻璃;外墙及热桥部位采用挤塑板做外墙保温系统。5.3.5 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与原门诊楼风格一致,设计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典雅、简洁、明快。外墙面以白色为外墙主要颜色,适当配以灰色浮雕和线条加以点缀。外窗采用飘窗设计,不仅增加了房间采光、通风的功能,而且也为外立面增添了立体感。5.3.6地面设计本项目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其优点是价格低廉,使用性能良好,与门诊主楼地面一致。5.3.7 内部交通设计中

    24、心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急救中心设置二部电梯,其中公用电梯一部,以方便患者前来就诊、治疗和病房探视;另一部电梯,主要为方便医生出入、医疗器械运输和污物处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分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的良好医疗环境。5.4 公用辅助工程5.4.1给水1.水质、水压急救中心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和卫生部制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本项目水源由市政供水管网接入,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不需再作处理。项目不高于3层,市政供水压力能够满足急救中心生活、

    25、教学、消防水压的要求。2.生活用水量*市中心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生活用水量定额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表3.1.10、表3.1.13 确定。急救中心扩建后,需增加2台救护车,每辆车配置按5人计,增加人员10人,新增床位6张。扩建后新增用水量估算如下:建筑物的用水量表用水对象用水量标准规模日用水量(m3)病房200L/d6床1.2医务人员120L/d10人小计2.4其它用水按总用水量的15%0.36合计2.76注:其它用水量包括管道泄漏水量、浇洒绿地水量、冲洗地面水量、洗车及其其他未可见用水量等。综上所述,本建筑物总的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约为2.76m32.消防用水量消火栓

    26、系统用水量:按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6m3,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4m3,室内自动喷水系统用水量:本建筑物属中级危险I级;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m2,火延续时按1小时计,用水量为80m3。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总计为30m3。3.水源本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现已接入医院内,供水管径为200mm,日供水能力达3500m3,而医院去年日用水量仅2400 m3,所以完全能够满足项目要求。4.给水系统在医院主管道上直接引入,长度80m。5.4.2 热水及饮水系统1.用水量:病床热水用水量标准(60):病床按160升/床日,医务人员100升/班次;门诊10升/班次

    27、。最大小时用水量(60)为0.053m3。2.系统分区:本项目采用全日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系统分区一致。3.饮水供应:开水采用分散煮沸的方式供应,每层设KSC6型电开水器一台,开水量55升/时,N=6千瓦。5.4.4 排水 项目排水将采取雨污分流方式。1.雨水排放雨水由院内雨水排水系统进入城市雨水管网。2.污水排放本项目排出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日排出量约2.35m (按生活用水的85%计)。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医院建有污水处理车间,处理能力为2000m/d,2010年实际处理量平均为1720 m/d,尚能接纳项目产生的污水。因此,项目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流入医院污水处理车间,项目不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5.4.5 供电1.负荷估算本项目新增病床6张,建筑面积约1320。取值按照明65w/进行估算,项目用电负荷估算85.8Kw。2.负荷等级本项目消防设备、应急照明、走道照明、手术室、监护病房等重点单位的用电负荷为一级;空调设备、电梯等用电负荷为二级;其余用电负荷为三级。3.电源本项目用电由*市供电电网10KV双回路供电。4.系统设计(1)项目新增用电负荷85.5KVA,有功系数按


    注意事项

    本文(市中心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改造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