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

    • 资源ID:4519215       资源大小:96.62KB        全文页数:1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

    1、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学 期 授 课 计 划周次章节内 容课时累计课时主备人12一长度单位45(机动1)25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114(机动3)6三角的初步认识34(机动1)7-10四表内乘法(一)1311五观察问题412-13六表内乘法(二)614七认识时间34(机动1)15八数学广角(一)12(机动1)16九总复习4本学期学科课程标准摘要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

    2、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本册教材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

    3、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第(一)单元课程标准摘要本单元名称:长度单位主备人:本单元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 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

    4、,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P2、例1)主备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

    5、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

    6、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

    7、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

    8、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 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4、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批注或调整: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反思: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P3、 例2、练习一1、2、3)主备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1、 认

    9、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 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 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

    10、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1)、认识厘米 1、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

    11、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2)、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3、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

    12、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4、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批注或调整: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P4) 主备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

    13、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2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1)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

    14、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2)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

    15、=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4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5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批注或调整: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

    16、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课题:认识线段(P5练习一第7、10题)主备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

    17、,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

    18、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

    19、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

    20、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4、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

    21、什么问题? 5、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批注或调整: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2个端点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课程标准摘要本单元名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主备人:本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P11-P13例1、例2) 主备教师:上课教师

    2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

    23、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2、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练习,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5、随堂练习 批注或调整: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

    24、两位数 例1、 例2教学反思: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P14例)主备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

    25、)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2、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 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 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 并说明计算方法。 5、 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

    26、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批注或调整: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教学反思: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P15练习二)主备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27、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2、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

    28、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8题。 6、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9、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11题。 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批注或调整:电子备课教案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P1718例1,练习三1-3题)主备教师:上课教师:教学目标

    29、:(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2、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18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


    注意事项

    本文(二年级数学电子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