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堂笔记超详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4508638       资源大小:67.88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堂笔记超详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hwO. 意义: 9S%;wy_:X 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r_WFS!X G_(z_=A “敦煌进奏院状”9 _g 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_k_=$_52S 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t;.XTp_

    2、G 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首尾完整。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长安的活动情况。 jJ4M)_?3D K M5J 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已有一部分采用了雕版印刷。 kzk_M_Je_ 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复制和发售。 QsZ_*$M1_ 限制:灾异。军情,特别是涉及兵变、起义、反抗官军等信息。朝廷机事,主要是指容易遭到反对和引起争议的事情。未经批准公布的章奏。 (W_|J_9 WF_od.;l “定本”制度15 _HWx_ 所谓“定本”,指的是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起始于宋真宗,曾两度取消,都在不久后恢复

    3、,由此一直沿用到宋末。 X-d_K_3G_ “定本”制度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的意图。 _x0jY%gTJ _Z8CMPm(_ 宋代小报16 :5_JWEdw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始于北宋,盛于南宋。 %u4q;MX$ O6+.6kVu 诏令、官吏任免、章奏等。 yI Q3_Az$T _2a)_ i_ 无报头和固定名称,不定期,有手写也有印刷。 ePXx d.)发行人是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中下级官员、书店主人。 Fu_X_Uew 读者面很广,有京官、地方官、士大夫知识分子及社会上关心政事的各方面人士。 dHY

    4、&SA?TeD 信息比较灵通,时效性较强。 _ HpK#D_B1 所发表的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消息并不完全准确,还出现过故意作假的情况。 +_a?$_ _yV_ZR_o_E/$ 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但小报始终没有完全被禁绝,原因是邸报从内容到发行范围都有局限,无法满足社会上对信息的需求。 J+Os9eIw;X,j)v0yY_ 8C1_GNB 明代邸报21 _WXW_lI 明代邸报就是在明代中枢部门统一安排下发自首都的官报。 _5;_KV)#C2 _o_AzvxB0 明代各朝都对邸报的抄传活动进行控制,但控制尺度不一,主要禁止传播的是容易涣散人心、动摇统治者权力地

    5、位的事情。限制邸报抄传活动的结果,虽然保住了一些机密,但也使广大官员信息不灵。 e+_v% _j sh_*GR 明代民间报房25 a_*B_W 明代中叶以后,在北京和不少省的抚按驻地及大一点的府县,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最初的民间报房,很可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 ?Za*_ _m 消息来源: _JM_L 民间报房的官方消息仍然得自六科或提塘报房,两者的内容基本一致。 y.0!_6t6_ 印刷: qY4_(h_=_民间报房发行的邸报,最初都是手抄的,后手抄与印刷并存,直到明末,才普遍使用印刷。因为民间报房报纸的发行量大,所以比官报更需要使用印刷术。 OaRm_Z

    6、-J 经济联系: .wBNN4#zYE 明代民间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民间报房和抄报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也都是当时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mz# PUi %AhqTd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急选报27 XX,3万历邸钞 _ IpoN5J_ 明代邸报抄本,共32册,抄录者不止一人。所抄邸报起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四十五年,中间有缺失。 DW M$A_4 抄录者在抄录过程中还作了一些整理工作:筛选和删节。增加了一些摘由、附录和注释。对同一题材的稿件进行综合。 8O_O_v_E 天变邸抄 Q_KX_vI_0 是一份专门报道一起北京“天变”情况的邸报,因被作为附录收

    7、入明人文集,才间接地被保存下来。所谓“天变”,其实是一次因地震引起火药库爆炸,波及周围近百里地区的特大灾异事件。 Ms2UL 天变邸抄的报道涉及方面很广,是抄报人采访了现场和众多受害者后自己编写的,出自民间报房的可能性较大,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的那一类民间报纸。 vMj|_39,+ 急选报 w_Sr?pJ,A 是目前能看到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原件,也是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具有极珍贵的价值。 3e8nQeI -s 这份急选报很可能是民间报房的产物。作小册状,有报头,使用雕版印刷,逐个介绍了被“急选”的162名官员的姓名、籍贯和被任命的官职。 *zdP3eLV_ n_ gn x_# U:_wt

    8、 清代官报31 #E_ez,|U UvL_pP7_ 清代官报的发布和发行和明代十分接近,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通政使司负责收受臣僚题奏;六科负责发抄谕旨和章奏;提塘负责官报的抄传发行。从清代初年起,就出现了提塘奉朝廷之命自设的报房。 |y66_c_fH Mf;_P_oD 宫门钞,主要报道皇帝起居、大臣陛见陛辞以及礼宾祭祀赏赐等朝廷消息。上谕。章奏。 opFa_La Cpgy_.MM3_ 逐日进行。手抄与印刷并存。读者主要是各级官员,平民百姓则与官报无缘。 |_Dj9U4g_ Y_Pn_ m_ 清代小报34 ;_Y3NXn 小报又称小抄,主要见于清代前四朝,由提塘官发行,内容主要是提

    9、塘官和提塘报房的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A_Ns_SL iz_H_ 小报在清初是公开存在的,虽非官报,但也未受查禁。小报受到当局的限制,始于康熙末年,经雍正、乾隆两朝一再查处后,才被完全禁止。小报受查禁的原因是: 6_1_MGD4;/ 先于部文到达地方,使获罪的官员得已逃避刑罚。 _;_-p!ohmI 报道失实。 ix%_aKJU?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 R _ BgoXL b,22;_ 清代民间报房36 t&_Z:UyHzL 私人办报活动在清初是被禁止了,直到乾隆中叶情况才有所改变,开始出现民间报房。清代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是从一部分提塘报房中逐渐分

    10、离出来的。所出报纸通称京报。 _=J#*_ _y/K.pXY_u yWmHa DR I%T+Ccx_ 乾嘉两朝时无报头、封面,每天一期;同治以后各朝有报头和封面。基本都是印刷的。 m_xE.MkY8 京报全部稿件都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言论。各报房的京报大同小异。 $H_/m4+I 读者绝大部分是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清末有个别市井贾儿也成为读者。 /y1!hv 以盈利为目的。 T;qgB?_fa _)/y_Bf_ 由于京报内容基本上是官报的翻版,因此当局对其采取宽容态度。 B:A?4?_ V_fJCIGd 京报 L_EE_Bu_ 最初用来泛指发自京都的各项文书邸报。 l%

    11、QMZTZ/f 清代中叶以后也用来称官报。 _*qORH 清代民间报房所出报纸也通称京报。 8uA, X_:o WZNLu_p_ 辕门抄40 u%_0mB_ 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私营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当地熟悉官场情况的抄报人编印发行。无报头,不定期。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和出版者自行采录的官场信息。目的是为官绅们提供他们关心的地方官场信息,弥补京报的不足。 Xng1/_NLc X|.py_;清代单页小报41 _GBrRkQ= 出现于清代中叶以后,无报名,不定期,内容往往是当地的突发性重大新闻,一事一报,公开发售。 Xi U-_Xe 这类小报虽不完全具备报纸

    12、的条件,但已突破了旧式官报的模式和京报、辕门抄垄断报业的格局,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的近代化报纸的先声。 Ypjm,_rHV _.+6&_ 第二章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 :85p,iR9Z HS5W&lS.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44 7nx1_ _5x 1815年由外国传教士米怜创刊于马六甲,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该刊编辑和撰稿人主要是米怜。中国书式,免费赠阅,主要传于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中国境内也时有输入。 p _cM_VVs IJKL$z0U 该刊以传教为宗旨,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科学知识。xW?x_y5 后期增辟专栏,介绍各国概况,开始涉及时政。Y_uE*Q_ 没有新闻专栏,但在第2期

    13、刊出了中文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ij 0T*_:_( _hUXA=_s_ 考虑到读者多属下层劳动者,热爱祖国,文化程度不高,因此该刊: n|Ul+_z_ 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 gTD?*!常用对话、讲故事等方式以求生动易懂。 _ -Gt_ ;长篇文章则采用连载以求短小。 _/ )4pgr Ne8B_/m/Y 蜜蜂华报46 a_/NFL3_ 1822年由葡萄牙立宪派创刊于澳门,葡文,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c_a_1jY 该报是澳门葡人社会新当权者的喉舌,以鼓吹立宪派主张为宗旨,猛烈抨击贵族保守派。1823年保守派发动政变,报馆被封,创办者也被捕。 )ES7F%S%_

    14、 r|dE_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48 _l7 8v|qo 1833年由外国传教士郭士立创刊于广州,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办目的是使中国人了解西方,清除中国人高傲和排外的观念。 _9_p%tpY_x&增设了新闻和言论专栏,鼓吹中国应向他国学习,并极力粉饰西方人来华的意图。 uo?_ Sp %*E_4:D_ 遐迩贯珍53 (r_vq8_h 1853年由传教士创刊于香港,是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 O t o_7QS_ 万国公报57 p_8Y_7.U_ 前身是教会新报,由外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并主编,起初完全是一份宗教性刊物。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宗教内容只剩下很小一部分,而占主要

    15、篇幅的是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信息,并增设了论说,变成综合性杂志。读者也从教众扩大到官员、士大夫、商人等各界人士。 P_tcST&H 1883年停刊。1889年复刊。复刊后明确把“开放”中国中上层人士的思想作为主要任务。 _ =F#s_Lx 复刊后的内容: jUF77?L 大量发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新闻和评论。 q_$ -T 大量介绍西学知识。 sA*c_y_dS 当维新思潮兴起时,大谈变法革新,并提出过许多建议和措施,产生了广泛影响。 t)2Ey_qk #_M8_HqF %_rg_L1 字林沪报61 _OpQnxT_ 1882年由字林洋行创办于上海,以与申报竞争。中文商业日报,是上

    16、海有影响的报纸。 xENT-k&s_ 8DJ_6Uzv_ 人员、样式、内容都尽量中国化。 o_Q_g 1yK 重视言论、新闻和文艺。 v_XA165 言论方面,创刊初期正值中法战争,该报抨击法军,鼓励中国军民抗击到底。 6gfq_),f0 新闻方面,因和字林西报属同一报系,因此也享有刊用路透社电讯的特权。 OZk u 8Knm 文艺方面,开中文报纸连载长篇小说之先河,并曾出版了中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 798qYP2 _1- /Rv 第三章民族近代新闻事业 E王韬不再担任循环日报主笔后,该报思想日渐保守。 |_同年11月维新派建立了政治团体强学会,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内容

    17、比万国公报丰富,新闻占23页,西学知识占大部分篇幅。 Xp_5(0k _p _I.W时务报84 MHUb_I0_ 1896年由维新派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笔。内容首为论说,其后依次是谕旨、奏折、近事、报译等,报译占一半以上的篇幅。 *kW$q_/ 梁启超: kCbj_(_+ 8 清末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宣传鼓动家。时务报最受读者欢迎的,就是梁启超等人撰写的论说。梁启超思想活跃,他的政论言论新颖,文字畅达,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在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共鸣,声名大噪。时务报也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on6 (x )Tgq1 ;Dd 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8、。 _|-M_?_K 宣传“开学校”、“变科举”是当务之急。 CG_P)_.sX 宣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 .)e?*_awtO 初步宣传了君主立宪制度,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N|T_ua_ 对帝国主义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和侮辱中国人民的言论表示了强烈愤慨。 _y_yFpS 压制: 4 _Z7_3V 封建顽固势力对时务报极为恼怒。 _7_8qsC 当时的洋务派首领张之洞起初对时务报表示过支持,但随着时务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言论日增,他态度大变,一再压制、干涉,并支持时务报总理汪康年将梁启超排挤出了时务报。 _Pd9K_ 梁启超离开后,时务报有意不再对维新派的活动作任何报道,而是大量发表洋务译文。 If_ _dX% $IX_cGQm#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变法通议86 aS2OyV_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是梁启超在时务报撰写的第一篇论说。该文强调报纸对于国家“去塞求通”的重大作用,表明维新派对报刊宣传的重视。 _0K_/|_U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堂笔记超详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