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夏季常见传染病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4501314       资源大小:25.3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夏季常见传染病文档格式.docx

    1、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人在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均有传染性。临床特点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充血等主要症状,特异性体征为口腔粘膜斑和皮肤斑丘疹。病情严重时,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重者可致死亡。4、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风疹病人、无症状带病毒者是传染源,出疹前7日至出疹后5日传染性强。临床特点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皮疹和耳后、枕后与颈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对孕妇危害大,特别是妊娠前34个月内,病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胎儿全身许多脏器损害,重者可致死胎、流产或早产。5、流感:由甲、乙

    2、、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主要在咳嗽、喷嚏和说话时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毛巾、食具、玩具等日常物品传播。流感起病多数快和突然。表现为畏寒,发烧,体温迅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腰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可并发肺炎、中毒性休克、心肌炎、心包炎等,重者死亡。上述五种传染病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2、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3、避免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4、养成每天开窗换气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洁。5、避免

    3、与患者接触,自家小孩生病后要在家休息,不要到处玩耍。6、提高警惕,自已或家人有上述疾病表现时请及时就诊,防止出现并 发症。7、积极接种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流感等疫苗,可以使机体迅速产生特异性抵抗力,是积极预防上述疾病的最佳措施之一。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集中在每年

    4、4月至10月。人群普遍易感。肠道传染病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或腹痛。但不同病的症状各不相同,如霍乱以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为特征;甲肝则感疲倦、食欲不振及有黄疸;痢疾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为特征;轮状病毒主要侵袭婴幼儿;伤寒则以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为特征,在成人中便秘较腹泻多见。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一般会自然痊愈,但部分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导致死亡,因此腹泻严重的病人要及时就诊,不应自行购买药物服用,以免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一)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病例病情严重,有剧烈吐泻、脱水

    5、、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不及时易死亡,属甲类传染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典型患者多急骤起病,少数病例病前12天有头昏、疲倦无力、肚子胀及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病程通常分为三期。(1)泻吐期多数病人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轻度腹痛,个别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为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泔水”样或清水样。一般无发热

    6、,或低热,共持续数小时或12天进入脱水期。(2)脱水期由于剧烈吐泻,病人迅速呈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轻度脱水仅有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窝稍陷,神志无改变。重度脱水则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皮肤皱缩湿冷,弹性消失;手指干瘪似洗衣工,腹部凹陷如舟。(3)反应恢复期患者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约三分之一患者因循环改善残存于肠腔的毒素被吸收,又出现发热反应,体温约 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型。极少数病人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暴发型”或“干性霍乱”。流行特征 我国本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

    7、流行高峰多在710月。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患者吐泻物和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后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通常先发生于边疆地区、沿海港口、江河沿岸及水网地区,然后再借水路、陆路、空中交通传播。治疗 本病的处理原则是严格隔离,迅速补充水及电解质,辅以抗菌治疗及对症处理。病人在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出院。预防 (1)在每年的5至10月份,腹泻病人均需到医院肠道门诊诊治,禁止个体医及医院非肠道门诊科室诊治腹泻病人。医院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应隔离留验,一般接触者预防服药。(2

    8、)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水和食品的消毒管理,对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其它排泄物和用具衣被等,均应严格消毒。消灭苍蝇,不喝生水,做到饭前便后洗手。(3)霍乱死菌苗保护率为5070%,保护时间36个月,仅对同血清型菌株有效,不能防止隐性感染及带菌者,易使人们产生一种虚幻的安全感,未广泛应用。目前正在研制抗原性强,效力高的菌苗,如佐剂菌苗、口服低毒活菌苗、类毒素菌苗及基因工程菌苗等。B亚单位毒素菌苗,近年证明可获80%的保护率,正在大范围试验。(二)伤寒及副伤寒 1、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伤寒遍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

    9、多,在不重视饮食卫生的地区可引起流行与暴发。潜伏期360天,平均12周。典型伤寒患者可表现为连续高热不退,感觉疲倦和不思饮食、咳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病重者还可能有神志不清烦燥不安,说胡话等症状,后期还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重者可出现昏迷。部分患者可有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玫瑰疹),直径达24mm,散在分布,压之退色,一般仅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患者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少数患者可成为长期或终身带菌者。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水源

    10、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主要以抗菌、对症治疗为主,病人在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出院。2、副伤寒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按病原菌的不同,副伤寒的病原体有3种,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仅偶而感染动物。临床症状与伤寒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长程发热,但弛张发热较多,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一般的发热病人其脉搏会加快,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0余次,但伤寒副伤寒病人的脉搏相对其体温

    11、显得较慢,这称为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较少。病人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但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因副伤寒杆菌可在食物中较长时间存在,成年人中以副伤寒甲为多,儿童易患副伤寒乙,但可因地区、年代等而不同。治疗及预防 预防措施同一般肠道传染病。(三)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疾病,根据病毒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及戊型肝炎病毒通过病人粪便排出体外,主要通过粪-口肠道传播,常因饮用水、食物污染引起爆发流行,而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排出体外,通过非肠道途径传播,其传播方式有医源性传播(为注射、输血、手术等);

    12、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因此属于肠道传染病的是甲型及戊型肝炎。1、甲型肝炎 甲肝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前两周及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所以在水源或食物被便污染时常引起爆发流行。食用受污染的水生贝类(如毛蚶)是八十年代末上海、江浙等地甲肝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中、小学,集体单位(如灾民集中居住地)也常因日常生活接触引起甲肝爆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青少年易感性较高,随年龄增长易感性下降,感染后有免疫力。甲肝潜伏期1545日,平均30日。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急性黄疸型或急性无黄疸型。I、急性黄疸型,此型所占急性肝炎病例的比例小于10

    13、%。(1)黄疸前期:起病急、畏寒低热,乏力,食欲低下,厌油、恶心、腹部不适,右上腹有压痛,小便颜色逐渐发黄似浓茶,少数病例有类似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本期约57天。(2)黄疸期:自觉症状虽有好转,但尿色加深,眼球巩膜及皮肤发黄,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脾肿大,本期约26周。(3)恢复期:黄疸渐退,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也恢复正常,本期约24周。II、急性无黄疸型 该型远较急性黄疸型多见,约占急性肝炎病例90%以上。症状较轻,主要症状有乏力、胃口差、腹部不适、肝区疼痛。有许多病人症状不明显或没有症状,仅在普查时发现阳性体征及肝功能改变。目前尚无可靠特效药,治疗原则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

    14、药物。急性期应注意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后逐渐增加活动,饮食宜清淡、保证有足够热量、蛋白质。预防措施同肠道传染病一般预防措施,对于儿童及学生及其他高危人群(如经常出差、经常在饮食摊点就餐及经常接触甲肝病人等)可以接种甲肝疫苗。2、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以下简称戊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均与甲肝类似。常因水源污染引起流行,故多见于雨季或洪涝地区。在我国西部一些环境卫生和饮水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曾发生较大流行。戊肝发病率较甲肝高、以青壮年为主,病情一般较甲肝重(青年男性则较轻)妊娠后期的孕妇中死亡率颇高,且易导致流产及死胎。戊肝的治疗及预防基本同甲肝,防制措施应采取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5、,目前尚无疫苗。(四)痢疾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腹泻、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菌痢传染源主要是急性和慢性病人以及带菌者。与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类似,该病可通过水、食物和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水和食物型爆发流行多见于夏秋季以及灾后水源受粪便严重污染的地区,苍蝇污染食物的机会很多,在本病的传播中亦起重要作用,生活接触是非流行季节散发的主要途径,但在卫生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也可形成爆发。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短暂的免疫力,可重复感染,多次发病。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一般1-2日,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每期又可分为三型。I急性期 (1)

    16、普通型(典型):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肠道症状为腹痛、腹泻、全腹有压痛,以左下腹明显,大便为粘液样。1-2日内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每日大便次数达10次以上,持续1-2周后缓解或自愈,或转为慢性。(2)轻型(非典型);以每日腹泻数次为主要症状,可无全身症状,大便无脓血,里急后重不明显,病程持续数日后自愈或转为慢性。(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较少见,表现为严重毒血症,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可达40以上,出现抽风,精神萎靡或昏迷,可在数小 时内休克或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该型肠道症状不明显或完全不出现腹痛腹泻。II慢性期 (1)迁延型:有菌痢病史,症状时好时发

    17、,时轻时重,病程在二周以上。(2)隐匿型:有菌痢病史,症状全部消失,大便培养阴性,乙状结肠镜检查有显著病变。(3)急性发作型:症状类似急性典型菌痢,但程度较轻。遵医嘱,并注意饮食营养卫生、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劳逸结合保证休息,提高抵抗力,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由于菌苗的应用在目前还有较大困难,预防措施主要是管好传染源及切断各种传播途径。2、阿米巴痢疾 又称肠阿米巴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壁后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病变多在回盲部结肠,易复发变为慢性。原虫亦可由肠壁经血流淋巴或直接迁徙至肝、肺、脑等脏器成为肠外阿米巴病,尤以阿米巴肝脓肿最为多见。慢性患者、恢复期患者及包囊

    18、携带者是本病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的水源、蔬菜、瓜果食物等消化道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手、用品苍蝇、蟑螂等间接经口传播。人群普通易感,感染后不产生免疫力(即不产生保护性抗体),故易再感染。本病遍及全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我国多见于北方。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大多为散发,偶因水源污染等因素而暴发流行。潜伏期平均12周(4日至数月),临床表现有不同类型。(1)无症状型(包囊携带者)此型临床常不出现症状,但粪便检查时常可发现阿米巴包囊。(2)普通型起病多缓慢,常无发热,腹痛轻微,腹泻,每日便次多在10次左右,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血与坏死组织混合均匀呈果酱样,具有腐败腥臭味,含

    19、痢疾阿米巴滋养体与大量红细胞成堆,为其特征之一。病变部位低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压痛以右侧为主。以上症状可自行缓解。亦可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3)轻型见于体质较强者,症状轻微,每日排稀糊或稀水便35次以内,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无腹泻,仅感下腹不适或隐痛,粪便偶见粘液或少量血液。(4)暴发型极少见,可因本病原感染严重,或并发肠道细菌感染以及体质虚弱,可呈暴发型。起病急骤,有明显中毒症状,畏寒、高热、中毒性肠麻痹等。剧烈腹痛与里急后重,腹泻频繁,每日数十次,甚至失禁,粪呈血水、洗肉水或稀水样,颇似急性菌痢,但粪便奇臭。腹部压痛明显。常因脱水至外周循环障碍、或伴意识障碍,甚至出现肠出血、肠穿孔、腹

    20、膜炎等并发症。(5)慢性型常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所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使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迁延2月以上或数年不愈。常因受凉、劳累、饮食不慎等而发作。患者常觉下腹部胀痛,久之乏力、贫血及营养不良。右下腹可及增厚结肠,轻度压痛;肝脏可肿大伴有压痛等。粪便内可混有脓血、滋养体,有时有包囊。(6)其它型阿米巴病可见泌尿道、生殖系统、皮肤等处感染,但极少见。亦可以并发症起病,容易误诊。慢性病例发热多不明显,可有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遵医嘱,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连续3次查不到滋养体和包囊,加强营养,必要时输液或输血。本病预防原则与细菌性痢疾相同。应首先抓好“三管一灭”。

    21、重点注意饮食卫生,及时发现和治疗包囊携带者和慢性患者。(五)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1982年美国俄勒岗州首次从血性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该菌,并报道与食用汉堡牛肉饼有关。1996年日本在幼儿园和小学生中因吃汉堡包引起暴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国内首次从出血性结肠炎病人中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是1987年。1999年夏秋季节,华东地区的少数县、市发生O157:H7出血性肠炎的暴发流行,报告有腹泻史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95例,177例病人因并发肾衰竭而死亡,病死率90.80%,给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损

    22、失。近几年杭州、福州、沈阳等地从病人、动物粪便及食品样品中分离到O157:H7菌株的报告。该菌可引起人类腹泻、出血性肠炎(HC),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易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性肠炎最常见。潜伏期为3-4天,可以长达8天,短到1-2天。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6-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60%或更高,11月至次年2月期间发病最少。1、传染源 家畜(如牛、羊、猪等)家禽(如鸡)是大肠杆菌O157:H7的保菌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23、而病人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也可作为传染源。2、传播途径 (1)食源性传播,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物、水或与传染源的密切接触者而传染,常见污染的食物有牛肉、牛奶、猪肉、鸡肉、羊肉、蔬菜、水果等。(2)水源性传播,饮用水受污染可以造成感染,其他被传染的水体如游泳时吞咽湖水也可引起感染。(3)接触传播,主要是人与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这种方式的传播可发生在家庭、医院、托儿所等。3、易感人群 H7出血性大肠杆菌可感染任何年龄组,但儿童和老人发病率高且症状往往较重,容易伴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对于出血性肠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腹泻的一般治疗

    24、原则:支持疗法和慎重使用抗菌素。抗菌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抗生素是否能够促进或诱导细菌释放志贺氏毒素的特征来确定。(六)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这里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肠道病毒的型别很多,包括脊灰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等种类。无法感染一次就终身免疫。感染肠道病毒后可导致手足

    25、口病、病毒性脑炎、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并可经口、飞沫及接触等途径传染,控制不易。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 呕吐等症状;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之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公众应注意下列预防方法:1、关注高危人群。小学生是暴发疫情好发群体。三岁以下幼儿要特别小心,感染肠道病毒后发生病毒性脑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及重症化的机率增加。2、增强个人免疫力:注意营养、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及充足睡眠。3、加强个人卫生:正确且勤加洗手,以预防自身感染,并避免通过

    26、接触传染给婴幼儿。(家长下班后,应洗完手再回家、回家后更换外套,避免将肠道病毒带回家) 4、注意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及通风。5、避免接触受感染者:避免出入过度拥挤之公共场所,不要与病人(家人或同学)接触。6、如有疑似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请及时就医。7、家中有病人时应注意:(1)小心处理病患之排泄物(粪便、口鼻分泌物),且处理完毕应立即洗手。(2)多补充水分,学童尽量请假在家休息,以避免传染给同学。(3)对家中之第二个病人要特别小心,其所接受病毒量往往较高,严重程度可能提高。(4)有疑似肠道病毒症状者,请主动与老师联络并在家休养一周,以免到校传染他人。(5)若有感冒征兆者,上学时请一律戴口罩,发烧

    27、请留在家中休息。(6)患者应避免与孕妇、新生儿及小孩接触。(7)有下列情况需立刻就医:有嗜睡、意识不清、活力不佳、手脚无力应即早就医,一般神经并发症可能在初始症状后二至四天后出现;肌肉抽搐;持续呕吐;持续发烧、活动力降低、烦躁不安、意识变化、昏迷、颈部僵硬、肢体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传染病培训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镇村级卫生人员的传染病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响应上级要求,我院于4月26日对本镇全体乡医、临床科室人员进行了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此次培训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有利于发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夏季常见传染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训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了测试,成绩均达到90分以上,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夏季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注意事项

    本文(夏季常见传染病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