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XX省XX市XX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4498060       资源大小:283.43KB        全文页数:7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XX省XX市XX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中国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从1986年起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创建与发展,逐步实现了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到强调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观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的重大转变。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成功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重要成果。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成为全球第一个制定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2003年,国务院颁发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2007年,国家科技部组织编制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发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明确

    2、提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新时期的五个重点建设领域和三大创建活动,要求实验区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率先进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实验示范,率先进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验示范,率先做好社会事业领域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率先开展公共安全领域实验示范,率先为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进行探索与实验;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9年度工作要点还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城市综合发展能力等实验区创建重点;为*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指明了创建方向。近年来,*省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组织编制了*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推进支撑行动计划(2009-2010)、*省可持续发展

    3、实验区管理办法等纲领性文件,优先关注和支持省域西部与东部平衡发展及区域联动发展。*市*区位于三峡大坝库区生态区域,地处鄂西生态文化圈的重要节点。*区长期坚持“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优良,后发优势强劲,将通过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结合*区的自身特点,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为目标,进一步挖掘潜力、科学规划、真抓实干,努力把*区建设成为以中国大型库区区域生态型城市新区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部生态敏感地区和三峡地区的一个特色示范基地和重要展示窗口。本规划旨在为*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清楚认识自身的优势条件和制约

    4、因素,明确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期发展目标,提出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重点内容及优先发展项目,并提出规划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作为*区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指南。1.2 规划依据1、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033号)2、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国科发社字2007112号)3、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国科发社字2007126号)4、*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市*分区规划(20052020)6、*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7、*市*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2

    5、020)8、*区“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9、*区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10、*区农业产业“十一五”规划11、*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2008*统计年鉴13、其他国家、省级、市级和*区相关文件和资料1.3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92013年,其中近期为2009年至2010年,远期为2011年至2013年,规划基准年份为2008年。1.4 规划范围本规划适用范围为*省*市*区,行政区域面积为550平方公里。1.5 规划路线*市*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技术路线第二章 *区概况与区情分析2.1 *区自然地理条件*区地处长江西陵峡口南岸,位于三峡地区,通过夷陵长江大

    6、桥、葛洲坝与*市江北城区连为一体,背靠鄂西山区,与长阳县、宜都市接壤。*区在中国地理空间上处于第二级阶段向第三级阶段过渡地带,跨东经11058-11123,北纬3034-3047。*区属武陵山脉的石门支脉,是以侵蚀基岩为主的丘陵地貌,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为丘陵,间有平地,最高海拔为1301米,最低海拔47.2米,一般海拔为200-250米。长江、卷桥河、五龙河、紫阳河、松门溪、车溪等滋润山林沃土,白云山、文佛山、王家垴、磨基山、执芴山、荆门山构成天然绿色屏障,山青水秀,阡陌纵横,是典型的都市生态乡村风貌。2.2 *区经济社会发展2.2.1*区的历史沿革*

    7、,一名*坡,又名*岗。建安19年(公元214年),三国蜀将关羽镇守荆州时,一路挥鞭,巡至夷陵,见西陵峡口地势险要,“上控巴蜀,下制荆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遂立马安营扎寨于城墙岭,披星操练,戴月点兵。清乾隆丙寅年(1746年)*总镇陈纶在关羽点兵处立“汉寿亭候点兵处”石碑,以示敬仰和纪念。点兵与*谐音同义,后人将*坡,*岗简称为*,*区因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区于1986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省*市的五个主城区之一。*区现辖2乡2镇1个街道办事处,45个行政村,总人口10.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06万人,占总人口的84.7,农户28440户,农村劳动力4.59万人。2.

    8、2.2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8亿元、增长12.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282万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亿元、增长15%,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1亿元、增长8.8%,吸收外商投资1100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5752万美元、增长13%。实现工业总产值40.84亿元、增长15.6%,工业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16.9%。(2)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区建设扎实推进,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活力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区蔬菜、水果、畜禽、茶叶、

    9、桑蚕等五大产业已具规模,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旅游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积极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江南旅游新区建设全面推进。通过发展新型工业、现代都市生态农业以及三峡休闲旅游业,有力促进了*区的生态型城市新区建设。2.2.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3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41元。(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夷陵长江大桥建成通车,323省道改造全线竣工,五联路、土三路等通乡公路顺利完工,宜万铁路*段、江南翻坝运输公路开工建设,全区公路网络基本建立。城网改造、农网改造全面完成,有线电视光纤网

    10、络覆盖面不断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引楠入福等安全饮水民生工程的顺利完工,使123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3)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08年,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3个,6种新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授权。一项新技术获国家星火计划证书。促进了全区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转化。(4)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6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5%,职业、成人教育不断加强。2008年,*区上省级示范高中人数达到245人,占17.2%,连续六年刷新纪录,并首次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文体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区文化馆、*艺

    11、术团正式挂牌。成立了区体育总会和5个分会,完成农民健身工程15个。(6)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正式动工,土城卫生院2008年新建1100平方米住院楼已投入使用, 48个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2008年全区参合农民79869人,参合率为94.2%。住院分娩率达100%,连续三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2.4以内。(7)社会保障逐渐完善。就业规模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全区城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等获得及时救助

    12、。2008年,社会保险新增扩面2888人次。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2485人享受农村低保,2012户农民享受困难群众住房保险,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8)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农业普查、土地调查和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能源清查、文物普查、服务业清查等工作顺利推进。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扎实开展“五五”普法,社会和谐稳定。2.3 *区资源环境评价2.3.1 自然环境与特色资源丰富(1)*区的自然环境质量优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一月份平均气温为4.7,十月份平均气温为28.2,年极低气温为-9.8,极高气温为41.4,年平

    13、均日照1728小时,年平均降水1213.6毫米。气候温湿,四季常绿,无霜期达250-300天。地层以寒武系、奥陶系为主,是典型的浅海沉积区,土壤以黄棕壤、石灰岩土、潮土为主,植被以山地灌林木、灌丛、经济林为主,森林覆盖率60,山水、动植物资源仍呈现初始的自然状态,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已不多见。(2)*区的特色资源得天独厚1)生态旅游特色资源。以“梦绕江南、绿色*”,“江南风光、健康之旅”为主题的*休闲旅游蓬勃兴起。车溪民俗风景区晋升为国家4A景区、全省十佳景区,紫阳龙洞度假区晋升为国家3A景区,文佛山、石门洞旅游开发初显成效,磨基山森林公园、青龙峡风景区成为我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质资源,民俗风情

    14、游、宗教文化游、农家休闲游三条特色旅游线路基本形成。见表1。表1 *区生态旅游特色资源分析项目组团辖区典型旅游资源分布点生态景观特色磨基山组团*街办、联棚乡、桥边镇磨基山、孝子岩、*坡(碑)、卷桥河、五龙河、范家湖、卢家坡桃花源、江南农家乐、烟收坝、夷陵长江大桥、桥边工业园区。11个是江南生态型城市新区的建设范围,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是*区发展都市休闲旅游的重点片区。车溪土城乡、桥边镇车溪、青龙峡、白云山、马鞍山、三涧溪、三峡石林、王家坝水库、高科技农业、土城旅游集镇。9个是江南城郊乡村资源富集带,以车溪农耕民俗文化为代表,是*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重点片区。三峡关组团*街办、桥边镇葛洲

    15、坝、鸣翠谷(紫阳公园)、西陵峡(*段)、三峡关、平善坝、松门溪、罗家溪。7个三峡关-平善坝沿西陵峡风景雄美壮阔,地处“两坝一峡”核心地段,是*区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重点片区。文佛山组团联棚乡、艾家镇文佛山、石门洞、荆门十二碚、执笏山、西塞楼遗址、楠木溪水库6个宗教文化资源富集,景观文化底蕴深厚,是*区发展宗教文化休闲旅游的重点片区。2)水利水能资源丰富。*区水系均属长江流域,全区现有12条溪河,河流总长167.4公里,过境客水约4572亿立方米,水资源水质总体较好。全区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2座。全区地方小水电建成4处,装机1480千瓦,年发电量

    16、175万千瓦时。3)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植物资源。*地处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区,是我国南北气候的交汇地带,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高等植物与珍稀树种超过1000种,其中乔木约300种,灌木约50种,藤本约100种。境内珍稀古木5种。植被主要以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为主。海拔5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代表树种以樟科、壳斗科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海拔500-1300m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代表树种以马尾松、杉木、栎类等。全区珍稀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疏花水柏枝、楠木、杜仲、水杉等。动物资源。*区在动物区系上隶属于东洋界华中西部山地高原亚区武当山省亚热带落叶常绿阔

    17、叶林动物群(VIB1)。具有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森林资源丰富,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据调查,全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哺乳动物7目17科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有梅花鹿(引进种)、林麝、豹、云豹,二级保护有猕猴、黑熊、鬣羚、斑羚和江豚等12种;鸟类15目39科21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鹳、金雕等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鸳鸯、苍鹰、红腹锦鸡和小鸦鹃等28种;爬行类2目7科16种,以王锦蛇、黑眉锦蛇、盲蛇、草绿攀蜥等为主;两栖类2目4科18种,以东方蝾螈、中华蟾蜍、虎纹蛙、*金钱蛙等为主;淡水鱼类资源丰富,*区内长江段水域是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

    18、生动物中华鲟的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白鲢、鳙鱼、青鱼、草鱼、鲤鱼、黄鳝和鲫鱼等。4)民俗文化资源深厚。*区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形成了重要节点。以忠孝文化(关公文化遗址、孝子岩等)、宗教文化(文佛山佛教文化、石门洞道教文化等)、山水文化(文化名山)以及车溪土家族民俗文化、都市生态田园文化等为代表,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巴楚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全省第一个少数民族散居村车溪位于*区境内,土家文化、农耕文化、水车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农家博物馆、水车博物馆、人民公社旧址馆等文化场所,车溪民俗文化表演别具风情,巴楚民俗遗风特色独具。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以其自然天成的魅力吸引八方来客,使*区逐步成

    19、为都市人追求绿色和谐生活、缓和快节奏城市生活压力、促进人际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缓冲地带。通过创建可持续发展国家级实验区,深入挖掘*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俗宗教文化资源,大力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创新生态文化形式和内容,必能为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2.3.2 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优良经过多年保护性开发,*区内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越;境内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怡人,动植物资源丰富。(1)水环境质量保护状况*区属长江流域,为三峡库区和影响区的连接部位,位于三峡水库、葛洲坝水库的南岸。过境长江干流水质良好,优于地表水类水质标准,区域内小流域的水质符合相对应的地面水

    20、环境功能区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年来,*大修特修中型水库,正在进行的王家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楠木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城乡居民的引水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村庄农户生物慢滤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区城镇污水全部排入污水管网,农村污水流入沼气池回收利用,工业污水基本上实现达标排放。(2)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状况空气质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区“七分山三分田”,森林覆盖率达60,区内空气清新,号称“天然氧吧”。城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区内主要污染源为工业企业及城镇居民生活用煤产生的废气。(3)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区自然环境和复杂的

    21、地貌、气候、土壤等因素,十分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植物种群呈现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的类型特点。林地主要为经济林和生态林两大部分,经济林面积较大,类型以柑桔林为主,占经济林总面积的75以上;生态林主要为天然次生中幼针叶林,多分布在半山坡以上的山地。森林覆盖率60%,森林总蓄积45.892万立方米。动物类有67科30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7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0多种。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为代表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包含*辖区内的长江段水域,使*区成为国际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第三章 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3.1 创建国家实验区的优势条件3.1.1政府领

    22、导重视,发展思路明确 近年来,*市*区委、区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把保护生态环境贯穿于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在保护自然、改善生态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逐步探索建设宜业、宜旅、宜居的生态型城市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区上下做到科学发展思想统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并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多项地方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奠定了牢固基础。3.1.2先保护再发展,后发优势凸显长期以来,*区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被严格保护状态,没有经过大规模开发建设,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先

    23、无序发展后纠偏发展的错误模式。在全国大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省大力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重大战略的新时期,*区的生态资源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为创建以三峡地区生态型滨江城市新区为特色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提供了长效动力支撑。3.1.3交通设施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区位于长江西陵峡口南岸,沿江岸线长,它既是*省副中心城市*市发展的重要功能组成和生态后花园,也是*南部山区县市及鄂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还是*辐射川东渝西、连接中西部陆路大通道的必经之地。通过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必将通过区域间的物资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资金流等,将*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经验向周边同类型

    24、地区传递,发挥长效的区域示范辐射带动作用。3.1.4生态定位明确,环境优势明显*区经过多年保护性开发,境内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的发展目标和*市*分区规划对*区的发展定位要求,*区要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新区。合理的城市规划为*区突出“生态、绿色、优质、安全”特色,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区地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两坝一峡”(葛洲坝,三峡大坝,长江西陵峡)区域,位于*都市旅游圈的核心区段,境内山清水秀风景美、民族文化特色浓,区内山水和动植物资源仍呈现初始自然状态,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程度和幅度较小,森林覆盖率达60,是*市打

    25、造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必不可少的“都市后花园”,为打造生态型城市新区提供了环境质量保障。3.1.5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特色鲜明*经过多年长期不懈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资源享赋特征明显、地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工业布局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在新型工业区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通过搭建新型工业发展平台。使*开发区成为推动全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平台;通过培植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以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大力发展轻工和机械制造产业,努力打造中国乐器制造基地,建设中南地区最大的精密钢管生产基地;通过推动新型工业产业规模发展,以新型工业项目为主体,形成由紫阳高新技术产业、谭家

    26、河电气电缆工业和艾家轻型加工业为代表的三大新型工业产业发展板块。在现代都市生态农业结构优化方面,重点发展优质蔬菜、优质水果、优质畜禽三大特色板块;培育提升“车溪翠芽”、“富硒茶”、“富硒鸡蛋”、“三峡小香猪”、“泉水密柚”、“*血橙”等一批生态农业品牌;壮大晶盛茶业、生物富硒肥、关公豆制品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了农村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建设以现代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3.1.6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多彩*区地处国家“一江两山”、“两坝一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都市旅游圈的重要发展区域,是“沿江突破”、“呼应汉渝”

    27、、“三峡开发”的战略实施重点。*区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爆产业”来抓,着力打造三峡休闲旅游区。充分利用三峡大坝、葛洲坝及三峡西陵峡口风景区的辐射效应,突出“绿色*、休闲乐园”主题,已建成车溪、青龙峡、平善坝、磨基山、文佛山石门洞五大品牌景区,着力打造车溪民俗旅游圈、环楠木溪宗教旅游圈和沿江休闲旅游走廊等三条有吸引力的标志性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民俗宗教文化、自然生态风光、沿江休闲观光等三大旅游品牌。为发展以三峡休闲旅游区为代表的可持续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宽广平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的现代文化,是鄂西生态文化圈的重要节点。巴楚文化历史悠久,*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形成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XX省XX市XX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