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解析版Word下载.docx

    • 资源ID:4473184       资源大小:40.5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解析版Word下载.docx

    1、【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4(2014上海单科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A列宁 B拿破仑 C彼得一世 D斯大林【解析】“秘密回到彼得堡”可

    2、以得出为俄国人,“改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可知为十月革命,因此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5(2014四川文综12)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表2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7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是一场灾祸121410难以回答2113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 B C D【解析】据表中数据变动可知,俄罗斯人对相关问

    3、题的思考仍在进行中,故正确;据图表可知不同意见所占比重均不小,这表明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分歧很大,故错误;从图表中可知很多人关注这段历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时期”,这些内容构成了昔日苏联大国荣光,故表明俄罗斯人依然怀有大国情结,故正确;据图表可知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历史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而非仅仅经济,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6(2013江苏单科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

    4、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BD,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A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因此正确答案选C。7(2012全国大纲卷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解析】考查十

    5、月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8(2012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

    6、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解析】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里的“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9(2012海南单科卷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

    7、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题干反映的临时政府对内对外的软弱无力,使其陷入困境,B项正确;A项在二月革命时就已产生;未进行十月革命,C项与题干无关;D项应是四月提纲的提出,排除D项。10(2012上海单科卷2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解析】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为了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即和平与土地,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向

    8、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11(2011北京文综22)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四月提纲 人民宪章A B C D【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1867年列宁发表于1917年制定与1837年。12(2017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A二

    9、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解析】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1918年夏到1920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受到战争的破坏,苏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时期,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重工业有显著的发展,与材料“经济进入停滞状态”不符合,故C项错误;德军入侵时期是在1941年6月22日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13(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

    10、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会发生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到1932年,苏联“一五”提前完成超额,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

    11、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更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故C项错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并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的优越性,故D项错误。14(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解析】战士共产主义的政策推行的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农业方面只涉及到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到集体农庄农户,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粮食税,没有推行农业集体化,与材料中出

    12、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从1929年开始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农户占全国的农户总数的93%,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斯大林的模式确定有直接关系,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是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等,这与材料中出现大比例的集体农庄农户不符,故D项错误。15(2016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

    13、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解析】材料“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农业没有明显增产的原因,故B项错误;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故D项错误。16(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

    14、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私营企业纷纷涌现”是在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在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发生在1920年苏俄”,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商品贸易,即政府禁止买卖粮食,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在斯大林时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7(2015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15、()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只能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因此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18(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

    16、,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和苏俄都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苏俄和中国并不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在苏俄时期,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是引进外资和发展经济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与哈默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无关,故D项错误。19(2015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

    17、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们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20(2015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

    18、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解析】“20世纪50年代”已经是斯大林模式,没有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先进发明“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与苏联模式的僵化有关,故B项正确;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科技交流不可能不受

    19、影响,否则会远不止“28个国家买去专利”,故C项错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但也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故D项错误。21(2014安徽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解析】由“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可以判定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在1921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

    20、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到新经济政策后才实行农业税,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手段,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由于当时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在农民手里拿走的太多,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不能作为该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观因素即苏维埃决策脱离实际,客观原因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22(2014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

    21、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解析】题干信息表明毛泽东主张借鉴苏联的做法,允许资本主义继续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逐步进行,而题干中思想表明毛泽东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A项正确;毛泽东肯定了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与1945年,此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谈不上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23(2014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22、)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解析】余粮收集制的推行导致了1920年至1922年高的平均税款,并不能说明1922年以后平均税款低的原因,故A项错误;1921年以后,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了原来的余粮收集制,从而导致了1922年至1924年低的平均税款,故B项正确;实物配给制的废除是属于产品分配领域,不是造成农业税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模式”后出现的,在1930

    23、年开始推行,不在本题的时间阶段内,故D项错误。24(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的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故A、C项错误;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才正式确立,再从题干中“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的信息,可知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不符合

    24、史实,故B项错误;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确。25(2014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突出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工业化有关,而从题干材料关键词“苏维埃制度个体小农经济”可见斯大林指出的是当时苏联农业生产关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

    25、苏联在此后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逐步在经济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故B项错误;为满足苏联工业化对粮食、资金、原料等的需求,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C项正确;“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26(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

    26、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选择D项。27(2013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

    27、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28(2013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


    注意事项

    本文(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解析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