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状元纠错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4443080       资源大小:55.2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状元纠错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

    1、 【正确解答】A4、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错误解答】 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错解分析】考生基础史实掌握不牢,记忆混乱,张冠李戴,对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及影响认识不到位。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过程中,伴随着两种基本矛盾的斗争,其中之一就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一矛盾在不同朝代的表现有所差别,但随着君权的日益加强,相权必将日益削弱,最终在明朝被废除。同时也说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正确解答】(1)史实: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

    2、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2)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特别提醒】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关键在于掌握历代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并准确把握每项措施的针对性,弄清它是要解决哪类问题。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演变轨迹,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阶段特征,掌握其根本特点及这一制度所包含的几对基本矛盾,并辩证、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变式训练】1 中央集权制度是地方政府服

    3、从中央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这一制度的实质也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就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所以说我国的中央集权制产生于战国时期 C、秦朝全面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期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中央集权制1、B解析: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没有独立性,对这一制度应一分为二地评价。资本主义同样有中央集权 制,注意区分中央集权与专制独裁。2 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说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这是因为 ( ) 它妨碍了科学

    4、技术的进步 它导致人们对世界的无知 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它起不到安定社会的作用 A、 B、 C、 D、2、A解析: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到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在安定社会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此前。说封建制度衰落,是就历史趋势和潮流而言的。3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C、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D、健全了财政制度3、A解析: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在“政治”方面所起的作用。4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

    5、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D、结束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4、C解析:秦汉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董仲舒的思想正是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是其最大的进步性。5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是指 ( ) 继承和推广了分封制度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 B、C、 D、5、B解析:注意理解行省制度的影响及与分封制的区别。易错点2中国古代赋税、土地制度的演变及认识l 卷)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 ) A、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的租税收入D、确

    6、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错误解答】 B、C 【错解分析】 一种原因是有些考生对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和实施的主体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实施初税亩的是奴隶制性质的鲁国,它不可能去为了增加地主的收入而改革,只能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而改革。另一种原因是考生把主观目的和客观后果混为一谈,所以误选B、C项。2、 卷)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反映出唐朝的社会现实是 ( ) A、均田制不再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B、由于土地兼并,政府的财政收人大大减少 C、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D、政府完全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错误解答】 A、D 【错解分析】 学生缺乏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不能维持是赋税

    7、制度变化的根源,实行两税法的目的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不是均田制不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正确解答】 B3、以下关于“一条鞭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 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 A、 B、C、 D、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 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全面认知能力。“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古代赋税改革的典型代表,表达了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也是明清经济的“亮点”,复习的时候要全面掌握。4、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唐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

    8、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错解分析】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都属于赋税制度,属于国家经济制度的内容,其本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A、B两项是实施的目的,C项表述不符合两税法的实际效果。 【正确解答】D【特别提醒】解答本类题目时,必须对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的相关知识,如背景、内容、作用等有明确的认识,注意比较其异同点,并严格区分其主观目的和客观后果的不同,结合中国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阶段特征去认识评价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相关问题。1 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 ) A、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 B、汉族地主的建议 C、民

    9、族融合的趋势 D、巩固统治的需要1、A解析:北魏均田制从本质上讲是受汉族先进农耕文明的影响,是对汉农耕文明的吸收和创新。2 以下对两税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只征收土地税正式取消了人头税农民负担有所减轻 对官僚地主的利益有所触动 A、 B、 C、 D、2、C解析:错在“只”字上;正式取消人头税是清朝的摊丁入亩。3 从唐朝租庸调制到北宋募役法实现了 ( ) A、代役税从实物到货币的转变 B、赋税标准从人丁到田亩的转变 C、农民负担由重到轻的转变 D、对商品经济发展由阻碍到促进的转变解题关键是明确租庸调制与募役法的内涵。“租、庸、调”三者征收的都是实物(谷物

    10、和绢布),而募役法对不愿服役的人征收的是货币。4 我国古代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在( ) A、租庸调制实施后 B、两税法实施后 C、一条鞭法实施后 D、摊丁入亩实施后4、B解析:解题关键是明确各赋税制度的内容及影响。“租庸调制”仍是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一条鞭法”侧重于农民人身依附的放松,而“摊丁人亩”是废除“人头税”,不是开始。5 唐朝实行两税法的目的是 ( ) A、增加政府收入 B、打击藩镇割据 C、限制土地兼并 D、缓和阶级矛盾5、A解析:结合两税法实施的背景思考此题。易错点3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1、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社会根源是 (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

    11、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错误解答】C 【正确解答】 B2、商鞅虽死,然“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变法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B、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C、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D、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评价变法的标准不是看推行变法者的命运如何。而是看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改革,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潮流。【正确解答】A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

    12、道”。以下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的是 ( ) 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 A、 B、 C、 D、 【错误解答】B 【错解分析】 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作用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由“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可知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四个措施中,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都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采取的措施,而将兵法很明显是军事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积弱”的问题。解答这类题目,须抓住几个关键要素,即古代变法和改革的原因和背景、措施、作用。掌握了这几点,就能明了变法的目的,就能比较其异同点,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在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掌握变法的实质和影响。1

    13、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 ) A、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B、实行连坐法 C、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D、废分封,行县制1、C解析:题目要求的是“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措施。“奖励军功和按军功授爵”使得原来靠世袭获得爵位的旧贵族不能得到爵位。2 以下改革中,导致社会制度更迭的是 (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庆历新政 D、张居正改革2、B解析:商鞅变法促进了新的封建制度的形成。3 宋神宗死后王安石变法的法令被废除,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用人不当危害了百姓利益 B、保守派势力增长并上台执政 C、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 D、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3、D解

    14、析:此题易错项是A项,尽管“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也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决定法令存废的主要是当权者,故D项是最主要的原因。4 王安石变法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的兼并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优化人才选拔方式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北宋中期,国家已积贫积弱,财政尤其困难,故王安石以理财为中心。5 北宋初期为强化中央集权作了一系列改革。宋太祖在位期间,其政治举措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B、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C全方位削弱地方权力 D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5、C解析: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主要措施去分析。【难点突破】1

    15、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改革看中央集权的强化1、以下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 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成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东汉中后期,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A、 B、 C、 D、 【解析】 可用排除法,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为主的选官制度,错。秦末农民起义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错。 【答案】 B2、关于科举制在隋唐时的作用,以下提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 学生分析此题时,须对科举制有全面的认识,并把科举制实行前

    16、后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此前,地方的豪强地主操纵了用人权,而科举制改变了这一局面,把选拔人才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不正确。 【答案】 B 3、 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 )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解析】分析此题时,须对科举制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抓住其在各朝代的变化。A项是在隋文帝时期;C项是在武那么天时期;D项是在北宋时期;只有B项是在明朝实行的。【答案】B4、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C、强化了明清

    17、专制统治D、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解析】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最突出的是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选官制度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举措;第二,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第三,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日益明显。【难点突破】2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基本矛盾1、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注重整顿吏治,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察,其根本目的是()A、缓和社会矛盾B、维护社会稳定C、惩治贪污腐败D、维护封建统治【解析】此题属最正确选择题,所提

    18、供的四个选项都是其目的之一,但只有D项是最本质、最根本的目的。【答案】D2、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以下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A、爱屋及乌B、鞍前马后C、狐假虎威D、为虎作伥【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准确掌握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是因为极端专制缺乏民主制约的机制,所以宦官假借皇权而专权;二是准确掌握各个成语的含义。【答案】C3、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解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和熟悉教材。从材料可知,通判与

    19、知州争权,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在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的有关史实。4、以下机构中负责管理监察事务的是()唐朝门下省元朝御史台明朝提刑按察使司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A、B、C、D、【解析】注意区分各朝代各类机构的职权。都负责监察事务,而负责审核政令,负责处理军国大事。【2018名师预测】【一】选择题1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拓展了周朝的疆域;而到了周朝后期那么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生产关系的变革D、诸侯国的争权夺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对抗中央的实力。2秦律的

    20、发现,印证了以下哪一句史料的内容()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秦律是秦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是秦朝统一措施的必然结果。A项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C、D两项均不属法律范畴。3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防止旧势力的复辟巩固中央集权确立法家思想的地位摧残文化,实行愚民政策A、B、C、D、3、B解析:结合“焚书坑儒”的背景思考此题。只是一个客观后果,而不是目的。4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并撤销了行省,在地方设三司,其

    21、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健全政府职能C、适应时代需要D、防止相权膨胀4、A解析:朱元璋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5明朝废除丞相和清初设立军机处说明()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趋突出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调和C、皇权日益强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益衰落此题易错项为A,自明初废除丞相后,并不存在丞相一职,故清朝设立军机处,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6在我国号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削弱地方权力、防止地方割据一直是封建统治者的目标。以下措施中起到了这方面作用的有()唐玄宗在边境设置军镇宋太祖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清朝设

    22、立军机处汉武帝颁布“推恩令”A、B、CD6、C解析:注意区分中央与地方矛盾和君臣矛盾这两类问题。7唐朝沿袭并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置三省。三省的运作机制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7、A解析:从草拟审批执行的角度去理解。8我国古代通过削弱或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王朝有()唐朝北宋元朝明朝A、B、C、D、8、B解析:限制条件是“削弱或分散地方权力”,唐朝分散的是中央宰相的权力,元朝推行行省制,强化了地方的权力,而北宋和明朝那么采取措施削弱和限制地方权力。9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A、设

    23、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C、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D、改变官吏选拔办法,实行“八股取士”9、B解析:注意对二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10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领导者的阶级属性变法的内容变法的目的变法的方式A、B、C、D、10、B解析:春秋时期的改革是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旨在维护奴隶制的改革,其内容只是要维护原有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变法那么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旨在摧毁奴隶制并确立新的地主阶级的统治,其内容包括新的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不是最主要区别。11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一项措施是()A、青苗法B、募役法C

    24、、农田水利法D、方田均税法11、D解析:通过方田均税法,查出地方官僚隐匿的大量土地并要求他们交税。12由于地主阶级反对而失败的改革有()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A、B、C、D、12、B解析:改革往往涉及到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利益的再分配,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统治阶级的反对,容易失败。封建社会的改革必然会受到地主阶级的反对,如。奴隶社会必然会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反对,如,但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成功。13以下赋税制度中,以土地多少为征税依据的有初税亩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A、B、C、D、13、A解析: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即使在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封建社会的初期,土地仍是

    25、重要的征税依据之一。14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又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经济掠夺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D、减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14、B解析:从社会背景去分析。15两税法之所以是我国古代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主要是因为()A、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B、适应了均田制被破坏后的土地兼并的情况C、一年分秋夏两季收税D、使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15、A解析:两税法以前,主要以人丁为收税的依据,此后的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都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转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这不仅使赋税的分担更合理,而且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产生

    26、了深远的影响。16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农民对国家差役负担的是()A、青苗法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D、农田水利法16、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掌握。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农民、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17王定保唐摭言记载:(唐太宗)常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牢笼、圈套)中矣。”这说明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是()为庶族地主铺设致仕之路废除门第选官制度为封建国家选拔人才笼络士人以扩大统治基础ABC、D17、A解析:此题是一道材料性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目的的认识,由唐太宗的话可知

    27、其目的是笼络读书人,从而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18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18、A解析:科举制改变了过去土族把持政权的局面,使更多的庶族地主可以通过考试参政。19以下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ABCD19、C解析:均田制是把政府控制的无主荒地进行分配;且受田农民对所分田地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它不能解决土地兼并。20吕氏春秋记载“公作那么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那么速,无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状元纠错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建设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