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研究.docx

    • 资源ID:4416577       资源大小:21.5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研究.docx

    1、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研究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研究摘 要: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化服务管理的骨干力量。围绕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综合素质建设深入分析了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方向,如何提高人大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同时阐述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对策研究。关键词: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提高;发挥;对策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1958年开始受到大跃进和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大制度受到破坏,陷入停顿。自1977年以来,人大制度得到了恢复和发

    2、展、其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其权威性亦在不断增强。由于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人大制度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缺陷。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需要不断改革以求完善。 进入新时期以来,人大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修改各级人大代表选举法,规范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建立立法体制,增强监督力度;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建设;实现人大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人大改革的目标是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人大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人大代表选举的民主程度大大提高,人大工作日益制度化、法律化,大大加快了中国政治民主的进程。1 人大

    3、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1.1 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本质一、政治人: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被高度抽象和概念化的“人”其实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 的复合体。正如古语所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经济学维度的追 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角色,正是对世俗社会中人的自利性的经典性写照。从政 治学的角度讲,“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斯多德语),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人”是国家公共权力系统中的一个政治角色。人大代表在当选之前可能是企业家、学者、艺术家等等身份,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归入追名逐利(系中性词,无褒贬色彩)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角色,当选之后则置换为参政议政的“政治人”角色,尤其是在

    4、“两会 ”期间这种角色效应更为凸显。人大代表应当适应由市民社会的“经济人”向政治国家的“政治人”的角色转换,遗憾的是由于受代表委员自身素质、人大政协实际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代表没有真正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拓展,长期形成的国家社会高度统一的僵化模式正在进一步趋于解体,传统的国家社会一元化结构将经历一次向国家社会二元结构过渡的历史性的变迁,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二元分立且良性互动结构正在孕育之中。人大代表是沟通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重要角色,人大代表的选拔背景通常是市民社会的各行业各阶层,而其角色背景则是政治国家,其角色定位是政治国家参政议政的“政治人

    5、”,其中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履行立法和监督职能。尽管人大代表通常是选举产生而政协委员通常是协商推荐产生,尽管人大属于表达和整合利益要求的“政权内”机制,而政协则属于表达 和整合利益要求的“政权外”机制,但参政议政督政始终是人大代表这类“政治人”角色的共同使命所在,二者皆属于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我看来,人大的工作到位首先表现为人大代表的角色到位,这意味着我们的人大代表应当真正进入履行自身职能的工作状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扮演好参政议政的“政治人”角色。学术界曾有人建议人大代表实行专职制以使其集中精力履行职能,专职制目前在我国显然还缺乏可行性,依我之见关键是我们

    6、的人大代表在该认真履行自身职能的时候尤其是在“两会”期间应当真正进入参政议政的角色和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新形势的不断发展,处于时代变革前沿的国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下处处凸显“以人为本”的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实质就是为群众服务、为国家解决基层群众困难服务。由于人大代表工作的特殊性,从而使之具有很多性质、特点,如基层性、直接性、复杂性、繁琐性等,但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服务性。1.2 人大代表的工作职责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还规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除了承担一般公民应尽义务之外,还应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分布于全

    7、国各地、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他们身体力行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宪法和法律实施的重要保证。人大代表职责:一、努力学习宪法、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模范地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正确执行国家的政策,并带头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三、出席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参与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依法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案及建议、批评、意见等。四、参加代表小组组织的学习、视察,专题调查研究,评议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工作,扶贫帮困等各项活动。五、向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协助镇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六、通过走访、座谈、接待等

    8、多种形式,密切同选民的联系,听取和反映选民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七、向选民(或代表活动小组、人大主席团、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征徇选民和代表对本人工作的意见。2 人大代表必备素质建设作为作为人大代表,为顺利开展群众工作,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素质:第一是政治素质。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体现在,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己任。 第二,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指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人大代表要有较广的知识面,有一定的书写能力和较清楚的语言表达、阐述问题的能力。尤其在会议讨论时。这项能力能保证参政的有效性。 第三,是能力素质。指人大代表为履行代表职责所必须具

    9、备的参政议政能力的总和,包括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较高的调研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判断能力,能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参与决策。 第四,道德素质。人大代表应遵纪守法,刚正不阿,公道正派,敢于揭露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 第五,法律素质。人大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法。因此,作为权力机关主体的人大代表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严格地依法行使职权。 3 当前如何提高人大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对策研究3.1当前提高人大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四川省峨眉山市副市长、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副区长李清禾,在如何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上介绍说,新一届人大代表自身应着重强化三个意识。一是要加强学习

    10、,提高依法履职意识。他说,作为人大代表,为人民代好愿、行好权、投好票、表好决,就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加强对代表性质、权力和义务的认识,提高依法履职的自觉性。二是要深入群众,提高为人民群众代言意识。李清禾说,人大代表要清楚地看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时刻不忘人民群众对自己的重托,在平时重点做好联系群众的工作,人民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要求政府解决什么实际困难和问题,人大代表都要认真听取,特别是一些特困弱势群体反映的问题,一定要积极主动地代表好人民群众的心声,切实当好选民的代言人。三是要关注民生,强化和谐意识。人大代表要自觉坚持和服从当地党委的领导,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倾

    11、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发展稳定大局,在事关司法公正、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和群众普遍关注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上,要深入调研、多做工作,行使好法律和人民赋予的监督权、建议权。3.2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对策研究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专职辅导员要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是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师生比例都超过这个规定,有的甚至达到1:400。在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管理、安全等方面工作,全都由辅导员来负责,他们所要背负的社会期望太高。面对政出多门的学校,辅导员要扮演“政策执行者”的角色,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各部门布置的任务;面对思想活动、个性十足的学生,辅导员在充

    12、分尊重他们的同时,对他们严加约束,保证所有的学生不出意外,不越“雷池一步”;面对出于同一个目的的家长,辅导员要尽善尽美,像父母一样对学生悉心照顾,让家长放心。辅导员在扮演着不同角色时都要被赋于很高的期望,随着期望越来越大,辅导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最终达成目标,但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长此以往,身心疲惫。3.1.2 思想教育主力军变勤杂工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但由于辅导员没有明确的硬性任务指标,高校一些人便把他们当作“闲人”或称为三不像“不像教师,不像行政,更不像学者”。学校机构精简后,几乎所有行政后勤机关都不直接对学生服务,各类烦琐事务统统往辅导员身上压。本该由财务处发放

    13、助学金、保卫处办理毕业生户口迁移、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补考、 学生处办理毕业派遣、银行办理学生助学贷款现在统统转嫁给辅导员,辅导员陷入庞杂的管理事务中,极大地削弱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能。职业发展不明确。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无法打持久战。全国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8年,比其他行业都短。由于辅导员本职工作发展空间狭小,日常工作压力大,相应的薪酬和地位却不高,学校对辅导员的长期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政策和制度,加之部分学生存在“在情感上抗拒辅导员、行政上惧怕辅导员、学术上轻视辅导员”的现象而产生失落心理,使大批喜欢和热爱这项工作的辅导员纷纷离开,另找出路

    14、。他们要么考研跳出去;要么转岗当公共理论课教师;要么转到行政管理部门。据有关部门统计,辅导员流失的高峰是工作后两年,很多人在工作第一年就提出转岗要求。全国各高校70以上的辅导员正在读学位,他们的目标都是转行走人。因为同样是10年工龄,一毕业就搞专业教学的基本都评上了副教授,而当辅导员的顶多是个讲师。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给学生管理工作了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岗位知识最缺的职业。我国各高校现行的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缺少专业辅导知识的职业,“缺乏职业知识深度是辅导员队伍留不住优秀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各高校在选择辅导员时,大多从本校本院的本科毕业生中留任,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的都有,我国没有学

    15、生工作学相关专业培训机构和课程,辅导员职业寿命又短,各高校新招录的辅导员几乎未经专业培训即匆忙上岗,最多参加本省教育厅组织的短短的一个星期的培训,平时忙于繁杂的学生工作,也没有多少学习培训机会。这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生工作来说,是十分不利的。3.2 改善高校辅导员现状的对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有关领导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永廷说:西方发达国家每一所高校都有一栋楼作为学生辅导中心,辅导中心主任的地位、工资待遇仅次于校长,对校长负责,为学生服务。辅导员全部有博士学位。我国2000万大学生,80毕业后工作

    16、专业不对口,专业技术都要重新学,就业后真正起作用的是思想教育的成果,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学生工作学没有理由不成为专门学科。(1)改善社会环境,提高辅导员待遇。学校等有关部门应该引导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定位不能过于简单或高不可攀。辅导员就是辅导员,他们只能扮演着辅导员的角色,承担着辅导员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只有社会给予高校辅导员正确的职业定位,他们才能把这份能够承受得住的社会期望变成工作动力而非压力,只有在动力的前提下的激励,才能使社会期望变为现实的回归。对于辅导员的待遇,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理应缩小与学校其他岗位的收入差距。只有从根本上的激励,才能让高校辅导员真正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成

    17、就,才能定下心来,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2)返本还原,回归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一直以来,高校里事务性工作的纠缠使得辅导员们疲于应付,使他们在高校里被定位为“全职保姆”、“消防员”、“勤务员”的角色,为学生的衣食住行等事务性日常工作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花费了全部精力,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谈不上对自我进行充电学习,长此以往,势必使辅导员对这些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应调整相关政策、改革相关制度,给辅导员以工作上的减负,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分担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给辅导员腾出点时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原辅导员的工作重心。这既符合国家教育部24号令的要求,也为

    18、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平台。(3)探索规律,努力构建辅导员发展的新机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关高校人士认为,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辅导员职业化机制,使辅导员成为光荣的终身职业,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将是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辅导员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所以,高校应重视辅导员工作,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个体发展,并且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是门科学,辅导员队伍是高校的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队伍”的观念。加深对辅导员及他们所从事工作的认识,体会他们的艰辛,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在政策上给予保障,才能促使他们把辅导员工作当作自己的终身的职业来做,努力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的发展。参考文献1 刘武俊. 中华工商时报 2003-2-2042 张进春.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8日讯3 季宜敬.自我效能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影响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2).4 王松.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的探讨J.经济师,2011,(2).


    注意事项

    本文(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化建设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