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创新基金申请攻略.docx

    • 资源ID:4412035       资源大小:770.4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创新基金申请攻略.docx

    1、创新基金申请攻略创新基金申请攻略国家创新基金重点在探索、创新与求新,但许多申请书试图通过“目前研究很少”,“无人问津”来说明创新性。殊不知,研究很少有几种可能:1、研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如量子计算机;2、意义不大;3、已经解决;4、根本行不通,如水变油。创新点主要是指独特的研究特色(如独特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或有何理论创新或技术创新。创新点一般不大,如将创新点写成“应用实验与理论计算分析相结合,探索规律”,或“通过问题的研究,建立的关系”,很难让评审人认可。摘要通常包含五方面内容:1、在方面非常重要;2、将用研究方法;3、重点研究内容;4、实现目标;5、会有科学意义。但一些申请书的

    2、摘要几乎全是研究方法和内容,很难让大同行看到研究的必要性与创新性,而评审人全是小同行的概率较小。立项依据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从重要性引出科学问题;2、由研究动态说明别人的研究瓶颈,存在的问题及你的创新思路;3、如果实现项目预期目标后的重要意义(价值)。但一些申请书用过多篇幅介绍内行均知的背景,降低了评审人的评审效率,在研究动态介绍上却过于简单,没有讲清楚别人的研究现状与遇到的共性问题,又要浪费评审人很多时间来判断你的创新性是否可靠。研究内容写的过多过大是常犯的错误。对国家以及多数评审人来讲,不指望用30-40万就能解决好多问题,只要把一个小的问题解决清楚就可以了。一些申请书的题目像一本专著的

    3、名称,研究内容面面俱到,这时就要警惕了。除了求新,国家基金撰写的另一个核心是求有限目标。如果“新”有了,但因研究内容过多没批下来,就亏大了。一些申请书简历写得过于简单,只写了何时取得学位与工作/职称变化。实际上简历的内容可包括:取得学位简历、研究工作(方向与成果)简介、人才培养与学术兼职、重要学术论文与成果。特别是对于青年基金,主要看申请人的科研潜力与项目的创新思路。而科研潜力则主要通过简历与工作基础来体现。如果主持人成果较弱,只有3、4篇文章时,不妨写写这些文章的意义及别人给出的评价。评审人也害怕人们说“现在的评审只看发表文章多少,就是1906年的爱因斯坦也未必能拿到中国的面上基金”这一说法

    4、。所以,你可以用别人的评价、引用、甚至审稿意见来证明你两三篇文章的重要性,侧面说明你的研究潜力。八点建议1、科学问题的把握是关键。一份申请,最重要的是把握准科学问题,也就是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2、有限目标。新入道的人写申请,往往会列很多研究内容。3、文题相符。一些申请谈科学问题谈的是一个问题,研究内容规划解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文题不符。4、摘要千锤百炼。400字摘要很关键,许多人评申请可能只细看摘要。摘要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既要讲清楚科学问题、研究意义,还要讲清楚研究内容。5、注意细节。任何事情都可能出错。在一些人看来的小问题,在另外一些人,从不

    5、同的视角看就是严重的问题。6、让“外行”看明白。申请书写完后最好请一个非同行的专家看一下,如果他能看懂,能理解你的idea,你的申请就有希望中标,否则,你最好想法改进你的表述(如果你坚信你的科学问题把握准确的话)。7、不要有意忽略。一些申请的idea是从国外文献借鉴来的,但有意不列关键性文献,冒充新东西。这一招在数年前还行,现在稍认真点的人只要Google一下就很易发现,发生这种情况基本上都会招致封杀。8、写申请就是在做研究。写基金申请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研究过程,年轻人只有多写才能提高,无论中与不中都会有收获。如果没有中标,多从自身找原因,最好不要从关系、名气等方面找自我安慰的理由。自然科学

    6、基金的评审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没有获得资助最好不要妄怪评委,最好反思自己是否真的了解研究领域、把握了科学问题,是否表达清楚你的认识与思路。指导思想篇1、追求卓越,在知识上要绝对专业,坚决反对侥幸心理。2、相信NSFC申请是公平的,大家靠实力竞争,必须花大力气写标书;如果你认为NSFC只有关系,你就不用继续往下看了。3、NSFC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不仅仅是几页标书,是智慧沉淀的结晶。4、不要把NSFC看的高不可及,你要相信自己的创意,哪怕你只是一名一年级硕士。5、机会主义是有的,但我们没有什么其它的资本,只能消灭标书里一切可能的失败因素,加上完美的选题和课题设计,彻底征服评委

    7、,不给评委任何黑掉你的机会。6、基金申请不同于实际研究课题设计,必须把个人兴趣与NSFC兴趣结合一致,投其所好。选题立项篇1、基金成败关键还是选题,提前半年,刚入行的提前一年进行课题搜索。2、老板指定的题未必是好题,最好自己选题,如何立项应该是研究生学习最重要的一课,毕业后你会发现,没有人会指点你什麽课题有价值了,在中国学术的沙漠里,只剩下你自己了。3、好课题是对学科深刻理解的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翻阅文献吧,汲取知识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思考,你发现别人存在漏洞的时候,好课题就离你不远了。4、选题最好以问题为导向,不要以技术为导向,找到问题了,课题就找到了。而拿着新技术去找能解决的问题,效果多数不好,

    8、但还是大有人在,比如RNAi。5、解放思想,发散思维,多方法多学科交叉,一般都会比较受人青睐,容易申请到基金,但不能为了交叉而强行交叉。6、创新性新技术、新理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最好有工作基础,没有你也要东拼西凑,这是在中国,NSFC似乎讨厌空中楼阁。7、制造课题研究最好别选技术应用方向,而选应用基础研究。8、选择自己熟悉,有工作基础的领域,别跨越太远。9、重要科学问题的切入点准确,切忌过宽、过大,只要体现一定的新意和研究价值就行了,能得诺贝尔奖的课题NSFC是不给钱的。10、没有人做过的课题不能做为立项的依据,但NSFC资助的项目必须是国际上没人做过的,而不是国内空白。当然,如

    9、果国际上有同类结果,你不说,地球上的中国人也许也不知道,但一旦被识破,你死定了。11、如果是捕捉科研前沿性的课题,最好设计周密,尤其是目的和结果的一致性、可获得性和可预期性,通过课题实施所获得的结果必须能充分支持与研究目标相一致的结论。12、热点课题不一定是好课题,热点上的人也很热。但在还没热起来的热点,一定是一个好课题,标书评审滞后半年呢,比如最开始的一批SARS课题。有时也不妨设计一些非热点但是对与科研有价值的课题,发挥出奇不意的效果。13、制造课题可以是当前没有好办法解决的难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在国际上检索的文献只有几篇的那种。14、不主张以最新的重量级文献做指导,你会发现,很多人

    10、跟你的想法惊人的一致。有人特别反对跟风。15、一定要到NSFC检索一下类似课题的历年资助情况,太多、太少都不好。最好是最近二年逐渐增加的资助领域。立题依据篇1、题目要有新意,吸引人,既要概括主题,容易懂,又要有些少见的新词或缩写,调胃口。2、5000字左右,最多两页,不包括文献,行距字体大小适中。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定要准确,甚至是中庸,绝不能偏激,不然不同意你的专家会带着逆反心理看你的标书。4、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研究意义,则必须说的清楚。当然如果有实力,可以解决关键的科学性问题,那再好不过。然而课题意义不是最重要的,但常常被撰写得份量过重,课题总体构想、大体实施方案及可能的预期结果才

    11、是人们最关心的。5、要把复杂的事说简单。既要论述充分,写作又要简练,最多两页半(不算文献)。剔除所有不必要的知识细节、理论和概念,要舍得割肉才行。越简单,出错越少,专家不懂的越少。写出来的理论,要让人家能欣赏。写出来的理论,要让人家看不懂,这份申请书很危险。6、立论依据要非常突出:理论性课题一定要有新观点,应用性一定要实用,与现有理论或方法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总之要让人感觉到有意义。7、一定要有可预见的成果,至少画一张大饼,但看上去要象真的才行。8、任何重要的论点都要有文献标注,有文献就等于没有疑问。参考文献要新,最好是当年的,增加自己立论依据的权威性。最好包括已有工作基础,将已有相关结果以及发

    12、表的杂志列上,可以增加可信度。9、一定多让本设计室的人修改,特别是中过基金的前辈,要改15遍以上才行。10、标书的评委参差不齐,评审意见也差异悬殊。好的标书最容易受到高水平评委的赏识,只要你的题好,这些评委是好征服的。难就难在如何让水平差的评委通过你的标书。除了运气好,少碰到一些这样的评委之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看懂你的标书;第二就是标书不能太长,他是看不下去的;第三就是实验设计在不失科学性、先进性的条件下,尽可能简单,千万别让他觉得你比他高很多,那样你死定了。所以一份好的标书是在高水平教授和低水平教授之间的平衡,写的非常玄妙的标书通常中不了。11、评审专家通常是本专业的,也可能不是,尤其

    13、是交叉学科投递的项目,评审专家未必对你的研究领域特别熟悉。所以尽可能少引入非常专业的概念,如果不可避免,也要解释清楚。12、文字写作要有适当的弹性,不能把话说死,留有余地。研究方案篇1、研究目标要明确要精,提法要准确、恰当;内容要详细但文字不宜过多,且一定不能写得太具体。关键的问题要突出,一定要准确。2、可行性分析是你说服评委的第二次机会,可按成熟的理论基础(理论上可行)、研究目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实现性(技术上可行)、本单位现有技术设备实验材料的完备(设备材料可行)、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能力(知识技能上可行)等几方面分层论述。3、创新点要切合实际,又要有所发挥,指出国际国内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

    14、性,点明理论和现实意义。4、研究内容要集中,与研究目标紧密一致,只作支撑课题最关键最必要的内容。不可为多作实验显示劳动量或增加预算而使研究内容过泛。5、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合理、可靠、可行,没漏洞是最重要的。思路好,材料独特,方法独特新颖,会增加获得资助的机会。技术当然是越新越好,但未必需要采用最时髦的研究手段,不能为了技术而研究。6、研究内容及方案切忌复杂,步骤最好有一流程图。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不能太具体化,容易出漏洞。但你必须让评委认为你十分了解实验技术的整个过程,可以尽可能多的应用技术术语和技术缩写,写出主要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7、技术方法一定是本实验是已经建立的,至少是有相关实

    15、验基础。所有关键技术要有文献出处,最好是自己实验室发表的,有文献就等于没有疑问。如果本单位力量弱,可挂靠较强的研究机构,从而使评审相信你能完成课题。关键实验材料必须已经具备,或可以获得。预期研究结果1、预期结果要考虑对基础和实用双重的价值。2、以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结题比较容易。最好突出SCI收录杂志的影响因子,给基金委的专家们觉得,您的实力确实不一般。因为最终结题情况,是基金委专家们最关心的事情,他们当然愿意把基金支持能发表高水平文章的人。工作基础篇1、工作基础是你说服评委的第三次机会。课题科学先进、技术路线新颖合理可行、工作基础雄厚这三方面表述要紧密联系、前后呼应。2、一定要有基础。把实验室

    16、发表的所有文章搜集起来,找出与你设计课题相关的,只要沾边,都列上。3、预实验结果很重要,而且是有硬data的结果,一定附上。但一定要慎重掌握,不要写的太多,评委会认为你的工作做的差不多了,没必要再申请基金了。只预期你的课题肯定有好的结果就行了。4、有针对性地把研究队伍的相关工作经历、论文、成果等展示出来。人员组成篇1、主要成员6-10名,结构合理。高级研究人员(1-2人)中级研究人员(2-3人)技术人员及研究生(3-5人)2、参加人员技术力量的配备要合适,必须保证一定的劳动力。3、1名高职足够,多了浪费资源,现在NSFC限项很死的,我们的高职资源快耗竭了。4、中级人员是骨干,但在职的不要太多,

    17、1-2名。5、技术员2名左右,很重要呦,这是专业技术保障。6、研究生不能少于2名,这是主要劳力,地球人都知道。但也有人认为而不应将研究生列为主要人员,这样NSFC会认为人员稳定,富有干劲。7、成员介绍要紧扣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既注重梯队、比例、技术力量等科研综合实力的展示,又注意与本课题相关。个人简历篇1、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所有复印件一定要附上,眼见才为实。2、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负责的内容等

    18、。完成的可以都列上,没结题的一定不要写了。3、中级技术职称的推荐信或在职研究生申请项目的导师推荐信一定不要忘了。4、个人简历一定有针对性的倾向于课题方向,并与课题中各人的分工相一致。所从事的研究项目可适当给出,但不能过多,保证课题组有充足时间完成基金课题。经费预算篇1、要求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认真填写。2、管理费:5%雷打不动。3、实验材料费:60-70%必须占大头。4、仪器费10%,合作费10,不要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了。但如果有超过万元的仪器设备费,会给人研究条件不过硬的印象,基金委当然希望把钱投到硬件条件好的单位,可以把基金用于刀刃上。5、实验材料开价要合理,不能狮子

    19、大开口。摘要写作1、摘要字数少,但最忌讳写得平淡无奇。2、一定要语气坚定,旗帜鲜明。3、摘要字数有限,资源宝贵,惜字如金,因此要特别注意重点突出,讲明现状、课题意义、课题构想和预期结果。4、防止“头重脚轻”,削减一般性细节描述,多用概括性语句,讲明现状、课题意义、课题构想和预期结果部分要相互平衡。学科选择篇1、申报的方向和学部很重要,往往结果天壤之别。尽量避重就轻,在竞争不很激烈的领域申请,除非您有充分的把握。2、投到你老板能量比较集中的学科,是第一选择。3、仔细研读基金申报指南,洞悉各专业领域倾斜性项目和优先资助方向。4、仔细分析NSFC历年与你课题相关资助项目在各学科的分布,发现隔年资助或

    20、近几年资助递增的学科,你基本找到钱在哪了。5、学科交叉鼓励,但尽可能投到你熟悉的学科。善后工作篇1、版面调整,清晰,层次分明,使版面简洁、易于阅读。2、坚决消灭错别字。3、合理行使基金委赋予的权利-回避制度自我保护。4、仔细审查自己的申请人资格是否达到NSFC要求。5、仔细审查自己的项目组成人员(包括自己)有没有超项。作者:李东风三分之一的人适应做科研两类人不适合做科研,一是对科研完全不感兴趣的人。科研短期内无法创造实用价值,不感兴趣的人会尤其感到枯燥和无聊;二是急需赚钱的人。同样的,很多领域的科研短期内无法创造实用价值,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加上目前僧多粥少,经费又普遍紧缩的情况,短期内只能保

    21、持一种清贫的状态。除去以上两种不适合的,如果具有某些品质,会使得科研之路更轻松,这些是更适合做科研的人。1、研究即探索未知:与不确定性长期共处在衡量是否适合做研究时,我们需要关注的做研究(不仅指科研,也包括企业研发等)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一方面来源于我们研究的对象在研究之前是未知的,我们无法预计结果(体系本身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我们观测的手段并不完美(误差),作为人我们也经常出现错误(错误,这些体系之外的 不确定性也会使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举一个简单的虚构例子:爱迪生想知道哪种材料适合做灯丝。他做实验之前,不知道实验的结果(体系本身的不确定性);做实验的时候,可能

    22、由于加工精度的限制,他每次制作的不同材料的灯丝粗细并不完全相同(误差,这可能导致灯丝的寿命不同),但爱迪生没有观察到这个细节;假设灯丝是他的助手打磨出来的,助手打磨的时候可能不小心把灯丝中间打磨出一个缺口(错误),但他和爱迪生都没有留意。那么,这些不确定性意味着什么呢?无法重现的实验结果每天的工作中都要面对大量的失败。请注意,这是探索未知体系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也是研究的常态。2、长期专注:科研者的核心素质研究就是想在不确定的未知体系中寻找确定的结果,由于体系的不确定性,通常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做研究,也许就首先要分析自己是否适合与不确定性长期共处。研究意味着长期围绕着一个充满着不

    23、确定性的项目持续工作,通常至少是几周到几个月,也就是几十天到几百天,几百小时到几千小时;而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甚至可能是几年,几十年。需要我们有耐心、能坚持、保持专注。因此,我以为,在研究工作中,我们需要的核心素质是长期专注。想试着用几个生活化的例子,与自己和小伙伴们的日常科研工作类比,来解释长期专注的含义:论移液器的日常:在1000个碗里倒水,倒完了再倒出去,基本不允许漏倒,一年做到300天以上。如果有一个管子忘了加液的后果只能祈祷手上是个短周期的实验了(对于强迫症来说,最可怕的是不知道加了还是没加)。各种大规模筛选:每天进行三个小时的重复性活动(比如整理资料,每天有新的资料),一年做到300

    24、天以上;如一个蛋白的alanine scan(大量重复的基因克隆操作),恐怕每天的时间至少要两倍于三个小时,如果比较疯狂的话,9-10小时/天的工作量也不罕见(当然还会有一些别的工作,如果每天总工作时间只有9-10小时,在科研圈尤其是实验学科,一点儿都算不上疯狂,简直是休闲标兵了)。为什么很难做到长期专注?大家看看那两个生活中的类比,也许就会有些感受了。进行研究工作时,我们要刻意训练自己保持长期专注的能力。至于如何训练,我只能很遗憾地说自己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勺子。个人的一点感受是,既然科研的基本模式如此(长期重复+大部分是负面反馈),我们首先要接受现实,不宜急于求成,也不能总是幻想奇迹发生在自己

    25、身上。那么这段时间之中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牢牢记住并时常反思计划的目标是什么(big picture);重复进行观察与实验以消减体系外的不确定性(体系内的不确定性是无法消减的)。总之,说起来都是一句话,但是做起来真的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3、其他一些“锦上添花”的特质对探索未知的爱好。探索(征服)未知是人们想象得出的最了不起的冒险,认识真理时的快乐是本身就可自足的思维之美致青年学者。对所研究领域的热爱。独立自主而又兼容并包。独立判断,不受成见和他人干扰;尊重事实,有开放的心态随时接受新的事实(即使与自己的预判不符)。创造力所思超越所学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由于每个人的时间和专精领域都是有

    26、限的,合作在大型项目中通常具有重要意义。付出相当大代价的觉悟包括而不限于物质利益和世俗享受。承受大量失败还能坚持工作,不受或少受负面情绪干扰的韧性和耐心。做研究既不神秘,也谈不上神圣;日常的研究工作是与未知共舞,和失败相伴的漫长旅途,可谓步步荆棘,却也有认识真理刹那的纯粹快乐。做研究需要衡量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妨首先通过实践观察自己是否能够做到长期专注。创新的路径选择与创新成本的变迁李侠,周正创新的发生必须满足最低社会基础支撑条件,在此基础上,创新路径的选择应基于优势基础条件而切入。对创新成本数据的分析表明:创新成本高的区域,创新实现的可能性比较低,反之亦然。造成创新成本偏高的主要原

    27、因是制度成本偏高,因而,从长远来看,降低制度成本是助推创新发生的根本举措。如何把创新从理念层面向实践层面实现有效的转移与落实,一直是创新政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因此可以将这个现象作为一种创新切入的路径选择问题。路径选择的适当性取决于两个条件:与当地社会基础支撑条件相匹配;剔除成本后,创新的收益能够得到合理分享。基于这种思路,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基于社会基础支撑条件的创新路径选择;通过区域创新成本探讨制度成本的演变。1、基于社会基础支撑条件的创新路径选择关于一个社会能够实现创新的社会基础支撑条件,文献1曾提出“创新实现的五要素框架模型”。图1中前3项要素为硬性基础支撑条件,后2项为软性基础支撑条

    28、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创新的最低社会基础支撑条件判据,即2项硬性基础支撑条件加上1项软性基础支撑条件,低于这个基本配置,创新在任何地方都断然无法实现。在大科学时代,创新的知识门槛越来越高,这个标准的弹性也变得越来越小。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各地发展状况的千差万别,那么最低社会基础支撑条件的选择模式有几种呢?文献2归纳出6种最低社会基础支撑条件的变体:1)A(制度+经济+文化);2)B(制度+经济+舆论);3)C(人才+制度+文化);4)D(人才+ 制度+ 舆论);5)E(经济+人才+文化);6)F(经济+人才+舆论)。这6种变体可以很好地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主要工业国家创新发生的路径

    29、选择问题,对此,本文作者在文献2中进行了简单分析:比如“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起飞的模式基本上是C 型,即制度+人才+文化;中国台湾是典型的D型,即制度+人才+舆论;结合对中国实际基础支撑条件的分析,最有可能选择的突破口在于E型,即经济+人才+文化。这3项要素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是经济与人才,文化要素并不是很强。其实,这6组变体可以根据主导基础条件要素分为三大类:制度类创新路径、人才类创新路径与经济类创新路径。从这个分类中,还能得出一个推论,在创新实现过程中,制度要素的作用最为重要,其次是人才要素,第3是经济要素。就中国的现状而言,还存在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即中国的创新实现路径为何不是制度主导

    30、型而是经济主导型的呢?表面上看,中国的创新采取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指导模式,这难道还不算制度要素主导型创新吗?问题在于这里存在两个鸿沟:其一,政策与实践的鸿沟;其二,汲取性政策与包容性政策导致的政策收益不匹配的鸿沟。就前者而言,涉及政策制定者与市场主体的认知差异。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制定者无法准确了解市场信息,而了解市场信息的市场主体又常常无法突破原有政策藩篱,这就出现了你让我做的恰恰是我不愿意或者不想做的情形。至于后者,由于汲取性政治的特有惯性以及利益诉求,导致制度设置造成市场空间的狭窄化与条块化,以及垄断带来的市场收益分配不公,造成创新从业者的收益在指定领域内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抑制了

    31、创新。究其实质,这里涉及到对制度的理解,支撑创新的制度要素是广义的制度要素,而不是狭义的制度要素。简而言之,广义制度要素包括资源的配置方式、规则的设立等多方面内容,在当下的资源配置方式仍然不是完全由市场主导的,政治要素配置资源的情况仍然很普遍,而这一切都是由广义制度决定的。比如,常见的人才流动,就是在今天仍然不是很流畅,仍然存在诸如人事关系、户口等掣肘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就在微观层面上无形中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从而造成个体智力资源的损失,在宏观层面上则导致区域知识资本的积累速度和规模受到影响。反观当今主要发达国家不存在这种限制,相信这点大家都能体会到。再比如,市场空间与机会的垄断程度等都是由

    32、制度要素主导的,当下存在的诸多垄断性国企都是制度设置的结果,虽然它们被公认没有效率,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但是,它们一直都能占据市场利益的核心位置,比如石化、电信等行业,这一切皆源于广义的制度设置。基于这些规范分析,不难明白,当下中国的创新路径实质上仍然是经济主导型的,而不是制度主导型的,因而,这种现状也解释了为何中国企业整体创新乏力的深层原因。基于五要素框架模型,创新路径的选择只有基于优势要素而定才是可行的。之所以强调选择优势要素作为创新路径的切入点,是因为只有优势要素集聚的区域才能形成低成本的创新格局。对于创新的五要素框架模型有两点需要强调说明。其一,五要素之间必须存在耦合机制。这就意味着要素的简单堆积并不能促成创新,只有要素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才能促成创


    注意事项

    本文(创新基金申请攻略.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