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备课教案1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4411991       资源大小:50.85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备课教案1文档格式.docx

    1、48扩大10倍,就是480。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吗?(同桌两人互相说算法)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第2页的算一算,把结果写在书上。(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观察这4道题(包括4810),通过口算,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如果两位数与其他整十数相乘,又该怎么算呢?2 教学例2(出示例2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从哪儿知道的?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知道这些面粉的共重多少吗?(出现另一个对话框)你会列式计算吗?试一试。这道

    2、题你准备怎么做?把你的算法先讲给同桌听一听。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讲给大家听一听。同学们想得好,计算得也很正确,有的同学把两位数乘整十数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口算;也有的同学采用把两位数先乘一位数,再把积扩大10倍的方法。大家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3页的算一算中的3道题(集体订正)。三、巩固学习(1)学生互相出题算一算。(2)看卡片算积,一个小朋友拿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说积。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3页例2。(出示例2的情景图)一共

    3、有多少袋面粉?你们是怎么数的?如果要算出这30袋面粉共总多少千克,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行?现在可以求出这些面粉共重多少了吗?怎样列算式?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学生间相互讨论,教师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你们的方法都不错!用到了我们前面例1学习的知识,让两位数与10相乘,直接扩大10倍。还想用你们的好方法计算其他的计算题吗?教师出示练习题:2120=4530=5032=学生做题时,教师察看作业情况。你们又是怎么算这些题的呢?口算和估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页例3、例4。1 经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学习过程,会正确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4、。2 体会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一、新课导入出示以下题目:78203056204090814350704050609050你能将这些算式分一分吗?你准备怎样分?同意他的标准吗?请大家按照这个标准把这些算式分一分。学生将算式分类后汇报,教师板书:第1类第2类202040305670908150605090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第1类算式。完成后选一道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学生口算后交流(略

    5、)(指着第2类算式)这种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的算式我们叫它整十数乘整十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种乘法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索新知1 探索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准备怎样口算2040?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还有别的算法吗?这种方法好。那为什么要在8的后面添两个0呢?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这些算法都很好。大家运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剩下的3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2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出示例4的商品图)说说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说出自己获取的信息。体育老师准备为学校买11个皮球,请你

    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要准备多少钱。先自己想想,并小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组的伙伴。小组交流后组织汇报。如果学校再买19副乒乓球拍大约要多少元?三、巩固深化今天你满意自己的表现吗?互相说说自己都有些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咱们带着今天的收获进入数学王国。1 猜一猜下面算式的积的末尾有几个0,并说说理由27307040863050809320602 看卡片口算首先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然后同桌利用卡片互相练习。3 估算5219,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利用旧知识来解决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并且能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其

    7、实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大家多想想,就会越来越聪明。笔 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例1。1 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2 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3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算理。算式卡片,3种颜色的灯,例1挂图。一、复习准备,提示课题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55391013163020104047152931574你会算这些题吗?你们以举手的方式来示意老师。老师手中有3盏灯,我们把全班都会做的题用

    8、绿灯表示,一部分同学会做的题用黄灯表示,都不会做的题用红灯表示。第一题,会做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根据情况贴灯)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解决黄灯题和红灯题。(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出示例1卷笔刀图)教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卷笔刀吗?我们先一起来猜一猜。(请每一个同学都猜测,并说说是怎样猜测的。(2)学生进行猜测,说说想的方法。(3)教师: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答案呢?(要计算出1214=?(4)教师: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14吗?三、探索尝试,寻找方法1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

    9、“12”。2 小组交流整理小组交流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方法,并整理。3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致有以下一些方法。12+12+12=168(14个12相加)14+14+14=168(12个14相加)12714341461210+1241220-121410+1422014-814列竖式计算4 方法归纳,发现最佳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412这道题。在计算像“1214”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应该是用竖式的比较多)5 研究竖式计算(1)教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412这个乘法的

    10、竖式。你能做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2)理解竖式中第1步的算理。教师用空白卡片将14中的“1”遮住,像这样124的题大家会算吗?学生得出48。这里的48表示的是什么?(4盒卷笔刀的个数)(3)理解竖式中第2步的算理。算出单独的4盒后又该算什么?(整十盒的)教师将“4”用写有“0”的卡片遮住,下一步怎样算?用10去乘12,得120,表示10盒有120个卷笔刀。用1乘12得12,2对着4写,1写在4的前面。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12得12,这个“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因为用1乘12,1表示的是1个十,得到12个十,所以“2”写在十位上。竖式第2步求的是10盒卷

    11、笔刀的个数,所以“2”写在十位上。(4)理解竖式中第3步的算理。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这个竖式算完了吗?学生独立完成第3步。教师巡视。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1214用竖式计算的全过程,一会儿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听。请几个学生说。(5)教师:那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简要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四、巩固练习,推广应用完成第8页试一试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五、交流收获,小结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探索规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516页例1、例2。1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和从有趣的数的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12、2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一、情景导入教师用课件出示十字路口红绿灯的情景,画面只出现一个红灯亮时,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发光的灯的颜色?教师按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逐一展示,直到绝大部分学生能猜中。你是怎么猜中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按一定的顺序依次发光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隐含着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现规律”。二、探索规律1 出示第15页例1的情景图用画外音介绍汽车行驶情况。最后出现示意图:从刚才的情景中,你获

    13、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同桌合作,把刚才大家说的信息填入表格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表头,让学生明确所填内容。每时行驶(km)60行驶时间(时)12612行驶路段(km)606学生填好后,选择一组同学到视频展示台前汇报。请大家采用自己喜欢的观察方式,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6人一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每个小组要有专门的记录人员,每人都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各小组推荐1名同学汇报交流。刚才大家观察了表格中已有的数据,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各合作小组继续讨论。学生:汇报讨论情况。刚才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发现了表格中隐含的规律,请你用这种方法找一

    14、找下列算式的规律。(第16页课堂活动第1题)(1)820=160(2)312=36810=80612=725=40912=108要想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必须学会观察和比较,善于归纳总结,我们继续挑战自己吧!小白兔在数学王国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塔。(教师把例2的4排数制成课件,一排数一排数依次出现)你能帮助小白兔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吗?小组合作讨论。你能试着把第5排数写出来吗?第6排、第7排呢?写完后小组内交换检查是否符合前面的规律。按这样的规律,你还能继续写下去吗?刚才大家从已知的数推出了未知的数,可见发现并遵循规律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你能从下列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可以怎样又对又快

    15、地算出结果?(第16页课堂活动第2题)7+10+13+7+10+13+7+10+13+7+10+7+10+13=三、应用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也是有规律的。想一想,你能举出哪些例子?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汇报。刚才大家发现了生活中的一些规律,老师这里有一群数学娃娃(课件出示150的数),你能选出几个数来摆出一条规律吗?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再汇报。今天,数学博士从数学王国中赶来,他从数学宝库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你们想不想和小博士比一比?请看题。课件依次出现第17页练习三的第1题,第2题,第3题。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四、小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同学们,今天

    16、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数学知识里隐藏着许多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刚才大家发现的这个数列(例2)的规律,早在几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就发现了,称作“杨辉三角”。大家可登录中国数学网了解“杨辉三角”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中国了不起!希望大家从小努力,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对于这个有趣的数塔,中间的数还可以怎样创设规律?大家下去继续探讨好吗?解决问题(一)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运动会入场式的画面,同时播运动员进行曲。某地区的校际运动会开幕了,大家想去看看吗?首先我们来到团体操比赛现场。(课件出示例1的画面)二、教学例11 呈现信息

    17、。(课件出示例1的相关信息,不出现问题但把“训练”改为“比赛”)谁来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有22所学校参赛。一所学校站了4列,每列18人。每所学校参赛人数差不多。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所学校有多少人?22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2 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解决第1个问题。(2)分组讨论第2个问题。讨论解题的方法。讨论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估算的常用方法是将参与计算的数估计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来计算。3 分组活动:第21页上面的课堂活动。关键是要让学生先讨论出方法,交流,然后再动手操作。三、教学例2运动会的组委会给运动员们送来了矿泉水。(课件出示:手推车推出25箱)你们知道一共

    18、有多少瓶矿泉水吗?如果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首先得明确什么?(每箱多少瓶)(课件出示:“3箱矿泉水共有36瓶”)现在可以求出结果了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试算,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四、反馈练习第21页下面的课堂活动。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评价、订正。五、课堂小结解决问题(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例3及课堂活动。1 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2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和通过移动变换解决问题的策略。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19、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在春游中会遇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二、教学例31 呈现信息(出示例3画面)从上面的录像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录像中的信息有:每辆车可坐45个同学。已经开走了7辆车。又坐满了5辆车。还有32人没上车。你准备怎样计算参加春游的人数?参加春游的人可以看成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车上的同学和没上车的同学。已经走了的同学和没走的同学。已经走了的同学、坐在车上正准备走的同学和还没有上车的同学。(2)根据上面的交流,学生独立列式算出总人数。(3)展示各种算法,并请学生结合算式说出解决问

    20、题的思路,相同算法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同学认真倾听。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已经开走的和已经坐好没有开走的车都是准载45人,可以合在一起看,一共坐了12辆车,算出车上的人,再加上没上车的,算出总人数。三、课堂活动(第23页)1 学生看题、思考。2 全班交流,打开思路。3 独立提问,并解答。师:请大家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236页例1、例2、例3。1 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2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

    21、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二、理解面积的意义1 认识物体的面积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

    22、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2 认识

    23、平面图形的面积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的面积。3 归纳面积的意义让学生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三、比较面积的大小1 引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

    24、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2 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

    25、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总结: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3 “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显示图A

    26、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通过课件把两个图切割后重合,使学生感受到图A和图B面积一样大。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较出结果。四、课堂活动(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五、反思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现在你知道给相框装上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吗?面积和面积单位(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3及课堂活动。1 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2 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课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课件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


    注意事项

    本文(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备课教案1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