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游浯溪公园作文.docx

    • 资源ID:4401698       资源大小:28.3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游浯溪公园作文.docx

    1、游浯溪公园作文游浯溪公园作文【篇一:祁阳浯溪公园。第一集】 第一集:浯溪公园简介 今天我和大家要参观的浯溪风景名胜区,位于祁阳湘江大桥的南端,她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历代名人对她评价很高,清代王士祯就说过:“楚山水之胜数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如今浯溪公园保存自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诗文石刻505块。是我国最大的摩崖石刻群。1988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4a级)景区,我们先来看看浯溪公园的大门吧, 今天向大家提问的是: 1、“楚山水之胜数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是什么意思? 2、除了浯溪摩崖石刻,我国还有一个

    2、著名的碑林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3、浯溪公园大门的设计显得非常雄伟壮观,大气对称之美,你能画出她的对称轴吗? 你能找出浯溪公园的建筑及景观用到了对称原理的地方吗?请一一列举【篇二:浯溪碑林】 浯溪碑林 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312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百姓喜爱的“湖南省景”、湖南新“潇湘八景”。 目录 浯溪碑林-简介 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123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百姓喜爱的“湖南省景”、湖南新“潇湘八景”。2009年2月1日,被国家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县城西南的

    3、湘江西岸,此地山水秀美,苍崖石壁连绵78米。 元结在公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下来镌刻于江边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后人誉为浯溪“三绝”。此后,历代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到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成为国内最大碑林,是研究碑石文化的一个宝库。其中,除大唐中兴颂外,还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浯溪诗和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长诗书摩崖碑石及清人何绍基、吴大徽等名家题名刻石的浯溪新三铭等。碑林中还有清代越南使者途经此地留下的刻石四块。 1996年后,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东风诗碑和踏莎行词碑相继在景区树立,又增建了陶铸铜像和陶铸革命事迹陈列馆,千年古迹更添胜景。 浯溪摩

    4、崖石刻 大历六年(771)元结从箧中检出10年前率兵镇守九江抗击史思明叛军时写下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名篇大唐中兴颂旧稿补充定稿,派专人赴临川,请他的好友颜真卿大笔书写,并于夏六月石刻于摩崖上。 浯溪摩崖之精华 唐刻大唐中兴颂碑为浯溪摩崖之精华。此处崖壁宽广120平方米,中兴碑高3.2米,宽3.3米,全幅面积10.56平方米。书从左起,21行,每行20空,除去空格,共332字。每字直径约15公分。颜真卿写颂时下笔激越高昂,气势磅礴,字字刚正雄伟,气度恢宏,精神内蕴,字里行间充满刚毅之气,使中兴碑成为鲁公生平得意之笔,被誉为“宇宙杰作”,致使后人“百拜不能休”。清乾隆帝见到拓片便视为“天球拱璧”。这样

    5、的人,这样的文,这样的书法,集中于浯溪一地,这是历史对浯溪的厚爱。加上刻颂的摩崖临江矗立,如斧削成,“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致“古今中外皆知”了。后人为保护摩崖三绝,自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始,已经六次修建“三绝堂”。摩崖是浯溪的核心和精髓 浯溪碑林正门 中兴颂摩崖是浯溪的核心和精髓。中兴颂之后1200余年来,历代杰士名流,游躅接踵,运笔抒怀,吟诗作赋,打碑刻石,镂玉雕琼,使浯溪满山皆字,无石不诗。宋神宗熙宁八年(1104),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自鄂州赴宜州谪所,风雨中经浯溪,“三日徘徊崖次”后,在中们碑右侧 ,题七言长诗十四韵书

    6、摩崖碑后有序。黄刻运笔圆劲苍老,古茂清遒,“深得兰亭风韵”,自称“佳诗妙墨”。宁代四大书家竟有两位在浯溪留下翰墨,这是十分难得的。 清同治元年(1862),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游浯溪,步山谷诗韵,作题摩崖中兴颂碑诗并跋,刊于黄碑右侧,行楷,颜体,世推为“颜后第一”。清光绪十九年(1893),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吴大雨中游浯溪,读中兴颂,也次出山谷诗韵作长诗,刻于何碑之右侧。楷体,书法秀劲,至此,颜、米、黄、何、吴等一代代宗师、硕大无朋的真迹宝卷,一字儿排开,成为浯溪的一道亮丽风景。加上其他大家的翰墨,仅在此120平方米的摩崖上,就有名刻95方,使之成为书法精品的荟萃地,群星璀璨,美不胜收,形成一个

    7、永久性的诗展、书展圣殿,举世绝无仅有。 在中兴碑左侧10步远的崖壁上,嵌有黑色大理石镜石一方,宋时已盛传于世。历代都有咏镜石的诗。民间还流传许多有关镜石的传说故事。使得平民百姓“纵然不识吴钩字,也为摩挲石镜来。” 在中兴碑左侧、镜石上方悬崖上,镌刻着一个直径2.7米的“”(字库无该字,见图片),似字非字,似符非符,人不能识。这是宋代词不州通判柳拱辰特意留刻下来的,成为浯溪摩崖的特殊组成部分。为此而引发的神话传说,更为浯溪留下了一点神秘感,增添了一种浪漫情调。 大唐中兴颂摩崖是与磐乐、石鼓类“至宝垂元垠”的。故而历代名臣、大吏、文人、书家及海外人士,不避地僻路险,梦以求地来浯溪游历瞻仰及吟咏题刻

    8、。历代的石刻,从内容看,突出的有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元结的老三铭、吴大 的新三铭;从字体看,楷、行草、隶、篆,五体皆全,最大的“圣寿万年”四字,刻于悬崖,每字直径逾丈,最小的字,只有蚂蚁那么大。 保护浯溪摩崖 浯溪摩崖经历千年风雨之侵蚀,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日寇铁蹄之践踏,复经“文革”十年之浩劫,破坏较重。为保护浯溪摩崖,县政府设立了浯溪文物管理所。1988年,“浯溪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县政府设立了浯溪文物管理处。经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查明自唐大历二年(767)至民国九年(1920)犹存300多人的诗、词、书、画、题词石刻(包括活碑、残碑50

    9、5方,其中唐代30方,宋代113方,元代5方,明代78方,清代88方(包括安南越南使臣诗5方),民国9方,还有时代不明的182方。 1996年,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东风诗碑,树立于浯溪吾台南面山麓下的陶铸铜像左侧山坡上。此为新中国成立后浯溪之第一碑。1998年,又在东见诗碑右侧,树立陶铸踏莎行词碑。 浯溪露天摩崖石刻,是我国摩崖中的佼佼者,在全国摩崖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它是民族文化之乡,文物荟萃之乡,形成一部庞大的石书,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在书法艺术上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现在,浯溪摩崖石刻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它将发挥它在今天应的功能,使之无愧于历史赋予它的伟大使命。

    10、 浯溪碑林-现况 浯溪原为无名小溪。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元结(字次山719-772)出任道州刺史,几次舟过祁阳,“爱其胜异,遂家溪畔。”,又“因自爱之故”,别出心裁,以“吾”从“氵”,命溪曰“浯溪”;以“吾”从“广”,建亭曰“?亭”;以“吾”从“山”,命最高的石山曰“峿台”,是为“三吾”。并分撰“浯溪”、“?亭”、“峿台”铭文,请篆书家季康、袁滋、瞿令问分别以“玉著”、“钟鼎”、“悬针”篆体书刻于溪畔石上。唐大历六年(771),元结还将10年前所撰大唐中兴颂,请颜真卿大字正书摩刻于峿台崖壁。自此,历代名人纷至沓来,览胜留题,摩刻于石,遂成遍崖密布的露天碑林。真是“溪山留胜迹,文字结奇

    11、缘。”千年文脉,凝聚潇湘,孕育祁阳,惠及华夏,香飘全球。元结“三吾”之命名,立意非凡。清抚湘使者吴大澄说得好:“园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胜,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大贤已往,民有去思,思其居处,思其文词。次山私之,谁曰不宜?”这里的“次山私之”,实为万姓之“公”,因“吾”为代词,人皆得而吾之,非独次山为然,故“谁曰不宜。”元结为创建这“天下公之”的“山川之胜”和对华夏文化的继承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清代名人王士祯评赞:“楚山水之胜首潇湘,潇湘之胜首浯溪”。 浯溪摩崖三绝 这里有举世罕见的“摩崖三绝”。唐大历六年(771)摩刻在峿台崖壁的元结文、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碑面高宽3.2米见方,

    12、直行,自左至右书刻,共21行,332字,字径15厘米,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从年代之古,碑面之大,文章之奇,书艺之妙以及现状之完整诸方面综合比较,堪称全国现存“三绝碑”之冠而盛誉中外。这“三绝”:先说“文绝”,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有力的先行者,又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功臣。大唐中兴颂是元结一篇有代表性的、为人传诵,又是本人最得意的作品。颂文“以史为鉴,端严正气”。即以“安史之乱”为借鉴,痛玄宗重色昏庸,恨孽臣奸骄毒乱,赞肃宗盛德之兴,喜群生万福是膺,表元、颜忠肝义胆。可传千古,可寿名山。正如一面历史的镜子,历代都可借鉴。明代解缙题“中兴颂”旁“石镜”的诗说得好:“水洗浯溪镜石台

    13、,渔舟花草映江开,不如元结中兴颂,照见千秋事去来”。再说“字绝”,颜真卿是唐代第一流书法家,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文豪韩愈齐名。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63岁时所书,实为颜体最成熟,颜氏生平最得意的唯一巨幅杰作,堪称颜氏翰墨之高峰。“字如其人”颜真卿以忠义大节极古今之“正”著于史册。明陶晋仪评颜氏:“骂贼而死,惟其忠贯白日,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诚然,颜书大唐中兴颂,流动而又刚健的运笔,秀丽而又圆润的点画,落落大方而又平整坚实的结构,形成质朴雄强的气势,有如一曲刚劲有力的正气之歌,显示出作者“立朝正色,刚而有礼”的风度,实令人百看不厌,余味无穷而又感慨万千!唐以后历代书家无不为之倾倒。

    14、宋黄庭坚诗:“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元郝经赞:“矧于超出二王笔,冠冕百代书家师。”明董其昌诗:“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清何绍基诗:“归舟十次经浯溪,两番手拓中兴碑。”清叶观国诗:“李唐碑板如云垂,浯溪片石尤瑰奇,鲁公遗墨此第一,评家自审非谬欺。”当今访华归去的日本友人山田女士也来信说:“特别是看了颜真卿写的碑,我就是死了也不会忘记。”的确颜真卿的字是最具魔力的一绝。至于“石绝”,元结在颂文末尾称:“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这高、大、陡、险的顽然巨石,正是摩崖刻石所在,不是很绝妙的么? 浯溪摩崖三绝大唐中兴颂,确实举世罕见,明代曹来旬

    15、评赞:“元颂云烟霭,颜书金玉辉,山川无秀丽,天下看来稀。”清代杨翰刻在中兴颂碑前的石柱楹联称:“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清钱邦芑诗:“丰碑读一过,百拜不能休。” 珍贵的书法石刻宝库 浯溪碑林摩岩石刻 这里是珍贵的书法石刻宝库。现存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17、宋代116、元代5、明代84、清代92、民国9、时代不明的182方。最高的刻在30米悬崖峭壁上,字径2.3米;最低的在溪畔崖脚,字径1厘米。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全。其作者荟萃了唐以来的历代名家。如唐代有“颜体”的创始人颜真卿;“二王体”有李谅、韦瓘;“褚体”有皇甫湜;篆书有季康的“玉箸篆”、袁滋的“钟鼎篆”、瞿令问的“悬针

    16、篆”及李阳冰的中堂铭。宋代有“黄体”的创始人黄庭坚,还有陈从古、李若虚、邢恕;“米体”创始人米芾,还有张孝祥、吴潜、范成大;此外有“二王体”的秦少游、陈与义、汪藻,“欧体”的易祓,“魏碑”有邹浩、曾焕,“八分体”有沈绅。元、明、清三代继承各体的名家之作也不少。如明有董其昌、王锡爵、沈周、曹来旬、许岳;清有何绍基、钱沣、吴大澄、杨翰、阮元等各擅其美。真是“百代名臣金石宝;一溪明月水天秋。” 璀璨的文学艺术殿堂【篇三:浯溪二中2015年下期第二次月考】 浯溪二中2015年下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 亲爱的同学们,拿到这份试卷之后,只要你心境平静,细心认真,一切都

    17、在 你的掌握之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计分。 一、积累运用(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脑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取义 谀词 b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繁植 c歇斯底里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b. 起初他很傲慢,等看到我的名片后,立即打躬作揖,标准的前倨后恭。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18、 d. 经典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毋庸置 疑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那烟雨中的浯溪公园,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都难免没有失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 说。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c.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

    19、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 d.阅读议论文需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 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二)非选择题(共25分) 6、按原文填空(每空2分,共14分) (1)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_,枳花照驿墙。 (3)_,载不动许多愁。 (4)酒困路长惟欲睡, _ 。 (5)江山如此多娇, 。 “ , 。” 表达了他收复河山、 建功立业的理想。 7、走进名著,填写人物名字(每空2分,共6分)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 人站在我面

    20、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 伶仃的圆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中的“青面兽”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 ; 。 8、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共5分) “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爱是人类永恒的 主题。”有一天,你正在听一首关于爱情的经典歌曲,不料,遭到了家长的强烈 反对:妈妈说“要中考了,还听这样的歌,哪还有心思学习呢!”爸爸干脆拔掉 了你用来正在听歌的播放器的电源。面对这样的情境,你该如何说和做,既能缓 和矛盾又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呢? 1)【巧嘴八哥】面对这种尴尬局面,你耐

    21、心的对爸爸妈妈这样说(3分): 2)【爱心点歌】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就要到了,为了表达孩子最真诚和美 好的祝福,你将会点播一首歌曲作为献给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礼物。这首歌的名字 叫做(2分)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我的叔叔于勒(节选)(15分)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

    22、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 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 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9、 选文抓住哪些特征描写于勒的外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 什么心理?(3分) 11、“你简直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表现母亲 什么性格特点?(3分 ) 12、本文段有一处文字属于环境描写,请找出来,并指出它的作用 (3分) 13、本文段属于小说情节的 部分,

    23、请你给该文段拟一个小 标题 。(3分) (二)读书养气(15分) 说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就业,为了 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 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 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 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 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 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 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24、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 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 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 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 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 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

    25、“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 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 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 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 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 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 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

    26、负大舟也无力;风之 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 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无论如何也游不好。真正的文章好手,必 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 凡马空! 14、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3分) 15、第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薄发”指的是 。(3分) 16、第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目 的是什么?(3分) 17、下面是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一句?并说 说理由。(3分)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 的伟大智慧

    27、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答:我觉得第句可以引用,理由是 18、“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 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3分) (三)比较阅读(15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 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

    28、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 陛下之职分也。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0.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

    29、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2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读了【乙】 段文字之后,请你概括他的“老臣心”: (不超过6个字) (3分) 2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分) 译文: 23.读完【甲】【乙】两文后,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 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3分) (四)前出塞九首(其八)杜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注:唐玄宗即位以后,在边地不断发动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该诗就写于这样 的背景之下。 24.从诗作的和 两个意象可知这是一首边塞诗。(2分) 25.这首诗借征夫诉说他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立功的态度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3分) 三、写作(60分) 请以“微笑像一缕温暖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注意事项

    本文(游浯溪公园作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