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 资源ID:432589       资源大小:54.74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1、一、业主机构简介 39二、项目组织机构 40三、人力资源配置 41第十章 项目招投标及实施进度计划 42一、项目招投标 42二、建设进度计划 43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4一、投资估算范围 44二、投资估算依据 44三、编制说明 44四、估算结果 46五、资金筹措 46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评价 49一、项目对地区社会的影响分析 49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49三、社会效益评价结论 50第十三章 结论及建议 51一、研究结论 51二、建议 51第1章 总 论1.1 项目的背景与概论1.1.1 项目名称XX县XX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XX县XX镇人民

    2、政府行政单位法人:XX地 址:XX省XX市XX县XX镇项目联系人:联 系 电 话:1.1.3 承担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单位及资质单位名称:资格证书: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定代表人:1.1.4 项目拟建地点项目建设地点选定在XX县XX镇圩镇内、镇政府西侧(即XX镇居委会旧址)。1.1.5 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3、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XX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6、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7、关于加

    3、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8、国务院文化部文化站管理办法。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10、关于印发经济评估方法的通知及附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咨经199811号)。11、XX镇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12、与本项目有关的工程预算定额、材料价格文件以及其他资料。1.1.6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XX县XX镇文化站XX镇文化站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只是镇政府配有的约50平方米集办公室与活动室于一体的综合场所一个,建筑空间狭小,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已完全不能适应XX镇文化生活发展要求。文化活动设施和场地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镇文化事

    4、业的繁荣,严重阻碍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提高XX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缓解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生活之间的矛盾,从响应中央政策方针、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建设XX镇综合文化站势在必行。1.1.7 建设规模XX县XX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选址位于XX镇圩镇内、镇政府西侧,项目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黑板报等。XX镇综合文化站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1项 目单 位指 标备注用地面积平方米1200总建筑占地

    5、面积600总建筑面积其中多功能活动厅300书刊阅览室255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用房90配套设施室外活动场地(含篮球场)480除建筑与绿化外空地宣传栏个1黑板报绿化80层数综合文化站大楼层2现XX镇文化站办公及文化宣传等设备简陋、落后,仅有为数不多的旧桌椅,根据“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标准要求,XX县XX镇综合文化站根据建设需要,按规定的基本要求主要需采购如下设备及配套设施,见表1-2。设备及配套设施采购表表1-2 序号物品名称单位数量金额(万元)音响设备套0.80 投影仪及配件2.00 3图书架104电脑台5010.00 5电脑桌椅1.25 6课桌椅

    6、700.84 7办公设备0.10 8图书册500015.00 9报纸份200.50 杂志11篮球架0.35 12流动放映车辆52.00 13分体式空调1 合计85.14 注:以上设备及配套设施价格均来自网上或市场询价1.2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2.1 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为249.6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31.04万元,设备及配套购置费85.14万元,安装费用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39万元,基本预备费12.08万元。由于本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及上级拨款,所以不考虑利息费用,总投资与总资金均为249.65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见下表(表1-3)。建设投资估算表表1-3 单位:万元项目

    7、名称工程数量(m2)工程造价 (元/m2)建筑工程费用设备及配套购置安装费安装费用其他费用投资合计投资比例(%)工程费用131.04 4.00 220.18 88.19 1.1桩基础工程600.00 100.00 6.00 21.40 1.2建筑主体工程1200.00 750.00 90.00 901.80 1.3旧建筑拆除80.00 9.60 1.4室内外装修工程120.00 14.40 120.24 1.5设备购置与安装1.6供电、照明工程1.50 1.7消防及报警系统1.00 1.8给排水工程1.9240.00 2.40 43.60 1.10 室外篮球场480.00 180.00 8.6

    8、4 17.39 6.97 2.1土地使用费0.00 2.2建设单位管理费4.40 2.3前期工程费2.20 2.4勘察设计费2.5建设单位临时设备费2.6研究试验费2.7工程建设监理费2.8工程保险费0.88 预备费用12.08 4.84 3.1基本预备费用3.2涨价预备费用建设投资合计(1+2)249.65 建设期利息总投资合计(3+4)29.47 1.2.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1.2.2.1 投资计划建设投资计划在12个月的建设期内,按项目实施进度表,投资按比例投入。1.2.2.2 资金筹措本项目的建设资金估算为249.65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拨款160万元,自筹89.65万元。投资计划与资金

    9、筹措见下表(表1-4)。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表1-4 单位:项目2009-2010年5-7月8-9月10-1月2-3月4月投入比例18%22%45%13%2%100%总投资44.94 54.92 112.34 32.45 5.00 建设投资资金筹措89.65 160.00 上级拨款自筹1.3 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建成后将提高XX市XX县XX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和业余生活,从而推动XX镇文化事业发展;项目的建成还有利于提高XX镇文化管理水平,加强乡镇文化工作,增强文化宣传服务能力,对创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2章 项目建设

    10、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2.1.1国内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政策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长期以来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坚持经常性地开展科技讲座、扫盲教育、法制宣传、文艺辅导、文艺汇演、游戏娱乐等文化活动,成为农民学文化、学科学的课堂,成为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基地,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广大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落后的山区文

    11、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山区文化生活水平较低、配套设施设备落后、文化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严重制约着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提出要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建设农村公共

    12、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提高农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应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重点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文件也指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

    13、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如设施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运行经费短缺,人员素质偏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9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XX市应大力繁

    14、荣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切实推进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企业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XX县XX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不仅解决当地文化建设难以开展、停滞不前的问题,同时也是推动XX镇精神文明建设,改变XX县XX镇公共文化设施落后的面貌,有利于提高乡镇文化机构综合服务水平,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有效保障当地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当地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2.2.2 XX县XX镇文化站目前情况XX县XX镇文化站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只有镇政府配备的集办公室和活动室于一体的综合场所一个,建筑面积不足50

    15、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几乎没有。随着XX镇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简陋落后的XX镇文化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当地文化建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我国发展文化事业重要的一环。通过加大投入,改善乡镇文化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管理,提高工作队伍素质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所有农村乡镇建立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站、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文化站工作队伍、合理有效的农村乡镇文化管理体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显著改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当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

    16、知识的重要课堂,成为农村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的平台。因此,项目建设是我国发展文化事业重要的一环。2、项目的建设促进XX市精神文明发展。做好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搞好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提高群众素质,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XX县XX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符合XX市经济发展需求,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身心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3、直接解决XX县XX镇文化站落后现状。XX县XX镇综合文化站项目的建设,可以直接改

    17、善XX县XX文化站空间狭小,办公、活动用房与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有利于提高XX镇文化管理水平,可以改善文化站人员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XX县XX镇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项目的建成既解决了XX镇文化宣传工作停滞不前的问题,又推动XX镇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部分。项目的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可以满足当地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有重要意义,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方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第3章 项目性质与规模3.1 项目性质乡镇综合文化站承担着政府乡镇

    18、文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群众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拟建项目是为了提高XX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改善当地群众文化与业余生活。兴建XX镇综合文化站,可以解决XX镇文化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可以大大提高XX县XX镇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及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与业余生活,同时,成为农民学文化、学科学的课堂,成为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基地,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是公益性建设项目。3.2 建设规模XX县XX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选址位于XX镇圩镇内、镇政府西侧(即XX镇居委会旧址)。项目拟建一栋文化站综合大楼大楼

    19、(共二层),土地来源于政府划拨,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基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管理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含篮球场)、宣传栏、黑板报与辅助绿化。第4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 场址选择及场址现状4.1.1 项目选址项目建设场地选定在XX镇圩镇内、镇政府西侧(即XX镇居委会旧址),交通便利,临近圩镇街道、居民区等,人口较为密集。项目选址坚持人为本原则,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考虑,以方便群众参加活动为出发点;项目用地为XX镇居委会旧办公住所(现居委会建有新办公楼),不占用农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

    20、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发展。4.1.2 场地现状拟建项目场地现有危房数间,场地已有排水、排污、供电、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4.2场地建设条件地形地貌:场地地势较平坦,原为XX镇居委会旧址,现有危、旧房三栋。1、地层:勘察表明,拟建场地下部岩土大体可分6层(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地质柱状图)。2、水文地质概述: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标高在-3.55米至-3.10米之间,属孔隙式潜水与岩石裂隙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场地东边的地下水渗入与大气降水,并往西方向排泄。在ZK8取一个水样,水质分析结果见水质分析报告书,依规范GB50021-2001,该场地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21、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场地所在区域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该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该场地为地势平坦的中软土,平面分布上地层的岩性、状态均匀,该建筑场地是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4.3场地工程评价4.3.1场地地基评价及地震效应1根据砖探揭露,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作用;根据1:20万XX省区域地址图,场地范围及附近未见全新世断裂或发震断裂通过。场地处于工程地质分区区,周围环境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场地稳定,适宜建筑。2勘察场地范围内,土层由人工填土、冲击土、岩石组成,土层空间分布均匀,属均匀地基。3场地土由人工填土、冲积土

    22、、岩石组成。根据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有关规定,场地土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属抗震有利地段。4XX市位于抗震烈度6度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特征周期Ts=0.35s(近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0.04(小震),地震设计分组属第一组,抗震按6度设防。4.3.2、场地拟建建筑物持力层选择1人工填土:厚度、分布不均匀,不宜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2冲击层:粉质粘土,硬塑;卵石,密实;工程性质较好,分布均匀,厚度基本均匀,可作拟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3强风粉砂岩、中风化粉砂岩,具较高承载力,岩面坡度不大,可作建筑物拄基础的持力层。4.3.3基础类型选择拟建建

    23、筑物2层框架结构建筑,本着经济合理、安全准确的原则,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实际情况等因素,建议:建筑范围内地层均匀,建议:A,建筑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以冲击层为持力层;B,建筑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型采用:钻(冲)孔桩,以基岩为持力层。基础选型及基础埋深应由设计部门根据拟建建筑物荷载及场地地基岩土性质及工程性质等确定。4.4、结论与建议1、依规范GB50011-2001,该建筑的场地类别为类,该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该建筑场地是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依GB50011-2001,该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3、依规范GB50021-2001,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4、场地地形地貌简单,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但基础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为二级场地;地基为二级地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5、基础形式:A:该大楼建议选择锤击预制桩,以(4)Qer砂质粘性土或(5)K2强风化砾砂岩作桩端持力层,参考桩长10-13米,实际桩长以贯入度控制。B;或采用天然地基浅层基础(如条形基础),以(2)Qal砾砂质粘性土作持力层,基础埋深4-6米。C:该场地由于存在强透水层(3)Qal砾砂土,不宜采用挖孔桩。6、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锤击预制桩与挖孔桩桩端岩土承载力特征值qpa、桩岩岩土摩擦力特征值qsa现


    注意事项

    本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