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1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docx

    • 资源ID:4285494       资源大小:218.8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1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docx

    1、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第1课 孔子和老子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1)了解孔子的生平(2)了解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变;老子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通过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

    2、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思想体系的学习,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影响和消极方面,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教学难点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教学方法1、图片和热点人物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2、注重运用史料教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3、采用设置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的模式,由浅

    3、入深,由表及里,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知识梳理】一孔子的学说1生活时代、学派: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主张:(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2)“仁”:“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爱人”实现途径是必须遵循“忠恕”之道,要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礼”:“克己复礼”是

    4、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进一步主张“正名”。体现了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后人多加以否定。(4)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5)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6)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教学。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主张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敢于“当仁不让师”。3影响: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

    5、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的景仰。二老聃与道德经1生活时代、学派: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代表作:道德经(老子)。3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学说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哲学思想: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3)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4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

    6、学家。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化拓展】1孔子整理和编订古籍孔子68岁时,结束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涯,返回鲁国,专心教授学生,整理古籍。据说,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都是因为孔子的整理、传授,才得以流传后世的。除乐后来失传以外,其他5部重要典籍我们现在仍可获得,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诗、书、礼、易、春秋被奉为儒家“五经”,成为我国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2论语对后世的影响论语自问世以来,两千余年间,对中国政治、思想、教育、伦理等多方面

    7、无不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汉代以后,论语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东汉的时候,它被列入儒经的行列,与尚书、周易等合称“七经”。到了宋代,论语经过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成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在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即使1905年科举废除以后,论语仍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今天,该书仍是一版再版,发行量之大是惊人的。宋初名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致太平”的传说,古今圣贤的读书经历证明,此话并不为过。论语中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后世,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知者乐山,仁

    8、者乐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读来琅琅上口,意味深长。孔子的这些名言警句,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也为后人树立了楷模。3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何作为开篇第一句?如何理解这句名言的含义。开头这十二个字,是通篇的总纲。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前一个“道”同于后一个“道”,都是名词“道路”的意思,但前一个“道”特指圣人之道。中间的“道”,是名词用作动词,为“行走”的意思。“常道”,指没有体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亦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名可名,非常名。”前一个“名”是指沿圣人之

    9、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中间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后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注释: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思考提示】图片解读1孔子像:为何称“至圣文宣王”?提示:流传下来的孔子画像有皇家孔子、官家孔子、儒家孔子、布衣孔子、仇家孔子和海外孔子之分。历代著名画家也绘了孔子画像:顾恺之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赵孟頫的“至圣文宣王”。封建帝王时代,孔子被历朝历代的帝王奉为神圣,他们均把孔子当作维护自己封建王朝统治的政治工具。汉武帝最先提出了“罢黜百家,

    10、独尊儒术”后,孔子地位不断提高。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而后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后宋真宗封为“至圣文宣王”;元朝武宗年间(1307年8月17日)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嘉靖皇帝封为“至圣先师”;最后清朝顺治皇帝集历朝之大成,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同时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子思被尊为述圣。2孔庙“万世师表”匾额:是皇帝的真迹吗?提示:中国古代皇帝自从汉武帝以来尊孔,清朝建立后,满族统治者迅速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继续利用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在对孔子的态度上,清朝与前几个朝代相比是有过之而

    11、无不及的。顺治元年,皇帝就降旨:“圣门典例,俱应相沿”,延续了前朝对各地文庙和山东曲阜孔庙、孔府的典制规章和固定赏赐。顺治二年(1645年),诏令将孔子的尊号改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每年春季和秋季,朝廷派遣大学士一人到孔庙祭祀。康熙皇帝继位后,注重用孔子倡导的仁义孝悌思想治理国家。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南巡江苏回京途中,专程到山东曲阜孔庙祭祀孔子。身为一朝天子的康熙皇帝对孔子极为尊重,进入孔庙大成门就行三跪九叩礼。在孔庙里,康熙皇帝当众说了一些赞颂孔子的话,如:“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万世帝王咸所师法。”并且说:“朕向来讲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扬,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

    12、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从此,康熙御书匾“万世师表”就高悬在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内,直至今日。可以说,曲阜孔庙内的“康熙御书匾”是皇帝的真迹无疑。3.清源山老君岩提示:老君岩又称羽仙岩,位于清源山右峰罗山与武山下,以岩刻巨型老君造像而得名。老君名李耳,字老聃,是 道教始祖,被尊称为“老子”。石像依岩雕琢,就势造型,高5.1米,宽7.3米,厚7.2米,端坐崖上,右手按膝,左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神态安详,笑容可掬。整个 清源山老君岩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衣褶清晰,是宋代石雕中的艺术珍品,我国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已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

    13、。据史书记载,老君岩早在西晋时期就有道教寺观出现,到北宋年间,在罗山脚下建造了北斗殿,武山脚下建造了真君殿,两山之间有元元洞,建筑规模都较恢宏,老君雕像也完成于此时。以后随着年代的推移,寺观因年久失修而坍圮,今已无存,而老君造像仍保留完好,成为我国古代古雕艺术中的瑰宝。罗山、武山虽海拔不高,但林木葱翠,风景宜人,加上巨型的老君造像,人们以一睹为快,当地民谚有“摸到老君鼻,寿高一百二”,故游清源山者无不到此一游。【典例展示】例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研析 解答时先读懂材料,搞清材料中“刑”

    14、“德”“礼”三个关键词的含义,这段话意思是: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治理百姓,百姓们就能暂时迫于强大的政治压力而不去犯罪,然而却达不到具有羞耻心;但如果用道德的力量来引导他们,用礼仪来规范他们,百姓就有了羞耻之心。主张以“礼”治国,用“德”教化百姓;显然是孔子的主张。答案 A点评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各派主张的理解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如学生直接能判断出出处,就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因此,学生应记忆大量名句。例2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礼 无为而治A B C D研析注意题干中的“核心”二字,是老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15、。答案 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和辨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的能力,学会用排除法。难度不大。例3右图最能说明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研析 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因此应选教育主张“有教无类”。答案 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和对孔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这种图片题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难度较大,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例4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

    16、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研析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甚至答复竟完全相反,这也引起了公西华的疑问。孔子解释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明孔子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与不同的答案,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D。答案 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因材施教”涵义的理解和运用。例5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这种观点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研析材料中提到了“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四组对立的概念,并讲到了对立概念之

    17、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与道家老子的观点一致。答案 A点评 此题通过出示材料道德经的部分内容考查对老子辩证法的理解能力,同时又注重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学生若能记住老子的一些名言,则会节约时间,事半功倍。例6老子的最高哲学概念是( )A仁 B礼 C德 D道研析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并提出“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故选D。答案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主张的识记,难度不大。例7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为无为,则无不治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法道,

    18、道法自然A B C D 研析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突出体现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中“长短”、“高下”、“前后”,中“弱强”“柔刚”都是对立的概念。答案 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哲学观、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较大。例8右图人物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是( )无为而治,知足不争;克己复礼,主张正名小国寡民、“结绳而用有教无类A B C D研析 首先明确图片人物是老子,排除,反对战争,认为战乱之源在于人为与物欲,主张“无为而治”;要求回归自然,“结绳而用”,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答案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图片的识别能力和思想主张的辨析能力,此题符合现在高考的命题趋势,应

    19、引起学生的主意。【教考动向体验】1下图所示人物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颜回2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D性相近也3下列哪一主张说明孔子思想保守( )A仁 B忠恕 C正名 D有教无类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5打破了“学在官府”垄断局面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6阅读材料: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材料二 颜渊曰:“请问其目?”

    20、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材料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材料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材料四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理念?7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8老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唯物主义思想9右图文献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此帛书是

    21、( )A论语 B道德经C庄子 D诗经10老子主张无为,希望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在当时反映了(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富裕商人的要求C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D手工业者的要求11“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其犹龙邪!”“狄龙”指(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参考答案1B【解析】图片所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是清朝顺治皇帝集历朝之大成,对孔子的封好;老子被尊为“狄龙”;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2C【解析】孔子的忠恕之道,就是要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就符合“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3C【解析】孔子 “克己复礼”中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进一步提处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地已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校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4D【解析】该句译文: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因而应学思结合。5B【解析】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6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

    23、”的主张。材料三符合此主张启发式教学。7A【解析】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8C【解析】A、B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老子的“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9B【解析】考查学生对教材图片的利用情况,结合所学,道德经又称老子,故选B。10C【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越来越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主张“有为而治”,老子站在没落奴隶主的立场上,反对的“有为”措施,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11A【解析】这段话是孔子说的,“犹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语。 教材知识拓展【史料选萃】 1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

    24、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碑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2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25、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马王堆老子乙本帛书【历史长廊】人物:“犹龙”老子犹龙遗迹碑,嵌于老君台大殿东侧,立于明代万历己酉(公元

    26、1069年)季春(三月),字迹于文革时期受到损害,1993年在原碑上进行了修复。“犹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语,孔子适周向老子问礼时,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以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圣德,容貌若愚。去子之娇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 犹龙遗迹碑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其意为老子高深莫测,像龙一样,后人据此称老子为“犹龙”。事件:老君台老君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

    27、,为纪念老子而修建。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名“升仙台”。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是正殿,面阔3间,进深间,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西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 老君台鸟飞鸣。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映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依次有望仙桥、明道宫、文昌宫、八角亭、游龙堤坊、万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问礼处”两块碑碣。牌坊上书“地古永传曲仁里”,下题“天高近接太清宫”,楣镌“万教之祖”,正书苍古

    28、遒劲。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宋李治、玄宋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综合能力探究 思维能力延伸【观点争鸣】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观点1. 多数人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观点2.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把孔子的学说概括为“礼学”。一般说来,凡是肯定孔子积极作用较多的,都主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对孔子否定较多的,则强调“礼”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观点3. “仁”和“礼”在孔子那里是一对范畴,“仁”和“礼”共同组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观点4. 孔子思想体系

    29、的核心是中庸。认为孔子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但被中庸所制驭着。观点5. 认为孔子思想的模糊性与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心来概括。提示究竟什么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目前学术界仍看法不一,教材取第3种观点。【前沿视点】视点 “全球联合祭孔” 20世纪末的1988年。法国巴黎,诺贝尔奖得主齐聚一堂。他们在巴黎宣言中写道:“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年,200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后,世界各地将举行“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台湾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2000年,美国加州戴维斯州长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表明北加州的祭孔已获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和尊重。2005年9月25日上午将在旧金山市政府大厅举行祭孔和颁发齐鲁会馆华裔优良学生奖学金活动,下午为资深、优良中文教师颁奖。目前正申请由美国国会在全美宣布孔子诞辰日为“全美孔子日”。 2002年人民大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1课 孔子与老子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