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语文下册 13《老舍先生》汪曾祺年谱素材 长春版 精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428309       资源大小:38.6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语文下册 13《老舍先生》汪曾祺年谱素材 长春版 精Word文件下载.docx

    1、但师恩母爱,岂能忘怀?愿吾 师康健,长寿无灾。诗后还有两行字:敬呈文英老师,五小幼稚园第一班学生汪曾祺。汪菊生与张氏结婚。这是汪曾祺的第一位继母。1926年(民国十五年) 6岁秋,入县立第五小学读书。这所小学在一座佛寺旁边,原来即是佛寺的一部分。自幼受过良好家庭教育、同时又是在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汪曾 祺,进了五小接受正规课堂教育,进步更快。由于文学对他影响很深,进校后不久就显出偏科现象,对语文越来越喜欢,对算术却不知不觉地放松了。从三年 级起,汪曾祺的算术就不好,一学期下来勉强及格。语文却总是考全班第一。与语文相联系的,汪曾祺的毛笔字在也得到较为正规的训练,特别是在三、四年级时遇上

    2、敬业精神强、对学生要求严格、且具有相当功力的周席儒先生,在他指导下,汪曾祺的毛笔字进步很快,为他日后书法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汪曾祺除了语文好,写字好,画画也好。这三好加在一起,就使他在全校才名大振。1927年(民国十六年) 7岁二伯母去世。1931年(民国二十年) 11岁8月26日,高邮发生特大水灾。高邮湖湖西圩破,里运河堤高邮段缺口十多处,仅挡军楼一处就死亡、失踪一万多人。水灾后,高邮瘟疫流行,死亡数干人,凄惨的景象使年幼的汪曾祺刻骨铭心。后来,他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到这场水灾。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12岁暑假,汪曾祺小学毕业。秋,考入高邮县初级中学读书。当时,高邮没有高

    3、中,县立初级中学就是全县最高学府了。汪曾祺在小学读书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和才能,祖父汪嘉勋注意NT,他与儿子汪菊生商议,利用暑假,为汪曾祺聘本地名流进一步指导汪曾祺。主要有两人:一位是张仲陶先生,指导汪曾祺学史记;另一位是韦子廉先生,指导汪曾祺学桐城派古文、学书法。汪曾祺认为:一个人成为作家,跟小时候所受的语文教育、跟所师承的语文教师很有关系。从小学到中学,教汪曾祺语文的有好几位老师,其中,高北溟 先生是对汪曾祺影响最大的语文老师之一。汪曾祺自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都是高先生教的国文。在高先生教课的那几年,汪曾祺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 上,而在高先生教课的那几年,对汪曾祺影响最深的就是归有光了,

    4、直至今天,读者仍可以从汪曾祺的小说、散文中感觉到归有光的余韵。声北溟先生对汪曾祺的 影响,除了学业上的,更有人格上的因素。他为人正直,待人以诚,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合污,敬业且能坚持勤奋终身。汪曾祺后来把他对高先生的敬重一一写进题 名徙的小说之中。张道仁先生也给予汪曾祺很大影响。张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他比较有系统地把新文学传到高邮。汪曾祺曾在专写给张先生的一首诗中,称赞他:汲源来 大夏,播火到小城。进入初中后的汪曾祺,在语文方面逐渐崭露头角的同时,他的绘画、书法、刻石以及演戏等也大有长进。当然,初中毕竟不是艺术专科学校, 这一切均得在国文、数学等正课之余进行。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15岁

    5、暑假,汪曾祺初中毕业。秋,汪曾祺考入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读高中。这是一所创立很早的学校,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当时这所学校注重数理化,轻视文科。喜爱文 学的汪曾祺便自买了一部词学丛书,课余常用毛笔抄写宋词,既练了书法,也略窥了词意。因词大多是抒情的,多写离别,与少年人每每易有的无端的伤感情绪 相吻合,以致后来汪曾祺的小说里常有一点隐隐约约的哀愁。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16岁汪曾祺的继母张氏因肺病去世。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17岁这一年,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危急。正读高中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菁中学,并辗转借读于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以及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 的教学

    6、秩序都因战争而打乱。汪曾祺就这样勉强读完中学。后战事日紧,汪曾祺随祖父、父亲到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战火半年,他在小说受戒里 描写过这个小庵。在这个小庵里,汪曾祺除带了准备考大学的教科书之外,另带了两本书:一本是屠格涅夫的猎人Et记,一本是上海一家野鸡书店盗印的沈从文小说选。他翻来覆去地看这两本书,燃起他对文学更浓厚的兴趣。他自己认为:说得夸张一点,可以说这两本书定了我的终身。7月,父亲汪菊生第三次结婚,所娶任氏为汪曾祺的第二位继母。8月20 日,祖父汪嘉勋去世,终年72岁。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19岁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他所以

    7、不远千里奔赴昆明,就是冲着西南联大中文系有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著名学者。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20岁沈从文没有一年级的教学任务,大学二年级时,汪曾祺才正式拜见了他景仰已久的沈从文先生。沈先生开_-f-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 中国小说史。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的必修课,其余两门课是选修。汪曾祺把沈先生的三门课都选了。沈先生教学方法很特别,他不赞成命题作文,教创作 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写,所以他把自己开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在沈先生的习作课上,汪曾祺写了他平生第一篇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上灯后各式人 物的活动。这篇习作在沈先生指导下几经修改,便成了后来的异秉。这一年,还写出了小说复仇初稿。1

    8、941年(民国三十年) 21岁这一年,汪曾祺与同学创办校内的文聚杂志,并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这是汪曾祺漫长的文学创作生涯的开始阶段。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23岁汪曾祺本应在这年暑假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还有英语成绩也不好,只好再补学一年。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24岁汪曾祺体育、英语补考过关,但当局要求这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必须作美军翻译官,为陈纳德的飞虎队当一段时间的翻译,随军去缅甸作战。否则,作开除学籍论处。汪曾祺因故没去,依然没有获得毕业证书。为生活计,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观音寺的一个由联大同学办起的中国建设中学里当教师。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25岁8月,中国建设中学由观音

    9、寺迁往白马庙,仍在昆明郊区,汪曾祺又接着任教一年。在这两年中,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小说复仇。这两篇汪曾祺的早期作品,明显受西方纪德、萨特、沃尔芙、阿索林等人阿影响,不仅 是汪曾祺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最早的意识流作品的代表。当时没有地方发表,后来都由沈从文推荐给郑振铎在上海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发表。此外, 还写了小说职业、落魄、老鲁等。汪曾祺与同在中国建设中学任教的施松卿相识,并建立了恋爱关系。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26岁秋,由昆明到上海,经李健吾先生介绍,到民办致远中学做了两年教师,直到1948年初春离开。这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10、28岁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到北平,想到北平闯荡一番,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为了与在北京大学外语系任助教的施松卿会合。汪曾祺到北平后发现,在那里立足不易,找工作更不易。他临时借住在北京大学。失业半年后,才在北平历史博物馆找到工作。1949年29岁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汪曾祺报名参加四野南T-1作团,5月离京南下。原想随一直打到广州,积累生活,写一点刚劲作品,不想在武汉被留下来参与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当副教导主任,干了一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中的一种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8篇:复仇、老鲁、艺术家、

    11、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和邂逅。关于书名的由来,作家解释说:我的小说的题材,大都是不期然而遇,因此,我把第一个集子定名为邂逅集。春天,与施松卿结婚。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30岁北京市文联成立。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这个杂志后来改成说说唱唱。在北京市文联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因编 辑工作繁畦,汪曾祺极少有机会体验和理解现实生活,加之对当时配合政策而写作的做法不理解,使得他在编辑工作之余只偶尔写些数量不多的散文、报告文学和短 论,小说创作却搁浅了。独具慧眼的老舍先生当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他发现了汪曾祺的创作才能,曾预言:北京有两个作家今后可能写出

    12、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 祺,一个是林斤澜. 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最初无人过问,被搁置一边,许久之后被王昆仑先生偶然发现,推荐演出后效果甚好,这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秋,调离北京市文联,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1956年36岁 京剧范进中举获得北京市戏剧调演京剧一等奖。1957年37岁偶尔写些散文和散文诗。在领导一再动员下,汪曾祺就单位的人事工作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提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抄写在单位的黑板报上。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定为右派。1958年38岁夏,因本单位的右派指标没有达到要求,汪曾祺被补划为右派。秋,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59年39岁3月

    13、,父亲汪菊生去世,终年62岁。年底,农科所给汪曾祺等一行从北京来的人做鉴定,参加的有工人组长和部分干部。工人组长一致认为:老汪干活不藏奸,和群众关系好,人性不错,可以摘掉右派帽子。所里领导考虑,才下来一年,太快了,再等一年吧。1960年40岁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但北京一时无接收单位,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1961年41岁春,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他每天一早起来,就到地里掐一把马铃薯花,几枝叶子,回到屋里,插在玻璃杯里对着描 画。曾赋诗云: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马铃薯花落后,就画成熟的薯块,生活单调而漫长,花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厚厚的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

    14、这是汪曾 祺几十年笔墨生涯中最为奇特的作品。原来农科所打算正式出版此书,可惜画稿毁于文革中。冬,经过长时间对生活的观察与思索,汪曾祺又开始了小说创作。他在小学生作业纸上,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这篇小说写了四个生活经历不同、性格 各异的农场孩子,作者相当客观地记录了他对四个孩子的印象,把看似平平淡淡的生活叙述得有滋有味。小说写成后,汪曾祺寄给沈从文先生和师母张兆和,被推荐 给人民文学编辑萧也牧,大受赞赏。经人民文学编辑部派人调查后,羊舍一夕得以在该刊发表。年底,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43岁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根据萧也牧的建议,约汪曾祺写, 说王全、看水,连同1962年发表的羊舍一夕,定名为

    15、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个作品集。1964年44岁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执笔改编的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并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演出,受到高度评价。4月27日晚,刘少奇、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京剧芦荡火种,演出结束后,他们登台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祝贺演出成功。1966-1976年46-56岁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l 968年迅速获得解放这是非常富于戏剧性的变化,后了解,这是因为江青要把京剧芦荡火种继续加工修改为样板戏,过去汪曾祺写的唱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从阶下囚变成样板团成员的汪曾祺,为继续修改加工芦荡火种,贡献了自

    16、己的力量。毛泽东通过江青对京剧芦荡火种的修改加工先后发表过许多 指示。汪曾祺认为,这些指示是正确的,是高明的艺术见解,对修改加工工作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毛泽东的意见中,其中一条即是把剧名改为沙家浜。他 在看了京剧芦荡火种后,不无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毛泽东明确指示 要改剧名。他说: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这出戏就叫沙家浜吧。京剧剧本沙家浜全文发表于l970年第6期红旗杂志。1970年5月21日,首都百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拥护毛主席5月20日发表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

    17、声明。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对于这段特殊经历,汪曾祺认为:我搞了一些时期的样板戏,江青似乎很赏识我,但是忽然有一天宣布:汪曾祺可以控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我曾是右派在控制使用,的压力下搞创作,那压力可想而知。作为的成员之一,中的汪曾祺还曾奉命到四川、内蒙、西藏等地深入生活,但在三突出创作原则束缚下,了无成果。1977年57岁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汪曾祺又复陷入受审查的境地,查他与四人帮的关系。但终因汪曾祺仅是创作人员,而且是奉命创作,审查不了了之。 民间文学论文花儿的格律发表,这是汪曾祺后发表的第一篇作品。1978年58岁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

    18、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1979年59岁11月,小说骑兵列传在人民文学发表。这是汪曾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980年60岁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10月号发表。这篇无论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都与常见小说迥然不同的作品问世后,立即引起文艺界高度重视,受到读者的热 烈欢迎,对这篇小说赞誉的评论纷纷见于文艺报、北京文学等报刊,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并公开在报纸上撰文予以批评。受戒以荣获l980年度 北京文学奖终被肯定,这不仅是对该作品的肯定,也是对汪曾祺多年沉寂后复出文坛的肯定。1981年61岁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这是汪曾祺根据回忆重写的原发表于1948年文学杂志第2卷第l0期的作品。重写不是重复,虽

    19、然写的是同样的人 和事,但作者的感情变化,已使新作异秉发生了质的变化。解放前作者那种彷徨和对世事无可奈何的情绪早已一扫无影,而对穷苦人的同情更加深沉,对人物命 运的剖析更加深刻。由作家高晓声撰写的雨花编者附语指出:发表这篇小说,对于扩展我们的视野,开拓我们的思路,了解文学的传统,都是有意义 的。4月,大淖记事在北京文学发表,并于同年6月被小说月报以及此后的新华月刊杂志转载。该作品荣获1981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1981年度北京文学奖,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这一年汪曾祺的佳作连续发表,小说创作日趋活跃,其主要的作品还有:小说岁寒三友,载十月第3期;小说故乡人,载雨花第l0期;小说徙,

    20、载北京文学第l0期。这些小说以及此前发表的受戒、异秉、大淖记事,都是以作者的故乡高邮的旧生活为背景,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作品用抒情 的调子,以童年回忆为视角,着意挖掘平民生活中保存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健康的人性,将国民性批判和重铸民族性格的大题目蕴藏在民风民俗的艺术 表现之中。匀8苍凉而沉郁的往事,唤起人们重温世界的美感,令人感到人性的温馨和生活的诗意。这一年,汪曾祺还发表了一些评论和散文,主要有:评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载芙蓉第2期;散文关于葡萄,载安徽文学第12期。10月,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汪曾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这是他自1939年离开高邮后的第一次回乡,受到

    21、地方政府和家乡人民的热情欢迎与接 待,这给汪曾祺以安慰与鼓舞。从此,他以家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散文写作愈加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新时期当代中国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1982年62岁汪曾祺的新作不断,几乎每个月都可在国内报刊上见到他的小说、散文、评论、剧本等。主要作品有:小说王四海的黄昏,载小说界第2期;小说故里杂记,载北京文学第2期;小说皮凤三楦房子,载上海文学第3期;小说鉴赏家,载北京文学第5期;小说晚饭花,载十月第l0期;散文旅途杂记,载新观察第l4期;评论小说笔谈,载天津文艺第1期;创作谈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载读书第8期;新编历史剧擂鼓战金山,载北京剧作第1期。2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22、作为北京文学创作丛书之一种,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汪曾祺的小说l6篇。其中,复仇、老鲁、落 魄、鸡鸭名家等4篇,选自解放前出版的邂逅集;羊舍一夕、看水、王全等3篇,选自前出版的羊舍的夜晚,其余9篇均为粉 碎四人帮后的新作。 1983年63岁汪曾祺的创作更趋活跃,在全国各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近20篇。主要有:小说星期天,载上海文学第l期;散文天山行色,载北京文学第1期;散文两栖杂述,载飞天第1期;小说八千岁,载人民文学第2期;小说尾巴,载百花园第4期;小说职业,载文汇月刊第4期;小说故里三陈,载人民文学第9期。这一年关于汪曾祺作品的评论逐渐多起来,不少评论家开始了对汪曾祺作品的跟踪研究。

    23、汪曾祺发表了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一文,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文学主张:我也曾经接受过外国文学的影响,包括意识流作品的影响,就 是现在的某些作品也有外国文学的蛛丝马迹。但是,总的说来我还是要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这种现实主义是容纳各种流派的现实主义;这种民族传统是外 来文化的精华兼收并蓄的民族传统。路子应当更宽一些。1984年64岁这一年发表的作品不足l0篇,数量不多,但小说金冬心(现代作家2月号)、日规(雨花9月号)及散文沈从文的寂寞仍引起读者、评论界的注意。散文老舍先生获1984年度针对评论家们对作家作品的风格众说纷纭,汪曾祺发表了谈风格一文,明确地说: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

    24、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 家、不多的作品。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和阿索林。1985年65岁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晚饭花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时期作者继汪曾祺短篇小说选之后的又一本小说集,收入作者l981年下半年至l983年下半年所写的短篇小说19篇(组),其中有6组,每组包括3个小短篇。作者说:集名晚饭花集,是因为集中有一组以晚饭花为题目的小说。不是因为我对这一组小说特别喜欢,而是觉得其它各篇的题目作集名都不太合 适。我的对于晚饭花还有一点好感,是和我的童年的记

    25、忆有关系的。.看到晚饭花,我就觉得一天的酷暑过去了,凉意暗暗地从草丛里生了出来,身 上的痱子也不痒了,很舒服;有时也会想到又过了一天,年纪,也感到一点惆怅,很淡淡的惆怅。而且觉得有点寂寞,白菊花一样的寂寞。作者还将晚饭花集与汪曾祺短篇小说选作了比较,认为:如果说前_二集的小说较多抒情性,这一集则较多哲理性。当然,说不同,只是相对而言。.大体上,这两集都可以说是一个不乏热情、还算善良的中国作家八十年代初期的思想的记录。这一年,汪曾祺还创作了剧本裘盛戎,发表在新剧本第3期。6月,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1986年66岁相对于前两年创作的沉寂,这一年汪曾祺发表的作品又多了起来。其中散文故乡的食物载

    26、雨花第5期,后获得雨花颁发的双沟散文奖;小说 故人往事(新苑第1期)、桥边小说三篇(收获第2期)、安乐居(北京晚报月连载)等发表后,均受到读者的欢迎,并获得文艺界的好 评。京剧剧本一捧雪在第5期新剧本发表。这是作者的一个尝试,他想对京剧的一些老本子进行改造,让看老戏的过瘾,也吸引年轻观众他认为:京剧的出路,就是要吸收现代主义的东西,老的东西不能一下改,改得面目全非。秋,汪曾祺又一次回到故乡高邮。1987年67岁2月26日文学报报道:著名作家、北京京剧院编剧汪曾祺最近在京光荣入党。4月16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云南访问。这一年,汪曾祺创作丰收,除了不断在报刊发表新作外,在大陆和台湾各出版作

    27、苫舌集一种:汪曾祺自选集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13首诗和14篇散文,均为粉碎四人帮后所作;主要的还是短篇小说,共37篇(组),绝大多数选自汪 曾祺短篇小说选和晚饭花集,仅8篇(组)写于前两个集子的出版之后。作者对此作了幽默的解释:自选集应该是从大量作品里选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 的。我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则是我的作品数量本来就少,挑得严了,就更会所剩无几;二则,我对自己的作品无偏爱。我的自选集不是选出了多少篇,而是从我 的作品里剔除一些篇。我不像农民田间选种,倒有点像老太婆择菜。老太婆择菜是很宽容的,往往把扔掉的黄叶、枯梗拿起来再看看,觉得凑合着还能吃。于是又搁 回到好菜的一堆里。9月,寂寞和温

    28、暖在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本书为台湾新地出版社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刊之一种,收入汪曾祺的短篇小说l3篇,皆选自北京出版社l982年出版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10月,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赴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活动,历时三个多月。1988年68岁小说无新作,间或发表些散文、随笔。3月,文论集晚翠文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作者新时期以来谈文学、戏曲等的短文42篇。收集编排时,未以文章写作、发表时间先后为 序,而是按内容、性质分为四辑:创作谈、文学评论、戏曲杂论、民间文学论文。作者在自序中说:这一集相当多的文章是写给青年作者看的。有些话倒是自 己多年摸索的甘苦之言,不是零批转贩。我希望这里有点经验,有点心得。作者对取名晚翠文谈在自序中作了说明:这也像干字文一样,只是取其字面上有点诗意。这是夫子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下册 13《老舍先生》汪曾祺年谱素材 长春版 精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