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常州专业技术员心理健康教材笔记Word下载.docx

    • 资源ID:4275544       资源大小:44.27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常州专业技术员心理健康教材笔记Word下载.docx

    1、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维持个体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和保健要求;二是具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这是个体得以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展示自身魅力,体现社会价值的充分条件和发展要求。第二节心理健康及其界定一、心理健康的等级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 1、心理常态。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正常发展水平上应做的活动,包括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2、心理失调。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缺乏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程度上可分为轻、中、重度。3、心理病态。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

    2、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二、区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心理学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即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2心理活动的内在的一致性原则 即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内容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即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心理学界主要有这样一些评判依据: 1统计学的常态分布 简单地说,就是把那些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成绩或表现异于平均值的人,看做心理不健康者。这一标准主要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试,它是以统计中的人数频率的常态分布为依据。居中间的大多数人为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

    3、。确定一个人的行为异常与否就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这里,异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程度是根据其与全体的平均偏离程度来确定的。这个标准比较机械,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适用的,有些行为的分配不一定是常态曲线;有些数量虽是常态分布,但仅有一端是变态,另一端则是优秀状态,如智力水平,一端是低能,另一端则是超常。 2社会规范 即把社会通行的行为规范当作标准,凡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者,就是心理健康的,否则,即为心理不健康。这一标准是根据人的行为的社会意义及个人的适应程度为出发点。研究者主要考察当事人对人、对己的态度,在群体中的表现,与他人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是否恰当,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和反应是否适合社

    4、会的要求。社会规范标准为较多的临床心理学家采用。但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是受时间、地区、习俗、文化等条件影响的,因此,这一标准也且并非一成不变。 3心理疾病的症状 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为心理不健康,否则为心理健康。有些异常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在常人身上是不存在的,若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某人身上有这些病因或症状,就可以被认定为“异常”,如神经症或精神病症状的人,是心理异常者。这一标准为医学界人士所支持,比较客观,也比较准确,但运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因为疾病的病因与症状的出现也远远不是单一的,心理异常现象是多种因素导致的障碍。 4个人心理体验 自我感觉良好,没有心理不适,即为健康,否则,为心理不健康。 5心

    5、理成熟水平 心理健康的个体,其心理发展水平与年龄、社会角色地位一致。否则,如18岁的青年,心理行为表现像8岁的儿童或8()岁的老人,都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 6社会适应 能够积极适应社会者,为心理健康,否则为心理不健康。 7文化标准 心理健康判断有文化标准。比如,同性恋在某些文化中被认为是正常的,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上述这些心理健康标准都有自己的优势解释领域,但仅凭某一项作为评判依据,也未必客观。有些学者把上述标准作为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这种划分标准的作用,主要是从正常人群中检测心理异常的样例,它是为防治性目标服务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这种划分标准来制定面向大部分

    6、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因为心理健康标准应着眼于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是如何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的一种标准,可以说是一种人人争取要达到的理想目标。 四、中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讨论 一个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以什么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明确这个问题是心理测试、心理保健的前提。 国内外学者曾就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做过阐述,在此做简要介绍。 (一)西方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7、。” 1、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还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2、有关心理健康标准,西方学者从不同方面也做了许多论述: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早在1929年,美国举行的第三次儿童健康及保护会议上,专家就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其适应过程中,能发挥其最高的智能而获得满足、感觉愉快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其社会中,能谨慎其行为并有敢于面对现实人生的能力。 (2)心理健康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心理学家英格里士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8、,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3)心理健康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精神医学专家曼宁吉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社会工作者波盂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心理健康者的

    9、10条标准,受到心理卫生界的普遍重视,并被广泛引用。这10条标准是: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和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10)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1、主张寡欲清心2、强调养性培德3、主张乐观自足4、强调情绪平稳5、主张自我约束6、强调人际关系7、主张自知知人8强调自我发展(三)我国当代学者的心

    10、理健康观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运用一、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标准:1、身心感觉良好2、智力表现正常3、情绪积极稳定协调4、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5、自我意识有较高的水平6、人格和谐健全7、人际关系良好8、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9、热爱生活和工作,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角色要求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1、标准的相对性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2、整体的协调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而不仅仅看一时一事的反应3、适应的积极性消极的适应是指个体被动的适应环境;而积极的适应

    11、则是指个体一边调整自我需求,一边试图改变环境的条件,改造环境4、动态的平衡性心里建康并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平衡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应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这并不是心理建康5、层次的高低性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由心理追求(不平衡)-实现追求(达到平衡)-环境刺激产生新的追求(新的不平衡)-实现新的追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一个心理健康水平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第二章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心理问题四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P30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心理亚健康表现:一、 虚荣心 1、虚荣心是为了达到吸引周围人注意的效果。 2、虚荣心不同于功名心。 (1

    12、)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向,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2)虚荣心是通过炫耀、显示、卖弄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荣誉和地位。 3、爱慕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4、虚荣心最大的后遗症之一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二、攀比心理 P32 1、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己毫无益处,伤害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2、攀比,或许是人的一种天性,联想的天性。三、猜疑心理 1、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主宰

    13、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2、猜疑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的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3、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绑住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四、悲观主义 1、悲观是人自觉言行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他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自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的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2、容易悲观的人心地善良,洁身自好,容易在处理事物中忍让、退缩、息事宁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胆小,怯懦。3、人人都会有悲观,他是人类进步的校正器,但极端的悲观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须进行适当调整。4、改变悲观心理的一个办法是,避免老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应突出自己

    14、的优势,重视自己的优势。五、自卑心理1、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2、自卑的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和别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自责、自罪;他们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3、希望健康的人如果想要防治早衰,就应摒弃自卑心理,客观的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热爱自我,树立起生活的勇气。4、自卑,是 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意识。六、恐惧心理 1、人类向来就受到”威胁”的训练,以害怕响应威胁是生存之道,也就是说心存一点点恐惧有益健康。害怕的心理加剧到某种程度或变质的时候就会变成病态

    15、了。2、正常的恐惧心理可以训练我们应对真正的威胁。七、逃避心理 1、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2、人难免都会犯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信誉,并有助于自我完善。八、嫉妒心理1、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在各种心理问题中是对人的伤害最严重的,可以称得上是心灵上的恶性肿瘤。2、嫉妒心理的主要特征 (1)争强好胜。(2)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感到对自己的现状不满,爱发牢骚,自我评价低,老感到不如别人。 (4)自持自己的条件好,希望别人不如自己,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优越感。 (5)感到别人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威胁。3、嫉

    16、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自身的得失。4、嫉妒心理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九、报复心理1、报复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2、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3、每个人都该学习用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去衡量人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满情绪的产生,为报复心的萌生断了后路。4、报复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每个人在有报复念头时应该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十、挫折心理 P411、人的一生中需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2、挫折和失败都是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人,不经磨练不成材,事,不历坎坷

    17、难正果。3、一切挫折和失败,都是为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考和契机。4、在挫折和失败中自强不息,这是促使人的精神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的条件之一。十一、浮躁心理 1、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社会心理,他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2、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时,就会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3、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种社会心态。4、知己知彼,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5、改革需要有开拓、创新、竞争意识,但是也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十二、完

    18、美主义心理1、追求完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优秀的品质,但是如果对已对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2、完美主义者的表现:(1)对自己要求苛刻 (2)对他人要求严格,挑剔,不留情面(3)善于发现问题 (4)固执己见(5)自律性很强,喜欢发号施令 (6)常常感到焦虑、紧张、不满(7)完美主义者易患洁癖等强迫症3、完美主义者的心理特征:(1)追求完美 (2)自尊心脆弱 (3)自视甚高 (4)控制欲极强 (5)有帮助别人的想法 (6)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中国专业技术人群心理压力从大方面来说,主要来自生活环境、社会变迁

    19、、经济环境、技术革新的要求、竞争程度和社会对职业的期望等几大因素。一 工作压力 二 经济状况 1、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是构成个体外在经济压力的重要来源2、经济的冲击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改变上,还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3、经济地位低所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教育方式、受教育机会、接触环境等问题,影响着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状况三 政治体制 1、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会强有力的影响着国民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2、国家的政治体制深刻的影响着国民的精神面貌四 科技进步1、科技发展可以给人们带来工作压力。2、伴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考方式和习惯也会发生变化3、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常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五 感

    20、情与家庭的变故 1、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2、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我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六 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1、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些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经不起失败的打击2、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拼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第三章 塑造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人格第一节 什么是人格本章要点:人格,也称个性,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个体的各种心理品质逐渐发展并在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的一系列有异于病人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

    21、和外部行为的统一。本章主要介绍人格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如何塑造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人格。一 各学科对人格的研究及界说在伦理学上,人格指道德上的权力和义务的主体,有时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在法律上,人格是指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在国外“人格“一词有时还有容貌仪表,给人印象的意思。心理学的人格界定:1 总和式定义-人格是个人所有的特质的总和 肤浅和常识性的 弗林斯 2 整合式定义-强调人格的组织性和整合性 阿尔波特和吉尔福特3 层次性定义-人格不仅是有组织的,而且这种组织是有有层次 詹姆士 四个层次:物质、社会、精神、自我4 适应性定义-人格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肯卜夫 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 P535

    22、 区别性定义-人格即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舍恩 麦克莱兰 霍尔 林赛 P54(1)临床心理学:人格又称个性,它表现为个别差异,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2)教育心理学:“人格为个人行为的特征表现于需要、情绪、性格、态度、道德与信仰者。“(3)法律心理学:人格指“那些使每个人与别人不同的全部心理特征的总和。(4)管理心理学:人格指“在个体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一个人怎样影响他人,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他的可被认识的内在和外在品质面貌。(一)人格的几个基本相同点1、 人格,也称个性;2

    23、、 人格既包括内在特征,也包括外在特征;3、 人格是指人的心理整体,而不是指个别特点和个别部分;4、 这个整体是各种因素、各种特征的整合归化,而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混合。(二)人格的心理学的定义二 人格的综合规定性及其意义(1)在现代人格研究中,人格被界定为做人的根本之路,它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包含有人的各种心理要素,并能根据客观条件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来体现个人特色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2)人格的规定是一种综合的规定,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道德、潜在能力等方面的总和。(3)人格的核心意义是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因而人格首先

    24、是个性化问题,同时又具有群属特性。人格的内涵(1)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求发展,展示并实现自我生存意义的模式,内含着个体对人生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的认识和实践,即强调主体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认同,尤其关注其外化行为的轨迹和成果。(2)在心理和生理两大因素体系里,心理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人首先是,也始终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存在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不仅被动的承受生理因素,而且能够利用现代的技术条件,调整、优化生理因素,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超越生理因素,形成对心理因素的高度统一和巨大支持,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人生重大问题的积极行动。(3)教育在人格培养中发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5、因为人不仅要继承先天因素,适应外在环境,而且能够有效的干预环境,发展后天因素,在社会与个体的双向运动中不断的调整自我,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从而提高个体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第二节 人格的特征一 人格的基本特征1 人格的社会性人格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2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表现在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中,他的各种心理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的联合在一起,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完整性。3 人格的稳定性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质,只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质。4 人格的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某些与别人共同的或相

    26、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独特的人格。5 人格的可塑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人格是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6 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倾向性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其特征,其主要包括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7 人格的层次性 人格塑造的结果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人格的个性能否与周围社会环境相适应,划分为健康人格与病态人格第二层次是以个性是否稳定、同一、划分为成熟人格与不成熟人格第三层次是以个性的外在行为在社会中的作用,划分为良好人格和恶劣人格二 人格特征间

    27、的关系1 人格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外界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就决定了人格的自然性、生物性,离开这些生物因素,根本谈不上人格的形成。2 人格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个性总是一个人所特有而不为别人所有的基本精神面貌,独特性是它的基本标志之一。但是,人格差异主要是指每个人的人格整体的差异,人格整体的差异并不意味着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因素之间完全存在着差异。3 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并不排斥他的可变性。人格既然是在个体生活历程中形成,当然也可以随个体生活历程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人格各个因子有着不同的结合,人格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成不变的以同一种模式表现出来,而是一种情况 下显示人格模式的某一侧面,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会显示其另一侧面。4 人格的“他控性”和“自控性”的关系从人格的发展和客观角度来看,人格首先受制于外界环境在人格基本形成之后,个体在“自我塑造”方面也并非完全无能力,而是有改变的余地。第三节 怎样塑造健康人格一 中西方人格理论家对健康人格的见解 西方学者:马斯洛等 马斯洛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


    注意事项

    本文(常州专业技术员心理健康教材笔记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