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修订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之一教育心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docx

    • 资源ID:4267695       资源大小:48.20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修订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之一教育心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docx

    1、最新修订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之一教育心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第1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的核心基础学科分支之一。 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又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课堂教学设 计、教学组织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能评估等。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的指导学与教的活动。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将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

    2、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目前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教育心理学分会提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五个方面内容:1.发展问题;2. 学习问题。 3. 人格适应问题; 4 测量与评估。5 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国内的“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题因素;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学科六分支:学习心

    3、理学、教学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学科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第2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教育心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总是有丰富多彩的学科来组成的,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中相关的心理现象、心理事实及其规律的知识学问体系。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的科学属性。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3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关系密切,共同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学研究宏观问题,心理学研究微观问题,

    4、相互联系相互交叉。2. 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分支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测量等学科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尤为显著。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认知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发展的前沿性战场。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学基本规律,从质上和量上确定心理学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对教育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解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作用) 体现在:提供先进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总结教育经验和规律,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提供方法手段,帮助教师预测并干涉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教育的理念与信念。这是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性质,更是决定教师把工作做成“工匠型”还是“专家型的重要因素.培养、训练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是教师教育的又一项要要任务。第3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趋势教育心理学独创于20世纪初期,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1、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孕育和积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其中总结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均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18世纪以后,近代西方教育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像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均十分强调将教育学历论建立在心理学

    6、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72年,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教师的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成立时,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了心理学门课。2、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和历史发展及各历史时期的标志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其标志是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这位被誉为“19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试验新学科的正式创立。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是世界心理学的奠基人。学世界公认,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真正标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杜威的“芝加哥实验”。3,成熟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8

    7、0年代末)标志:第一,研究内容日益集中,学科体系逐步稳定;第二,理论观点之间分歧缩小;第三,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第四,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研究异军突起。3、当前教育心理学发展新的趋势从研究主题看1994年布鲁纳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重点发展趋势: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从理论范式来说,认知心理学是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前沿性主战场,是衡量一个国家心理学科发展水准的重要指标。从研究重点来讲从实验室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又一特点。4、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的心理学引进自西方,传统文化中只有心理学思想而没有心理学科,但近年来以

    8、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日益缩小着与国际心理学研究水平的距离,而且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发展心理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第4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程序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及其含义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注重实效,力戒空谈”整体性原则: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考察人的心理。发展性原则: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教育性原则:尽可能选择有利于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既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也包括教育研究的技术方法,还包括教育教学研究的评价。研究方法通常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需要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技术、研

    9、究的技术思路和程序。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变量搞好教育心理学,对研究变量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是研究设计思想、技术方法树立上的基本要求。 1,客观刺激变量=自变量;2,反应变量=因变量;3无关变量的控制。3、教育心理学有常用的技术方法基本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和解释的质性研究方法1观察法: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长期和定期观察)2实验法:(实验法的关键是对变量的控制)3测量法:标准化的量表。4调查法:用于个体心理研究和研究群体的心理。(问卷式调查和访谈式调查)5经验总结法6教育行动研究。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心理学研究的程序包括整个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10、具体的程序1、选择和确立选题,2、文献综述,3、形成假设,4、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5、资料的收集和整理,6、撰写研究报告。第2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搞好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受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对不同发展时期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教育心理学范畴的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哪些因素对于人的心理发展最为重要;从发展的规律、结构、功能和机制等方面,总结不同年龄从优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第1节 心里发展的一般规律1、心理发展的实质与特点(1)心理发展的实质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终身发展中心理发生、发展有次序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狭义: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一系统心理成熟

    11、,这是研究的主要方面。人的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终年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又规律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2)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初中阶段):1、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2、逻辑思维水平较低,以形象思维为主,3、辩证思维萌芽,4、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5、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意识发展飞跃,6、

    12、开始认识别人的内心,7、道德行为更加自觉。青年初期(高中阶段):1、生理、心理接近成人,2、智力接近成熟,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社会高级情感深刻发展,4、独立意识很强,5、意志坚强性与行动自觉性较大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加速期出现在幼儿期和青春发育期。(4)心理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 学习准备问题: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关键期问题: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在适宜环境条件影响下,行为学习特别容易。六个关键期:新生儿(0-1个月),1岁左右、3岁左右、6岁左右、11-12岁(女)

    13、或13-14岁(男),17-18岁。3.终身发展问题:1、个体发展持续一生,2、发展是多维度的,3、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4、多种因素决定个体发展。2、影响着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与环境遗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后天环境、教育以及自然的努力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所以我们要辩证看待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虽然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的发展,但教育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是有条件的,即要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1)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三)教育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第2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1、自

    14、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塞尔,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双生子爬梯实验”就是他的自然成熟理论的有力证明。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的本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方面(3)心理发展的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

    15、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相当于青春前期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1.命题之间关系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4)新皮亚杰主义P32(5)认知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

    16、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适应是基础,促进是目的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被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他提出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学生的发展离开了教学就无法发展。4、儿童心理理论论1、理论论2、模拟论3、模块论以上三种心理理论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上倡导“儿童也是一位理论家”,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儿童的心理、想法和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工作。第3节 中学生的个性发展1、个性的发展(一)个性(人格)的定义个性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个性是指人在遗传

    17、与后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集中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人格倾向性等方面的差异。教育者认识和理解学生的个性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2)人格发展阶段P3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最具代表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1.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儿童早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学龄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

    18、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2、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自我意识具有调控和完善自我的作用,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经历了生理的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三个阶段。第4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学生间认

    19、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前者偏爱自然科学、数学,内在动机为主,适应指点式教学,后者偏爱社会科学,学习依赖外在反馈,适应教师明确讲解。沉思型与冲动型:深思型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都较好。辐合型与发散型: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特征,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获得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已有的信息,以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2)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P42智力反映一个人的聪明程度2.智力量表3.智利的差异存在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0、。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模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1)、性格的定义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学生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为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

    21、的独特结合,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他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是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第3章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问题的一般概述一 学习的概念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实践或者练习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次广义专指人的学习。 狭义指在校学生的学习。 二、学习的类型

    22、学习的类型很多,国内学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智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3、中学生学习和教育的主要任务第一,在身体发展方面,要加强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第二,在认知和学习方面,抽象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是重点任务。第三,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教育发展。第2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错误的过程;在尝试过程中逐渐把问题情境、成功反应、行为结果强化联结起来。 有三条基本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2、斯金纳的操

    23、作强化学习理论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更具有代表性。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 程序教学的原则:1、教师应该明确要做什么。2、应该把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步子,并按顺序学习。3、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个别化学习程序,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4、应当结合上述方法将学习程序化。问题:充其量只能被用以指导简单技能的学习,但学习却不能被等同于简单技能或习惯的养成。3、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模仿学习。环境因素

    24、、个体因素与行为因素是双向的交互作用。 观察学习四个步骤:1、分析拟示范行为2、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3、发展教学序列4、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总之,三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第3节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1、早期的认识学习观-顿悟学习理论 强调知觉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即“完形组织”观点,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学习实质上是组织一种完形,完形实质上是对事物样式和关系的认知。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1

    25、学习的实质即形成认知结构,2知识的表征(动作、形象、符号),3新知识的学习获得,4发现学习(最佳方式)。发现学习即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最终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优势:首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与综合分析能力。其次有利于对知识的保持与撮以。再次强调对直觉思维的培养。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学理论(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法)。对整个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被誉为20世纪70年代的三大教学新理论之一。不足:首先认知结构教学改革难度大,其次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范围有限。3、加涅的认知-指导

    26、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加涅长期致力于人类学习的研究,他对学习的性质和过程、学习的分类和条件以及教学及这三方面的关系做出了深刻见解,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理解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式:人们假定长时记忆是一个永久的贮藏仓库。后来,信息经过寻找以后,得以恢复。信息恢复后,双转移到短时记忆。4、安德森的认知表征学习观认识心理学把人的学习看作象计算机一样的信息加工系统。 实践启示:1、学习活动应该在表征上下功夫2、要求教师明确预期学习效果,3、了解可以达到这些结果的学习过程或活动,4、掌握可能会影响这些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5、区分学习者作为个人和小级的不同学习方法。老师需要确定

    27、有用的策略。他们共同存在的缺陷:主要问题在于这一学理论虽然重新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角色,他们很少重视个体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途径;也不重视个人对于自己学习经验的意义理解。第四节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一、人本主义学习观(一)人本主义知识观知识学习应该有两种内容:一是学到一种新的知识,二是所学的知识能使个人产生新意义。(2)人本主义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自我的发展、人格的发展。(3)人本主义学生观:培养学会学习的人。(4)人本主义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5)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与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2、开放课堂模式3、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评价

    28、人本主义教育学习观的贡献: 一是促进了当代西方的教育改革。二是丰富了学习理论的内涵。三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不少新的理念和实践模式。“以人为中中”“以学生为本”,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克服的问题: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起到积极促进学习的作用,还很有必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取其精华、弃去糟粕的原则。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反映的渐成论和生成论,特别提倡情境性认识思想。(2)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意义性、情境性和随机通达性。(3)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是学习主体。(4)建构主义教师观: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情境创设者、

    29、促进者、引导者。(5)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模式1、随机通达学习2、支架式教学3、认知学徒制4、抛锚式教学P795、培养学习共同体(6)对建构主义的评价首先建构主义学习观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论和认识反映论。其次,给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后,面临不少问题 太注重技巧轻视学科知识,过分强调个体学习的个性差异,否认学习的共同性、客观性、系统性和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随机通达学习2、支架式教学(示范)3、认知学徒制4、抛锚多项式教学(基于问题)5、培养学习共同体(中小学)。第4章 知识学习第1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概念广义: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

    30、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二:知识的分类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和程序性知识(怎么做)。 根据知识的反映水平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根据知识的抽象水平分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根据知识的来源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在教育心理学中多是从知识学习过程的实质或特点等角度分类的。第2节知识学习的过程(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对学习知识的心理过程分为“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三个阶段。)1、知识的理解(1)什么是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理解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载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 (2)影响理解的客观因

    31、素1、学习材料的内容2、学习材料的形式:直观的方式包括:实物、模型、言语(3)影响理解的主观因素 影响因素有1,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2,主动理解的背景与方法。2、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巩固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长久记忆,主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遗忘具有先快后慢和不均衡性的规律。3、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主要包括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这四个基本环节。4、概念的理解与教学1、什么是概念 所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概念的要素有名称、内涵和外延。2、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一种方法是从例子到规则,别一种是从规则到例子。3、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一是概念分析,二是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三是正例与反例的辨别,四是变式与比较。5、错误观念极其转变观念转变就是认识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1、错误观念的影响与性质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修订教师资格考试复习大纲之一教育心理学西北大学出版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