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物考试题总结.docx

    • 资源ID:4265308       资源大小:43.51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考试题总结.docx

    1、生物考试题总结第一章:研究进化的学说:1、达尔文之前主要进化思想的发展:a乔治布丰:布丰认为物种是可变的,他特别强调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他认为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特别是气候与食物性质的变化,可引起生物机体的改变,这是布丰进化学说的中心思想。(观点:生物为生存而斗争,繁衍速度要超过资源的承受力;同一类的各物种具有共同的祖先,不同类群的物种没有共同的祖先;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引起生物演变;物种之间形态上有变异,不能相互交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根据比较解剖学证据来判断;物种的绝灭是由于它们不能适应正在变冷的地球。布丰可以说是进化思想的先驱者。)b让巴布提斯拉马克2、进化论的产生:A拉马克及其进化学说:

    2、a生物是变的、进化的,进化取渐进的方式;定向的b进化的原因,除环境改变和杂交外,对较高等动物来说更重要的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的遗传;c进化的动力和方向,是生物天生具有的向上发展的内在趋向,使它们从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d最原始生物则源于自然发生。 评价:创建生物进化的体系,否定创世说认为是生物进化的、传衍的、有等级的缺陷:关于获得性状遗传的法则关于有机体趋向完善的能力的论述关于低等生物源于自然发生的论述B达尔文进化论:a生物是进化的学说b渐变性进化学说c共同起源学说d物种增殖学说e自然选择学说 评价: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是进化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是现代进

    3、化论的主要理论源泉。生命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归结为自然的原因。结束了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自然科学基础。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统一为综合性科学 缺陷:(1)渐进与跃进(2)渐灭与突灭(3)小进化与大进化(4)生存竞争与协同发展 (5)自然选择与中性学说C孟德尔遗传学:由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缺陷突出表现在遗传学方面;同时,进化论离开遗传学也就失去坚实的基础。因此,遗传学对进化论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 孟德尔遗传学是现代进化论的重要理论来源3、进化论的发展:盛行的流派:新拉马克主义 新达尔文主义 现代综合进化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认为突

    4、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遗传与变异这一对矛盾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 新综合进化论 间断平衡论 新灾变论 分子进化中性学说(突变大多是“中性”的,它不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功能,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既无害处,也无好处。“中性突变”通过随机的“遗传漂变”在群体里固定下来,在分子水平进化上自然选择不起作用。进化的速率由中性突变的速率所决定,也就是由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置换率所决定,它对于所有的生物,几乎都是恒定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 达尔文进化论与中型学说的区别:达尔文:个体或种群层次 进化主导因素是自然选择 进化方向与环境有必然联系 速率受环境等因素制约 中性学说:

    5、分子水平 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本身纯粹是分子随机的自由组合进化速率一致性、恒定性4、进化学说分类:进化动力:外环境为主布丰学说、新灾变论内因为主拉马克主义、突变论外环境与内因相结合达尔文学说、现代综合论 进化方向:不定向的中性学说,达尔文学说,现代综合论 定向进步拉马克,新拉马克 进化速度:渐变匀速的达尔文学说、现代综合论跳跃的间断平衡论、新突变论恒定的分子进化中性学说 适应起源:一步适应拉马克主义布丰学说、新灾变论两步适应达尔文学说、现代综合论、中性进化说第二章:生命及其在地球的起源1、生命:生命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以及向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身的多分子

    6、体系。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控,自我突变3、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体化学成分同一性,结构有序功能复杂4、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天创论,自生论,生生论,天外胚种论,新自然发生论5、生命起源的环境条件:1地球的诞生,星云假说。2早期地球条件,初生大气H2 He,次生大气,原始海洋诞生,早期地球上可利用的资源,太阳能,闪电,地热6、生命起源演化学说: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反应可逆,一边生成一边解散,生成氨基酸核苷酸) 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哪个先起源理论。蛋白质起源:陆相起源,海相起源,深海烟囱学说) 生物大分子到多分子体系(团聚体模型:大分子如明胶的

    7、团聚,类蛋白微球体模型:一些氨基酸在加热后融合成) 多分子体系到原始生命(原始膜起源:浓缩机制的发展产生 开放系统建立:生物体与环境物质和能量的不断交换 遗传密码的起源:涉及遗传信息的传递)7、遗传密码的起源与进化:向这生物稳定的发展。特点:简并性,摆动性,中性替代8、三联体进化假说:四次扩展 GNC-GNY-RNY-RNN-NNN (Y=C&U R=G&A)9、病毒起源假说:病毒原本是单细胞生物,因长期寄生逐渐退化而来;病毒是前细胞形态的生命,是由非细胞形态的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形态的生命之间的过渡类型;病毒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断落下来的碎片,这些碎片由于偶然的原因进入新的细胞,在那里复制和繁殖

    8、成为病毒第三章:细胞的起源于进化1、原始细胞起源:最初是非细胞生命,属于达尔文式进化。a超循环组织模式:指有自我催化、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形成循环系统。能通过遗传变异选择进化的系统b阶梯过渡模型:由原始化学结构过度到原始细胞的理论。生物大分子协同有序的自组过程。1从小分子到杂合物(聚合作用解决组织化危机)2从杂合物到多核苷酸(选择作用解决复杂性危机)3多核苷酸到分子系统(通过突变选择解决适应危机)4分子到超循环组织(通过功能组织化解决信息危机)5多核苷酸基因到分隔结构(细胞分裂产生基因型表型区分)6 生成细胞结构(代谢反应解决能源危机)2、细胞的进化:原始生命到原始细胞阶段原始细胞到原核细胞阶

    9、段,(原始的原核细胞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实体,包括厌气性光合自养、化能自养、异养等类,蓝菌是生物圈的优势菌群)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阶段(原始细胞器形成)3、真核细胞起源探讨:内共生说:美国生物学家Margulis在其专著细胞进化中的共生中,整理并详细论证了“真核细胞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假说”。 叶绿体蓝菌 线粒体紫 细菌运动器螺旋体 支持论点:膜形态结构成分,二分裂繁殖,DNA裸露环状,核糖体大小及对蛋白质合成抑制,功能酶及代谢相似 渐进说:真核细胞的起源和经典的进化论学说相一致,是从一种原核细胞通过内胞形成和细胞内间隔作用逐渐地进化而来的。 证据支持:原核真核之间有过渡类型,真核细胞的需氧代谢是原

    10、核发酵的进化而来,有些原核生物有复杂的膜结构4、线粒体的起源:内共生起源学说,独立复制转录的基因组,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多肽合成与细菌相同,裂殖方式繁殖,内外膜结构成分差异,在异源细胞内长时间生存非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真核生物来源于原核细菌)细菌中膜体含有细胞的呼吸酶系,线粒体DNA起源于质粒,线粒体是细菌变成真核是质粒的进化。 叶绿体的起源:内共生起源学说,独立复制转录的基因组,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多肽合成以甲酰甲硫氨酰tRNA为起始,裂殖方式繁殖,蓝小体的发现,在异源细胞内长时间生存 多次共生起源说:不同叶绿体有不同色素,共同独立起源。质体有多层膜,需多次进化事件。 核的起源:从贾第虫

    11、研究得到: 不完整的核被膜发现,核内的核骨架的发现,核纤层不存在,无核仁,有着丝蛋白和动力蛋白。5、原核细胞演变成真核细胞过程: 先除去细胞壁形成双层膜结构,质膜内陷扩大体积,继续内陷形成胞内小泡,有些小泡围绕拟核形成核膜,骨架系统形成,吞噬作用及内共生产生细胞器6、古细菌:原核细菌分两类,真细菌和古细菌,古细菌包含一些生长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中的细菌,是真核生物的祖先。7、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奠定了有性生殖产生的基础 推动了动、植物的分化 促进了三极生态系统的形成 第四章:化石和地质年代1、化石:化石(fossil)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是古生物学研

    12、究的对象,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它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具有生物特征,如形状、结构、纹饰、有机化学组分等;或者具有生命活动信息:生物遗迹、遗物、工具等)2、活化石:有些动、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还保留有大量的化石,但在某一时期后,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种能生存下来,其残存于现代个别地区的这类孑遗生物,称为“活化石”。假化石:在形态上与某些化石十分相似,但与生物或生物生命活动无关只能称为假化石。岩石或金属的沉淀物 化石形成过程:古生物死亡埋藏石化发掘3、化石的形成条件:1) 生物本身的条件(生物硬体,软体) 2)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3) 埋藏条件 4) 时间条件(减

    13、少暴露时间,石化作用) 5) 成岩石化条件(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定义:古生物的遗体,遗迹,遗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使变成坚硬如石的过程。石化作用方式:矿质填充物:生物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经过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得生物硬体变得致密和坚硬。 置换作用:在石化作用过程中,原来生物体组分被溶解,外来矿物质充填 碳化作用: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分解和升馏挥发,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保存为化石 4、化石的分类:实体化石(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的化石),模铸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印痕化石:生物软体在围岩上留下的印痕,植物的根、茎、叶及动物的触须、羽毛等。印模

    14、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遗物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遗迹化石(古生动物移动时留下的足迹)化学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按化石大小分类:大化石:肉眼可以观察到的 微体化石:用显微镜观测的 超微化石:用光学显微镜观测按化石作用:标准化石(存续较短,为地质年代的标志物) 指相化石(能指示地质环境状态) 标记物化石(生物遗留物,能测出生物的属性)5、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古生物化石仅是现代生物编目的8% 现在发现的化石仅是岩石层中的一部分(由于上述二个因素、表明古生物记录的不完备性。化石记录不完备是古生物学中的基本事实,所以在研究古生物界的

    15、面貌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需考虑这个事实,避免做出片面结论。)6、地质年代:指地球上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划分为宙、代、纪、世、期冥古代(46-38):地壳的形成和生命化学进化太古代(38-25):产生蓝藻和细菌元古代(25-5.7):出现真核细胞,原生动物繁盛古生代 (5.7-2.3):早期动植物大分化,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发展迅速,晚期生物成功登陆,蕨类、鱼类、两栖类繁盛中生代(2.3-0.67):爬行动物、昆虫和高等植物发展新生代(0.67-0.01):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繁殖时代人类出现7、地质年代的测定:(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化石年龄为主)古地磁法 氨基酸外消旋法 热释光法

    16、 电子回旋共振法8、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分布、演化等规律的科学。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有力的证据第四章:生物系统发展1、植物界的系统发展:藻类植物阶段(低等植物,生活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配子比胞子发达) 苔藓植物阶段(茎叶出现分化,出现繁殖器官颈卵器和精子器,胚子发达,从水生到陆生过度)导液细胞,孢子风力传播,营养方式多样性蕨类植物阶段(独立生活的孢子体和配子体,根茎叶分化,维管系统,最先登陆到陆地上) 裸子植物阶段(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寄生在其上,花粉管及种子形成) 被子植物阶段(最成功的登陆类群,出现导管及纤维,珠被保护胚珠,种子有果皮,双受

    17、精)2、动物界的系统发展:原生动物阶段(最原始低等,单细胞,独立生活,鞭毛纲是原始类群,原始鞭毛虫是所有动物祖先) 多细胞非脊索动物阶段(中生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的祖先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动物的群体,由于个别细胞摄取食物后进入群体之内形成内胚层,结果就形成为二胚层动物) 脊索动物阶段(尾锁亚门,头锁亚门,半索亚门,脊椎亚门 原始无头类动物 文昌鱼 原始有头类 甲胄鱼)3、脊椎动物进化的五阶段:鱼类,(肉鳍鱼类 辐鳍鱼类 历程:体型变化,鳞片发展,齿的出现颌出现的进化意义:改变无颌滤食性和少运动,主动捕食,取食较大的生物,出现多样性的适应性)两栖类,(具内鼻孔能用鳔呼吸的鱼类

    18、演化,具有“肺”呼吸结构,被骨甲或硬质皮膜,具有五趾型四肢。最早的爬行动物杯龙类,头骨不具颞孔,故称无颞孔类。)爬行类,(具有羊膜卵,体内受精,脊柱已分化,角质鳞皮肤)鸟类,(起源于爬行类的槽齿目,始祖鸟不是现代鸟类的祖先。鸟类起源:1槽齿类起源说:骨骼中空 头骨轻巧 眼眶较大 据双颞孔 2鳄类姊妹群说 :方骨充气 具下颌孔 头骨气孔 有双气窝 3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椎骨构造 前肢特化 趾骨比例 尺骨形态鸟类飞行起源的假说:树栖滑翔起源说,地栖疾走起源说)哺乳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恒温 哺乳 脑发达 胎生)4、显生宙主要的进化事件:两侧对称的躯体结构发展及高级分类群进化,动物的骨骼化,中枢神经

    19、系统的发展及内骨骼形成,陆地植物的木质化,鱼类运动呼吸器官的改造,生殖系统的进化及角质化发展,气管系统及外骨骼的结构特化,体温调节系统的发展,哺乳动物起源,飞翔器官的产生及躯体结构的进化,被子植物起源,脑与前肢的进化及思维器官的产生5、进化的总特点:进步性 阶段性 适应性 多样性6、多细胞化的生物学意义:体积增大是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的必要条件 结构功能复杂化扩大了对环境的适应范围 遗传调控机制复杂化 个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个体寿命延长7、生物的分界:两界说:植物界和动物界,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四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原始生物界和菌界,五界说:(按生物营养方式的不同)动物界 植物

    20、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界8、种和属的进化实例:马的进化(1)体型增高变大;(2)趾数减少。中趾加强,侧趾退化;(3)臼齿由低冠变为高冠,齿面加大,齿面构造复杂化。原因:内因,由于遗传变异选择适应,外因:生存环境和食物及活动场所的原因9、恐龙灭绝的学说:渐变说:环境变化引起的,造山运动导致环境变化,加之哺乳动物的兴起 灾变说:外来天体碰撞灰尘遮天蔽日,影响植物,温度降低第五章:生物表型的进化1、形态性的进化:新构造,新器官的起源于基因的多效性,生物的多功能性是器官系统发育的基础 形态结构进化的两个方向:1、复杂化(进步性进化) 复杂化是指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进化的

    21、结果使形态结构越来越复杂、精密,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完成特定功能的效率越来越高。 2、简化(退步性进化) 简化是由结构复杂化向简单化的一种演变过程。 形态结构进化的总趋势:复杂性的提高和多样性的增长(结构层次的增加,各结构层次分化程度的增大)形态结构进化的途径:1叠加作用,蛋白质与核算生物大分子结构。2渐进式适应进化,功能完善同时,结构复杂化。3旧器官的改进:适应于某功能的器官一定条件下向着另一新功能特化,形成更复杂的器官。2、生理功能的进化: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些适应新环境的功能也随之改变。常常出现新功能与就功能的矛盾,往往创造出新的结构来满足功能。 新功能起源的基本方式:功能的强化,功能的扩大

    22、,功能的更替 代谢途径的进化: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阶段,化学反应速度远低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速度,必须演化出新的代谢机制满足生命需要,结果是产生了新的代谢途径 营养方式的进化:植物,适于光合具有含叶绿体的片状叶利于接受阳光的空间格局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给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具备维管系统为植物体物质交流提供通道 动物,适于摄食具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复杂的感觉和运动系统具有能够高效完成新陈代谢的复杂结构具有复杂而又精确的自我调控系统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身体运动更灵活; 另外没有细胞壁的阻隔,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效率更高。 微生物,适于吸收1许多微生物个体都是体积很小的单细胞,具有相对较大的吸收面积。2

    23、许多微生物都能利用各种碳水化合物以及从分子态的氮到复杂高分子蛋白质的能力。3微生物繁殖力强,数量大,分布广,适应力强。3、结构与功能进化的统一性:新功能决定新结构,新环境要求生物具备一定的新功能,而这些新功能则必须由一定的新形态结构来完成。功能决定结构4、行为的进化: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有规律的适应性活动。 动物行为分类: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趋性 反射 本能 学习行为:印随学习,模仿,条件反射,悟性,推理判断 1通讯行为进化:通讯方式:视觉 听觉 触觉 嗅觉(化学)通讯 通讯行为起源:偶然动作,自然选择改进,通讯行为保存 2争斗行为进化:有节制的争斗:(如恐吓、威胁、虚张声势以避免

    24、遭到严重伤害的争斗) 最优争斗方式:(动物个体之间竞争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行为方式(即策略)进行的,任何举止异常个体的策略都不能与之比拟。) 争斗中的有产者原则:在争斗中,资源(食物、空间、配偶等)占有者往往占优势。这种情况可称为“有产者”原则。因此,在许多动物中,资源占有权被作为解决争斗的一种“约定”的信号,也就是说,它可以左右争斗的结局。 3利他行为进化:利他行为是指对其他个体有利而对自身不利,甚至有害的行为。利他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利他行为不仅提高了接受者的适合度,同时也提高了提供者自身的内在适合度. 自身基因的传递 4性行为进化: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性行为进化的实例:跳舞,送礼,

    25、炫耀 5、行为进化的研究方法:比较推理法,观察、实验法第六章:生物遗传系统的进化:1、染色体数目的进化:途径1增加:基本染色体组增加(同种染色体复制而细胞不分裂,形成同源多倍体;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物种的杂种加倍形成异源多倍体。) 个别染色体的增加 2 减少2、染色体结构的进化:染色体结构改变类型,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 染色体结构变异原因:外界因子:射线、化学试剂、温度剧变. 内在因素:代谢失调、衰老及种间杂交等 遗传学效应:1导致一级结构的改变,产生新的三维结构,影响到基因的表达。 2形成新种。3、染色体功能的进化:体现在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分化 4、基因和基因组的进化:基因结构的进化:内含子

    26、的起源 后起源说:认为内含子作为间隔序列,插入到连续编码的基因序列中形成的。难以解释:内含子是如何插入到基因中而不造成基因功能的损伤; 内含子序列从何而来。 先起源说 内含子在最早的DNA基因组出现时就已经演化出来了,早期的内含子具有自我催化,自我复制能力,是原始基因和基因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代内含子是一类进化遗迹;内含子能赋予更大的进化潜力。先起源说也不否认有些内含子是在进化中通过转座作用后插入而来。 内含子的进化:内含子进化的总变化趋势是大基因组含有较多内含子,小基因组含有较少的内含子。 基因功能的进化: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紫外线照射产生嘧啶二聚体)、重叠基因(指在同一条DNA片段上

    27、,由不同的可读框所构成的所有互相重叠的基因)、选择性剪接(指从一个基因转录出来的RNA前体,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基因共享(基因及其产物在进化中无变化,但却在保持原有功能的情况下又被用于生命体系的其他方面,也即获得了多种功能)来实现功能的进化。 新基因的起源:1基因重复:指部分或整个基因序列在基因组中的倍增,前者是基因内部重复即一个基因的部分区域,在基因内发生了倍增,常常造成基因延长,后者则是完全基因重复。 原因:不等交换,额外基因拷贝,染色体数目增加 进化上意义:有关生物能产生许多相同的蛋白,多拷贝中可以随意变化产生新基因,可产生假基因。 2基因延长:

    28、指由同一个等位基因的不等交换造成基因内部重复产生新基因的一种方式。(基因延长造成的基因内部重复可能会使其产物产生新的活性位点或增加其产物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新的基因功能或基因功能增强.) 3外显子的改组:指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基因的一部分相互连接而形成新基因的一种途径。 外显子改组假说:内含子的重叠可能会新的功能域产生。4、基因和基因组的进化: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或病毒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 基因组进化的总趋势:1核酸含量的变化:基因组大小和DNA含量是随着生物进化复杂程度的增加而稳步上升的。 2核酸序列的变化:一种核酸分子或其上某一区域所受的功能制约越少,其核苷酸的替换率就越高。同义替换的进化速

    29、率要高于非同义替换。核酸序列的变化与进化时间相关,对于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间差异越小。 基因组结构进化:1基因组扩增:包括基因组的整体扩增和区域扩增。 扩增的机制 :基因组整体倍增(DNA复制后染色体不分离) 基因组区域扩增(不等交换,转座,复制滑移) 扩增的结果: 基因数目增加 重复序列增加 2基因家族进化:定义:在基因组进化中,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产生了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这些基因即构成一个基因家族。 进化方式:致同进化 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通过遗传上的相互作用,使得所有成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进化。 机制:不等交换、基因转换(在复制过程中,除了以自身为模板外,还以另一序列的部分区域为

    30、模板进行复制) 3假基因进化:指基因组中与某一功能基因的序列高度同源,但没有功能的DNA片段。 假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重复 假基因重复产生更多的假基因 反转录转座 4转座与基因组的进化:染色体片段由一个位置转至另一位置的现象称为转座。 机制:转座: 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基因组中 反转录转座: 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 转座的遗传机制:导致基因组扩增,突变率增高,促进基因重拍。 5基因的水平重排:指遗传物质在不同物种基因组之间的转移,为水平转移。 机制:物种间具有可以相互转运遗传物质的载体,另外还要具有把外源基因插入整合到基因组中的分子机制。如反转录病毒和细菌质粒等. 遗传学效应

    31、:为基因组的进化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使新基因有可能迅速地在各类不同物种中实现扩散.5、蛋白质的进化:蛋白质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氨基酸序列会出现一定的变异,对同一种蛋白质在不同物种中的比较,就可以反映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1氨基酸序列比较:不同生物中同种蛋白质的差异越小,二者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蛋白质功能区域的氨基酸一般保守性要高于非功能区域, 因而造成蛋白质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在各种生物中差异的程度不同。 2进化速率比较:不同蛋白质进化速率不同, 凡是对生物体生存制约性大的蛋白质必然进化速率就慢。 3不同的蛋白质协进化:协进化是指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生物大分子间的共同进化。 在蛋白质中协进化是普遍存在的。 4结构域与进化:指不同蛋白质分子结构上相似序列的区段,是蛋白质中一种稳定且致密的结构单位,有时还是一种功能单位,此时称为功能域。 结构域与进化关系:说明不同种蛋白质分子间的亲缘关系说明遗传信息在进化过程中的重新组合6、蛋白质组的进化:蛋白质组定义:一种(或一个)细胞内存在的全部蛋白质(一个基因可能表达不止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组内的蛋白质数目要多于相应基因组中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考试题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