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

    • 资源ID:4246568       资源大小:310.08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

    1、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经济地理复习思考题题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第一章1.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总: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它是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概括地说是人类经济活动;按实体来说,分为:(1)要素: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影响因素;(2)企业:经济体系中的基本生产单位;(3)产业(行业):按生产活动性质的分类;(4)城市:经济活动在特定空间集聚形成的经济实体;(5)区域:具有一定经济整体性的特定地域范围;2.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3.试述经济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经济地理学

    2、与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经济地理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是经济规律的作用。(2)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又该怎么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与经济地理学十分接近。经济地理学在发展中借用了不少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3)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具有重要影响。(4)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引起经济区位的变化。第二章4.第二章的概念: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

    3、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区位条件: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属性或资质。就区位条件而言,对区位主体的选择影响大的为主要区位条件,相对影响较小的为次要区位条件。以工业区位选择为例:主要有劳动力、市场、能源、交通、原料、资本,次要的有自然条件、用水、税制、研究开发、经营、其他因素等。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分类有经济类因子(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非经济类因子(决策者、政策法规、社会文化)交通网:连接地点交通点之间的交通线,即我们通称的“交通网”,由点和线组成。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

    4、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通达性:指从某一地点出发到达另一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或容易程度、能力、潜力等)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种表示方法。5.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6.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

    5、。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土地的自身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特性。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作用。7.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材料的可运性、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现代大规模工

    6、业生产往往使用多种原料,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有一定优越性。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材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视野。8.试述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劳动力是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区位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其中发达国家相对较小,而发展中国家相对较大。这种差异不仅成为企业选择经济区位的考虑要素,也成为劳动力移动的主要动因。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度可能不同。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的

    7、空间差异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度就很高。一般情况下人口密集地区或都市是劳动力最密集的地方。大城市在劳动力质、量方面体现出优势,因此对于劳动力需求较高的企业或产业而言,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技术水平提高,生产与服务自动化加强,现代经济活动对劳动力数量需求明显减少,但是对于知识和技术需求提升,这就使得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替代了劳动力数量,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9.试述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伴随着现代经济活动对技术与知识依赖程度的加大,技术与知识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模式转换的基本力量”以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新技术方法、技术手段以及新生产工具、新管理方

    8、式的出现,一方面可以使新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要素组合,因此具有改变区位选择成本或效率的可能性。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技术与知识在区位选择方面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技术与知识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十分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知识、技术创新具有黏性,即使在全球化经济下也仍然是地方性的。这种知识传播的特殊途径促使企业在区位选择上有趋于集中的倾向,从而形成产业的集聚区。(高新技术园区是种新的空间组织形态)10.试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

    9、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而站场费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减少站场费和线路运行费均可起到减少运费的作用。除非改变供给地或消费地,供给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很难改变,但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2)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交通便捷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表述。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当然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但是,衡量便捷程度也要综合考虑连接度和通达度指标。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通常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地理可进入性。交通便利性的

    10、提高,无论是对原料产地、生产地还是消费地而言,都会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布局的重要因素。第三章11.第三章概念题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特殊因子:为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区域性因子: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设施共享等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地价上升、交通拥挤等)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区位

    11、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综合等费用线:为全部费用(包括运输原料和成品费用)相等地点连线。临界等费用线:在综合等费用连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的劳动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劳动力成本指数: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劳动系数: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加工系数: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12.读下图,比较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1)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

    12、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2)现实局限性: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如河流干扰因素,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得杜能理

    13、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小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杜能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离的重要因素。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其他利用方式。13.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1.农业经济地理学的意义(1)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空间分异(2)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绝对优势的农业生产方式(3)据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力越合理2.经济学意义(1)采用科学抽象法,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2)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区位理论产生影响启发(3)第一次理论系统阐述空间摩擦

    14、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14.韦伯区位理论有哪几项基本假设?他分析了哪几个区位因素影响?1三个基本假设:(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与多数已知地点,且在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无限供应2三阶段:(1)运费指向论不考虑运费意外事件的一般区位因子(2)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将劳动力成本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其对由运 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3)运费指向论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的集聚指向论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 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力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15.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

    15、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1)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2)仅以局地原料切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针对上述设定的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两因子,得出一般区位法则:(1)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在原料地;(2)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在消费地(3)原料指数=1,工厂区在原料地、消费地均可16.简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1)运费指向理论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区位,是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判断工业受运费指

    16、向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原料指数”的概念,即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原料指数大小不同的原料,决定理论上工厂的区位。对于仅一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地,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当原料地有多个时,韦伯使用了范力农构架找出生产地的最佳区位,即对于多原料地和市场的区位多边形而言,求解运费最小点即是求解区位多边形。最小费用指向是韦伯工业区位的骨架,用综合等费用线可以形象地加以说明。(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用劳动费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即考察运费与劳动

    17、力成本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力成本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力成本指数”的概念,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劳动力成本指数只是判断劳动力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决定因素。为此,他又提出了“劳动系数”的概念,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说明劳动力成本指向性强;劳动系数小,说明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3)集聚指向论利用集聚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的基础上,产生第二次偏移。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

    18、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力成本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为了判断集聚的可能性,他提出了加工系数的概念,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大,则产业集聚的可能性大;反之,集聚的可能性就小。17评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如同农业区位论鼻祖杜能一样,韦伯是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工业区位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他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韦伯区位论的最大贡献之一是最小费

    19、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已。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有仅仅论及工业区位的范围,而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18右图为P1、P2和P3三个企业的运费最低点,图中的圆为等费用线,如果第2个圆为临界等费用线,那么,三个企业的最佳区位在哪为什么在图中出企业的最优区位。如果最外边的圆为临界等费用线,三个企业的最住区位又在哪为什么在图中画出企业的最优区位。如果图中第2个圆为临界等费用线,三个企业的最佳区位分别为P1、P2和P3,因为三条临界等费

    20、用线没有相交,说明不存在那样的点,使得将三个企业集中在该点带来的节约大于因离开运输费用最低点而增加的运输费用。如果最外边的圆为临界等费用线,三个企业的最佳区位是三个第3个圆相交的区域。因为,在这个区域中,企业因集聚所带来的节约大于因离开运输费用最低点而增加的运输费用。19简述帕兰德区位理论和胡佛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异同点。帕兰德:把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中,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同时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远距离运费衰减的规律。帕兰德的理论主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一是在假定原料价格和分布地以及市场的位置已知的条件下,生产在哪里进行;二是在生产地、竞争条件、工厂费用和运费率已知的的情

    21、况下,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的产品销售地域范围。胡佛:对韦伯区域理论中的运费计算方法作了重大改进,他将运费分为场站作业费和线路运输费两个部分,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线而不是直线。运费最小区位分析方法:在区位三角形内部一般很少存在有最小运费点,相对的在三角形顶点处出现的可能性则较大。第四章20.第四章概念题1)中心地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镇或大的居民聚集点,也可以是一个商业或服务业的中心。2)中心性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中心性可用下式来表示:C=B1

    22、-B2,C为中心地的中心性;B1为中心地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B2为中心地为自身供给和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量。从上式可知,中心性是指中心地为其周围区域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3)货物的供给范围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多么大的范围,即货物的供给范围。4)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5)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21.阐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一)市场原则与中

    23、心地系统克里斯塔勒认为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1)基本前提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也是均匀地分布,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第二,具有相同的交通条件,且运费与距离成正比。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都一致,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一种产品市场的空间均衡:单一企业形成的圆形市场区;多个企业形成多个圆形市场区;多个企业的多个圆形市场区竞争达到均衡形,成为正六边形的市场区结构,此时所有中心

    24、地达到了空间均衡。(3)各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系列,即:1、3、9、27、81从中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4)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 从区域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是其上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5)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 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 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 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二)交通

    25、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1)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间数量关系为:1,3,12,48,192(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1)特点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制开,使它完整

    26、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1、7、49、343它是以7的倍数増加,形成以K7的中心地系统。(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058(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1)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中心地的商品供给。(2)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3)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基础的社会生活。22、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

    27、本因素(一)消费市场状况消费者指向:即零售业区位与人口的分布密度呈比例。消费者收入:收入的差异主要表示在市场区域的总购买力和收入等级间产生的购买行为模型的差异上。这种差异产生的结果是对零售区位的类型、数量和规模要求不同。(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距零售区位的距离增加在减少,当该距离増加到一定程度时,因交通费太大,购买量就变为零。需求空间曲线的空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平缓,表示零售区位具有极强的空间集聚性:相反,如果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很陡,表示零售区位趋于分散。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用的变化来表示。(三)零售业间的竞争

    28、竞争者之间是集中还是分散与企业的经营种类和市场的特性等有关;同业与不同业种间的竞争,均表现为分散或集聚趋势,后者趋势更明显。(四)地价的作用交通便捷性、空间的关联性和周边环境的满意度影响区位地价。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所能支付的地价能力是决定其区位选择的重要因子。23、利用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分析城市购物中心对消费者的影响。模型:当某商品的同一购买选择在半径内不仅只有一个销售中心时,消费者选择购买中心具有随机性。公式:Pij表示在i地区居住的消费者选择消费中心的概率;Aj表示j消费中心的吸引力,一般用商店的规模来表示:dij表示i地区到j消费中心的距离;b表示距离指数(是经验测定的指数);n表示消费中

    29、心的数量。要素:消费中心的规模和到消费中心的距离。假设消费者为Ci,则去J中心消费者期望为EijPijCij24、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特征。(1)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近消费者布局;(2)以企业或行政机关等为对象,提供其运行服务需求的,近城市中心区布局;(3)具有办公机构性质的服务业:发挥管理职能的业务中心与办公机构,布局城市中心;企业子公司和部门中心,布局城市次中心;从外部支援企业活动的服务业,布局市中心。26、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营利性服务企业区位选择具有层次性:(一)服务企业对不同城市的选择在某一个城市布局时至少应该考虑的因素:(1)该城市能够接受企

    30、业服务的规模和范围;(2)服务区的人口数量和消费偏好;(3)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量的分配状况;(4)不同服务行业的总体消费潜力;(5)其他竞争者的数量、规模和质量;(6)竞争程度等。(二)对城市内部区域的选择城市内部某区域布局至少应该考虑的因素:(1)服务区和具体服务设施对顾客的吸引力;(2)竞争企业的量与质;(3)到达该服务设施的交通通达性;(4)该区域的居民特性和风俗习惯;(5)该区域的空间扩展方向;(6)该区域的基本概况等。(三)对具体区位地点的确定具体地点布局至少应该考虑的因素:(1)经过该地点的交通状况和交通发展潜力;(2)相邻企业的基本情况;(3)停车场的充足性;(4)在该地点布局的

    31、综合费用等。第五章27、第五章概念题企业最佳规模: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规模经济: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规模效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而获得的效率交易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内部交易成本(如: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如:广告费等)。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多样化: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接触扩散: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具有距离衰减效应。等级扩散: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按区域的重要等级跳跃式扩散的)。28、简述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