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docx

    • 资源ID:4219156       资源大小:23.4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docx

    1、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1.1.1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1.1.1.1设计基本规定1.1.1.1.1一般规定1、地热供热工程设计前,必须对工程场地及周边状况等资料进行搜集和调查。2、地热供热工程应依据地热资源勘查部门所提供的资源可采储量及地热井参数 进行设计。主要参数应包括地热流体稳定条件下的温度、流量、压力或水位。3、地热供热设计应确定地热供热负荷、调峰负荷、供热工艺流程和地热井井泵 选型。4、地热供热系统设计与能源配置应考虑下列措施:(1)采用地热梯级综合利用形式;(2)设置调峰系统;( 3)采用蓄热储能系统;(4)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5)采用低温高效的末端装置。5、中、低温地热田供热工程设计

    2、,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的保证程度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11615 的有关规定执行。1.1.1.1.2 热负荷1、地热用户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热负荷的确定,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采暖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50019、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34、民用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26 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0189 的规定执行;既 有建筑应按调查实际热负荷确定; 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 排水设计规范 50015 的规定执行。2、地热供热系统设计应以地热承担基本热负荷,辅助能源承担调峰热负荷1.1.1.1.3地热利用率1、地热利用率应按城镇地热供热工程

    3、技术规程式 (3.3.1)计算。2、地热利用率不应小于 60%。1.1.1.2地热供热系统1.1.1.2.1直接供热系统1、当地热水水质符合供热水质标准,或供热系统及末端装置采用非金属材料并 不会产生结垢堵塞时,可采用地热直接供热系统。2、地热直接供热系统应由热源、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组成。热源部分应包括地 热开采井、回灌井等。1.1.1.2.2间接供热系统1、城镇地热供热工程宜采用间接供热系统。2、地热间接供热系统由热源、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组成。热源部分应包括地热 开采井、回灌井、换热器等。3、温度较高的地热流体应采用高温段和低温段适合的末端设备实现地热能梯级 利用。1.1.1.2.3调峰系统

    4、1、地热供热工程应设置调峰系统(1)开采井;(2)回灌井;(3)换热器;(4)循环泵;(5)热用户;(6)调峰热源2、调峰热源宜采用水源热泵,燃煤、燃气、燃油锅炉,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等。3、设计调峰热负荷应依据地域气象条件、地热利用率、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调峰负荷宜占总负荷的20%40%。4、启动调峰系统的室外温度应按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式 (4.3.4)计算。1.1.1.3地热井泵房1.1.1.3.1土建1、 地热井泵房位置选择和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满足城镇规划和小区总体规划要求;(2)应有维修场地和较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3)地热尾水应有排放去处。2、 地热井泵房建筑应符合

    5、下列要求:( 1)井泵房宜采用地上独立建筑;(2)井泵房与周边建筑间距不应小于 10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0016 和声环境质量标准 3096的规定。3、 自流井严禁采用地下或半地下井泵房。4、 地上式井泵房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面布置应满足工艺和管理要求;( 2)井泵房室内地面应做排水明沟;( 3)井泵房地面标高应高于室外地面 200;( 4)积水坑自流排水管管径应满足地热井出水量;( 5)应设置起重设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米用移动式起重设备时,室内净高不应小于 4.0 m,且应在与井口垂直的屋顶设置不小于1.0m x 1.0m的吊装孔;2)当米用固定式

    6、起重设备时,室内净高不应小于 6m;3)吊装孔可设计为活动盖板;(6)井泵房内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7)地热井中心线至内墙面的间距不应小于 1.5m。5、 地下或半地下式井泵房的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泵房屋顶应设置井泵提升孔、进出人孔、进气孔及排气孔,并做防水;进气孔、排气孔管道室外部分均应设防雨、防尘帽,并在附近设置警示标志;( 2)进气孔管道应高出室外地面 300,排气孔管道应高出室外地面 500;( 3)室内排水沟末端应设置集水坑,并应安装自动潜水排污泵; (4)进出泵房的各种管道、电缆应预埋穿墙防水套管;(5)地下式井泵房不应建在其他建筑物之下。6当地热井水温超过45C时,地下或半

    7、地下式井泵房必须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 通道。1.1.1.3.2井泵1、 地热井井泵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满足地热流体的温度和腐蚀性要求,宜采用耐热潜水电泵或长轴深井热 水泵;(2) 井泵的选型应根据地热井的温度、流量、水质、动水位、静水位、井口出 水压力等要求确定, 井泵的流量应根据单井的流量一降深曲线确定, 并考虑发展余量;2、 地热井泵宜配置变频控制装置。3、 井泵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泵的吸入口必须位于动水位下 8m10m处;( 2)地热流体腐蚀性轻的地热井,井泵管的连接可采用法兰连接;腐蚀性严重 的地热井,应选用特种石油套管并采用管螺纹连接;( 3)井泵管应安装水位测

    8、量管;( 4)井泵管表面应涂敷聚氨酯漆或环氧树脂漆等防腐涂料。4、 每年供热期结束后应对地热井泵进行检修。1.1.1.3.3井口装置1、 地热井应根据地热流体压力和温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井口装置。温度超过70C或压力超过0.1的自流地热井,应采用防喷型井口装置。2、 当地热流体含有天然气或其他有害气体时,井口应安装气水分离器。3、 地热井口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能承受所需的温度、压力;(2)密封性良好;(3)满足井管伸缩;(4)配置测量流体温度、压力和流量的仪表;(5)能适应更换泵型规格的要求;(6)井口顶盖应具备可开启的水位测量孔。4、井口宜设置微正压氮气保护系统,且充氮装置应设

    9、置自动压力控制设备1.1.1.3.4地热流体除砂1、 当地热水含砂量的容积比大于 0.05%。时,井口应设置除砂器。2、 除砂器的选型应符合能耗低、排砂方便、流体温庋降低少、地热流体不与空 气接触等要求。1.1.1.4地热供热站 1.1.1.4.1土建1、 地热供热站宜靠近用热负荷中心,其位置的选择、总平面布置和建筑应符合 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第 5.1.1、 5.1.2条的规定。2、 地上式供热站的建筑与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面布置应满足工艺要求;(2) 功能分区应明确且管理方便;(3) 供热站设备间地面应设排水明沟;(4) 外墙上应预留大型设备安装和维修时用的哑口;(5) 地

    10、热流体含有有毒气体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3、 地下或半地下式供热站的建筑与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备间排水明沟末端应设置集水坑,并应设置自动潜水排污泵;(2) 进出供热站的各种管道、电缆应预埋穿墙防水套管;(3) 出入通道或在屋顶开设备吊装孔的尺寸应满足设备最大组件的运输要求;( 4)对于自流井,供热站必须与井口泵房隔离,两者之间不得设连接通道和开放型连接管道,也不得共用排污沟1.1.1.4.2供热站设备1、换热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传热性能好、流通阻力小、耐腐蚀,在使用压力和温度下安全可靠;( 2)换热器应根据地热水温和水质选型及选材;(3)地热供热系统宜选用板式换热器,高

    11、温、高压的地热供热系统应采用管壳 式换热器;(4)换热器进口处应设置过滤器。2、热泵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热泵机组应根据工艺要求选型;(2)对于有腐蚀性的地热流体,可选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的热泵机组换热设备, 或采用换热器将热泵机组与地热流体隔开的工艺流程;(3)热泵机组应设置控制低温热源进水温度的自动控制装置。3、储水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工艺要求和场地情况,可采用水箱、水罐或蓄水池;(2)选材应考虑地热流体的温度和腐蚀性;当采用钢制储水装置时,装置内部 应进行防腐处理,且防腐处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3)储水装置应采取保温措施;(4)储水装置应设置溢流、泄水、放气口,并应设

    12、置温度及液位传感器;(5)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供热站,储水装置必须设置直通室外的排气通道,不 得将气体排至供热站内;(6)储水装置应设置自动补水和水位高低限报警装置。1.1.1.4.3供热站供配电1、地热供热系统配电设备及配电线路的选择与安装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 电设计规范 50054 和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50055的规定执行。2、地热供热站、地热井泵房的防雷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50057 的规定执行;1.1.1.5地热供热管网与末端装置1.1.1.5.1地热供热管网34和1、地热供热管网的设计和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3、 28 的规定执行。2、地热供热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 工程技术规程 81 的规定。3、地热水输送管道应根据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按其腐蚀性、结垢等特点,选 用安全可靠的管材,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1.1.1.5.2末端装置1、地热供热系统末端装置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计规范 50019、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142 的规定。2、地热供热系统末端装置的设计应与地热供热站设计统筹考虑,设计参数和系 统形式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地热供热系绕的末端设备应设置室内温度调节装置,并应按户设置热计量或 热量分摊装置。1.1.1.6地热水

    14、供应1、城镇区域性地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当地地热资源的情况,并结合城镇 的发展规划进行。2、地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内容应包括地热水的利用方式、供应范围、供应规模 以及系统设施的布置等。3、 地热水宜就近利用,地热水输送时的温降不应大于 06C。4、 地热水供应宜采用直供系统。5、 地热水直接供生活用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6、 生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 计规范 50015 的规定7、当地热水中含有 H2S、 4 等有毒、可燃、易爆气体时,必须进行气水分离处 理,并应加强室内的通风。8、对于区域性地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保温调节池。9、地

    15、热水供应系统的调节池、泵站及其附属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 水设计规范 50013 的规定。1.1.1.7地热系统防腐与防垢1.1.1.7.1一般规定1、地热供热工程防腐设计必须依据国家认定部门检测的水质全分析报告。2、地热流体的腐蚀性和结垢性应依据水质分析报告或进行试验确定,并应符合 下列要求:( 1)当地热流体中氯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小于或等于 25%时,宜按雷兹诺指数()判定地热流体的结垢性;( 2)当地热流体中氯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大于 25%时,宜按拉申指数 ()判定地热流体的结垢性;3、设备和管道的外防腐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T20679 的有关规定

    16、执行。1.1.1.7.2防腐措施1、当地热流体具有腐蚀性时,应采取下列防腐措施之一或同时采用两种以上措 施:(1)采用有换热器的间接供热系统;(2)采用防腐材料;(3)系统隔绝空气;(4)地热流体接触的金属表面涂敷防腐涂料;(5)电化学防腐。2、与有腐蚀性地热流体直接接触的管道或容器,宜采用非金属材料,并应符合列要求:(1)室外输送地热流体的管道,宜采用适合该流体温度和压力的玻璃钢材料;(2)地热流体储存容器,宜采用内衬防腐材料的钢罐或采用玻璃钢材料;(3)室内地热流体输送管道,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142 的要求选用。3、当采用间接供热系统时,换热器前与地热流体直接接触的管道

    17、或设备,应采 取隔绝空气或采取井口充氮气的防腐措施。4、受流体高速冲击、易磨蚀的部件和转动的部件,其金属表面不应采用涂敷防 腐涂料的防腐方法。5、严禁采用在地热流体中添加防腐剂的防腐处理方法。6、当地热供热系统采用金属材料时,防腐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板之间的连接不宜采用叠接方式;(2)除必须采用法兰连接的设备、阀门外,其他设备应采用焊接;(3)设备停运时,应能将地热流体完全排净;(4)应选择合理的介质流速;( 5)易损件应便于更换。1.1.1.7.3防垢除垢措施1、对结垢性的地热流体, 应对与地热流体直接接触的设备采取防垢或阻垢措施。2、阻垢可采用增压法、化学法或物理阻垢法。3、回灌

    18、系统严禁使用化学法阻塘。4、除垢可采用化学清洗、水力破碎和机械除垢等方法。1.1.1.8地热供热系统的监测与控制1、地热井井泵和循环泵应采用变频控制装置。2、地热供热系统应在便于观察到的位置设置监测仪表, 并应监测下列重要参数:(1)地热井供回水温度和循环供回水温度;(2)地热流体侧流量和循环水侧流量;(3)地热供回水压力和循环供回水及补水压力;(4)地热井的水位。3、流量、温度、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4、地热井的水位监测可采用自动水位监测仪,也可采用人工的导线电阻测深方 法。5、井下自动水位监测仪测试探头应安装在井泵的吸入口 5m 以上。信号线的保护套应与泵管固定,信号

    19、线出井口处必须密封。1.1.1.9环境保护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当地热尾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时,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水排入城市 下水道水质标准 3082 的有关规定。3、当地热尾水排入地表水体时, 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8978 的有关规定。4、地热供热尾水排放温度必须小于 35C。1.1.1.10地热回灌1.1.1.10.1一般规定1、 地热供热系统应采取回灌措施。受污染的地热流体严禁回灌。2、 地热回灌应采用原水同层回灌。当采用异层回灌时,必须进行回灌水对热储 及水质的影响评价。1.1.1.10.2系统设计1、 地热回灌系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系

    20、统。回灌可采用真空回灌、自然回灌 或加压回灌等方式。2、 地热回灌系统应包括井泵房、井口装置、地热回灌监测装置、水质净化过滤 装置、排气装置、加压装置、进排水管路等。3、 回灌井井口必须安装水位、水温、流量、压力等动态监测仪器仪表。4、 回灌管网应能保证空气的排出和清洗方便。5、 回灌水应进行过滤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基岩型热储层,回灌过滤精度应达到 50;(2)对孔隙型热储层,过滤精度应达到 35。1.1.1.10.3系统运行前准备1、 回灌前应对系统装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开采井、回灌井的井口动态监测仪器仪表正常;( 2)回灌系统电源、设备和阀门状态正常;( 3

    21、)回灌管网已密闭;( 4)必须将生活热水尾水或其他被污染的地热水与回灌水分离,不得将其混入 回灌水中。2、 回灌前应对系统管路进行彻底冲洗,冲洗时间应以目测冲洗排水的透明度与 原水相同时为合格。1.1.1.10.4系统运行1、 回灌过程中应定期对开采量、回灌量、井口压力及水质进行动态监测。人工 测量水位的测量管应只在动态监测时开启,测量结束后应及时关闭。2、 回灌开始后,应及时检查整个回灌系统的密封情况,定期检查排气罐和过滤 装置是否正常。3、 判断回灌井发生堵塞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 当采用加压回灌时,回灌压力与流量应经过回灌试验确定。5、 当过滤装置两端的压差达到 5060 时,应进行

    22、清洗或更换滤料。1.1.1.10.5系统停灌及回扬1、 停灌后应及时回扬洗井。2、 回扬后应将回灌水管取出,并采取防腐等保养措施。3、回灌井井口应及时封闭, 并应对系统进行密封, 将液面以上的管内充满氮气1.1.1.11地热资源的动态监测【合理化建议】1、地热井应进行地热资源长期动态监测、日常开采动态监测和开发利用管理动 态监测。2、地热资源日常开采动态监测应包括地热井的地热流体(包括回灌流体)的温 度、流量、压力、水位和水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热井的水位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停采期应测量静水位,开采期应测量稳定的动水位;2) 供热期内,人工水位监测应每 5d进行1次,每次测量2次一

    23、3次,测水位时 应同时记录水温;3) 测水位的量具应每年校验 1 次。( 2)地热井地热流体稳定温度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稳定温度应每天监测 1 次;2) 停采期,测温仪的探头应置于静水位以下 1.0m处;3) 开采期,测温点应靠近井口;4) 测量的仪器仪表应每年校验或标定 1 次。(3) 地热井的流量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 )流量监测应包括瞬时流量监测和开采量统计,孵时流量监测应每天 1 次,开 采量统计每月不应少于 1 次;2) 瞬时流量可采用井口水表进行监测,每次应测量 2次3次,也可采用流量 传感器自动监测;3) 计量流量的仪器,应每年校验或标定 1 次。(4) 地热井的水质监测应

    24、符合下列要求:1) 地热井的水质检测项目应为水质全分析;2) 地热井的水质监测应在供热期内进行每年至少 1 次,取样时间应选在开采 井达到稳态运行时;3) 取样点应靠近井口,采样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11615执行;4)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水质检测。3、对地热开发规模较大的地区,应设置地热专用动态观测井。对开发程度较低 的地区,可利用地热供热井进行动态监测。4、地热井动态监测各项原始数据必须及时整理、校核,并应编制地热井动态监 测资料统计表, 资料应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 且应按档案管理规定对资料进行系 统归档保存。1.1.1.12施工与验收1、地热供热工程施工应具备

    25、工程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项目可行性分析、设计 文件、施工图纸和图纸会审记录等。2、承担地热供热工程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3、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且应由工程监理单位审核批准。4、地热供热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备、材料、配件等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并应实行设 备、材料报验制度;(2)热泵机组及室内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 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0274 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43的 规定;(3)镀锌钢管宜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径大于或等于 100 时宜采用无缝钢管焊接 或法兰连接;(4)当在含有油气的管道和设备上施

    26、工时,必须将油气清理干净并采取安全措 施;(5)用聚乙烯原料制造的管材或管件应采用电熔连接;施工前应进行试验,判 定连接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 6)所有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检验合格,并应保留隐蔽工程的检验记录资料;(7)管道保温工程的施工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 热工程施工规范 50126 的规定;(8)管道接头保温应在管道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合格和防腐处理结束后进 行;9)系统调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精度等级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和检验标准 的规定;自动化仪器、 仪表的安装及线缆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自动化仪表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 50093 的相关规定;(10)地热井口装置

    27、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础的铸铁或钢制构件与混凝土基础应浇筑在一起,基础钢构件应保持水平 位置,水平倾角不得超过 0.20;2) 混凝土养护达到要求后,应在填料涵中嵌入填料盘根,当水温超过 100C时, 应采用耐高温石墨盘根;3) 地热井口装置应考虑热膨胀;4) 地热井口装置安装时必须保证井口水平和密封;硬连接的井口在井管露出水泥地面时,应设置隔离护套;应在管道水平段设置不小于 300长的金属软接管。5、 工程施工安装完成后,必须对管道系统依次进行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和清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8 的规定。6、 地热供热工程竣工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竣

    28、工验收应在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监控的前提下进行;( 2)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共同进 行,合格后方可办理竣工验收手续;(3)地热供热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完善竣工资料,可包括下列文件和记录:1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和竣工图等;2) 主要材料、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明及检验报告;3)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施工记录;4)工程设备、管道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5) 管道冲洗、试压记录;6)设备试运行记录。7、 地热井泵房、地热供热站及建筑物内供热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43、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9、 5027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5036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42和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28 的有关规定。1.1.1.13运行、维护与管理【合理化建议】1、地热供热系统投入运行前应进行试运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调试,应包括供热循环水侧的注水、试压,按 操作规程调试、启动机房设备和地热井井泵;(2)应制定试运行方案;(3)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应逐步提升至设计要求;(4)地热井井泵应在设计工况下运行 4h 后停泵,并迅速测量电机的热态绝缘电阻,其值大于 0.5,方可投入正式运行。2、井泵重新启动必须在停泵 15 后进行。

    30、3、井泵正常运行后,每运行 2h 应检查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指示值,指示值 不应有显著变化,且每周应对电机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查。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地热井井泵应立即停止运行:(1)井泵的工作状态没有改变,电压为额定值而电流超过电机额定电流值;(2)出水量不正常,水中含砂量显著增加;( 3)机组有最著噪声和异常振动。5、地热井井泵应每年检修一次。6、地热供热系统运行中应对下列项目进行观测和记录:(1)地热水的开采量和回灌量;(2)换热器、过滤装置及管路的压力数据变化;(3)换热器冷、热流体进出口的温度;(4)事故、故障的记录;(5)维护、检修的记录。7、供热期结束,应对地热并井泵、循环泵、补水泵、热泵、换热器及调峰等设 备进行维护保养。8、地热热源与调峰热源联合运行的系统中,地热热源应首先投入运行,满负荷以后,调峰热源应按照多热源联网方式运行,并应随室外气温变化增减负荷


    注意事项

    本文(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