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杨红杰.docx

    • 资源ID:4194549       资源大小:37.8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杨红杰.docx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杨红杰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高新一小 红杰一年级新生大部分都有参加幼儿园的培养学习,对一年级教材的容大部分都有所掌握,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容要详细讲,哪些容可以略讲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我想,今天的教材分析让我们共同探讨并明确

    2、地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尺度;并向各位老师分享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听我在读教师用书上已有的容。因此等一下我不再对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教师用书已经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复罗嗦,以免浪费大家的时间。我只是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充说明。但是强调的是:上课之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以及教师用书,特别是教师用书,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题。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的进位加法和10以的加减法,

    3、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我就不一一细读了(课件出示),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

    4、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体、圆柱、球、长方形、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一教材的整体编排

    5、特点教学参考书上已有了明确的说明,接下来我就按照教材的顺序分单元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课件出示,不读,只看)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和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第一单元只有一个课时,主要让学生有一个数数的概念:如:我们常会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等等,这就是数数;数物体的个数时,要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是几,

    6、就是物体的个数。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23页(课件主题图),是这一单元主题图:美丽的校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了质的飞跃,作为开学第一课,作为学习数学的第一课,教材为他们呈现了一幅校园情境图,向他们介绍校园里的情况,教会他们与老师与同学之间交往,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情操,这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掌握学生数数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学生数数的方法,为正式的教学做准备。 接着在教材的第4页第5页(课件4、5页)给出了110个数,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感觉到

    7、知识前后的联系,也将数数和认数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一教学当中有以下几点请老师们注意一下。(课件:教学建议)第一: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观察能力比较有限,有意注意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短的,当你出现主题图的时候(课件主题图),孩子们可能马上被图画以及人物所吸引了。这时,老师不一定要急于让学生数一数,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先观察图中的情境,说一说,然后带着任务去数一数。在数的时候,引导学生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老师可以按照图中事物数量的多少,由少到多引导学生进行数。先数一数图里国旗有几面,楼房有几幢等等。也可以按照方位让学生数,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数,

    8、可以先数天空中的小鸟有几只,或者说远处的楼房有几幢等等。其实老师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的老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当中逐一出现人和事物,还有老师把学校的背景画在黑板上,然后用卡纸上绘好的人和事物在黑板上移动,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来数数,学生和老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充分的数,完成数数的任务,掌握数数的方法。(课件:教学建议)第二: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比如主题当中数量是1的事物,除了国旗以外还有教学楼、教师,数量是2的事物除了单杠、农舍、跳绳的学生,充分利用资源掌握数数的方法。我们有的老师除了让学生充分的数主题图当中的事物,还让学生数身边的事物,比如数一数教室里的桌椅、门窗、灯管等等

    9、。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充分的数数。(课件:教学建议)第三: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始终贯穿整个小学教育之中的。在教材当中没有单独的容进行教学,都是与数学教育相结合进行教育的。(课件主题图)在这一幅主题图中出现了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小气象站可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意识,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出现垃圾筒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境可以用来培养合作的意识。老师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总之,这部分容看起来简单但非常重要,对以后进行正式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老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数数认数的情况,不

    10、仅要知道学生是否能进行口头的数数,而且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的数出物体的个数来。但是准备课就是准备课,虽然在这里教材给出了110个数,如果学生不能全部的认识它们,也不能很好的数数时老师也不能拔高要求,因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正式教学这些容的。以上就是第一单元的容。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二单元比一比:(课件比一比)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单元的具体编排(课

    11、件三、具体编排)。首先来看比多少,这部分容主要通过和具体呈现,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掌握一一对应的比多少的方法。首先教材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容。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第67页(课件67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的故事情境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对这个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了,教材就接着这个故事设计了生动的情节,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学习当中来。教材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与搬砖的比较,小猪与所扛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如何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来比多少。这部分教材还提供充分

    12、的教学资源。(课件石桌)比如一石桌三个苹果四个葫萝卜四只矮凳,教材还给出了一个问题,(课件小猪小棒)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地比较,让学生感知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科书第8页安排了两个“做一做”,(课件第1题)第一题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的进行比较,(课件第2题)第2题也是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物体的多少,左边两个学生是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而右边两个学生可能是直接看出来的,也可能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教材这样呈现是提示老师在比较的时候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老师不必强求一定要用哪种方法来比较,只要是正确的比较就可以了。在练习当中教材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变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

    13、来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科书第11页的第2题,(课件公鸡鸭)是属于比多少的变式练习,公鸡和鸭子首尾对齐,但只数不同。学生不能直观地通过一样长来比较数量,要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用虚线连起来;或者通过“数”的方法,直接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来比较,都是可以的。接下来看第2部分容,比长短、比高矮。长. 短”和“高. 矮”都是关于物体长度的比较,“长. 短”是横向的长度比较,“高. 矮”是纵向的长度比较。在实际教学中比长短和比高矮可放在一节课。(1)比长短。进行长短. 高矮的比较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比较或者间接比较的方法。直接比较时把物体的一

    14、端对齐,看另一端,从而获得比较的结果;而需要借助格子。虚线或其他工具等中介物的帮助来获得比较结果的,就是间接比较。比长短的例题给出的都是直接比较的方法,没有介绍间接比的方法,但在练习中就渗透了间接比的思想。如第12页的第5题,是借助格子进行比较长短的。同时这一题渗透了用相同单位比较的思想,为教学长度单位做准备。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来表述,如: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教科书第12页第6题:这是比长短的一道变式练习题。教材呈现了一条弯曲的蛇和一条伸直的鳄鱼,并头尾对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鳄鱼是伸直的,蛇是弯曲的,如果蛇伸直身体一定比鳄鱼长,是常识的渗透。老师还可以

    15、用绳子进行演示一遍,学生会更明白。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分3部分: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0的认识。教学建议:15各数的认识。主要从:基数含义;认、读、写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序数含义;组成。这六个方面进行的。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教科书第1415页,主题图的教学有两部分容:数数和认数。建议都让学生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尤其是3和4的教学,让学生跟着老师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3条边,形有4条边。2.15各数的顺序。教科书第16页: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直观感知:在前一个数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我觉得每间学校的资源都有所不同,

    16、大家也不必限于用计数器和现成的点子图,拨计数器的珠子可换成摆水贴教具等等,没有现成的点子图就徒手画圆也行。只要将5个数的点子图同时呈现在黑板上,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就行了。3.15各数的大小比较。这单元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因此在这里要重点解决“”“”“”的含义以及能用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之前学习的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猴子比香蕉多,猴子比雪梨少,从而引出 33、32、34,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结果。记这些比较的符号时,教师可以自己编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抽象数学符号的名称。4.第

    17、几。这里我提点一下的就是:除了利用“排队买票”来教学第几之外,还可以用自己班的学生排队来学习第几。竖着排的时候直接学习第几,横着排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从左数起,谁排在第几,从右数起,谁排在第几等等。左右的正式教学安排在一年级下册进行。但是在一年级上册的习题中已经出现了“从左数”“把右数的”等要求,如:书本18页做一做第2题、第22页第9题。注意,这里说的左右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我觉得这样活用教材不仅符合生活实际,而且更活,更生动,还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到顺序的变化。5.几和几(数的组成)。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非常有用,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法,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减法,又快又不容易

    18、出错。因此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数的分成,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1.加法的含义。加法是表示两个数合起来的运算2.减法的含义。减法是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其中一部分的运算。我们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过程中,多用手势表示合并、去掉其中一部分的过程。3.加减法的计算。计算加、减法,既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得出结果,如41就是从4数起,往后数一个,就是5;51则是从5数起,往前数一个,就是4。也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如41,就想4和1组成5;而31,可以想( )13,所以结果是2。一般说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法,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减法,又快又不容易出错。在教学时,应提倡算法多样化

    19、,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优化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另外一个要强调的是:从这里开始要尽量训练学生用3句话简单表述图意。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科书第29页。这里重点解决:0表示没有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这单元包括两部分容:立体图形(长方体、体、圆柱和球)、平面图形(长方形、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这单元,主要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知道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的其中一个面。平面图形的特征又是怎样的。1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感受物体的形状。老师

    20、必须在课前做好学具收集工作,当然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自己身边的物体(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小皮球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动手操作工具。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体的形状。还可以通过推一推、滚一滚、转一转、搭一搭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如圆柱、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体、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还可以补充一个练习:立体图形间两两组合进行搭房子,看看哪一组的两个图形搭得最稳,不易倒塌。2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例题是通过描画出立体图形的其中一个面,然后再分类整理而抽象出其

    21、平面图形的。我觉得,除了这样的方法外,还有一个方法更直观地呈现出:平面图形都是立体图形的其中一个面。如:事先用鲜艳的卡纸描画出长方体的几个面,剪下来,再重新粘在长方体上。在上课时,我们直接从长方体上撕下其中的面长方形,让学生直观感知。这样的效果很好。同时我们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画画、涂色、拼摆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3练习。教科书第37页第5题,“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左边是平面图形,右边是立体图形,是一道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结合得很好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之前学生已有用立体图形描画平面图形的经历,因此,这题到了练习并不难,而有争议

    22、的第3行怎么圈?圈圆柱一定是没错的,但是,要不要圈球呢?老师只要简单跟学生说说: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纸面,沿着球画大圆,是能够画出圆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很难画。因此,一般我们不选择用球画圆。第五单元分类在这一单元,分开两部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在分来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但是在评价儿童的分类能力时,重点是看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的依据。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操作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并使学生体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及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例如:教学39页例题是,可以让学生

    2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笔活动(笔就由4位学生的合起来凑成,我们适当帮助小组之间调调),让学生体会到,那些笔可以按颜色分的,可以按削过没削过分,可以按带不带橡皮头分。使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使学生体会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至于例题下面提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分?”学生能通过操作知道那些笔还可以按笔杆的形状分(圆柱、棱柱),按笔的型号分(HB、2B、6B),按材质分(木头、报纸)等等的分来标准当然好,如果找不到,老师也不要刻意要学生找,只要简单提提就行。书本第39页“做一做”。有4种分法:一是按水果、二是按卡片形状,三是按卡片底色,四是按有无叶子分。

    24、在选择学具和教具时,老师们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特点选择教具学具。例如,红豆、绿豆、花生、大豆等让学生进行单一标准的分类,用扑克牌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使学生感到很亲切,而且又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从而培养起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学生要熟练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例如:首先要观察所给的物体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把这些特点作为分类的标准,然后根据这个标准进行分类。例如书本40页第3题: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三角形、圆形、形都是平面图形,按这个标准来分,体就是不同的,体是立体图形;三角形、体、形都有角,按这个标准来分,圆形就是不同的。因此,学生能对自己的选择能说出分类的标准,老师应给与充分的肯定,当要注意不要鼓

    25、励学生钻牛角尖,而要引导学生按事物间的本质进行分类,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它们的不同,不能任意夸大,否则每一个都是不同的,我们将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注意结合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例如在教学了分类容之后,有的老师让学生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或者回家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冰箱、衣柜、玩具)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有三部分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6、7的加减法这部分首次教学一图两式的知识。建议在教过程中多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边摆边说,来理解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尤其是多用手势

    26、表示去掉左边,剩右边等。6、7的加减法这一部分还首次教学带大括号的用数学的知识。老师要教会学生根据情境图,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观察图中问号是在“ ”的上面还是下面,在下面表示把左右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要用加法来计算。在上面的话,表示已经知道左右两边的总数,求左边部分或者右边部分,根据“整体部分另一部分”,都用减法计算。简单来说就是:问下边用加法;问左边,减右边;问右边减左边。8、9的加减法。教科书第56页8、9的加减法,第一次出现一图四式。接着在教科书的第57页,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再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抽象

    27、出4道算式的3个数字,让学生明白用这3个数字就可以写出4道算式。并且在一图四式的学习中掌握想加算减的方法。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教科书第72、75页,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来解决,并会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学时老师可以把挂图剪开逐步出示,体现连续变化。在看图列式时,已知总体求部分的教学。由于图中两部分的数目都可以数出来,所以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不应该断然否定。但这不等于可以放任学生的想法,老师还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否则一旦形成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例如,当数

    28、目增大,不能通过数数知道两部分的确切数目,学生的这种解题思路就会受挫。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类情况,建议老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作对错的评价,可以先请学生依次说一说这图提供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然后逐步帮助学生理清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明确这类问题应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达到学生正确列式计算的目的。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容:两部分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三、教材说明: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教科书第84页,从实际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

    29、规则等的教育。这一单元的容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例如教科书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约有多少个辣椒吗?”就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老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有多少的题目都可以先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第八单元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容: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1钟表是表示时间的工具,它有时针和分针,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2钟面上有12个数,我们可以这样看“整时”: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我们还可以这样看“半时”: 当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两个数之

    30、间,就看两个数中较小的数是几,就是几时半。三点说明:一是:教材中釆用12时记时法,不用24时记时法,我们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来表述,说出上午、下午、晚上几时,帮助学生巩固认识。二是:关于时间的写法,根据新闻出版署的规定不能再写居中的“比号”,要写在下部的“冒号”,我们注意一下就可以了。三是:有的老师提出来学生没有学过1时60分,在用电子表显示半时的时候,学生对点右边的“30”表示半时不好理解。在教学中,老师不用过多解释,也不用让学生迁移类推,只要告诉他们“30”表示半时并知道怎么写就行了,在以后学习1时60分时学生还要进一步认识半时。2个教学建议:1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

    31、间。因为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所以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例如,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时间,或者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调查一下周围的商店、邮局、医院的开门关门时间,在课上说一说,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时间。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老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第九单元20以的进位加法教学容主要包括:20以的进位加法、用数学。20以的进位加法的主要方法是凑十法。当计算4、3、2加几时,还可以利用“交换加数位

    32、置,和不变”来计算,使计算简便。如:399391212。最常用的“凑十法”是看大数分小数。如:94= ,看到9想到1,4分成1和3。9加1得10,10加3得13。所以94=13。86 ,看到8想到2,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所以86=14。至于5加几,由于5很特殊,首先人们有一五、一十数数的习惯,另外每只手有5个手指,伸出双手5加5得10,也很容易想到“拆大数与5凑成10”。这里也提倡算法多样化,并注意优化算法。有些学生用数数的方法(包括点数、接着数),也可以,不能强求。这一部分跟其他单元的用数学最打的区别在于第一次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和条件。如书本101页例3:“乐队有5人”,这个条件在图中也可以数出来,但这里是用文字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报告杨红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