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docx

    • 资源ID:41531       资源大小:28.1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docx

    1、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策略;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的培养教学准备:幼儿各种表情图片若干;小班入园录像片段;幼儿情绪发展案例; 幼儿情感研究资料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照片观察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2、【自我分析】你们今天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由此分析并引出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心情和心境就是情绪)在分析过程中并把握几个关键词:主观体验。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即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主体不同,每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就不一样,因此大家的心情也就不同。需要。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来取什么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如果某一事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的需要,人对其产生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某事物不能满足或违背人的需要,人对其产生否定的态度和体验。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情绪与情感是时刻地联系在

    3、一起的统一体,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婴儿饥渴或身体不舒适时就会有“哭”的情绪体验,吃过奶会做出“笑”的情绪体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进展,会产生对父母,对祖国爱的情感,并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 高级情感体验。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发生得早,而情感产生得晚,两者有着先后之分。以一例简单证实即用刚出生的婴儿。 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是主要从当时的情况好与坏来下结论,所表现的心境反映与面部表情;情感则所体现出来的特性是带有一种稳定性

    4、、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的效果反映。二、情感与认知过程【自我分析】1当你们听到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罪行时会义愤填膺,而2岁的幼儿却不会有任何的情感体验,这是为什么?2如果是你们很喜欢的课程,在上课时积极性高,求知欲强,学习效率也高,往往考试成绩也会很理想,反之则不然。这说明了什么。在分析以上两个案例的基础上,总结情感和认识的关系:(一)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有赖于人对该事物的认识,评价,人只有在认识过程中才能判断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情感体验。“有所知,才有所感。”而且,人的情感又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产生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越

    5、深厚。学生对我们祖国力我们中华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越多,理解得越深刻,爱国主义情感也就越深切。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认识是情感的基础的道理。(二)情感影响认识过程人的情感不仅以认识的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来说,积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它能够推动促进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去认识事物,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阻力,它会阻碍人们认识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降低认识活动的效率和水平。三、情绪、情感的分类(一) 情绪的分类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情绪状态。1心境定义: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心境产生的

    6、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如: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人际关系、激情和余波、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因素。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惊厥等。激情具有冲动性,发生时强度很大,它使人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生理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引起激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强烈的欲望;明显的刺激。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全部力量,迅速而及时地做出决

    7、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应付紧急情况,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应激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境以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思考与讨论】以上三种情绪有什么不同?总结要点:它们在引起的原因、保持的时间、表现的强度和反应的特征等方面存在不同。(二)情感的分类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不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和美感。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语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将掌握的社会道德标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当人们用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思想、言图、言论、行为时,认为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如果认为不符合道德需要,就会产生否

    8、定性的情感。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真理时产生求知欲,了解认识未知事物时有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出现迟疑惊讶和焦躁,问题解决后产生强烈的喜悦和快慰;在坚持自己看法时有了强烈的热情,这些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3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与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标准是美感产生的关键,客观事物中凡是符合个人审美标准的东西,就能引起美感体验,审美时个体的心情是自由的,愉快的、轻松的。【辨析】你认为以下几种体验分别属于哪种情感?为什么?1、对别人的大公无私的行为感到满意,产生敬佩之情,对别人的损人利已行为产生愤怒蔑

    9、视的情感。自己尽到了社会责任感到心情舒畅,心安理得;未尽到责任感到内疚惭愧,痛苦不安。2、当你考试取得好的成绩时会感到高兴和快乐,考试失败时则失望或沮丧。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一、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提问引入】你见过刚出生的婴儿吗?他们有没有情绪表现?什么时候有?是怎样的情绪表现?【照片观察】出示新生儿各种表情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原始的情绪反应 1本能的情绪反应观察和研究普遍表明,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初生的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舞动等,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原始的、基本的情绪是进化来的,是不学就会的,天生的

    10、,儿童先天就有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2原始情绪的种类华生的研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1919)根据对医院500多名婴儿的观察提出了: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华生还详细描述了这些情绪的原因和表现:(1)怕华生认为新生婴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持引起的。当婴儿安静地躺着时,在其头部附近敲击钢条,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儿会发抖、大哭、呼吸急促、双手乱抓。(2)怒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如,用毯子把孩子紧紧地裹住,不准活动,婴儿会发怒,他把身体挺直,或手脚乱蹬。(3)爱爱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

    11、体敏感区域产生。如,抚摸孩子的皮肤,或是柔和地轻拍他,会使婴儿安静,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是展开手指、脚趾。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分化为若干种。有些人认为新生儿的原始情绪只能区分为愉快和不愉快,所谓愉快,仅是“不是不愉快”的表现而已。(二)情绪的分化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有关早期情绪分化的理论。1、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他认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 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

    12、爱;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2、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儿童情绪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0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而且往往是生理需要引起的情绪占优势。0.53个月,出现了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但这些情绪不是高度分化的,只是在愉快与不愉快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面部表情。46个月,开始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欢、忿急。(2)分化阶段(15岁)这一阶段儿童情绪开始多样化,从3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3)系统化阶段(5岁以后)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情绪生活的

    13、高度社会化。这个时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多种高级情绪达到一定的水平,有关世界观形成的情绪初步建立。3、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伊扎德是当代美国和国际著名的情绪发展研究专家。他关于婴儿情绪发展的研究及据此提出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情绪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伊扎德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46周时,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时,出现愤怒、悲伤;57个月时,出现惧怕;68个月时,出现害羞;半岁1岁,出现依恋,分离伤心、陌生人恐惧; 1.5岁左右,出现羞愧、自豪、骄傲、操作焦虑、内疚和同情等。二、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儿童最初出现

    14、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材料分析】有研究表明,儿童产生愤怒的原因有1、生理习惯问题,如不愿吃东西、睡眠、洗脸和上厕所等。2、与权威矛盾的问题,如被惩罚,受到不公正待遇,不许参加某种活动等。3、与人的关系问题,如不被注意,不被认可,不愿和人分享等。研究结果发现,2岁以下儿童属于第一种情况最多,34岁属于第二种情况占45,4岁以上儿童则第三种情况最多。思考与讨论:从上述研究中分析引起不同年龄幼儿情绪情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这说明幼儿情感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所谓情绪动因是指引

    15、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婴儿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在中大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幼儿非常希望被人注意,为人重视、关爱,要求与别人交往。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幼儿的情绪情感与社会性交往、社会性需要的满足密切联系,幼儿的情绪情感正日益摆脱同生理需要的联系,而逐渐社会化,其社会性交往、人际关系对儿童情绪影响很大,是左

    16、右其情绪情感产生的最主要动因。2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一个研究发现,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第二类,儿童对教师微笑;第三类,儿童对小朋友笑。这三类中,第一类不是社会性情感的表现,后两类则是社会性的。该研究所得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次数比较见下表:表1 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年龄自己笑对教师笑对小朋友笑总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1岁半6755.34738.8475.791211003岁11715.6233444.5929839.79749100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从1

    17、岁半到3岁,儿童非社会性交往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会性微笑的比例则不断增长。3情感表达的社会化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些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表情日益社会化。表情的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言语表情。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二是运用社会化表情手段的能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一般而言,辨别表情的能力一般高于制造表情的能力。(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1丰富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

    18、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其二是情绪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这一点在前面的情绪的分化中已经涉及,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少数的几种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分化、增加。(2)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例如,23岁年幼的儿童,不太在意小朋友是否和他共玩,而对幼儿,小朋友的孤立、不和他玩,以及成人的不理,特别是误会、不公正对待、批评等,会使幼儿非常伤心。2深刻化 所谓情感的深刻化是指指向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如,年幼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是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来源,而年长儿童则

    19、已包含对父母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思考与讨论】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情感逐渐深刻化?要点总结:主要是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幼儿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发展是情感体验逐渐深刻化的基础和前提。(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案例分析】 1小班幼儿入园的录像片段2当妈妈离开时,某3岁幼儿哭着要妈妈,这时,阿姨给他一颗糖,孩子拿着糖高兴地笑了。3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高兴地拍起桌子来,周围的孩子也会跟着拍,而且情绪也和第一个拍桌子的孩子一样兴高采烈。一个小朋友喊:“叔权好”、“阿姨好”,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喊;一个小朋友拉着叔叔的手,亲眼地表示要和叔叔一块玩,其他小朋友也会围上来,做同样的表示。思考与讨论

    20、:上述几个案例中分析和总结幼儿情绪调节方面有哪些特点?1情绪的冲动性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婴幼儿往往由于某种外来刺激的出现而非常兴奋,情绪冲动强烈。儿童的情绪冲动性还常常表现在他用过激的动作和行为表现自己的情绪。随着幼儿脑的发育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即在成人要求下,由于服从成人的指示而控制自己的情绪。到幼儿晚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成人经常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所参加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逐渐养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2情绪的不稳定性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

    21、长,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仍然是不稳定、易变化的。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情境性。婴幼儿的情绪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易感性。所谓受感染性是指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幼儿晚期情绪比较稳定,情境性和受感染性逐渐减少,这时期幼儿的情绪较少受一般人感染,但仍然容易受亲近的人,如家长和教师的感染。因此,父母和教师在幼儿面前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3情绪情感的外显性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儿童,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于外,丝毫不加以控制和掩饰。随着言语和幼儿心理活动有

    22、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儿童调节情绪的外部表现的能力的发展比调节情绪本身的能力发展得早。婴幼儿情绪外显的特点有利于成人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但是,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以至情绪本身,是社会交往的需要,主要依赖于正确的培养。同时,由于幼儿晚期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三、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回忆与思考】高级情感有哪些?在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你观察到幼儿有哪些高级情感的表现?(一)道德感先学前期幼儿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

    23、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二)理智感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对一般儿童来说,5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同时,幼儿喜爱进行各

    24、种智力游戏,或者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下棋、猜谜语、拼搭大型建筑物等等,这些活动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有助于促进理智感的发展(三)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的美的体验,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有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倾向于注视端正的人脸,而不喜欢五官零乱颠倒的人脸,他们喜欢有图案的纸板多于纯灰色的纸板。幼儿初期仍然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等产生美感。他们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比如,对拖着长鼻涕的样子感

    25、到厌恶,对于衣物玩具摆放整齐产生快感。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活动中体验到美,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美感的发展。【案例分析】下列案例中分析幼儿心理表现,她们分别属于哪一类高级情感?有什么特点?1在中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的“告状行为”。如:“老师,强强又打佳佳了。”“老师,明明推了我一下。”2以下是一位母亲与3岁半儿子的对话,妈妈问:“天天,这几天在幼儿园有什么进步?”儿子回答:“王老师说了,我开始会自己穿衣服了。”妈妈继续问:“还有哪些进步?”儿子说:“王老师说了,我越来越有礼貌了。”;“王老师说了,我吃饭不挑食了。”。3一个5岁的幼儿常常喜欢拆卸玩

    26、具,拆了又拼,拼了又拆。第三节 学前儿童情感的培养【案例讨论】案例陈述:方方离开自己的座位向门口跑,随即方方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副瘪着嘴欲哭的表情。妈妈推门进来,抱起方方。“奶奶呢?奶奶”“奶奶在家呢。”“不要不要,我要奶奶接!”方方哭了。“奶奶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妈妈带你回家。”“没有,没有,我要奶奶来带我!”边哭闹边推妈妈。妈妈耐心地讲着。方方越哭越厉害。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妈妈一脸尴尬。终于,妈妈失去了耐心。“你不想跟妈妈回家就一个人呆着,我走了。”妈妈生气地放下方方,装着要离开。方方哭得更厉害了。束手无策的妈妈满脸祈求地望着站在活动室门口的班教师。分组讨论:1、如果你是方方的老师,你

    27、该怎么做?2、教师如何消除幼儿消极的情感,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教师的做法:老师走到方方身边,轻轻地拍着方方,拥抱到怀里,边给方方擦眼泪边说:“方方乖,方方不哭,让老师来帮助你,好不好?”“好”方方抽抽搭搭地说。“方方现在很伤心吧,你告诉老师,是什么事情让方方这么伤心呢?”这话问到了伤心处,还没等老师说完,方方又大声地哭了起来,“我不要妈妈带我回家,我要奶奶带我回家。”“噢,老师知道了,方方每天跟着奶奶,最喜欢奶奶,幼儿园里呆了一天,最想见到奶奶,是不是?”这可说道了心坎儿了。“是”“妈妈说,奶奶的脚扭了,不能来带方方了,我们先跟妈妈回家,快点见到奶奶,好吗?”“不要不要,奶奶脚没扭,早上是奶

    28、奶送我来的,我要奶奶来带。”“噢,是这样。那我们先给奶奶打个电话,老师也想知道奶奶的脚到底怎么样了,好吗?”方方在老师说出“打电话”开始,嘴巴里就不停地答着“好,好”,同时,哭声停止了,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老师带着方方打电话。方方对着电话说着,脸上阴转多云。来到妈妈身边,脸上竟有了笑容,“快回家看奶奶!”妈妈如释重负。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婴幼儿的情绪受周围环境气氛的感染。别人的情绪因素使他们在无意中受到影响,可以说,婴幼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1、保持和谐的气氛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竞争的环境,使人容易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这对儿童

    29、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正确对待幼儿的依恋,对孩子的情绪发展有重要意义。母亲在给孩子喂奶时,就要同时注意与孩子的感情联系。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把喂奶过程只当作事务性动作,这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分离焦虑或不能从亲人那里得到爱的满足,可能导致婴幼儿情绪发展的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伸到日后的发展。孩子初次入托或上幼儿园的时候,是分离焦虑容易加剧的时期。这时,孩子不但较长时间离开亲人,而且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哭泣和

    30、不安是经常发生的。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师生情,主要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幼儿需要得到教师较多的注意、具体接触和关爱,特别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很愿意搂着老师,让老师摸摸头,亲一亲。有位老师规定:谁做得好,就让他多骑一次“大马”(骑在老师的腿上),小班幼儿很喜欢争得这种奖励。大班幼儿更多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二)成人的情绪自控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成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也无所适从,情绪也不稳定。(三)采取积极的教青态度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31、许多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不行!”“太笨了”“没出息!”等等。经常处于这些负面影响下,孩子情绪消极,也没有活动热情。有个孩子平时画画并不太好,当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第一次拿到奖品张小画片回家时,妈妈高兴地说:“太好了!孩子,我知道你能行,你画的大红花多么漂亮!”从此,孩子对美术产生了兴趣。而每次画完一张,都拿给妈妈看,妈妈总是说他画得好,有进步。孩子果然越画越好了。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孩子总是愿意把自己的见闻向亲人诉说。孩子感受到和老师亲,对老师信任时,也总是愿意向老师诉说。可是成人往往由于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有时成人认为孩子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有时孩子因此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成人的注意。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婴幼儿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