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版)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讲解.doc

    • 资源ID:4136       资源大小:166.9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版)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讲解.doc

    1、第一章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2.沉积古地理学:对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当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再造当时的海陆分布、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的学科。3.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4.沉积环境: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貌单元,并以此和相邻的地区相区别。5.沉积(相)模式: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6.相标志:存在于沉积岩(物)中对沉积环境具有指示意义的成因标志。如水平层理、平行层理。 7.瓦尔特相律: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

    2、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8.现实主义原则: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也曾以基本相同的强度在整个地质时期发生过,古代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作用加以解释9.沉积体系:沉积体系是成因上被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 10.垂向层序:垂向层序通常是指某一沉积相内部随时间演化,沉积特征(粒度、沉积构造等)在垂向上的规律变化。 11.垂向序列:垂向序列通常是指几种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12.进积型垂向序列:是指沉积物在不断向沉积盆地中心方向推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粗粒的或浅水沉积物覆于细粒的或相对深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序列。 13.退积

    3、型垂向序列:是伴随沉积盆地水体的不断扩张,形成的细粒的或较深水沉积物覆于粗粒的或相对浅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序列。14.相分析的基本思路:通过观察沉积相,寻找相标志,得出沉积参数或者沉积条件,今儿推出沉积环境。第二章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母岩:风化前的岩石 物源区:供给沉积物的地区 陆源碎屑: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的残余碎屑物质。1、 沉积物的四种来源1) 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 2) 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 3) 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热卤水;4) 宇宙源物质陨石、宇宙尘。2、风化作用的类型及产物1.碎屑物质

    4、: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如石英、长石、岩屑、云母碎片,锆石砂等。2.不溶残积物:母岩在分解过程中新生成的不溶物质,如粘土矿物、氧化铁色素。 3.溶解物质:呈溶液状态被带走。 第三章流体:流动的物质。 流体的粘滞性: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力抵抗剪切变形;但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称为粘滞性。 牛顿流体:凡是服从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层流:流体质点的运动有条不紊,呈不混杂并呈现分层流动的状态。 紊流:流体质点的运动呈分层流动状态被破坏,发生互相混杂,并且有纵向脉动。 根据0.6mm, 水槽宽2.44m, 长45.72m的实验结果流动强度与底床形态(层理类型) 第四章牵引流:是以一定的

    5、动力(推力或上举力)拖曳(或牵引)导致流体运动并带动碎屑颗粒运动的流体。 重力流:是水和悬浮颗粒的高密度混合体,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高密度流体 载荷: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称。 浊流:是一种混合着大量自悬浮沉积物质的高速紊流状态的混浊高密度流,也是由重力推动流动的重力流床沙形态:随着流体流动强度的变化,在床沙表面相应出现不同的几何形体。 管道条件下: 当Re2320时为紊流,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旋涡的急湍的流动,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3碎屑颗粒在牵引流介质中的搬运方式有?(滚动搬运,跳跃搬运,悬浮搬运)4、尤尔斯特隆图解(牵引流中颗粒大小与水

    6、体流速关系)(1)颗粒开始搬运(侵蚀)的起动流速,因需克服其本身的重力和彼此间的吸引力,要比继续搬运的速度大;(2)大于2mm的砾级碎屑的起动流速比沉积临界流速大,但二者差较小(两个速度都较大),而且随流速增大起动的颗粒也同样增大,因此砾石很难作长距离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推移前进。(3) 0.05-2mm砂级碎屑颗粒所需的起动流速最小,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较小。砂级颗粒易搬运、易沉积,最为活跃,故砂粒常常是呈跳跃式前进;4)小于0.05mm的泥级颗粒,两种流速相差很大,特别是更细的泥级颗粒,在流水中长期悬浮,大部分搬运到比较安静的水体中慢慢沉积下来。总之,随着流速逐渐变小,碎屑颗粒从粗到细依次

    7、沉积,或流速频繁变化可形成大小颗粒混杂堆积。5 牵引流与重力流的区别(搬运作用、沉积作用)。(1)从分布规律上看,浊流及其它重力流沉积不服从机械沉积分异顺序,只在深部沉积位置上沿流动方向出现由粗到细的变化,而且在完整的浊积物层内,自下而上也有相应的变化。(2)在浊流内的碎屑颗粒(粗到细)几乎全部呈悬浮状态,并且是高浓度的。悬浮颗粒可以较粗。在牵引流中,三种搬运方式都存在,其中仅细颗粒(如泥质)具有悬浮搬运的特点,浓度也低。 牵引流和浊流在实际作用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6. 沉积分异作用-按沉积物的物理特性(颗粒的大小、形状、比重)或化学成分,呈规律性依次沉积的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第五章

    8、原生沉积构造: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以及在其固结以前所形成的构造。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生成的沉积构造。流动构造:是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流动在沉积物表面及内部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层面构造:指保存在沉积岩层面(顶面或底面)上的各种特征。波痕:是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高之比(L/H)。波痕对称指数(RSI):向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与背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之比(L1/L2)。改造波痕:在水流及波基面变化的情况下,原先生成的波痕受到改造而形成的波痕。冲刷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蚀出来的痕迹,常在上覆砂岩的底面以

    9、凸起的铸型出现。剥离线理:出现在砂岩层面上的水流线理。板状交错层理:单层间界面呈平面而且相互平行, 其各单位的纹层倾向相同,大致反映了单向水流的运动方向(在平行水流方向的剖面上),而在垂直水流方向的剖面上,往往表现为水平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单层间界面亦呈平面,但其界面之间互不平行,使单层呈楔形。在平行水流方向的剖面上,其前积纹层与界面斜交,而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剖面上与界面大致平行或斜交。槽状交错层理:单层的界面为曲面,上下界面之间相互平行或相交,交错层理本身为一槽状,纹层大致为一系列平行于底面的对称曲面,有时由于交错层理彼此切割而呈不对称状(如垂直水流方向)。波状交错层理:单层界面呈波状。羽状

    10、交错层理:两个相邻的交错层单层中的前积纹层倾向相反,一般大致相差180。水平层理:是细粒沉积物中主要的层理类型,纹层呈水平状,厚度12mm,纹层可因粒度变化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或颜色差别而显示出来,是低能或静水环境的标志之一。平行层理: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由中粗砂岩、砾岩组成的层理,是在水流能力比形成大型交错层理更强的高流态条件下的平坦底床上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粗,伴生剥离线理,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脉状层理:水动力作用强,砂供应充分,泥质物质主要分布在砂质波痕的波谷中,而在波脊上很薄或缺失,使泥质物呈脉状分布在砂岩中,俗称“砂包泥”。波状层理: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

    11、,是在泥砂都有供应,且强弱水动力条件交替的情况下形成的,构成砂层与泥层呈交替的波状连续层。透镜状层理:和脉状层理相反,是在水流和波浪作用较弱并且砂的供应不足,而泥的供应更有利的情况下形成的,其特点是砂质透镜体被包围在泥岩中,在横向上不连续,俗称“泥包砂”。爬升波痕层理:水流波痕或波浪波痕的迁移产生,由向上生长的一系列相互叠覆的波痕层理组成。块状层理:是用肉眼甚至借助仪器也辨认不出层内纹理的沉积层,在砂砾岩和泥质岩中都有分布。粒序层理:不对称浪成波痕和水流波痕的区别:浪成波痕的波脊往往出现分叉与会合的特点, 水流波痕的波脊则多中断并被别的脊代替;波长小于4.5cm的不对称波痕一般都是浪成, 浪成

    12、波痕的波痕指数15,浪成波痕的对称指数3.8; 浪成波痕的前积纹层往往表现为成束的分枝状, 并且通过波谷延伸到相邻波痕的翼部上。1 层理的主要类型及其环境意义? 1交错层理 2爬升波痕层理 3递变层理 4平行层理 5水平层理 6均匀层理 7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 8砂泥互层水平层理 9韵律层理2.层面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环境意义? (1)波痕 (2)细流痕 (3)剥离线理 (4)冲刷痕 (5)压刻痕3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的主要区别?水平层理:是细粒沉积物中主要的层理类型,纹层呈水平状,厚度12mm,纹层可因粒度变化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或颜色差别而显示出来,是低能或静水环境的标志之一。平行层理:强水动力

    13、条件下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由中粗砂岩、砾岩组成的层理,是在水流能力比形成大型交错层理更强的高流态条件下的平坦底床上形成的,其特点是颗粒粗,伴生剥离线理,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负载构造(重荷构造):是发育在覆于泥岩层之上的砂岩底面上的一种底痕。火焰状构造:伏泥质物呈尖舌状或牛角状挤入上覆砂质层中。球枕状构造:在泥质层之上的砂岩层底部,砂质层断开并陷入到下伏泥质层中,形成一些紧密或稀疏排列的球状或枕状体。滑塌构造:已沉积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移动而产生各种变形构造。包卷层理:是指夹于未变形层之间的一个沉积层内的纹层具有显著的盘回褶曲或复杂揉皱的一种构造。碟状构造:指粉砂岩或砂

    14、岩中凹面向上的形似碟状的泥质纹层,是在沉积物沉积或固结时由超孔隙压力所引起的孔隙水向上流动形成的。暴露构造:指已沉积的沉积物表面间歇性地暴露于大气下时所形成的各种沉积构造。干裂(泥裂):是饱含水的沉积物表面暴露于大气下时因干涸、收缩而裂开形成的裂缝。雨痕:指雨滴或冰雹降落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小冲击坑,为圆椭圆形,坑缘稍高。假晶:在合适的条件下,盐类矿物如石膏、石盐的晶体在松软的沉积物表面上结晶生长,如果晶体后来因溶解而消失,就留下了具有晶体形态的特征印痕(晶洞)。这种印痕经沉积物充填后,就形成晶体假象即假晶。鸟眼构造:在泥晶、粉晶白云岩或灰岩中,常见有13mm大、多平行层理排列、似鸟眼状

    15、、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或未被充填的构造称为鸟眼构造。帐篷构造:是一种碳酸盐潮坪环境形成的脊型背斜构造。生物遗迹构造:指生物生活期间因运动、居住、觅食、摄食等功能行为而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所遗留下来的、并具有一定形态的痕迹,又称遗迹化石。生物扰动构造:指生物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活动时扰动沉积物,使物理和化学成因的原生沉积构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变形而产生的生物成因构造。叠层石构造:由蓝绿藻细胞丝状体或球状体分泌的粘液粘结细粒沉积物形成的一种具有不同形态的纹层状钙质沉积构造。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粒度分析:确定碎屑沉积物或碎屑岩中各粒级碎屑的结构特征。自生矿物:指沉积

    16、期或同生期形成的原生矿物。狭盐度生物:而耐盐性差,只能在较小盐度范围内生活的生物。广盐度生物:耐盐性强,可以在变化很大的盐度范围生活的生物。古流向指向构造:主要是指那些因沉积介质流动而产生的具有指示水流方向意义的原生沉积构造。错移砂体:上下不同层位的各砂体的垂向投影明显偏离的砂体组合。叠置砂体:上下不同层位的各砂体在垂向上的投影基本重合的砂体组合。这一组合主要是由于受同沉积构造的控制所致。古流分析:确定水流方向。1 粒度分析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1) 直接测量法:一般用于砾岩或砾石,其方法是用尺直接测量砾石的直径或视直径大小,注意测量一定面积内的全部砾石(粒径D2mm),不少于 100个。(2

    17、) 筛析法:用于未固结或胶结较差的含砾砂岩到粉砂岩,它是用一套筛孔直径不同的筛子将砂样过筛,以分成不同的粒级组分,一般筛孔直径为1/4或1/2间隔(=-log2D) ,称出每层筛内砂的重量,并求出其百分含量。筛析法比较简便,也较精确。注意取样应在一个完整层序内,粗、中、细砂均应取样;样品重量一般为25g。(3) 薄片粒度法:一般用于较致密的岩石,其方法是在显微镜下,用测微尺直接测量岩石薄片中颗粒的最大视直径,并将测量值换算成值,按1/4间隔分组,计算各组内颗粒百分数,每片要求统计400500个颗粒,至少300个。 注意由于切片效应的影响,薄片粒度法测得的颗粒视直径比其真直径小0.25或更大,因

    18、此,必须进行校正。(4) 沉降法:用颗粒沉降速度来划分粒级分布,适用于粘土、粉砂级颗粒及其岩石,某些特殊的沉降法可用于砾级颗粒。(5).激光粒度仪法:采用光学原理,通过测量颗粒群的空间频谱来分析其粒度分布。2粒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其意义(特别是累积曲线、概率累积曲线、C-M图)?累积曲线:A:坐标的含义:纵座标为累积百分含量;横座标为粒径,从粗粒一端开始。B:绘图: a、自粗粒开始,依次标出各粒级的累积频率点; b、以圆滑曲线连接各点即可,一般呈型。C:意义:a、反映粒度的分布范围;b、反映颗粒的分选程度;c、提供某些基本粒度参数,如在C-M图中C值对应累积百分含量为1%处的粒径值;M值对应累积

    19、百分含量为50%处的粒径值。D:缺点:对沉积物粗、细尾部反映不明显,而沉积物粗、细尾部被认为是对水动力条件最有指示意义的。概率累积曲线:正态概率纸上绘制,横座标代表粒径;纵座标为累积百分数,并以概率标度,概率坐标不是等间距的,而是以50%处为对称中心,上下两端相应地逐渐加大,这样可以将粗、细尾部放大,并清楚地表现出来。B 4 生物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 生物对盐度的指示(窄、广盐度生物)2) 生物对水深:生物在水体中分布的深度与水体的透光程度、温度、氧气和养料的供给、底层性质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不同深度的水域内,生物的种类也有差异。3) 在深度200m的浅海范围内,生物十分

    20、繁盛,200m的深度范围生物逐渐减少。4) 050m: 藻类、底栖有孔虫、双壳类、腹足类、造礁珊瑚、灰质海绵、无铰纲腕足。5) 50100m:有珊瑚、腕足类、头足类、棘皮类等,且保存较好。因阳光难透入,故藻类少。6) 100200m: 生物逐渐减少,有苔藓虫、具铰纲腕足动物、海绵、海胆。7) 200m:远洋底栖生物主要是海百合、硅质海绵、薄壳腕足类、细枝状的苔藓动物等。8) 生物对底层性质的指示不同的底质,生物和生态不同,如底栖生物是固着还是移动生活等。6 古流的判别标志有哪些?1) 交错层理可用来测量古水流方向,特别是大型板状和楔状交错层理,其意义就更大。因为小型交错层理不仅不容易测量,而且

    21、往往与次要的水流有关。板状和楔状交错层前积纹层的倾向代表古水流方向;槽状交错层理槽轴的倾向代表古水流方向。2) 对称波痕的脊线方向较稳定,其方向大致平行岸线方向;不对称波痕的脊线方向与水流运动方向垂直,其陡坡指向水流方向。3) 槽模的凸起较高的一端指向上游方向;而沟铸型、纵向脊和沟及弹跳铸型则中能反映水流的运动方向,而无法确定其上下游方向。4) 组构是指组分颗粒的空间排列和方位。通常使用的指向组构标志包括砾石、砂粒和生物化石等组分颗粒的定向排列。5) 植干化石在单向水流作用下,其排列方向多平行于古水流方向,但在河口、海滩处也见与古流向斜交的,故需要测量多个(通常为几十个以上)定向数据,取其总体

    22、方向6) 古流的非定向标志包括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形状、成分以及厚度等变化特征。7、 砂体的形态分类 1)平面形态分类A、等维砂体:亦称席状砂体或毯状砂体,长宽比近于11,分布范围从几km2几千km2,如陆棚砂、海滩砂。B、纵长形砂体:可进一步分为条带状、树枝状、带状,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砂体,多出现于沿岸砂坝、障壁坝、也可出现在河流、三角洲平原等环境。2)剖面形态分类A、上平下凸状砂体B、下平上凸状砂体 横剖面C、透 镜 状 砂 体D、楔状砂体:纵剖面2、按砂体展布方向与区域沉积走向关系分:1)倾向砂体:砂体的延伸方向与古斜坡一致,与沉积走向(古岸线)大致垂直,如河流砂体;2)走向砂体:如,

    23、滨岸砂,陆棚砂3、按砂体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分1)错移砂体:上下不同层位的各砂体的垂向 投影明显偏离的砂体组合;2) 叠置砂体:上下不同层位的各砂体在垂向上的投影基本重合的砂体组合。这一组合主要是由于受同沉积构造的控制所致。第六章冲积扇:在山谷出口处,由于地表坡度迅速减缓,洪水及泥石流所携带来的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山麓堆积物。主要分布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区。曲流河: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河床坡降较小,河身较稳定,属高弯曲度河(弯曲度1.5),侧向迁移明显,边滩(曲流砂坝、点砂坝)很发育,其载荷搬运量比较稳定,另一特征是河漫滩规模也较大,并常见牛轭湖。所以其沉积物以发育边滩(河道沉积)与河漫滩典型

    24、的“二元结构”为特征。曲流河主要出现在河流中、下游。辫状河:又称游荡性河流,主河道总体弯曲度不大(1.5),但宽度较大,且被众多河道砂坝分为若干次一级河道,后者绕河道砂坝不断分叉、聚合而呈辫状。平水期,水流占据部分次一级河道,丰水期水流占据大部分或全部次一级河道,并淹没大部分或全部河道砂坝。网结河:又称网结河。属高弯曲率河(弯曲度1.5),是由单河道组成的网状河系,也可简单地看成由曲流河组成的复合河流。网状河特点是河道窄而深,坡度低,河流之间为半永久性的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所分开。河道边滩以砂或砂砾为主,河间湿地占60-90%的空间,以细粒砂和泥炭为主。无心滩沉积,牛轭湖不发育。泛滥平原、天

    25、然堤、沼泽广泛发育。相序上往往上部河漫滩发育大于下部河道边滩沉积,或透镜状河道沙体被厚度很大的细粒沉积物和煤层(湿地组合)包围,形成“泥包砂”的面貌。冲积扇沉积的主要识别标志。1、冲积扇往往呈裙边状分布于毗邻山区的盆缘断裂带的盆地内侧,就单个冲积扇体而言,其平面形态一般呈扇形,倾向剖面形态为楔形或上凹下凸的透镜状。2、一般由厚度大的扇面河流水携沉积物和泥石流沉积物组成,其中,泥石流沉积和筛积物是冲积扇沉积的良好鉴别标志。3、有进积型(向上粒度变粗)和退积型(向上粒度变细)及向上粒度变粗再变细3种垂向序列,以前者和后者较为常见。4、旱地或半旱地扇沉积物颜色多为红、褐、黄橙色等色调,而湿地扇沉积物

    26、则多呈灰、深灰、灰绿等色调。5、沉积物成分成熟度差,具体矿物成分取决于源区的母岩类型。6、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差。7、除分散的脊椎动物骨骼和植物碎屑化石外,通常不含化石。8、沉积构造类型多见块状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冲刷充填构造,偶见不明显的递变层理,砾石的叠瓦状排列现象亦较常见。9、在粒度分布上。CM图表现为PQR段发育的牵引流图形和大致平行于C=M基线的重力流型图形,且图形轴部各点的C值大约为M值的5倍。10、从扇根扇端,沉积物:粒度:粗细;分选:很差较好; 泥石流沉积:多少或无。11、古流样式呈扇面辐射状。曲流河道、辫状河道、网结河道的特征曲流河、辫状河、网结河的沉积特征网状河湿地与辫

    27、状河河道砂坝的区别湿地上的沉积物主要是泥和粉砂,而河道砂坝主要为砾和砂;网状河是多河道,辫状河是多个次一级河道;洪水期辫状河道水流可以漫过砂坝,湿地虽然常覆水,但主要是不流动的“死水”;湿地通常长满植物,而砂坝没有植物。曲流河环境的进一步划分 河流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1、在垂向层序上,下部为河道沉积,上部为河岸、泛滥盆地或湿地沉积,具有下粗上细的粒度变化特征。2、在沉积构造方面,自下而上依次主要为:冲刷面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夹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泥裂、生物扰动构造。3、在粒度分布特征上,概率累积曲线主要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构成;CM图为典型的牵引流图形。4、在古生物特征上

    28、,以植根、植干及植屑化石为主,在泛滥盆地或湿地沉积中可见动物化石。5、矿物成熟度一般为中等较差,粘土矿物一般以高岭石为主,无海、湖常见的自生矿物。6、在砂体形态上,平面形态为弯曲的条带状、网结状、宽带状,横剖面为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箱状。7、曲流河、网结河、辫状河沉积的差异如下表绘图说明湖泊亚环境的划分 湖泊亚相: 滨湖沉积(亚相)洪水湖面与枯水湖面之间 浅湖沉积(亚相)枯水湖面与浪基面之间 深湖沉积(亚相)浪基面以下其它为: 湖泊三角洲沉积(亚相)、湖湾沉积(亚相)、浊流沉积(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的沉积特征1、平面形态一般呈朵状或伸长状;2、湖泊三角洲通常具有向上粒度变粗的进积型垂向层序特点,

    29、自上而下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微相沉积:(1)三角洲平原沉积:主要为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的砂岩构成的分流河道沉积、分流河道间的沼泽、泥岸沼泽沉积;(2)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是具楔状或低角度交错层理的中细砂岩构成的河口坝沉积(上部)、以小型波纹状层理的粉砂岩构成的远砂坝沉积(下部);(3)前三角洲沉积:主要是水平纹理的粉砂岩、泥岩,常含动物化石。湖泊沉积物的基本特征湖泊沉积与能源矿产的关系1、湖泊与聚煤(1)湖滨聚煤,尤其是湖湾地带,常发生泥炭沼泽化而聚煤;(2)湖泊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平原的泛滥盆地聚煤;(3)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的朵叶废弃期,大面积泥炭沼泽化聚煤。(4)湖泊淤浅泥炭沼泽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版)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讲解.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