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Word格式.docx

    • 资源ID:410926       资源大小:383.15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Word格式.docx

    1、SYZ竖圆直竖曲线公切点P. . C.SGQ竖公切反向竖曲线点P. . CFSGC反竖拐曲比较线标记A、B、C冠在比较线桩号前改线、改移、差错改正RG冠在里程桩号前公里标K续上表转角左转角L右转角R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参数A平、竖曲线半径曲线长(包括缓和曲线长)L圆曲线长LcLy缓和曲线长LsLh平、竖曲线切线长(包括设置缓和曲线所增切线长)T平曲线外距(包括设置曲线所增外距)、竖曲线外距E校正值(两切线与曲线长度的差值,包括设置缓和曲线所引起的变动)DJ校超高值HsHc超高缓和长度Lr加宽缓和长度LwLj横坐标X纵坐标Y方位角计算方位角c方向角Z计算方向角Zcj水准点高程EL.设计高程路基宽度

    2、B用地界R/M路面宽度b路基加宽度BwBj路面加宽度bw流量Q流速、计算行车速度V设计水位设位历年最高洪水位高位多年平均洪水位平位历史最高流冰水位冰位历史最高潮水位潮位通航水位航位普通水位通位测量时水位量位地下水位地位东南S西W北N左右面积填高F填挖深C挖填面积AFAT体积长L,1宽B,b高H,h厚d,直径D,dD,半径R,r三角点GPS点第2-2节 测量标志和记录一、测量标志1.标志的种类和用途(1)主要控制桩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反复用于各设计阶段和施工期间的控制性标志,主要有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桥隧控制桩、互通立交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预制或就地浇筑混凝土桩,其

    3、材料及规格如图所示;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2)一般控制桩一般控制桩主要包括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断链桩及其他构造物控制桩等。一般控制桩为5cm5cm(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3)标志桩标志桩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整桩、加桩和控制桩的指标桩。标志桩为(45)cm(1)cm(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桩。2.标志的埋设(1)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桩顶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2)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3)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桩顶应露出地面5cm。

    4、标志桩作为中线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应面向被指示桩。(4)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须面用精细十字线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用红油漆标注“”9直径5cm)记号。(5)改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铁钉打入路面与路面齐平;刚性路面可用红油漆作标记;并均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3.标志的书写(1)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2)位于岩石或建

    5、筑物上的标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并在点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标志的名称及桩号。(3)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程号,不得省略。(4)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序连续编号。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5)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并钉出起点桩和终点接线桩,在终点桩上还应标出与正线接线的相应里程桩号及断链长度。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路线为准计算全程连续桩号。4.水准点桩(1)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其材料与规格如图所示。混凝土桩可预制,也可就地浇筑。(

    6、2)位于山区岩石地段的水准点桩也可利用坚硬稳固的整体岩石凿成凸面;在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利用时,可在建筑物的顶面凸出处设置,点位应用红油漆面上“回”(8cm10cm)记号。混凝土水准点桩顶面的钢筋应锉成球面,水准点桩与主要控制桩共用时,宜按水准点桩要求设置,其球形顶面应刻成“”字记号。(3)水准点桩应按顺序编号,用红油漆书写。定测时尽量利用初测水准点,如初测水准点丢失或需迁移而新设水准点时,前面应冠以D;如同一编号水准点需增加,增加的水准点后应冠A、B。(4)水准点应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的年月。5.标志的保护(1)主要控制桩、水准点桩,测量完毕后应埋设40cm40cm40cm土堆和石堆并利用明显

    7、参照物作为指向标志,现场绘制固定标志简图。(2)一般控制桩的交点桩、转点桩、路线起点桩及其它控制点桩,可采用标明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岩石等方向及距离方式填写固定桩志表,也可采用堆土堆、石堆,或采用混凝土包桩方式予以保护。6.标旗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凡导线点、三角点、交点、转点、水准点等,应设置标旗。标旗可采用红白旗,或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颜色的标旗。标旗设置的高度一般为2m。二、测量记录(1)公路勘测的各种记录簿,应采用专用记录簿;(2)没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得擦改、转抄;(3)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

    8、如测站发生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4)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5)采用电子计算机记录时可按现行的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执行,并应打印出与手薄相同的内容及各项计算成果附于记录簿中;(6)测量结果后,应及时整理、检查所有成果和计算是否符合各项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并签署后,方能交付使用。计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时,对输入的数据应进行核对,计算的打印成果亦应进行校验;(7)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第2-3节 平面控制测量一、一般规定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公路平面控制

    9、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2.平面网主控网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建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应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4.平面控制网的主控网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符合表的规定。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表等 级公路路线控制测量桥梁桥位

    10、控制测量隧道沿外控制测量二等三角、一级GPS5000m特大桥6000m特长隧道三等三角、三等导线、二级GPS20005000m特大桥40006000m特长隧道四等三角、四等导线、三级GPS10005000m特大桥20004000 m特长隧道一级小三角、一级导线、四级GPS高速公路、一级公路5001000m特大桥10002000 m中长隧道二级小三角、二级导线二级以下公路500m大中桥1000m隧道三级导线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5.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主要有GPS所用的WGS-84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1)WGS-84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地球椭球基

    11、本参数长半径a=6378137m地球引力常数(含大气层)GM=3986005108m3/S2二阶带谐系数=10-6地球自转角速度=729211510-11rad/s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短半径b=扁率a=1/第一偏心率平方e2=第二偏心率平方e2=椭球正常重力位u0=.8497m2/s2赤道正常重力ge=s2(2)1980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物理常数长半径a=6378140m108m3/s2二阶带谐系数J2=椭球正常重力位u0=/s2大地原点西安市以北60km的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称之为西安原点。大地原点的坐标是利用1954北京坐标系的坐标(按新测的原点网推算),并按定位参数转换的

    12、坐标。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该高程基准是以青岛验潮站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点,水准原点高出黄海平均海水面。(3)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径a=6378245m高程基准是青岛验潮站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6.平面控制网坐标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3带平面直角坐标投影系;(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km时,可采用;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何带平面直角坐

    13、标系;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3)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大桥、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7.大型构造物的控制网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基本身的精度。二、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三角测量技术规定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6.3.2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 差最弱边边三角闭合差测回数DJ1DJ2DJ3二 等1/250 0001/120 00012三 等1/150 0001/70 00069四

    14、等1/100 0001/40 0004一级小三角1/20 0003二级小三角1/10 00012.控制网的角度各等级控制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小于30,受限制时亦不应小于25。3.加密网可采用插点的方法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三角形的中心附近。同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1:3。对于单插点,三等点应有六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有两个交角为60120的外方向;四等点应有五个交会方向,图形欠佳时其中应有外方向。对于双插点,交会方向数应两倍于上述规定(其中包括两待定点间的对向观测方向)。4.小三角布设要求一、二级小三角可采用线形锁,线形锁宜近似于直伸,传距角应40且1

    15、00,三角形的个数不得多于8个,超过8个时,应增加基线边。三、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三角测量具体规定如下:(1)三边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三边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平均边长测距相对误差(2)各等级三角边网的起始边至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个数不宜多于10个。(3)三边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表,各三角表的内角不应大于100和小于30,受限制时也不应小于25(4)四等以上的三边网,宜在网中选择接近100的角,以相应等级三角测量的测角精度进行观测作为检核。其检核的限差应符合规定。四、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等级附和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每

    16、边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30131/55000 10201/350005一 级171/150002二 级1/1000016三 级1/2000注:其中n为测站数。(2)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五、GPS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控制网分级及技术标准(1)根据公路及特殊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特点及不同要求,GPS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共四个等级。各级GPS控制网的

    17、主要技术指标规定列于表。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每对相邻点平均距离d(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b(ppm)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m(mm)路线特殊构造物一级10250二级5三级四级20各级GPS控制网每对相邻点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平均距离的1/2,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距离的2倍;特殊构造物是指对测量精度有特殊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2)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式()计算: ()式中:弦长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ppm);d相邻点间的距离(km)。2GPS控制网设计(1)GPS 控制网布设应根据公路等级及精度要求、沿线地形地物、作业时卫星状况等因素进

    18、行综合设计。(2)GPS测量采用的WGS-84坐标系需转换到平面坐标系,当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km时,可直接转换到国家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km时,可转换到公路抵偿坐标系。公路抵偿坐标系除可移动中央子午线外,还可选择自己的参考椭球。但所采用的椭球中心、轴向和扁率应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是根据两坐标系公共点的坐标来确定的。GPS 控制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时,应确定以下技术参数:参考椭球的基本参数;中央子午线精度值;纵横坐标的差值;投影面正常高;测区平均异常值;起算坐标及起算方位角。公路路线过长时,可视需要将其分为多个投影带,并在各分带交

    19、界附近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GPS点。(3)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特殊构造物的测量控制网,应同该项目的整个控制网一次完成设计、施测和平差。当特殊构造物测量控制网的等级要求高时,应以其作为首级控制网,先将首级控制网平差。然后将首级控制网点作为该项目整个控制网(次级网)的固定点,参与次级网的平差。为提高整个GPS控制网的精度,也可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进行统一平差,但平差后的精度应满足首级控制网的精度要求。(4)当GPS控制网作为公路首级控制网,且需采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时,应每隔5km设置一对相互通视的GPS点。当GPS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网时,每个GPS点至少应与一个相邻点通视。(5)GPS

    20、控制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并包括较多的闭合条件。GPS控制网由非同步GPS观测边构成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时,其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5条;二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6条;三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7条;四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8条;(6)一、二级GPS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三、四级GPS控制网采用铰链导线式或点连式布网。GPS控制网中不应该出现自由基线。(7)GPS控制网应同附近等级高的国家平面控制网点联测,联测点数应为不少于3个,并力求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本控制网。当GPS控制网较长时,应增加联测点的数量。路线附近具有等级高的GPS点时,应予以联测。同

    21、一公路工程项目的GP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时,在分带交界附近应同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8)GPS点需要进行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PS点与水准点重合,或GPS点与水准联测的方法。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10个。各级GPS控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控制网观测(1)技术指标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规定如表项目卫星高度()15数据采集间隔(s)观测时间静态定位(min)90604540动态定位(min)15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GDOP)68重复测量的最小基线数(%)5施

    22、测时段数21有效观测计划(2)观测计划进入测区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方位角、最佳观测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强度因子、概略位置坐标、预报历元、星历龄期等。观测作乐前,应根据接收机台数、GPS图形、卫星可见性预报表编制观测计划。在实施中,应依照实际作业情况,及时作出调整。观测作业后,应及时绘制联测草图以备后续作调度使用。(3)作业要求观测组必须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观测人员必须按照GPS接收机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观测作业天线安置在脚架上直接对中整平时,对中精度为1mm。天线安置在占见标上时,应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在

    23、基板上对中整平。如现标项部对信号有干扰,应卸去。每时段观测应在测前、测后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天线高之差应不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观测时应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当接收或存储出现异常时,应随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其它接收机以调整观测计划;在现场应按规定作业顺序填写观测手簿,不得事后补记。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全部完成,且记录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将外业数据文件及时转存到磁盘上,不得作任何剔除或删改。磁盘应贴好标签,并妥善保存。基线解算和检核(1)基线解算中所需的起算点坐标,可按下列顺序选用:国

    24、家或其它等级高的GPS控制网点的既有WGS-84坐标值;国家或其它等级高的控制点转换至WGS-84后的坐标值;GPS单点定位观测2h以上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坐标值;(2)当GPS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0km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当大于20km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各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高层的修正。(3)采用M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每一时段应解算出M(MI)/2条GPS基线向量边,并计算出该观测时间段的同步环坐标分量团合差。当各基线的同步观测时间超过观测时间段的80%时,其闭合差值应符合式(8)的要求。Wx(/5) ()Wy(/5) ()Wz(/5) ()W=(/5) ()W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n同步环中的边数。当各基线同步观测时间为观测时间段


    注意事项

    本文(导线测量技术要求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