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防雷中心检测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 资源ID:4102950       资源大小:158.6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防雷中心检测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602020或2416避雷带、均压环和架空避雷线应按GB50057中的规定布置,具体要求见本规程附录A.4中表A.5(规范性附录)。2.2.2接闪器的检查2.2.2.1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引下线电气连接。2.2.2.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是否锈蚀。避雷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避雷带支持件的水平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水平直线距离为0.5m1.5m,其高度不应小于150mm。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规定的49N的垂

    2、直压力。2.2.2.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避雷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本规程表1的要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网、线)与风帽、放散管之间的距离应符合GB50057第3.2.1条第六款和第七款中的规定。2.2.2.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或测高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然后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2.2.2.5 首次检测时应测量接闪器的规格尺寸,应符合GB50057第四章的要求。2.2.2.6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不带铠装不埋地敷设和铠装不接地电缆的其它电气线路。2.2.2.7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高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高度以上时,防侧击和等电位保护措施,

    3、应符合GB50057第3.2.4条第七款,第3.3.10条和第3.4.10条中的规定。2.2.2.8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屋顶女儿墙内或防水层内、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高层建筑物不应利用建筑物女儿墙内钢筋做为暗敷避雷带.2.3 引下线2.3.1 要求2.3.1.1 引下线的布置:引下线一般采用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内主钢筋或其它金属构件敷设。引下线一般不应少于两根,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引下线可沿建筑物最易受雷击的屋角外墙明敷,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的一部分,其

    4、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注:各金属构件可被覆有绝缘材料。2.3.1.2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中第四章第4.2.1条和第4.2.2条的规定。2.3.1.3对各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的具体要求。2.3.1.3.1 各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见表2。2.3.1.3.2 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2.3.1.3.3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

    5、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表2各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的具体要求引下线间距/m1218252.3.2引下线的检查2.3.2.1 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纪录。2.3.2.2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且能承受49N(5Kg)的垂直拉力。引下线支持件间距是否符合水平直线部分0.5m1.5m,垂直直线部分1.5m3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利用建筑物内钢筋做为暗敷引下线的检查方法正在研究中。2.3.2.3首次检测时应测量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

    6、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2.3.2.4首次检测时应用测量每根引下线的尺寸规格。2.3.2.5 检查明敷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测量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m.2.3.2.6 检查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GB50057中第4.2.4条的规定。2.4接地装置2.4.1要求2.4.1.1共用接地系统的要求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接地装置有独立接地要求外,其他建筑物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线(PE)等与外部防雷装置连接构成共用接地系统

    7、。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2.4.1.2独立接地的要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GB50057第3.2.1条第五款的规定。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防雷接地装置独立设置时,地中距离应符合GB50057第3.3.4条和第3.4.2条的规定。2.4.1.3 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时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2.4.1.4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要求。有关标准规定的设计要求值见表3。表3 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接

    8、地装置的主体允许值/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10*天气雷达站共用接地4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配电电气装置总接地装置(A类)10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30*配电变压器(B类)汽车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有线电视接收天线杆电子计算机机房防雷装置卫星地球站5*:凡加*者为冲击接地电阻值。注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波侵入时,距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每隔25m接地一次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20。注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波侵入时,架空电源线入户前两基电杆的绝缘子铁脚接地冲击电阻值不应大于30。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注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中属于GB50057第2

    9、.0.4条第二款的建筑物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注4:加油加气站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注5:电子计算机机房宜将交流工作接地(要求4)、交流保护接地(要求4)、直流工作接地(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接地电阻值)、防雷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要求1。注6:雷达站共用接地装置在土壤电阻率小于100m时,宜1;土壤电阻率为100m300m时,宜2;土壤电阻率为300m1000m时,宜4;当土壤电阻率1000m时,可适当放宽要求。注7:按GB50057规定,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在一定的土壤电阻率条件

    10、下,其地网等效半径大于规定值时,可不增设人工接地体,此时可不计及冲击接地电阻值。2.4.1.5人工接地体材料要求见GB50057第4.3.1条中的规定。2.4.1.6 应对土壤电阻率进行检测。按照GB50057-94规范附录进行测量。2.4.2接地装置的检测2.4.2.1检查2.4.2.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纪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2.4.2.1.2 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2.4.2.1.3 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2.4.2.1.4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

    11、地体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2.4.2.1.5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与树木之间的净距是否大于5m。2.4.2.1.6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的跟踪检测在研究中。2.4.2.2 用毫欧表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为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是否达到本规程2.4.1.1条规定的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或2.4.1.2 条规定的独立接地要求,首次检测时应使用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如测得阻值不大于1,则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偏大,则判定各自为独立接地。接地网完整性测试可参见GB/T 17949.1的8.3节。2.4.2.3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测量接地装置的工频接

    12、地电阻值测量常用三极法和使用接地电阻表法,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当需要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按本规程附录B(规范性附录)的规定进行换算。三极(G、P、C)应在一条直线上且垂直于地网,应避免平行布置。三极法的三极是指图1上的被测接地装置G,测量用的电压极P和电流极C。图中测量用的电流极C和电压极P离被测接地装置G边缘的距离为dGC=(45)D和dGP=(0.50.6)dGC,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认为是处在实际的零电位区内。为了较准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时,可把电压极沿测量用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dGC的5%,测量电压极P与接地装置G

    13、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表的三次指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以把中间位置作为测量用电压极的位置。图1 三极法的原理接线图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值UG和I代入式中去,得到被测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RG。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结果,宜将电流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在测量工频接地电阻时,如dGC取(45)D值有困难,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较均匀时,dGC可以取2D值,而dGP取D值;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dGC可以取3D值,dGP值取1.7D值。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接地接地电阻值测量

    14、时,宜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2.5防雷区的检查要求防雷区的划分应按照GB50057第6.2.1条的规定将需要防雷电电磁脉冲的环境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1区,防雷区定义见GB5.57第6.2.1条。在进行防雷区的划分后,应检查防雷工程设计中LPZ的划分是否符合标准。同时应检查等电位连接的位置和采用导体的最小截面、SPD安装位置和选型、屏蔽验算。2.6电磁屏蔽2.6.1建筑物、房间以及线路的屏蔽措施要求:2.6.1.1建筑物的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等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以形成格栅形大空间屏蔽。2.6.

    15、1.2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各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并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2.6.1.3建筑物之间用于敷设非屏蔽电缆的金属管道、金属格栅或钢筋成格栅形的混凝土管道,两端应电气贯通,且两端应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连接。2.6.1.4 屏蔽结构可分为网型和板型两种。网型屏蔽是采用金属网或板拉网构成的焊接固定式或装配式金属屏蔽,如利用建筑物内钢筋组成的法拉弟笼或专门设置的网型屏蔽室。板型屏蔽是采用金属板或金属薄片构成金属屏蔽,板型屏蔽效果比网型屏蔽较好。屏蔽材料宜选用铜材、钢材或铝材。选用板材时,其厚度宜为0.3mm0.5mm间。选用网材时,应考虑网材目数和增设网材层数。在门

    16、、窗的屏蔽中,可采用钢网屏蔽玻璃。2.6.2电磁屏蔽的检测方法2.6.2.1用毫欧表检查屏蔽网格、金属管、(槽)防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龙骨、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门窗、金属格栅和电缆屏蔽层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值不宜大于0.03。用卡尺测量屏蔽材料规格尺寸是否符合本规程2.6.1.4条的要求。2.6.2.2 计算建筑物利用钢筋或专门设置的屏蔽网的屏蔽效率,电磁场屏蔽的计算方法。H1值计算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的A、B、C各点所在位置,分别将dw(该点距LPZ1区屏蔽壁的最短距离/m),dr(该点距LPZ1区屏蔽顶的最短距离/m)填入表格中,io取(200000A/

    17、一类、150000A/二类、100000A/三类)、w取屏蔽层(建筑物主钢筋)网格尺寸/m ,代入公式)计算。2.7等电位连接应考虑导线和SPD两种等电位连接2.7.1等电位连接的基本要求2.7.1.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94规范第一类建筑物防雷措施的规定。2.7.1.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94规范第二类建筑物防雷措施的规定。2.7.1.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94规范第三类建筑物防雷措施的规定。2.7.1.4 信息技术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94规范第5章的要求。2.7.2等电位连接的

    18、检查和测试2.7.2.1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检查与测试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2.7.2.2 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的检查和测试 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跨接情况。如已实观跨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2.7.2.3 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等连接物的检查和测试 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中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当过渡电阻大于0.03时,检查是否有跨接

    19、的金属线,并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2.7.2.4总等电位连接带的检查和测试检查由LPZ0区到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状况。如已实现其与防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2.7.2.5 低压配电线路埋地引入和连接的检查与测试检查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全线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如全线采用电缆埋地引入有困难,应检查电缆埋地长度和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使用的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2.7.2.6 第一类和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架空金属管道的检查和测试。检查架空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前是否

    20、每隔25m接地一次,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2.7.2.7 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查和测试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2.7.2.8 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连接和检查和测试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区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2.7.2.9 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查和测试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均应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如已实现

    21、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2.7.2.10 信息技术设备等电位连接的检查测试 检查信息技术设备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应检查连接的基本形式,并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如采用S型连接,应检查信息技术设备的所有金属组件,除在接地基准点(ERP)处外,是否达到规定的绝缘要求。2.7.2.11 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的测试采用空载电压4至24V,最小电流为0.2A的测试仪器进行检测,其过渡电阻值一般不应超过0.03。2.7.3 电涌保护器(SPD)作为等电位连接的检测中一部分2.7.3.1 配置和接线2.7.3.1.1 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

    22、(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应采用TN-S系统。2.7.3.1.2原则上SPD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电压时,SPD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线路的金属保护层或屏蔽层宜首先于防雷区交界处进行等电位连接。2.7.3.1.3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具有通过电涌时的电压保护水平Up和有熄灭工频续流的能力。查看产品的技术资料。2.7.3.1.4选择220/380V三相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Uc值应符合本规程表3A的规定。电子系统Uc值见表3B的规定。2.7.3.1.5电子系统用信号电涌保护器(SPD)防雷特性的基本参数见表5,信号电涌保护器(SPD

    23、)影响信号传输特性的基本参数见表6。2.7.3.1.6当设有防直击雷装置时,符合GB18802.1中级分类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的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不小于16mm2的铜线或与其等效是必要的。安装在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或靠近进线端处的电涌保护器(SPD)接地线的最小截面应是不小于4 mm2的铜线或与其等效。SPD两端的引线长度总和不宜超过0.5m。SPD应安装牢固。2.7.3.2 低压配电系统对SPD的要求2.7.3.2.1电源SPD的U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Uw) ,且必须加上20%的安全裕量,即Up+U (两端引线上产生的电压降)0.8Uw。如SPD与被保护设备非常接近,

    24、在SPD两端的引线上产生的电压降(U)在使用限压型SPD时应与SPD的Up相加考虑,在使用开关型SPD时应在Up与U中选取较大的一个值来考虑。Uw值可参见表4。2.7.3.2.2 当被保护设备的Uww与Up(U)的关系满足2.7.3.2.1条时,被保护设备前端可只加一级SPD,否则应增加SPD2乃至SPD3,直至满足2.7.3.2.1规定为止。表3A 在各种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时SPD的最小UC值SPD连接于以下导体之间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TTTN-CTN-S有中性线的IT无中性线的IT相线与中性线1.15Uo不适用相线与PE线 相间电压*中性线与PE线Uo*相线与PEN线Uo是低压系统的相

    25、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在220/380V三相系统中,UO=220V。注* 这些值对应于最严重的故障状况,因而没有考虑10%的余量。表3B 常用电子系统工作电压与SPD额定工作电压的对应关系参考值序号通信线类型额定工作电压(V)SPD额定工作电压(V)1DDN/X.25/帧中继6或406018或802xDSL632M数字中继56.5ISDN4080模拟电话线110180100M以太网7同轴以太网RS2329RS422/48510视频线11现场控制2429表4 220/380V三相系统各种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Uw)设备位置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的设备配电装置和末级分支线路设备用电器具特殊需要保护设

    26、备耐冲击过电压类别IVIIIIII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kV)2.51.5I类 需要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设备,如含有电子电路的设备,计算机及含有计算机程序的用电设备。II类 如家用电器、手提电工工具或类似负荷;III类 如配电盘、断路器、包括电缆、母线、分线盒、开关、插座等的布线系统,以及应用于工业的设备和永久接至固定装置的固定安装的电动机等的一些其它设备;IV类 如电气计量仪表、一次线过流保护设备、波纹控制设备。表5 信号电涌保护器(SPD)防雷特性的基本参数参数线缆类型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普通铜导线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1.2U0标称放电电流In0.5KA0.3KA1KA电压

    27、保护水平Up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必须低于被保护设备所通过的抗扰度试验的电压值Uw额定电流应满足不低于设备相对应端口的负载电流要求Uw:被保护设备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表6 信号电涌保护器(SPD)影响信号传输特性的基本参数参数名称插入损耗(dB)电压驻波比相应时间(nS)平均功率(W)电容(pF)串联电阻()频带宽度纵向平衡近端串扰特性阻抗传输速率工作电平工作频率数值0.51.31.5倍系统接口平均功率应满足系统相关传输特性的参数要求2.7.3.3 信号SPD的布置2.7.3.3.1在LPZ0A或LPZOB区与L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应选用符合I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Iimp值可按GB50057规定的方法选取。当难于计算时,可按GB16895.22-2004的规定,当建筑物已安装了防直击雷装置,或与其有电气连接的相邻建筑物安装了防直击雷装置时,每一相线和中性线对PE之间SPD的冲击电流Iimp值不应小于12.5kA;采用3+1形式时,中性线与PE线间不宜小于50kA(10/350s)。当线路有屏蔽时,通过每个SPD的雷电流可按上述确定的雷电流的30%考虑。SPD宜靠近屏蔽线路末端安装。当按上述要求选用配电线路上的SPD时,其标称放电电流In不宜小于15KA。2.7.3.3.2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宜安装


    注意事项

    本文(防雷中心检测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