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红楼梦选修教案.docx

    • 资源ID:4033021       资源大小:41.43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红楼梦选修教案.docx

    1、红楼梦选修教案红楼梦选修教案主讲人:邹凤翔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3探究作者的思想和红楼梦主题。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程序:一、红楼梦总体评价和作者介绍“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是清朝乾隆、道光年以后,社会上热读红楼梦流行的一句口头禅。这也说明红楼梦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已达到

    2、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是把红楼梦放在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长河作出高度 评 价的。现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不光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广大读者一般也是这么看的。 评红有个非同一般的现象,象攀登云梯那样,你有多大本事,多高境界,能在学术上攀登得多高,它就能给你多高的层次。比如说一般的小说很难上到哲学层次的分析,但红

    3、楼梦却可以经得起哲学分析。1995年浙师大梅新林教授就写了一本红楼梦的哲学精神,由专门出版一流学术著作的学林出版社出版,在红学界影响很大。思考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攀升,几乎是一天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新境界,最后认识到曹雪芹首先是个大诗人,然后才是大作家,他用诗的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小说创构意境的第一人。 评价红楼梦还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人本人文化素养越高,见识越广,对红楼梦研究得越深入,对红楼梦的评价就越高。毛泽东对红楼梦很有研究,他的评价就很不一般。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毛泽东视野开阔,他

    4、 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独独提出红楼梦。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突出地位。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字的红学著作。他对红楼梦更是推崇备至。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

    5、 有 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境”在此镜中,我中华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等慧 眼,何等神力!”“虽

    6、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就红楼梦的典型意义而言,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用一句诗来概括:“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这么说古往今,五洲四海的人都是红楼梦中人。 著名的作家王蒙不仅非常喜欢红楼梦,还写过红楼启示录,作过红楼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 “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 “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 “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

    7、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红楼梦是一部执著的书。它使你觉得世界上本来还是有一些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疯的事情。”“红楼梦令你叹息、令你惆怅。红楼梦令你聪明、令你迷惑。红楼梦令你心碎、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红楼梦使你觉得神秘,觉得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伟大。”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

    8、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曹雪芹在题金陵十二钗一绝一诗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就从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中,去品味其中一味吧。二、红楼梦情节概要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富贵走向衰败的历史。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是青梅竹马,志趣相投的一对恋人,但在封建家长干涉下,贾宝玉最终娶了志向不合的表姐薛宝钗,林黛玉含恨而死。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世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卫道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重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绘,广

    9、泛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无情地、令人信服地指出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三、关于宝玉1、宝玉的来历无才可去补苍天贾宝玉,红楼梦里的男一号,一个亦神亦人的代名词,一个亦正亦邪的结合体。说贾宝玉是神,他却有人的情感和欲望,他悲天悯人,爱怜女儿;说贾宝玉是人,他却有神的灵性和慧根,他清明灵秀,在万万人之上。说贾宝玉是正,他却有着公子哥式的桀骜暴烈;说贾宝玉是邪,他却有着超越阶级的平等博爱。在贾宝玉身上,为什么会有这种亦神亦人、亦正亦邪的矛盾性?曹雪芹为我们留下了怎样扑朔迷离的谜团?熟悉红楼梦的同学都知道,贾宝玉从他的出生就充

    10、满了神秘色彩,他是衔玉而生的。宝玉的玉先天带来,自是神异。玉的正面用篆体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篆字比较繁複美观,似带神性,乃成为首选。可是玉从何来?让人谜雾重重。而一切谜团的背后都与女娲补天的神话紧密相连。正如女娲石上偈语中所写: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女娲补天神话是中国固有的神话,两个天神争斗,最后有一个失败者,头撞了天柱,把天柱撞断了,撞了不周山。结果地倾东南,洪水泛滥,火山爆发。于是女娲就炼石补天,在大荒山无稽崖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但是她计算不精,多炼了一块。这是第一个错误,第二个更大的错误,你既

    11、然计算不精,你应该让它在别处发挥作用。没有,弃置山下,把它扔了,就扔在青梗峰下。这块石头它自经锻炼以后,通了灵性,也就是说它已经不是石头了,不是一般的石头,它已经具有人性了。因此它自怨自艾,怨,它怨谁呀,它除了怨自己命苦,它肯定怨女娲,女娲是神,是天,这就是贾宝玉叛逆性的文化基因,这是他的根源,所以贾宝玉为什么来到这个社会以后,他有一些叛逆性的行为,根据在这个地方。 曹雪芹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

    12、芹的影子。红楼梦中对宝玉直接发出的议论最多,许多议论带有贬义:“宝钗笑道:你(宝玉)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得很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了,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第三十七回);“独宝玉是个迂阔呆公子的性情”(第五十六回);“我们这呆子听了风就是雨”(第五十七回);“宝玉为人不管青红皂白爱兜揽事情给他个炭篓子戴上,什么事他不应承将来若大事也如此,如何治人”(第六十一回)。最集中的评价莫过于西江月了: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13、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贾宝玉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衣食无忧,应该没有什么愁,没有什么恨,但他偏偏就是有。贾宝玉的愁和恨都是他主动寻来,诚心觅来的。贾宝玉寻的什么愁?他寻的是违犯封建伦理、违犯封建宗法之愁;贾宝玉觅的什么恨?他觅的是追求爱情自由、追求心灵自由的恨。所以,贾宝玉的愁,是封建叛逆者的愁;贾宝玉的恨,是封建叛逆者的恨。而且贾宝玉的寻愁觅恨达到如傻似狂的程度。

    14、实际上,贾宝玉是腐败的封建根基上冒出来的新思想的灵芝。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绌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怎么能说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

    15、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子弟戒”了。2宝玉的奇谈怪论无故寻愁觅恨作者一开始就用这种真假颠倒的理趣来安排他的主人公,意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怪胎。“怪胎”必然有怪异和怪僻的思想性格。果然,在抓周时,面对摆在他面前的世上无数之物,他什么也不抓,单单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抓来。说话也怪异,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一个尚不懂事的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怪话来,这难道不怪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越发怪僻。真是不怪异不成贾宝玉。不过,我们透过

    16、宝玉这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出身和表现,还是可以从当时社会找到其存在的依据。宝玉这种怪异和怪僻的思想性格,集中表现为一阵子明白,一阵子糊涂。一阵子天真可爱,十分的单纯;一阵子混混噩噩,令人失望。许多情况下表现为相互矛盾的思想性格。例如:他一方面反对读八股文,科举当官,把这称为俗事,鄙夷仕途经济,一方面又尽情地享受封建官僚贵族家庭给他带来的优裕的特殊生活;他一方面不愿和贾雨村那样的官僚应酬,称其为禄蠹,另一方面,他却对北静王水溶独有心仪,仰慕之至,甚至对梅翰林、杨侍郎等人也都很好;他一方面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不满,另一方面又尽情的享受封建等级制度给他带来的好处,他从来没有忘掉自己的主子身份;他一方面对某

    17、些封建礼教不满,另一方面又很习惯的生活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核心的封建道德规范之中;他一方面对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另一方面,他却对像秦钟、蒋玉函这样的男人也很喜欢,甚至同薛蟠这样的人也来往密切;他一方面对年少美貌的女儿关爱有加,另一方面对一些老妇、包括他的奶娘毫无情感;他一方面追求志同道合、平等自由的婚姻生活,另一方面,感情并不专一,和许多年轻的女儿嬉戏,感情多用,有时确实是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甚至对村姑二丫头也会神往;他一方面说他要干大事业,另一方面,他从来没有任何实际的确定的目标和目的,更没有任何打算和实际的行动,特别是在贾府发生的几个事关重大的问

    18、题上表现软弱无力,无所作为,甚至昏昏噩噩,麻木不仁;他一方面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反感,另一方面却不作任何有实质性的改造和抗争;他一方面有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要求,另一方面却没有自救自强的任何勇气和力量;等等、等等,像这样的矛盾现象,在宝玉身上可以找出很多很多。宝玉这种怪异和怪僻的思想性格,还时常表现在他的呆气和傻气上。不糊涂不成宝玉。第五十七回慧紫娟情 辞试忙玉中,紫娟一次开玩笑地对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宝玉便信以为真,犯了呆病。袭人到潇湘馆,黛玉问及情况,袭人说:不知紫娟姑奶奶说了一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紫娟解释:我并没说什么,不过说了几句玩话,他就认真了。袭人道;你还不知道他

    19、,那傻子每每玩话认了真。后来在宝玉处,贾母也说紫娟;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什么?薛姨妈也接着说;.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稍后,书中写到黛玉不时遣雪雁来探消息,这边事务尽知,自己心中暗叹:幸喜众人都知道宝玉原有些呆气 。.宝玉病稍好后,袭人曾悄悄对紫娟说;都是你闹的,还得你来治。也没看见我们这呆子听了风就是雨,往后怎么好.有人概括为 他有时候勇敢,有时候懦怯;有时候聪明,有时候愚蠢。长期的阴郁和散漫的生活使他只有呻吟,没有呐喊;只有幻念,没有理想;只有内心的傲慢与鄙弃,没有计划性的战斗行为。贾宝玉是一个“混闹”的、备受娇宠的公子哥儿、幸运儿。他本身具有俊

    20、美的形象与不俗的智力,深得顶尖人物老太太贾母的宠爱,又享受着锦衣玉食、如诗如画的环境,而且还是那么多年轻貌美的女性的青睐的中心,但宝玉的精神生活又是非常痛苦的,一种十分抽象却又确定无疑的不祥的预感始终压迫着他。一种不可解释的悲凉绝望始终浸润着他。他反复地向袭人紫鹃等表白:“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而在黛玉葬花一节,宝玉听到了黛玉的哀吟之后: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不觉恸倒山坡之上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

    21、、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则自己又安在哉?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叹青春之易逝,哀人生之须臾,悲世事之无常,惧己身之非有,这些真诚的慨叹,出现在享尽了当时可能有的荣华富贵、缱绻温柔、而年仅十几岁的公子哥儿贾宝玉身上,而且悲哀得这样彻底,这样透心凉,不但此生希望“死的得时”,而且希望化灰化烟,“风一吹便散”“随风化了”“再不要托生为人”这就相当惊人了。贾宝玉这个人物,可以说是曹雪芹理想的人物。我们说他是叛逆者,或者说觉醒者。鲁迅对他有一个评价,叫做“悲凉之雾 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一人而已。”这评价很高,就是宝玉当时实际上是一个觉醒者。在这样的悲凉中,林黛玉是

    22、贾宝玉的唯一“知音”。更精确一点说,是宝玉的唯一“知哀”。“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所有女孩儿都可以是宝玉的“知玩”“知乐”“知贵”“知闲”,林黛玉在这样的娱乐场合也并不显突出。第二课时宝玉的爱情俺只念木石前盟宝黛爱情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优美、最有思想含量、最有哲理意味、写得最有韵味的爱情。中国古代的爱情描写通常是“一见钟情”或青梅竹马,红楼梦写的是既和这两种模式相关又完全超越的新型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情趣、共同人格追求基础上的爱情,两心相知、两情相悦的爱情,曹雪芹把宝黛爱情的萌芽、成长、成熟过程写得细致生动、引人入胜。木石前盟为什么说“木石前盟”呢?宝黛爱情故事背后,其实有一个奇异的、朦朦胧

    23、胧的、应该说是匪夷所思的神话故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子道:“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所以,宝黛之情带有一种宿命的性质。初次见面一见钟情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人出生过两次;一次是来人世的那天,一次是爱情萌发的那一天。曹雪芹诗意地描写了宝玉黛玉的初次见面;曹雪芹诗意化地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出生。他们的又一次“出生”,就是绛珠仙子跟神瑛侍者诗

    24、情画意的初次会面。在封建社会,男女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结合,门当户对的结合,父母之命的结合,依据权势和金钱的结合,鲜有真诚爱情的结合。宝黛爱情是真诚爱情的结合,是诗情画意的结合,是美好纯洁的心灵结合。两人一见面就“超”起“常”来了。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样写也许未必希罕。但接着宝玉就问玉、摔玉,闹将了起来,直闹得林黛玉“伤心”“淌眼抹泪”,并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 红楼梦第三回描写宝玉第一次与黛玉见面:(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

    25、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

    26、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这一段写得超常。一个少年见了另一个少年,发现对方有一种什么好东西,而自己没有,因而哭闹,这可以理解,因为人有私有占有的欲望。但因为自己有而对方没有便“无私”地闹了起来,这不可理解。莫非两人真是前生的“冤业”,一见面就相互“放起电”来,一见面就是相互的一个震撼、一个冲击?一见面两个人的内心深处就掀起了莫名的激动和波澜? 虽然,此前我们已经知道宝玉“有时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还说他是“登时发作起痴狂病”,如此这般。但我们看一看,宝玉并非见人就问人家有无玉,更从未在人前摔过玉。摔玉的情分与痴狂并不是每一个接触过宝玉的少女都能得到的。这么

    27、一想,你就为之感动,为之泪下了。是的,这是宿命,这是前世的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还泪之情所注定的。它无法解释也不必解释。宝玉爱黛玉,这是不能讨论的。爱情如电如雷霆,如疯狂如冤孽如病痛,它的强度甚至超过了生与死。他见了黛玉,他能不闹吗?他能踏实吗?他能正常吗?见到自己的所爱就如同见到了自己的前生、现世与未来,如同见到了自己的灵魂、形影与存在他能不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完全的一致吗?宝黛初会这一回回末脂砚斋评道:“补不完的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林黛玉第一

    28、次看到的贾宝玉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林黛玉观察得很细。贾宝玉的脸圆圆的,亮亮堂堂,像中秋的满月;脸上洋溢着朝气,脸色像春天早上的花朵;头发黑亮浓密,鬓角像用刀裁出来一样;眉毛黑黑的弯弯的长长的,轮廓很美,像是画出来的。眼睛形状像是桃花的花瓣,眼睛晶光闪闪很有神采。这是一幅俊美公子素描图,是贾宝玉还没带上对林黛玉的感情色彩时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是林黛玉还没带上对贾宝玉好感时观察到的贾宝玉面貌,是个基本客观的贾宝玉,多少带点儿脂粉气的小帅哥。林黛玉第二次看到的贾宝玉是:“面如敷粉,唇似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

    29、思,悉堆眼角。” 林黛玉第二次看贾宝玉,贾宝玉的模样更细致了,更美好了,而且带上温情了。这就因为,贾宝玉看林黛玉时是带着喜从天降的心理和有意识的讨好,林黛玉看贾宝玉时则带着喜出望外的心理和不由自主的脉脉温情。黛玉剪香袋薛宝钗跟贾宝玉认通灵和识金锁是在第八回,从第九回到第十五回写了贾宝玉闹学堂,贾瑞之死,秦可卿之死。有的活动贾宝玉参与了,林黛玉一概没参加。林黛玉这朵“阆苑仙葩”跟肮脏的人间纠纷扯不上一点儿关系。曹雪芹让林黛玉躲开跟她的个性不协调的活动,因为父亲病重回苏州了。林黛玉回来,在贾宝玉眼里,她“出落得超逸了”。“超逸”不是更美而是更飘逸更脱俗。林黛玉正在从小美孩儿变成美少女。林黛玉一回来

    30、马上跟贾宝玉发生小纠纷。贾宝玉大观园题额题得好,贾政的小厮们抢走了他身上佩戴的荷包香袋之类。林黛玉一听,对宝玉说:“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要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赌气回房,把正在给贾宝玉绣的香袋剪了。贾宝玉急忙解开衣领从贴身棉袄上解下林黛玉送给他的荷包。贾宝玉如此珍爱林黛玉送的东西,林黛玉又自愧又感动,一句话也不说。贾宝玉居然想得理不让人,教训林黛玉几句,把荷包撂到林黛玉的怀里,说他不要了。林黛玉拿起荷包又要剪。结果是贾宝玉把“好妹妹”叫了又叫,“妹妹”长“妹妹”短地赔不是。明明是林黛玉错了,还得贾宝玉赔不是。贾宝玉有没有原则?有。贾宝玉的原则是:林妹妹永远没有错,林妹妹万一错

    31、了呢?宝哥哥赔不是。世界上就是有这样颠颠倒倒、无是无非的事,这叫什么?这就叫“爱情”,因为在萌芽状态,特别好看,特别有趣。剪香袋,林黛玉错了,胜利的还是她,因为她知道贾宝玉最在意她。林黛玉当然更在意贾宝玉,袭人说,林黛玉一年都未必做一件针线活儿。她给贾宝玉做的香袋却十分精美。第三课时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最温馨最柔美的章节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是宝黛爱情最温馨最柔美的章节。有意思的是,我们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脑海中的伊甸园,宝黛爱情最美丽的章节却出现在宝黛进大观园之前。进了大观园之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再也没有过这样纯净、这样天真、这样烂漫的章节。来世间还泪的林黛玉在“玉生香”章节里动不动就笑得透不过气来。元春省亲,身体虚弱的林黛玉不得不熬夜,第二天浑身酸痛。贾宝玉来到林黛玉房间时,她正在休息。这时,林黛玉和贾宝玉还住在贾母的身边,一个在碧纱厨里,一个在碧纱厨外。贾宝玉随时可以一伸手就挑开林黛玉居住处的纱帘,一抬腿就跑进林黛玉的房间。林黛玉会不会因为贾宝玉来而欢天喜地呢?不。她不止一次地叫贾宝玉先到别处闹会子再来。曹雪芹写得多有趣?因为林黛玉累了。宝玉劝黛玉不要刚吃了饭就睡觉,要跟她说话解闷


    注意事项

    本文(红楼梦选修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