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Word格式.docx

    • 资源ID:399730       资源大小:82.69K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Word格式.docx

    1、园林艺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是融文学、绘画、建筑、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门类于自然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力求神似,育诗情画意于其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创造出园林的意境。中国园林又被称为文人园林,古人诗文和山水画中的美丽境界,经常引为园林的题材。园林的主人经常又是文人学者。中国园林的建筑在世界园林体系中有其特有的风格,亭、台、楼、阁、榭、舫、廊等园林建筑处处体现园林的内在艺术特点和内涵。三、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

    2、、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来。所以,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四、中国园林艺术概况中国园林是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相融合的科学。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

    3、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它常与建筑、书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而成为一门综合艺术。 园林艺术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它运用总体布局、空间组合、体形、比例、色彩、节奏、质感等园林语言,构成特定的艺术形象,形成一个更为集中典型的审美整体,以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1.中国园林独树一帜,风流千载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人世界文化

    4、与自然遗产名录,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 2.中国园林发端于商周,形成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宋,明清达到高峰 中国奴隶制的后期商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圃,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秦汉肘朔,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

    5、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魏晋时期,懦、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 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颠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 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命名上。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在中国及其文学作品中还有

    6、不止一处的“大观楼”、“大观园”,这既是说此处视野开阔、景色秀丽,也是说在此游览、寄居的人要豁达、达观。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有一处园中园叫“博望苑”,指登高望远、亲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养和升华。3.中国园林艺术漂洋过海对世界园林艺术影响很大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并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18世纪的时候,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又传至欧洲,对当时风行的、规则式的英法园林产生了很大冲击,一时间,仿建中国自然式园林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

    7、中的体现。中国园林设计原则:(宏观大原则:生态原则、经济原则、实用原则、艺术原则、美学原则、功能原则、适地适景原则、) 1、构架山水。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2、模拟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

    8、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3、移天缩地。 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宋代宋徽宗的艮岳曾被誉为括天下美,藏古今胜而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明代造园家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强调: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4、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

    9、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东晋文人谢灵运在其庄园的建设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涧交过,水石林竹之美,岩帅暇曲之好”,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槛联庸额或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5、形式独特。 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申国传统园林之所以能区别于外国园林,其申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其整体形式的与众不同。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创自然的山形水势,永恒、奇特

    10、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惑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6、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接下来就是运用惜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

    11、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造园师除了进行图纸设计工作外,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建园的工地具体指导施工,从而保证设计意图的贯彻执行,并有利于即兴创作。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在诸景区中常蕉,布上几件盆景、花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懦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如苏州网师园,所谓 “网师”

    12、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住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申的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魅力无穷的。艺术分类:1.依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为依据: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2.依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视听艺术:戏剧3.依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4.依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 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艺术分为五大类1.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书法2.

    13、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5.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 艺术世界是以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等所谓纯艺术为中心区域;以工艺、建筑、园林、花道、茶道、服饰、烹饪等实用艺术为外围地域向外辐射。关于要求恢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一、 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和现状1、国外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国际现代风景园林的开拓者是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他的思想与设计实践将园林从过去的私人领地扩展到城市整体的范围,甚至更加广泛的区域。19世纪中叶,他首先将自己的职业称

    14、之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18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成立,1900年,奥姆斯特德的儿子小奥姆斯特德在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建立。此后世界上都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名词,作为大学中这一专业、国家的学会、学术刊物的名称的通用名词。现在美国约有70所大学设置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以哈佛大学为例,在学校的设计研究生院中,有建筑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和

    15、城市规划三个并列的学科(哈佛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还是从风景园林中脱离出来的)。英国1939年成立了风景园林师学会(The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现名为The Landscape Institute)。英国规模最大的风景园林专业设在谢菲尔德大学,大学中有建筑学研究系(Dept. of Architecture Studety )、风景园林系(Dept. of Landscape)和城镇与区域规划系(Dept. of Town and Regional Planning) 。德国目前约有8所大学有风景园林专业,名称多为Landschaftsarchite

    16、ktur。以卡塞尔大学为例,学校中有建筑系(FB Architektur)和城市与风景规划系(FB Stadt- und Landschaftsplanung)。从中可以看出:首先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本学科在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称,1948年成立的本学科的国际学术组织-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简称IFLA)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学科名词。第二,Landscape Architecture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并列的学科,而不是从属的学科。2、中国风景园林学科

    17、的历史和现状为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也为与国际上同学科的联系和接轨,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是由吴良镛先生、汪菊渊先生提议,梁思成先生支持和当时的高等教育部批准,于195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的,当时的名称为造园专业。1956年大学院系调整时,此学科调整到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改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1964年又改名为园林系。该系在1980年后发展为两个专业方向,即园林设计方向与园林植物方向,并逐渐形成了两个学科。1981年正式建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点,1993年建立博

    18、士点,与国际上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对应接轨。随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壮大,除北京林业大学外,同济大学、苏州城建环保学院、武汉城建学院、重庆建工学院等工科院校;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大学等农林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1989年底,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Chinese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它是中国科协的组织部分,属国家一级学会。到1995年,中国风景园林师考试注册制度被纳入建设部工作计划。可以说,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风景园林领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19、从学科、学科名称、学术刊物、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风景园林师注册制度的酝酿等全方位地开始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进入1990年代,中国经济的繁荣和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使风景园林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遗憾的是1999年国家调整专业目录,取消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把它归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一些已经具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工科院校不得不停办这一专业,如苏州城建环保学院、武汉城建学院等院校;有些工科院校将原有的师资力量重新组合成立看似相近、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新的专业,如同济大学将风景园林专业改为旅游管理专业,尽管课程设置上还是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为主,但为了与专业名称相符,不得

    20、不开设大量与风景园林无关的课程;一些农林院校成立了城市规划专业,如北京林业大学,尽管这些院校从未设想过、也根本没有能力设立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学科,但是为了变相保留风景园林专业,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至少这样,学科和专业的名称还能称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学科名词。目前,1980年代中期后建立起来的完整的风景园林体系,只有学会还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外,其他的一切,包括学科、专业、甚至于整个行业都没有了。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与国际接通的轨道又成脱离状态。二、目前的问题1、学科内容与名称不符无论原有的风景园林学科改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或是旅游管理或是其他,内容与名称都严重

    21、不符。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为例:北京林业大学原有风景园林本科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士点及博士点,1999年后不得不使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学科名称并设置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有时直接称作城市规划与设计。广义建筑学含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园林学,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置于与其平行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之下的学科构架,是与社会上学科分工、与国际上的学科体系的实际情况不符的,因此是不科学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规划、城市设计与园林设计不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两门学科的概念,两者相关,但绝不是一门学科。2、具有独特、优秀的中国特色的学科无以与国际同学科接轨中国园林以独特、优秀的民族传

    22、统自立于世界园林之林。自西晋以来,就沿用园林的名称。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需要,于1951年创办的本学科,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仅北京林业大学就培养了数千人才,遍布全国各园林单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本学科的学生取得了连续三届世界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的大奖、五届佳作奖或鼓励奖、一届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大奖和一届亚太地区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奖。为祖国争得荣誉的同时,也使国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坛为之一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寄来的世界教育单位和学科的英文资料中将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列在中国同学科第一位,说明本学科在国际同行学科中有突出的影响,与国际上的Landscape Archite

    23、cture学科完全接轨,与国际风景师联合会也有正常的学术联系。而今取消了本学科的原名,将其归属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则无以与国际同学科接轨,一个具有50余年历史、在国际学坛树立了良好影响的学科应该大力发展,而不应该销声匿迹。3、影响国家的建设我国现在的园林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园林发展为园林城市,园林学发展到包涵城市单体园林、城市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三个层次。我国急需高质量的园林规划与设计人才。如果没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即将出台的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园林建设以园林设计为首要环节,应有名副其实的学科名称,以适应我国建设的需要。要建设秀美的山川,就要名正言顺地发展风景园林规

    24、划与设计的学科。 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与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与环境建设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建议恢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与国际接轨,也正如同吴良镛先生在 广义建筑学和1999年国际建协北京宪章中指出的,人居环境科学领域要融合建筑、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与城市规划,使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成为独立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并列的学科。反之,如果学科的地位得不到解决,受到影响的将是中国的整个设计领域,不利于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深望领导切实地考虑这个问题,并做出英明、正确的决定。第二章 中外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概论一、我国

    25、园林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淵源深厚,開始於商周時代的帝王苑囿,秦漢時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園風格,魏晉南北朝時寄情山水的園林大盛,唐宋時又將詩、書、畫等藝術引入園林的造景中。經過長期的造園實踐,到明清時終於達到了最輝煌時期,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都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風格。 中國古典園林的雛形是苑(將山川林木圍起來以供狩獵)、園(種植果木)、圃(種植蔬菜)、囿(豢養動物)。1.园林分类: 中國古典園林,大體上可以分為天然山水園和人工山水園兩大類。天然山水園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在因勢利導的情況下,作出一些局部調整,並加以建築

    26、和花木(有時還放養動物),組合成供人遊歷觀賞的園林。人工山水園是以人為堆疊的假山和開鑿的池,來充作自然山水,力求在小環境中表現大自然。它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和建築。由於人工山水園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藝術創造力和造園思想,因此最能代表中國古典園林的成就。 另外的一種分法,是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將古典園林劃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以及其他類園林(包括寺廟園林、衙署園林、書院園林、祠堂園林、郊野園林等)這三大類別。 現在尚存的明清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則可說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2.园林简史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1)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

    27、”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2)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3)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

    28、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4)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 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

    29、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不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园林的特色,称为建筑山水宫苑。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明清私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较有名的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无锡(有寄畅园等)、扬州(有个园、何园等)、上海(有豫园、内园等)、南京(有瞻园等)、常熟(有燕园等)、南翔(有古漪园)、嘉定(有秋霞圃)、杭州(有皋园、红栎山庄等)、嘉兴(有烟雨楼)、吴兴(有潜园)等。3.中国园林的特点 从上面所介绍的中国历代的园林特点,可以看出中国园林传统的特点是以自然式著称

    30、。唐宋写意山水园,对形成中国园林自然式传统起了重要作用,至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则继承和发展了这个传统。 中国园林除符合一般科学规律外,与诗词、山水画等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纯天然的模仿,而是赋予诗情画意,即将自然山水景物经过艺术提炼加工,再现于园林之中。所以,中国传统园林重于“立意”,创造各种不同的意境。 中国园林还常采取“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布局手法。在历代私家园林中又创造了咫尺山林,经常运用含蓄曲折的空间组景手法。 中国园林建筑数量特别多,且多据主景或控制地位,常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园中心,且往往成为该园之标志。 中国园林还善于因地制宜,即根据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方园林与北园林之


    注意事项

    本文(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