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七下《太空一日》导学案及答案.doc

    • 资源ID:3958547       资源大小:4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七下《太空一日》导学案及答案.doc

    1、22 太空一日 杨利伟【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重点难点】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

    2、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2.背景资料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截至到2016年1

    3、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 (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 (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 (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 (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 (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 (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 (乘组)景海鹏、陈冬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炽热 ( ) 舷窗( ) 确凿 ( ) 亲眼目睹 ( )俯kn( ) 负h( ) 共zh

    4、n( ) 五脏六f( ) 4.课外查阅有关“神舟”的知识并与同学交流。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自学合作】1.速读课文,本文讲述了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经历的哪些事?2.文中有许多句子可能与你之前对太空的认识不同,你能摘录几句推荐给你的同学或者家人吗?示例: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很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研读赏析】1. 杨利伟“太空一日”中哪段经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你从中有何收获?(温馨提示:建议从科学品质的养成,以及对科学探索的认识等方面谈收获。)2.你能结合文本,选一个(或几个

    5、)角度,谈谈你所认识的杨利伟吗?3.文中有许多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请选几句分析它们的内容及表达效果。【巩固拓展】课堂练习1.本文作者,他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 人。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 )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神舟五号”在起飞阶段持续26秒的共振现象是可以通过改进飞船技术工艺来解决的。B. 杨利伟在太空中经过几次努力也没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长城。C.“神舟六号”舱体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是为了避免宇航员“本末倒置”

    6、的错觉。D.“神舟五号”归途中舷窗上的玻璃因为高温的原因出现了细细的碎纹。家庭作业 (必做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炽热(zh) 过载(zi) 一刹那(ch) 五脏六腑(f)B. 确凿(zu) 剥落(b) 整流罩(zho) 亲眼目睹(d)C. 负荷(h) 俯瞰(gn) 棉絮状(x) 本末倒置(m)D. 共振(zhn) 舷窗(xin) 逃逸塔(y) 惊心动魄(p)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轨道 轮廓 一目了然 不可思意 B. 嘱咐 眨眼 应复自如 五脏六腑C. 漫长 猜测 亲眼目睹 如释千斤 D. 分辨 共震 惊心动魄 本末倒置 3.阅读下列选文,

    7、回答问题。神秘的敲击声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许多。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 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在地面没人提到过这种情况,即使有人知道,训练也无法模拟。估计在我之前遨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验,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完全靠意志 这种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

    8、。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说过。而且,飞船舱体也经过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

    9、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因为第一次飞行,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没能发现什么。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 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但我告诉航天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1)根据原文,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I.如

    10、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 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II.在这个情况下,没别的办法,只能完全靠意志力 这种错觉。III.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 听了一年多。A. 引发 修复 断断续续 B. 诱发 克服 连连续续C. 诱发 克服 断断续续 D. 引发 修复 连连续续(2)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时,为何多数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如何解决这种错觉呢?(3)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你发挥想象猜测一下或者根据你了解的科学知识

    11、假设一下,这“敲击声”来自哪里?示例1:外星人的敲门声。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一定不是孤单的,会有许多邻居以各种方式各种状态存在着,甚至在某个特殊的时刻他们就会走近我们。示例2:飞行时出现的敲击声,可能是由于飞船在地面时有压力,到达真空无压力的太空环境后,结构上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些声音,或者是因为飞船内物品在上天前都是有大气压封到里面,在太空中因为泄压导致一些声音发出。家庭作业 (选做部分)选读有关“太空探索”的书籍,把你了解到的一部分知识摘录到下面,与老师同学分享。推荐阅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11个神奇之处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

    12、宙,与等候在太空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入轨后经过两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完成组合体中期驻留任务后,与天宫二号分离,在一天内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在这失重33天的太空之旅中,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有哪些神奇之处?飞得更高393公里轨道高度的对接与运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主要是为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做准备,因为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时间更长33天的太空旅程神舟十一号的技术改进,很重要的一个创新亮点,是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

    13、通信终端设备。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升级光学成像敏感器完成高难度“太空之吻”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升级版敏感器的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均大幅提升,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可以实现准全天候实时对接,可保障航天器突发维修补给或航天员应急救生。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神舟十一号任务将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将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通过验证航天员驻留能力,为航天员空间站阶段长期在轨考核奠定基础。照明设备点亮“飞天之路”神舟十一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使用LED光源,也就是固态照明光源,当飞

    14、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然可以正确判读仪表,手动操作各种开关。热控系统为“太空之家”保驾护航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热控分系统的作用是使飞船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环控生保系统是为航天员创造合适的舱内生存环境条件,保障航天员在空间飞行的特殊环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为航天员营造一个温暖如春的居住环境。舱门快速检漏仪载人飞船的“小门神”舱门快速检漏仪,实现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舱门在关闭后,门体上的两道密封圈与门框之间会形成一个小空间。检漏仪利用舱门的特有结构,在工作时向小空间内充入一定量的检测气体,通过监测小空间内压力的变化来判断舱

    15、门的密封情况。仪表板减振器飞船仪表的“救生衣”仪表板减振器肩负起了为整个飞船仪表减振的重任,安装在仪表板四个安装点上的仪表板减振器扮演了神舟飞船仪表类器件“救生衣”的角色,确保了历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载人飞船的神奇“外衣”轨道舱厚度约2厘米的外衣,能高效隔离空间环境与轨道舱舱壁之间的换热,外衣表面还有一层华丽的复合膜,来提高飞船对轨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护能力。返回舱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为保证在轨期间的返回舱温度条件提供有力支持。推进舱的底部,为有效抑制发动机点火后的高温对推进舱内的影响,这一重点区域运用了多层隔热材料,能够隔离的最高温度达900 。逃逸发动机航天员巡天的“定心

    16、丸”逃逸系统承担着航天员安全救生使命,性能特殊,技术复杂,国际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项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必须突破的三大技术难关之一。飞船安全返航的法宝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的亮点明显,一是全国首创特大型降落伞。二是着陆缓冲技术提升乘坐舒适度,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缓冲系统,从而实现返回舱“软着陆”。思考:通过阅读短文,你对神舟十一号有了怎样的认识?【收获反思】导学案答案22 太空一日【预习交流】3.炽热(ch) 舷窗(xin ) 确凿(zo) 亲眼目睹(d) 俯瞰 负荷 共振 五脏六腑【自学合作】1.(1)应对难以承受的26秒。(2)太空中看到的情景。(3)神秘的敲击声

    17、。(4)惊心动魄的归途。2.示例: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研读赏析】1. 示例:“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宇航员要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还要拥有非凡的毅力和智慧。2.示例:杨利伟是一个科学态度特别严谨,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的人。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想弄清那个神秘的声音到底

    18、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杨利伟一次又一次听,可杨利伟觉得不像,就坚决不签字。3.示例:“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把太空中悬浮的物体比作米粒、指甲盖,生动形象的描绘出那些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激发起我们的太空探索欲。【巩固拓展】课堂练习 1.杨利伟 一 2.本末倒置 惊心动魄 一目了然 应付自如 3.D家庭作业 (必做部分) 1.D俯瞰(kn) 2.C(A.不可思议 B.应付自如 D.共振) 3.(1)C (2)这是处于失重状态产生的错觉。可以靠宇航员的毅力调整过来;可以改进飞船舱体,在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帮助航天员调整感觉。(3)参考题目下方提供的两个示例家庭作业 (选做部分) 略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七下《太空一日》导学案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