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 资源ID:3930498       资源大小:132.42KB        全文页数:1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1、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一、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段性二、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1、教育受社会条件制约2、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条件制约三、简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4)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四、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2)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3)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1)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2)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3)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进度的发展五、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管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5、在遗传、环境、教育问题上不同观点六、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的3、

    3、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4、现代学校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科学的方式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5、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机制七、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1、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2、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6、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7、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八、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1)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制约教育目的的制定(2)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

    4、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4)人文的教育理想九、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本思想是什么?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十、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关系: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制约2、五育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的3、五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5、不可分割十一、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对象具有能动性2、教师劳动手段具有主动性和示范性3、教师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4、教师劳动的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性5、教师劳动过程及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6、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十二、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哪些(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2、对待学生的态度,热爱学生3、对待同事的态度,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的态度,不断地提高自己地道德修养(二)教师的业务素养1、知识素养(1)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3)教育科学理论知识2、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3)教育科研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十三、教

    6、学的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三)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四)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十四、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是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十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规律十六、为什么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1)教学的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2)教学的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3)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师本身思想修养的必然体现十七、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引起学习动机(2)感知课程

    7、内容(3)理解课程内容(4)巩固知识和技能(5)应用知识和技能(6)学业的检查与评定十八、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5)巩固性原则(6)循序渐进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十九、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的目的任务2、中小学课程的性质及其特点3、学生的身心特点4、学校的设备条件5、教学的时限6、教师自身的条件二十、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实验法(9)实习作业法二十一、我国中小学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1)班

    8、级授课制(2)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指导,现场教学(3)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二十二、如何评价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优点:第一、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班级,使学生成为一个集体,可以互相促进和提高第二、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学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第三、在教学内容和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减轻学生的疲劳,符合学生大脑的活动的规律和用脑卫生缺陷: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陷是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

    9、学生的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二十三、班级授课制的类型和结构有哪些类型:单一课和综合课结构:(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学习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二十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1、1、备课2、2、上课3、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4、课外辅导5、5、学业评价二十五、教师应如何备课(一)备课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备教材(1)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3)领会插图,认真准备插图,挂画和版画(4)钻研习题,认真准备练习和作业(5)备问题2、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中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10、学习习惯等往往都是不同的,同时学生的发展又存在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此外,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情况也应是教师了解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3、备教法备教法是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实质是找到与课程内容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简捷高效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为缩短课程的要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距离提供有效的途径(二)备课应写的计划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三)教师写完教案后,还要认真地熟悉教案二十六、上好一堂课的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教学组织得好5、师生互动得好6、教师有全面扎实的教育基本

    11、功二十七、我国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二十八、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水平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二十九、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1、1、教育着2、2、受教育者3、3、德育内容4、4、德育方法三十、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

    1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三十一、我国德育原则有哪些(1)疏导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7)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三十二、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1、说服教育法2、榜样教育法3、实际锻炼法4、情感陶冶法5、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三十三、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三十四、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

    13、特点1、1、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受教育者2、2、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3、3、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各族人民都有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三十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其职责决定的(2)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3、3、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1)传统错误: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绝对客体(2)杜威错误:学生绝对主体三十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1、

    14、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是增强智慧的丰富源泉2、2、发展智力又是深入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使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3、强调知识和智力的统一,并不排斥两者的差异,知识与智力是两个概念,知识属于经验系统,反映的是客观实在的结果,智力属于心里发展系统,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4、4、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力的条件5、5、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三十七、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多端性和统一性(什么是知情意行)(1)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的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

    15、念(2)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3)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4)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做出的反映(5)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三十八、教育要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1)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教育者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促进他们生理和心里的统一和谐发展,不能片面强调心理或身体的超前发展,这不仅是不足取的,也是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2)顺序

    16、性教育者在向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否则,不仅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3)阶段性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青少年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4)不平衡性学生应与成熟相适应,既不要早于成熟期,也不应迟于成熟期,这样才能在最佳时期内,取得最好的教育和发展的效果(5)互补性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6)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意发展的稳定性,同时,又要注重身心发展的可变

    17、性,通过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发展的可能性,促进学生较快的发展(7)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呢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学记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学理论著作。 教育学的形成阶段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是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提出来。西方近代史上撰写第一部系统教育论著的捷

    18、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大教育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的体系中分解出来,初具雏形,是一部系统的教学论著。西方近代第一个在大学课堂里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进行讲授的人是康德,德国人。西方近代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论著的作者是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他的普通教育学,他也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的人。 教育学的成熟阶段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教育原理的是杨贤江。布鲁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过程中两个重要观点:1.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学科的结构,而不是大量的知识。2.教育的方法应使用发现法。发现教育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汤睃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赞科夫,苏联心理

    19、学家、教育家。他提出“发展教学论”。该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提出一系列的教学原则,推动苏联20世纪60年代的教学改革。瓦根舍因,德国教育家倡导“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起源的三种说法: 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的著作动物世界的教育中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在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表达了思想:教育从它的其原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一切人类社会皆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

    20、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心里起源论 美国学者孟禄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而提出的。他的教育是教科书中,从心里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断定教育应该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模仿”。 生产劳动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生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从事生产劳动,并且在生产劳动中获取生产经验。劳动为教育提供了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劳动经验、提供了教育对象发达的智力、提供了经验传递的工具语言。这三个条件的具备,使教育得以产生,并逐步

    21、发展。首先,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世纪的社会需要。其次,劳动中由于需要相互协作与交流,于是促使了语言的产生,这师德教育有了更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再次,劳动使人获得了物质生活资料,生活的改善,营养丰富,人的体质得到发展,也是人的思维器官大脑得到发展,这也是人类接受教育的条件。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教育活动 是起源于人的社会需要,是劳动促进了人的教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四个历史阶段教育:一、原始状态的教育主要特征:(1)、从教育角度看:教育者不固定,因为没有出现分工,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

    22、教师,也没有专门接受教育的学生。 (2)、从受教育者看:没有专门的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也没有不能接受教育的人。 (3)、从教育内容看:教育的内容十分简单、贫乏,十分贴近生产劳动,与生产劳动相统一。 (4)、从教育手段和方法看:教育的工具是口语,教育的方法是模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能独立,完全与生产劳动的时间、空间融合在一起。 真正意义生的教育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产生。二、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主要特征:(1)、由于社会的分工,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师。(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脱离。(4)、学校教育形式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三、近代工业社会的教育主要特征

    23、:(1)、工业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2.教育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3.教育形式的多样化。4.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5.通用性、全面性的教育目标。(2)、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点:1.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制。2.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3.创立新的教育组织班级授课制。4.教学内容日益丰富。5.教学设备和手段不断更新和发展。6.阶级性依然存在。 (3)、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特点:1.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2.社会主义教育以人类的先进思想、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科学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精

    24、神文明教育亲年一代,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社会主义教育比资本主义教育更好的实现了教育平等。4.教育与宗教分离,不受宗教影响。四、现代信息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 主要特征:(1)、教育目标多元化。信息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多样化、综合化、分散化、分权化、最佳化和时差化及快速的发展变化等。 (2)、教育内容立体化。 (3)、学习过程个性化。 (4)、教学手段现代化。 (5)、教育体系终身化。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第一,社会的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

    25、生和知识的积累与记载、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是人类有足够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队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地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教育的本质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1.上层建筑说2.生产力说3.多属性说4.精神生产说5.本质规定性说(了解)教育的本质: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比如动物的活动中也有一种本能的模仿活动,但这不是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二、教育是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特有活动。比如教育具有上层建筑的特性

    26、,但是又不是上层建筑,具有生产特性,但是又不是物质生产活动。(理解) 教育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一、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及相互转化的矛盾关系。二、教与学的主体同客体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理解)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一)、教育独立论,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论一文,提出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宗教,应该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证独立的地位。教育独立包括:1.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用。2.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财政部门之下,要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3.思想独立,不能依从

    27、某种信仰或观念。4.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5.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二)、教育万能论:英国著名的哲学、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全面系统地批驳了当时广泛流行的“天赋观念论”后,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生来是平等的,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巨大差别,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之故。 (三)、人力资本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人力资本论。他主张,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技能和知识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以通过投资生产出来的

    28、。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是现代经济最基本的特征。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力。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四)、筛选假设理论:创始人是迈克尔史潘斯和罗伯特索洛, (五)、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理论是美国的布斯和根特斯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中提出的。观点:1.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论。2.教育的作用反映在经济效益和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两个方面。(六)、劳动力市场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多林格、哥顿等。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一)、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

    29、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再次,上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二)、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首先,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其次,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再次,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一是,科学技术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促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二是,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对象。三是,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新的学科和跨学科出现。四是,科学技术发展影响人才培养的目标。五是,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四)、人口和生态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一方面,

    30、人口的数量的增长,使教育的对象范围扩大,教育投资的压力加大影响人均受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人口数量的增长,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求。 (五)、其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宗教、文学、艺术等也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保存和传递功能 (2)活化文化功能 (3)文化选择功能 (4)文化批判功能 (5)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认识发展理论”:当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著名的“认识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时期(0-2)2.前运算时期(2-7)3.具体运算时期(7-12)4.形式运算时期(12-15)最后一个阶段儿童思维达到成人思维水平的准备阶段。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1.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既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稳定性和可变性。个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