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方剂学》讲课稿剂型更换的变化.docx

    • 资源ID:3912601       资源大小:22.8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方剂学》讲课稿剂型更换的变化.docx

    1、方剂学讲课稿剂型更换的变化方剂学讲课稿:剂型更换的变化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中,用药方面形成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剂型。剂型和它药效的发挥,直接有联系。有很多剂型,都有相应的适应的,针对一定的病证,针对一定药效发挥的方式程度,是为了适应病症的需要,所以剂型,首先把它应当看作不仅仅是个服用方便,服用方便仍然是需要的,但是很重要的功效的发挥,它对功效发挥的直接影响,现在容易形成一种误解,选的剂型,那就是一个方便,这个方便,应该在保持疗效的前提下,用药方便,几方面要兼顾。我们如果一个方剂改变了剂型,首先应该看到,它应该可以直接改变它的功效发挥程度,或者功效发挥速度,我们开完一个处方以后,都会要根据病人具体的病

    2、情需要,来确定我是用什么剂型,汤剂,丸、散、膏、丹、酒剂等等。我们教材后面有一章剂型,介绍了以传统剂型为特点的很多不同的制剂型式。我们在这里讲的剂型更换的变化是侧重在不同的剂型变化可以影响到功效,甚至于主治的改变,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临床上重视确定处方之后选择合适的剂型。比如说,从古代来讲,仲景他选择剂型是很讲究的,理中丸与桂枝茯苓丸,都是仲景方,理中丸他就强调,他说丸不及汤,丸不及汤这种是改变药力,这是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汤剂发挥作用最快。丸者,缓也,发挥作用比较缓慢,在临床上针对这个病人是一类慢性病,那你当然用丸药,缓治,如果这个比如中焦虚寒,腹痛喜温喜按,疼痛还比较突出,为了比较快地缓解症

    3、状,发挥温中祛寒作用,你可以用汤剂,所以从这个需要发挥作用的程度、速度来选择。这一点理中丸改为理中汤,从它药味这些都不变。充分体现了它能够改变药力。就拿九味羌活汤改为九味羌活丸来说,它可以改变功效主治。九味羌活汤原方它是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外寒内热,外寒的风寒加湿,风寒湿邪,内有郁热。作为丸药来讲,它就治疗以内伤杂病,或者痹证这一类为主。我上次讲到过,王好古的书里,特别提出这个方,不仅解利伤寒,治表证,治内科,他说治杂病如神。尤其提到了治痹证,以丸药有效。用丸剂,从九味羌活汤改为九味羌活丸就变化了。为什么呢?丸药它发散力量小,那你用汤剂治外感,外感需要你发散力量大,所以过去我们有很

    4、多药厂大规模生产九味羌活丸,标签写的还是治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感冒这些。这个是不符合临床的。当然作为服用来说,方便,买了就吃。效果呢,没有九味羌活汤,汤剂治外感好。这个应该认识到。而且有的时候,剂型改变了,功效主治可以相差很大,桂枝茯苓丸,改为催生汤,催生汤,济阴纲目上的,另外象妇人大全良方这些上,用桂枝茯苓丸也有改为汤剂的,治疗象死胎,胞衣不下,它都不是用来缓消症块了,桂枝茯苓丸主治,它有化瘀、祛痰、缓消症块,活血化瘀结合消痰利水,缓消症块这个作用。针对了她是妊娠胎动不安,此为症痼害,现在临床上用于象子宫肌瘤一类,大家公认用它都是有效的。用丸药可以服用时间较长,药力缓和持久,的确我们用的时候

    5、,很多病人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病程用半年一年这样用。用汤药不行,用汤药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出问题,所以它用作为催生方也好,下死胎也好,或者用于治疗胞衣不下也好,这方面不是缓消了,它化瘀,甚至于破血力量就会太过,作为汤剂的话。用丸药缓图,这就体现消法。我们记得过去有一个病例,这个是基层的,我们四川省宝兴县,那个时候,开始没去看病的时候,有的病人跑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来看,那子宫肌瘤就用消法,就用桂枝茯苓丸为主,桂枝茯苓丸配成丸药以后,整体辨证论治,就和消遥散的加减方,汤药、丸药结合,因为消遥散加减方不是需要天天服,现在个体户做生意,经常要跑生意,不可能天天吃汤药,正好这个病丸药适合,所以当时这个方案是半

    6、年以后,她每月来一次,看一看检查这个,很稳定在缩小,这个整体状况也不错,然后就在,我们有一次就到这个,因为她不是隔了一段时间看一次,带研究生到宝兴县,带两个研究生去。就在那给她临床看病,我 和陈绍祖老师,我们老主任,一人带一个,在看病的时候,她家属来说她住院了,怎么住院了呢?大出血。我们就到县人民医院去看一看,她拿出处方来,她就丸药是在吃,但是呢,就其它医生又到成都来,有时候我没有在,其他医生也开了桂枝茯苓丸,根据原方的,开汤药方里开了桂枝茯苓丸,吃一段以后就造成出血很多,当然正好我们在那里一两个月,我记得开始就用逍遥散,黑逍遥散,生熟地并用,来结合黄耆这类的固摄来调整。以后跟她讲清,你这个主

    7、要吃丸药,汤药不能吃,那个活血力量太大了。我说桂枝茯苓丸改成汤药以后,它是下死胎方,怎么能够用汤药呢?要用丸药。所以像这一类,剂型没有把握好,功效、主治会改变。过去教材里,还引用了这个剂型变化,比如说枳朮汤,金匮要略的枳朮汤,张仲景的方。它治疗水饮,中焦水饮停蓄,他说“心下坚”,心下是胃。坚就是有点硬。“大如盘”,面积像盘子,当然汉朝的盘子不会有太大。“边如旋盘”,它会动。“是水饮所作,枳朮汤主之。”有枳实、白朮两味药。作为汤剂的话,白朮燥湿,枳实导滞,下气导滞,用汤剂,汤者荡也,速度快,药力大。它治疗水饮。李东垣把它变成枳朮丸,枳朮丸是丸剂,就成了消了,消食导滞。消补兼施。脾虚食积的轻证。后

    8、来也就枳实、白朮这种配伍,从仲景到晋元以后,人们经常这样的一对配法。这两个药是一样的,当然李东垣为了配合,加了一点荷叶烧饭为丸,荷叶醒脾开胃,烧饭是我们现在说的锅巴,做成赋形剂,做成丸药。但作为主要的两味药是一样的。当然它因为添了一点荷叶、烧饭,在这版教材没有把它作为典型的例子。但它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剂型变化,功效主治变了,从消除水饮的方,变成了消食导滞的方,所以不能轻视,这个剂型的变化对功效主治的影响。这部分经过变化,主要体现这个方面思想。主要体现你在临床选择的剂型,要确保它功效的发挥。不要使得你的剂型影响了应当有的功效发挥。改变了它应有的功能主治。那样达不到目地。所以教材上有很多方有一定的剂

    9、型,一定的服法,这个是很重要的。古人这个方面很仔细,很讲究。比如咳血方,作成丸药,含化,现在我们有很多含化药,对吧?大家如果吃到润喉片,都是含的,不是一下就吞下去。咳血方这一类用作含化,它作用于上部,徐徐发挥作用。朱丹溪在用的时候,很关照这个剂型和服用方法。所以一定的方剂,要求一定的处方,我们有些方剂,也可以根据它病情变化,你来选择它,或者改变它剂型。总的来讲,剂型,慢性的疾病,缓治性质的疾病,用丸剂这类比较适合。急性病,病程较短的用汤剂比较适合。我们后面要讨论到主要的传统剂型。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改为理中汤(改变药力)九味羌活汤 改为 九味羌活丸(改变功效主治)桂枝茯苓丸 改为 催生丸(改变

    10、功效主治)前面讲了方剂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运用方剂,正确的方法,保证疗效。这些变化可以结合运用,我们讲麻黄汤变为大青龙汤,严格讲,它既有药味增加这种变化,加石膏,加姜枣,又有药量,麻黄加倍,而麻黄加倍,要注意没有改变主治,就是主证。君药没有改变。它是为了保持这种辛温发散的力量,你有了如鸡子大的石膏在这里,它会减弱它的发散力量,所以它加倍增加。所以这个主病、主证、君药没变。它仍然是属于药味增减变化为主的。我们刚才说枳朮汤变为枳朮丸,虽然加了荷叶、烧饭,但这两个药比起枳实、白朮来讲,枳实、白朮是主药,汤变成丸剂,赋形剂,丸剂需要赋形剂,选择了这个赋形剂,所以总体上来讲,它属于剂型变

    11、化以后,功能主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要注意,它是属于君药不变。君药变了,另外组成新方了,那相应的剂型也好,量也好,那是新方里已确定的。所以在这里就没有用小建中汤,和桂枝汤的关系,说它是药味增减,药量增减的一个综合,一个结合,这个不能说。它是另组新方。尽管从主方思路上来讲,把能够解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用到调和阴阳双补的,对中焦脾胃阴阳不足的,由表到里的,这个从思维上,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是一致的。但是作为主病主证,是变化了,君药是变化了。所以这个是另组新方。因为很多同学在初学的时候,最容易把桂枝汤变化为小建中汤,把它看作是药味变化,或者是药量变化,或者一种综合,它实际上是另组新方。我们所讲方剂变化是

    12、指的,你在确定了病因病机,选择了方剂以后,对它进行变化。这种变化不应该变成另组新方。这个概念要搞清的。而其中谈到有些变化里的影响功效主治,是提示你,选择好方剂以后,你不管药味、药量、剂型变化,不要影响你已经确定了的体现的功效,针对的主治。不要影响到这个。第五章 剂型传统剂型很多,按教学大纲的安排,这一章里边只有一部分,最传统、最常用剂型,作为二类内容,在课堂教学。其他的主要部分,自学内容,三类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后面很多剂型内容,和中药里要谈到一些剂型,而这些作为自学时学生可以完成。包括剂型的后面一大部分。以及煎服方法,跟中药里也有重复。为什么?你既然方剂不写煎服情况的话,后面的具体各论方剂里

    13、,它都有用法。你前面还要提一下。但是煎服方法多了呢,又容易和中药学重复。因此把大纲调节,作为了解内容,等于说是自学为主的。剂型里主要讨论三个。在传统剂型用得较多的,汤剂、散剂、丸剂。汤剂汤剂,汤者,荡也。优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灵活加减,照顾全面。缺点:耗费药材,不易携带,不便大量生产,某些成分不易煎出,某些成分易于挥发,不便服用(口感不佳),亦不便保存。这是李东垣总结归纳,汤者,荡也。所谓荡,形容它发挥作用快。为什么疗效发挥得快呢?汤剂容易吸收,吸收快。所以疗效发挥比较迅速。这是它的优点。所以对于病情较紧急的,是比较适应的。同时运用汤剂呢,可以灵活加减,全面照顾。灵活加减,全面照顾是一

    14、个整体动态的。符合整体动态的要求。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当中基本特点。整体动态非常重要。汤剂很灵活。直到目前,汤剂还应该说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一个主要的剂型形式。这一点,不管我们中国大陆,或台湾香港这些地区,以及海外,很多愿意吃中药的,他都还知道,汤药来得快。这是它的优点。缺点呢,耗费药材。的确对于药材的消耗量来讲,汤剂消耗得多,将来中医要走向世界,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想吃中药的,采用中医方药形式治疗的,全球可能会越来越多,主要是靠中国来供应中药的话,这药材来源,将来也是很有问题的。所以它比较耗费药材。携带不容易。不方便于大生产。当然人们也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像这个,我们很多医院里也有,八年前我到

    15、日本去的时候,他们表演看病,他要求你问病人,问诊当中为什么问这个?你要道理分析讲出来,从这个是了解什么?判断什么?我说这么个把小时看一个病,看了回去煎药这些怎么办?看完一个病人,就在旁边休息室休息。过一会儿,他就吃了药了。他自动熬好以后,一个袋子一封,有一袋你吃了,另一煎你带回家,也想办法来便于携带。过去别说吃汤药,带起来很麻烦,人民日报过去登过一个照片,我一直记得,印象很深,外地的人相信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检查设备很先进,检查了,然后请中医研究院的老中医开药,老中医告诉他这方要吃两到三个月,他想北京的药材肯定好,记者采访他,他抓了七十二付,七十二付药要运到外地去。出租车也装不下,要往火车站送。

    16、一包也不小,装在一起,用三轮车,现在街上很少开三轮车,那个年代,三轮车往火车站拉,记者拍了个照片,堆起来的药,药包了一盒子装的高度,就把蹬车人的背全部挡完了,比他的行李大得多。所以不方便携带。从这个角度,人们喜欢丸药。从大生产也不方便,西医的药物是大生产的。中药由于它照顾整体动态,个性较强,所以它要小生产方式。而且汤药有很多药物的成分,不容易煎出来,受成分溶出率的影响。某些成分还容易挥发,在煎熬的时间上,火候上,很讲究。也是现在或者目前影响疗效的因素,大家不至于能够那么准确,时间都比较紧,不会注意到这么具体。服用当中不方便。有部分药物口感不好,这点尤其在国外,你叫他吃散剂,量小一点的,装成胶囊

    17、,哪怕苦的,一口就吞掉了,外国人可以。但是叫他吃汤剂,他说那个实在太不适应。还有一个不便于保存,当然作为城市好一点。比如在台湾给他们开汤药,有很多在大陆作生意,要来回跑,他这一趟去又是两周,这一趟去,一周,再来复诊,他说这一周的药,我就在家里把它都熬好了,熬好放冰箱,然后坐飞机一到大陆,一到马上就装到冰箱。他说因为去的时候是冬天,秋天冬天还可以,如果夏天,你早上出发,到香港转机到比如到北京,下午打开已经坏了。那地方很炎热。所以从保存来说,容易变质也是它的缺点。所以每个剂型有它的优点,有它的缺点,有它适应的病证,那这方面需不需要改革呢?是应当要改革,随着走向世界应当改革。改革不是很轻松的。几千年

    18、形成的一些探索,积累经验形成的这样的一个剂型。你要保证它的疗效为前提。然后再来考虑。它的节约问题也好,携带问题,不变质问题,当然成分不易煎出的,中医作成丸药,或其他的剂型了。也就是保持疗效的基础上,克服它的缺点。你别看煎熬那一项,人们做过实验,福建,在七十年代作过小青龙汤实验,开了小青龙汤,哪个药多少,哪味药多少,病人到药房去,他折算,多少克小青龙汤,七十年代那是几钱小青龙汤,他算相当于几毫升那个水,他单位药就把它倒在里边,那八味药,相当折算,全部倒在里面,就当小青龙汤喝,后来这个药理研究,来对比,单味药,八味药分别按照那个量,作出来的,和一起熬过的,实验本身反应的作用都不一样,临床也是这样。

    19、俞长荣他们书里,就写了这个实验,写了这种情况。所以煎熬过程当中,它要起那个作用。不是你单味,一味味拿出来放在一起,那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大家有基本知识都知道,混合物的各个部分的性质是不变的,化合物是结合产生的新的东西。这混合物、化合物的关系概念,有点像现在中西结合式的。我不是开张中药方子,又开张西药方子,我就中西结合了!如果像刚才说的那种路子通,当然很方便了。提取成分也好,单位药把它煎熬浓缩也好,然后按照你开的方,兑再一起当时病人就喝了。但是最后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代替不了小青龙汤。那说明它煎熬过程当中,起了变化。所以剂型改革的研究是长期的。完善过程不可避免有一种反复,不是一蹴而就,不

    20、是一下子能解决问题的。应当看到这一点。单纯想要急功近利,有些就会走弯路了。散剂李东垣说,散者,散也。第二个散字动词,发散。散剂一般分为内服、外用两类。内服又分为两种。有的时候教材上,它名字叫参苓白朮散,银翘散,你要注意,原方用的是煎散剂,还是用细末口服的那种散剂。这两个不一样。像川芎茶调散,用茶清调服,参苓白朮散,枣汤调服。对吧?直接吃那些细末,共为细末。那银翘散就写为粗末,要粗,粗末,它之所以制成散,它也是一种节省药材,便于煎熬出来,包括败毒散。大量的散剂是由于这个。这是所以内服分为煎散、细末口服两种方式。外用呢,比如如意金黄散这一类,它还和一些相应的赋形剂,便于使用。有的用油膏。中医很多散

    21、剂在使用当中,还告诉你一些赋形剂的制法。总的分类有内服、外用两类。内服也有两类。而内服煎散剂带有汤剂的一些特点。所不同的它都是用量较小,因为它做成粗散以后,容易煎熬出来。散剂的优点是总的来讲吸收比较快,因为它带有汤剂的特点,通过煎熬节省药材。传统制作上算比较简便的。携带比较方便,因为它数量小。它的缺点:口感比较差,特别是口服细末,加减起来比较难,加还可以,减就拿不出来。这是相对汤剂来讲的。所以它的吸收,成分煎熬出来和吸收,包括口服散剂,它这个药力发挥,比丸剂快。总体上散剂药物功效发挥,和吸收,比汤剂要慢,比丸剂快,介于两者之间。改变了汤剂中的一些缺点。比如便于携带,节省药材。但也有它的缺点,口

    22、感。有些吃起来比汤剂还难吃。加减不方便,这是散剂。丸剂丸剂,丸者,缓也。优点:节省药材,药效吸收较慢但药效持久,适合久服缓治。便于服用、保存及携带。同时,亦宜于峻猛、有较剧毒性以及芳香类易挥发药物应用。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丸剂在历代的古方里采用的相当多的一种形式。我们教材后面也有四种。常用的丸剂的一个特点。包括水丸、蜜丸、浓缩丸、糊丸,这四类。这是指的传统治法里的这四种。它共同的特点,优点方面来说,丸剂比较节省药材,药效吸收发挥较慢,但是持久。所以象理中丸,作成丸药,对于中焦虚寒,病程较慢的,慢性病比较适宜。它适合于久服缓治,这是一类情况。在服用方面比较方便。便于保存、携带。保存当然还是有一

    23、定的条件,现在很多做了丸药,放在冰箱里,相对保存时间长一些。还有一些药,只适合于作丸剂。比如有些挥发性,芳香、挥发性强的一些药物,还有一些药性比较峻烈,甚至于有一些毒副作用的。这些药物也是作成丸剂,缓慢的发挥作用。不至于由于发挥作用过快,造成副作用。另外,非常贵重的一些药物,像麝香、牛黄,很多较贵的,都做成丸剂。这是有些药物使用上的适应,还有一种病情,适合久服缓治的,都用丸药。有些很多滋补类的,选择丸药也较多,滋补类的它都是缓治,不可能速效。这类虚证,所以适合丸剂。丸剂很大的一个缺点,是不便于加减变化。经常遇到一些病人,特别现代的人,生活条件好了,非常重视身体健康,象海外华人世界里很多,他就懂

    24、一些中药的特点,现在通讯很方便,有的天天给你打电话。你开个丸药,他吃这挺好,就告诉他丸药,一吃起码是吃两个月、三个月。甚至于半年,中间看一看。他没有一礼拜,就给你打个电话。我这两天感冒了还能吃吗?感冒了当先解表,你先不吃。感冒好了,过两天,我有点拉肚子,又不能在其中加减,不能变化。他自己有时候一个药停了很久。汤药的话,容易兼顾。各自都有各自的一个优点。所以对这几个常用剂型,将来各有改革的必要。但是改革当中,怎么样研究保持它的特点、优点,避免它的缺点、弱点。这是一个长期要在技术上,临床上研究观察的。这是剂型我们主要重点讨论,三个传统的,其他按照大纲,作为一个自学的内容。因为全部按照课堂讲授的,这个学时它有一个限制。后面的教材还有一个煎服方法,也作为自学内容。


    注意事项

    本文(《方剂学》讲课稿剂型更换的变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