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3851652       资源大小:36.3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湖北省稳派教育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2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解析】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井田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A项错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世族经济,联系东汉的庄园地主豪强势力,再联系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定的经济

    2、基础才能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没有放弃重农抑商,只是有所松动,故C项错误;宋代士绅经济以后,租佃制逐渐普及,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D项错误。【答案】B2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远古时期用井田制养民,田地都是天子的,自从秦朝以后,农民拥有了土地。皇帝既不能养民,使人民自己养自己,又征收赋税

    3、,虽然只收十分之三,比起古代也不轻。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障,故A项错误;从译文可见,作者没有提出轻徭薄赋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限制自耕农经济,故C项错误;作者认为秦之后的土地所有制比起古代,人民负担更重了,主旨是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故D项正确。【答案】D26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A民族危机加剧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历史背景 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 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认异态度D是天朝上国狭隘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解析】乾隆年间民族危机

    4、未加剧,故A项错误;“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即只学习西方的技能,禁止传播西方的思想学说,并不是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说明乾隆朝认同西方的技能,而对学术不认同,这是有选择的,故C项正确;能够“节取其技能”,说明并不狭隘,故D项错误。【答案】C27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民主共和 B联俄联共 C三权分立 D联省自治 【解析】材料译文:“专制集权是清朝以来的弊端,今天要永远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纠纷,唯一

    5、的途径是各省自治。中央把权力分给各省,各省分给各县。这样就不用穷兵黩武,让老百姓受害。”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俄联共,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由译文可知,孙中山主张联省自治,故D项正确。【答案】D28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28年)、“实业建设程序案”(1931年)、“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3年)、“中国经济建设方案”(1937年)等。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A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B有效借鉴了美国罗斯福新政C主要缘于与中共对峙的需要 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完善 【解析】192819

    6、37年,国民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使经济发展迎来一个黄金时期,这些计划和议案无疑起到管理和干预经济的作用,故A项正确;1928年时,罗斯福新政尚未实施,故B项错误;由议案的内容可见,这些议案并不是针对中共,当时与中共对峙主要是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一直都偏向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不可能因国民政府的这几个计划而完善,故D项错误。【答案】A291961年,安徽省尝试“按劳动力分包耕地,按实产粮食记工分”。这种做法()A基本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 B直接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C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缓解了工农业经济结构失衡【解析】安徽一省的尝试,不可能从基本上动

    7、摇整个人民公社体制,故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开启,而不是1961年,故B项错误;按劳动力分地,按实产粮食记工分,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模式,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与工业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0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这说明()A文艺复兴的实质因工业革命被普遍认识 B文艺复兴的内涵在近代欧洲被不断丰富 C启蒙运动推动了欧洲学者对文艺复兴认识的深化 D16世纪的欧洲人并未自觉意识到文艺复兴的到来 【解析】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与工业革命无直接相关,故A项错误;16世

    8、纪“文艺复兴”只被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到后来其内涵慢慢地丰富,故B项正确;材料未出现启蒙运动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这一名词在16世纪理解为古代传统的恢复,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文艺复兴,故D项错误。【答案】B31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 C新政侵蚀了白由主义根基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解析】罗斯福新政实施之后,有些人发出了批评的声音,说明美国言论自由,自由传统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

    9、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批评的声音只是少数,罗斯福政府不可能失去民众基础,故B项错误;新政本质上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根基,故C项错误;个别不同的声音不代表整个社会的共识,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答案】A32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3221机器制造业42121电力107432煤64343钢55433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

    10、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解析】表格中各项指标的排名一直在进步,特别是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和机器制造业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这不足以说明工业化很全面,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故A项错误;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主要原因是自身开展工业化建设,故B项错误;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的现代化建设立竿见影,故C项正确;图表中未出现轻工业和农业的信息,无从得出经济结构的失衡的结论,故D项错误。【答案】C33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

    11、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英美对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深感失望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解析】1946年7月29日,二战结束将近一年,国民政府的政治腐败尚未完全暴露,英美政府实质上支持国民政府,故A项错误;对华武器禁运是希望中国不再卷入更大的战争中,欧美社会苦于二战的破坏,反战运动持续高涨,政府不得不考虑社会民众的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反帝运动无关,国民党的亲美路线不会危害西方在华利益,故C项错误;二战后殖民地不断独立,西方的世界市场并不广阔,故D项错误。【答案】B341946年,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发表题为欧

    12、洲的悲剧的演说,提出了“三环外交”的基本构想:一个英美联盟,一个联合的欧洲,一个英联邦,构成了英国外交的三环,而英国在每一环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构想主要是基于() A英国国际地位的衰落 B西方与苏联矛盾的激化 C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 D反抗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解析】英国在二战中遭到极大地破坏,已经沦落为一个二流国家,二战后更加重视与美国的关系,重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重视与英联邦成员国的关系,故A项正确;英国的外交立足点是英国的实际状况,与苏联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是其中一环“英联邦”的原因,但不足以概括“三环外交”,故C项错误;反抗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是其中一环“

    13、联合的欧洲”的原因,也不足以概括“三环外交”,故D项错误。【答案】A352004年底,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诞生,至今已有400多所孔子学院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但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高校以孔子学院“干涉学术自由”为理由宣布终止与孔子学院合作,此举在欧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附和。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A区域集团化在现阶段对全球化有阻碍作用 B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危及了欧美社会的主流思想 C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要具备包容的态度 D欧美国家此举折射出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化进程 【解析】区域集团化指的是同一区域或者区域接近的国家加强合作的过程

    14、,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不会危及欧美社会的主流思想,材料中未出现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一些高校以孔子学院“干涉学术自由”为理由宣布终止与孔子学院合作,说明他们不理性,不包容,所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要有包容的心态,故C项正确;欧美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没错,但所给材料与之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个府县、各市镇。康

    15、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入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面对这股奢靡之风,明中叶松江人陆楫在蒹葭堂杂著中提出了“奢能致富”的观点。他认为“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还说“余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与陆楫同时代的苏州人顾公燮也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反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从心

    16、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奢华之风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的轻商贱商导致其内心的自卑为了获得他人的重视和羡慕进行自我夸耀和自我表现。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等材料二 到近代,新型工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与影响更加突出。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尽管达官贵族和富商大贾不乏奢侈的消费现象,但就社会舆论而言仍然是以崇俭抑奢居主导地位,那么到近代则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崇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1877年2月28日申报发表的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说:节俭“可行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民国初年,有人从社会发展的新角度指出“社会愈

    17、文明,习惯愈奢靡”“世界愈文明,则人类愈奢侈。”这种奢靡风气也受到了某些舆论的批评。1913年5月,时报就曾专门发文批评奢华为了抵制这种过度的奢侈消费娱乐观念,民国初年上海有人发起了成立俭德会,强调“导民以俭”。1912年5月,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曾亲自通令崇俭禁奢,希望官绅富商“倡导朴素,化及全国”。更有甚者主张“兴实业以救奢靡”,认为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业,自制各种生活用品,否则“虽节俭而难自振”。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奢华之风出现的背景,(9分)并概括其特点。(4分)(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奢侈消费观念在近代发生的变化,(8分)并简

    18、析近代奢侈消费观念的历史影响。(4分)【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9分,要求至少答三个点,仔细阅读材料,不难找出以下关键信息:“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奢能致富”,“会上普遍的轻商贱商导致其内心的自卑”,加以梳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特点,奢华的主体是达官显贵及富商大贾,老百姓是无力奢华的,“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说明当时的奢华侧重于低层次的物质和感官享乐,没有上升到文化艺术的境界。(2)第一小问变化,关注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新型工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到近代则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崇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这种奢靡

    19、风气也受到了某些舆论的批评”“袁世凯曾亲自通令崇俭禁奢”“兴实业以救奢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四个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影响,近代并不是不奢靡,而是奢侈消费更理性化多样化,一定的消费能够拉动经济的发展,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文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镇大量兴起;主张奢华消费的观念和言论的带动;重节俭的传统观念在江南地区因受冲击而淡化;商人及商业整体社会地位地下。(9分,任意三点即可)特点:主要影响于达官显贵及富商大贾,范围有限;侧重于物质和感官享乐,层次较低。(4分)(2)变化:由少数人的消费追求发展为对社会大众具有广泛影响的舆论思潮,范围扩大;主要受到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20、发展和西方文化影响所致;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角度理解奢侈消费的意义,更为理性;对奢侈消费的认识呈现出多样化、理性化趋势;在本质上是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化的体现。(8分,任意四点即可)影响:有利于改变过度重俭抑奢的传统,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容易滋长过度奢靡等不良风气和资源浪费。(4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

    21、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从上述材料中指出两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采用SOLO评价方法。第一小问找出不合理的地方,从1945

    22、年天皇的终战诏书可见,第一个不合理的地方是:天皇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东亚秩序的安定,而不是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第二个不合理的地方,将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成是“终战”。第二小问说明,一定要做到史实和论述相结合,论从史出,摆事实讲道理,史论结合。【答案】评分建议:指出不当之处:4分。分析说明:8分,细则如下。第一等:78分,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第二等:46分,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第三等:13分,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准确;第四等:0分,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事实。答案示例:其一: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东亚秩序的安定,并非要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2分)说

    23、明:日本自30年代以来,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策动华北白治;打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等均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严重侵犯,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诏书”所言绝非历史事实。(4分)其二:将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成是“终战”。(2分)说明:1945年,面对德意等法西斯的惨败,在世界反法西斯势力的强大压力之下,美苏对日作战和中国军民的反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丧失了继续顽抗的可能,接受了“无条件投降”。这并非是“终战”。(4分)(注:若考生从“诏书”语气的角度分析,如回答“诏书”没有体现对于战争的悔意等内容,应同等给分。)请考生从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

    24、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英国贵族的不断衰落,1917年战火纷飞之际,联合政府责令组成了以布赖斯为首的协商会,研究全面改革上院的可能性。委员会建议参照下院议员选举的方式,重建第二院,社会名流,平民和贵族皆可当选。在反对建立第二院的势力中,以工党态度最为坚决。它一贯主张取消上院,理由是贵族院是一个非选举的特权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中不负责任的一部分,是社会民主的障碍1935年大选前夕,工党重申废除上院的要求。其领袖艾德礼宣称:“上院是不合时代的机构它同现代民主是不相称的。”贵族的克星工党在1945-1979年间3次上台执政英国两大政党连续

    25、30多年实行“共识政治”,为争取选民支持,即使是保守党也不得擅自更改贵族地主政治经济特权的政策。不列颠贵族失去了可靠的保护者,社会地位和影响进一步降低。1949年,工党针对以往议会立法的不足,支持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法,规定以后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上院不得随意修改。至此,上院成了徒具形式的橡皮图章。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上院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焦点。(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上院改革能够不断推进的原因。(9分)【解析】(1)第一小问历史背景,英国的上院是贵族院,在工业革命和民主化的浪潮中,贵族逐渐衰落,“1917年战火纷飞之际,研究全面改革

    26、上院的可能性”说明改革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由此可归纳出四个背景;第二小问主要焦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重建第二院”“工党重申废除上院的要求”。(2)9分的题目,要求答出至少3个原因。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贵族的克星工党”,说明原因之一是工党的长期执政和强力推动;“即使是保守党也不得擅自更改贵族地主政治经济特权的政策”说明原因之二是贵族逐渐失去了保守党的保护;联系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贵族社会地位逐渐降低;1917年、1935年、1949年通过修改议会立法,循序渐进推进上院改革,也是其中一个原因。【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及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英国贵族的整体衰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27、世界大战的影响。(4分,回答任意两点即可。)焦点:重建第二院还是取消上院。(2分)(2)原因:工党的长期执政和强力推动;贵族逐渐失去了保守党的保护;贵族社会地位的日益降低;对上院权利的削弱主要通过修改议会立法,注重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9分,任意三点即可。)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得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 居正中华革命党时代的回忆 材料二 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

    28、,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 陈炯明集下卷(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观点。(6分)(2)指出材料一、二的分歧所在,并分析材料二的可取之处。(9分)【解析】(1)抓住关键信息:“主权在民”;“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可见是以武力推翻专制统治;“保卫而训育之”说明要循序渐进,先实施训政,培育民众民主素养,

    29、再实现民主。(2)第一小问分歧,材料一主张要先实行训政,材料二第一句就说“训政之说,尤为失当”,说明主要的分歧在于训政是否必要;第二小问可取之处,抓住关键信息“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说明作者主张先给民众民主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政治素养和民主精神,反对官僚和政治团体代治,这些主张符合现代民主的理念。【答案】(1)观点:以武力推翻专制统治;坚持主权在民;因民众民主素养的短缺,需实施训政以实现过渡。(6分,回答任意两点即可。)(2)分歧:训政是否必要。(2分) 可取:材料二主张民主的实质在于民众自治,

    30、强调民众的政治素养和民主精神可以在具体的民主实践中得到培养,反对官僚和政治团体代治。这些都符合现代民主理念。(7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其他的环境中,西班牙内战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国际事件。使它成为一个国际事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意大利,它刚刚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取得了胜利,这使地中海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因此意大利欢迎有一个加强它在西地中海地位的机会。第二个原因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种观念已经得到发展,即一个国内体制建立在某种政治学说之上的国家期望鼓励和支持这种学说在其他国家也取得胜利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以多少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即作为共产主义和法西斯

    31、主义之间的斗争而介入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表现出一场发生在西班牙领土上的欧洲内战的方方面面。 【英】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内战成为一个国际事件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内战如何体现了“欧洲内战的方方面面”。(9分)【解析】(1)6分的题目,要求至少分析3个原因。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第一个原因是意大利” 加强自身在北非地位的意图;“第二个原因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种观念已经得到发展,即一个国内体制建立在某种政治学说之上的国家期望鼓励和支持这种学说在其他国家也取得胜利”,这种观念就是法西斯意识形态;“作为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斗争而介入西班牙内战”,他们之间矛盾尖锐。(2)此问重点理解“欧洲内战的方方面面”,一则德意等轴心国与苏联有矛盾;第二在意识形态上,英法与苏联也有对立;第三,英法对西班牙问题采取绥靖政策,希望祸水东引到苏联,加剧了


    注意事项

    本文(湖北省稳派教育届高三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