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3849760       资源大小:339.9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Word格式.docx

    1、多属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内流区和外流区兼具。多冰川、湖泊,多大江、大河发源地植被和土壤以森林和森林草原植被为主,多农作物和人工林。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大部分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为荒漠草原或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区域内部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3.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活动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2)交通东部:交

    2、通发达,路网稠密。西部:交通不便,阻碍发展。(3)经济和文化东部季风区经济和文化发达。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直接影响教育和文化。特别提醒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区域内部差异性,是进一步划分次一级区域的前提条件。(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4)三大自然区之间的自然差异显著,但在每个自然区内部则表现

    3、出完全一致的自然特征。(5)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提示:1.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分为次一级不同区域。2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只有行政边界是明确边界。3区域内部保持相对一致性,表现为整体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4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5)B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则为“高”和“寒”。区域的内涵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

    4、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问题1(区域认知)雄安新区是区域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是。雄安新区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问题2(综合思维)雄安新区设立后,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判断理由是什么?雄安新区属于新设立的行政新区,行政区界是明确的,故其与周边区域的界限应该是明确的。归纳总结 1正确理解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是指区域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2)差异性是指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同区域有差异。(3

    5、)行政区一般都有明确的边界,自然区、经济区等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的特性。(4)层次性是指区域的级别差异,如下图所示。2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图所示: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有关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部所有的区位特征完全一致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没有相似性D同一类区域面积相等(2)下列区域有明确边界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北京市D东部季风区(1)B(2)C第(1)题,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区域

    6、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 mm以上,B项正确。区域内部所有的区位特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A项错误。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但某些特征也可能相似,如行政区中江西省和湖南省的气候类型相同,C项错误。同一类区域面积有大有小,D项错误。第(2)题,选项中,只有北京市(行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其他选项所示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材料一下图为中国三大自然区图。材料二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徐,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

    7、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问题1(区域认知)材料一中A、B、C区分别属于我国哪一自然区?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为东部季风区,B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主要是依据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和气候来划分的。问题2(地理实践力)材料二中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哪个区域?其所在地区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小明的家乡位于图中的A区域。其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问题3(综合思维)影响C区域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

    8、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2自然环境的差异(1)东部季风区(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2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径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

    9、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1)C(2)D第(1)题,我国的地形种类齐全,西部多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多丘陵、平原;我国气温冬季南高北低,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与纬线不平行;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比较复杂。第(2)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分异明显。三大自然区内差异的决定因素各不相同。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2018年暑假山东某高中组织赴新疆“研学旅行”,同学们沿“陇海兰新”铁路,看到下面两幅农业景观,结合图探

    10、究有关问题。甲 乙问题1(区域认知)说出甲、乙两种农业景观类型,推断各自出现的区域。甲是种植业景观,位于东部季风区;乙是畜牧业景观,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问题2(综合思维)甲、乙两种景观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东部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适合发展种植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缺乏,有大面积草场,适合发展畜牧业。问题3(人地协调)图乙地区,大面积发展种植业,可能引发什么环境问题?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水源枯竭等。归纳总结 应用整体性和差异性思想,分析区域特征 3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所

    11、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1)D(2)A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经济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地震活动较少;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

    12、荒漠化严重。区域地理特征【典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分布特点自然原因甲乙思路点拨首先,根据图名、图例、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如上图,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甲地为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乙地为我国青藏高原。然后,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可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人文地理特征:可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根据设问,本题只需要分析与种植业地域分布有关的自然环境特征。甲地:塔里木盆地因位于内

    13、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水源条件较好的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乙地: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答案盆地周围山麓地带气候干旱,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河谷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1自然要素差异的答题模板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14、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河流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贫乏)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

    15、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文要素差异的答题模板农业农业地域类型稻作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综合性主要为水源;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交通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环境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

    16、、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读甲、乙两国示意图,回答问题。(1)分析甲国和乙国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2)比较分析M河和N河水文特征的差异。(3)甲国的M河两岸是世界上著名的长绒棉产区,而乙国的A地则是世界著名的优质葡萄产区。请说出它们形成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分析某地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大小,可从其气候类型入手,分析其气候的特征。第(2)题,比较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可从其水源的补给类型入手,从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角度分析。第(3)题,甲国的M河两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但有河水灌

    17、溉;A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量大,水源丰富。长绒棉和葡萄质量好,都与养分积累丰富有关,因此应从利于养分合成和积累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甲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大陆性强,夏季气温高于乙国,冬季气温低于乙国,所以甲国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国。甲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所以,甲国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国。(2)M河深居内陆,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水量小;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一年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或水位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明显);有结冰期;含沙量大。N河流域全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

    18、,河流水量大;全年降水均匀,水位季节变化小(或河流无明显汛期);无结冰期;含沙量小。(3)灌溉便利;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区域认知济南先行区2018年01月1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位于山东省全境,是继雄安新区之后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2018年9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黄河沿岸南起小清河、北至徒骇河、东至章丘、西至齐河,总面积为1030平方公里的区域,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重点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养健康、文化旅游,构建京沪之间创新创业新高地和总部经济新高

    19、地。结合上述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1济南先行区划分的基础是()A区域差异 B区域面积C区域竞争力 D区域地理位置2新旧动能转化的本质是()A促进经济发展 B产业结构调整C环境治理 D建设美丽乡村1C2.B第1题,济南是山东的核心城市,经济基础好,竞争力强是划分的依据。第2题,新旧动能转换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新技术产业,实质是产业结构调整。 (教师独具)题组1区域和区域差异读下图,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

    20、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1B2.C第1题,该图显示出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据图无法说明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也不能说明区域的层次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的边界是模糊的。第2题,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题组2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据此回答35题。平原丘陵,海拔较低高原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外流河内流河多冰川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荒漠和草原植被发育下的土壤冻土

    21、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海拔高度3.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 B内陆C地势 D昼夜长短4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A BC D5表中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热量、水分B地形、热量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3C4.D5.A第3题,青藏高寒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光照充足。第4题,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晴天较多,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第5题,在东部季风区,区域内部差异形成是纬度差异产生

    22、的热量不同造成的;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随着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造成降水差异很大,从而造成内部差异较大。 (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7填表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在1 000 m以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或高山和盆地为主,风蚀地貌普遍海拔高,地形以高原、高山为主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少雨高寒气候,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多位于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多冰川、湖泊,是亚洲许多大河的源头,冰雪融水补给多天然植被为森林和森林草原,现多为人工植被。多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土壤多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

    23、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高寒荒漠广布,高原上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气温状况随纬度位置变化干湿状况随距海远近变化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教材P15复习题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存在差异,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弱;东部地区的交通比中、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比中、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比中、

    24、西部深厚,改革开放比中、西部地区早。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自然差异主要体现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南北自然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民居建筑的外在形态上,北方民居以平顶屋为主,南方民居多斜顶屋。(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交通通达性的影响。总体来讲,东部季风区交通便利,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南方地区由于河流众多,内河运输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方形成了各自的风土人情。(5)矿产资源的南北地域差异使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中图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