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docx

    • 资源ID:3832461       资源大小:29.5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docx

    1、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春 景教学目标:1、“春到沂河”,“春雨”“小鸟”都向人们告“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锄头 的赞美。3、在学唱歌曲的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4、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比喻人的“春到沂河”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教学内容:1、表演唱小鸟小鸟春鱼蒙蒙地下2、欣赏春到沂河致春天学习音乐知识:切分音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

    2、掌握切分音2、了解挪威作曲家的创作背景。3、用小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雨蒙蒙地下里对春天的赞美,及唱好全曲。4、学习儿歌与打击乐的配合第一课时 表演唱小鸟小鸟教学过程:1、 以生态环保导入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 要加以保护。(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答: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等2、 聆听范唱小鸟小鸟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八六拍,该拍号)(2)画出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3)按曲调的欺负,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4)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A、 教师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3、)B、 在教师的知道下,两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C、 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视辅导二声部。D、 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 相互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3、 学唱歌曲(1) 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 出欢跃,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曲,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喜悦的心情,注意没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换卡的情绪。(3) 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情绪。4、 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 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等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学习乐理知识:切

    4、分音1、 认识切分音2、 正常的强弱节奏3、 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改写成 的节奏,并唱唱,四人小组讨论并唱一唱第二课时 聆 听致春天教学过程:1、 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1) 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呢?那里的气候条件是这样的?(2) 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2、 初听致春天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别每一段落主题曲的区别,和第二声部伴奏片段等)3、 复听致春天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

    5、业要求学生讨论后完成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5、三度欣赏创作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6、 结:同学们对春天的热情和祈望的心情都描绘得非常完美。第三课时 表演唱春雨蒙蒙地下教学过程:1、 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问:(1)人们是这样来形容春雨的?(2)还有那种天气现象呢?(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2、欣赏歌曲范唱问: 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刷刷刷”是什么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3、在教师的指导下,

    6、练习模仿的下雨声“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小节要求二声部。(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粒度的变化要求唱好二声部。4、 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部分。5、 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教师范唱曲调(2)讲解切份节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在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6、 学唱歌曲,表演歌曲(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和讨论歌词词义问:(2)第一段歌词是什么含义呢?(3)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借景抒情

    7、)(4)在理解歌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和配上打击乐,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第四课时 聆 听春到沂河教学过程: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问:春到沂河从和出来?东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到沂河。春到沂河有这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2、 欣赏童声合唱春到沂河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这样的情绪?(3)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3、 再听春到沂河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歌词上划上小节线4、 儿歌与打击乐(1)在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2)两人彝族练习,即一人读一人拍(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5、 播放歌曲准确地为歌曲伴奏6、

    8、 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7、 各族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8、 拓展与研究问:能够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诗,小品表演等。其次是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9、小结:研究成果表演。(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第2课 欢乐的村寨教学目标: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打起手鼓唱起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

    9、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教学内容: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打起手鼓唱起歌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3、编创与活动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乐句的一开

    10、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教学难点:切分音型的掌握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2、表演巴塘连北京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教学过程: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

    11、主题音乐) 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设问:(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2)“边寨”是什么地方?3.熟悉各主题音调。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

    12、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可根据课时的安排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

    13、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二、表演巴塘连北京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2.范唱:有条件的最好结合影视片。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14、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三、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打起手鼓唱起歌2、表演迷人的火塘教学重点:切分节奏的掌握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一、聆听打起手鼓唱起歌1.导入: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有天山;

    15、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请听打起手鼓唱起歌。2.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曲调。设问: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4.再次复听打起手鼓唱起歌。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二、学唱迷人的火塘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设问:你还

    16、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设问: “”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师生讨论,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三、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2、编创与活动3、听辨训练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17、教学过程: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7、表演歌曲。(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

    18、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三、听辨活动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

    19、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四、课后小结第3课 飞翔的梦教 学 目 标: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通过飞越彩虹、小白船、飞翔的女武神、真善美的小世界等作品 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2.通过对美国影片绿野仙踪的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

    20、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真善美的小世界,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4.以飞越彩虹、飞翔的女武神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教 学 内 容:1、聆听:飞越彩虹、飞翔的女武神2、表演:小白船、真善美的小世界3、编创与活动教材分析: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前后

    21、两个乐段均为16小节构成的规整乐段。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稍有变化的重复乐段。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合唱真善美的小世界用歌声和打击乐器表现了真善美的小世界;学习了反复记号D.C.由于反复记号D.C.的出现,使歌曲变成的形式,我们用歌声和乐器来表现D.C.。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绿野仙踪作品教学重点:通过聆听绿野仙踪作品,简单介绍乐

    22、曲风格。教学难点:通过聆听绿野仙踪作品体会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一、聆听绿野仙踪1.由电影故事导入。设问:谁能介绍一下美国影片绿野仙踪的故事?教师归纳,简单介绍这首由哈罗德.阿伦(Harold Arlen)作曲的歌曲融合了流行音乐和美洲黑人音乐的风格。2.欣赏飞越彩虹童声独唱。讨论:(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3.聆听飞越彩虹。(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但不能妨碍别人的聆听),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二、

    23、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小白船2、聆听飞翔的女武神教学重点:表演歌曲教学难点:听辨练习教学过程:一、聆听飞翔的女武神1.以对比导入。播放录音飞翔的女武神。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飞越彩虹有什么不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歌剧中的画面是怎样的?(在讨论中还可播放部分片段。)2.聆听飞翔的女武神。在聆听前,教师先提示: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3.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二、表演小白船1.以天文知识导入。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

    24、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4.板书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

    25、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8.练习吹奏曲调(可以是竖笛,也可以口风琴、口琴。这取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10.学唱歌词。(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

    26、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四、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表演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从学唱的过程中感受反复记号的用法。()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体会歌曲的情绪,提高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体会歌曲的情绪,提高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唱歌。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反复记号和乐器合奏练习教具准备多媒体、琴、录

    27、音机、竖笛、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二、激情导入 、听音乐,大胆想象,认为音乐描写了怎样的形象?、提问:两首乐曲的情绪是否相同?你喜欢哪一种?(师)同学们,老师也是喜欢欢快活泼的乐曲,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美,我们热爱美、追求美,我们的世界中处处充满了真善美。观看课件真诚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的美;明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勤劳的双手给我们创造了美;和平的友谊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美;团结的友爱给我们带来温馨的美。这就是真善美的小世界,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真善美的小世界(激情导入,不仅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从各个角度初步感知了真善美,为学习歌词、理解

    28、歌词奠定的基础。)三、学唱新歌、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思考:欣赏歌曲的同时,想一想歌曲演唱的顺序是怎样的?、分析结构,讲解反复记号D.C.(让学生观看反复记号D.C.动画的前进方式,明白反复记号D.C.的用法和作用,为演唱歌曲奠定基础)、用“”模唱歌曲的旋律,教师与学生同唱的同时,手势提示弱起小节。、学唱歌词着重解决“我们来唱歌,我们歌唱”这一句。、检验歌曲的掌握情况,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注意听学生是否有唱错的地方,并指出,通过听教师的演唱来改正错误。、激发情绪完整演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个整体的认识,完整的去感受歌曲、学唱歌曲,从学唱的过程中感受真善美。四、乐器训练、打击乐器的练习学生在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自由编配伴奏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编意识和合作能力。、竖笛练习运用竖笛解决二声部,使学生在吹竖笛的同时,熟悉自己的旋律,体会和声的效果。、乐器合奏(打击乐器竖笛)少部分同学运用打击乐器自始至终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到分声部处用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五、小结我们用歌声和打击乐器表现了真善美的小世界;学习了反复记号D.C.由于反复记号D.C.的出现,使歌曲变成的形式,我们用歌声和乐器来表现D.C.:第一遍,用美妙的歌声表现真善美的小世界;第二遍,按刚才的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遍演唱歌曲。(用歌声和乐器完整表现歌曲,既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又使课堂教学结束在音乐的氛围之中。)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