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春季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

    • 资源ID:3824716       资源大小:112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春季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

    1、1、形色协奏曲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教学重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教学难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 序号:01一、情境导入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二、形式

    2、初探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三、提炼元素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四、形式探讨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

    3、?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第2课时 序号:02一、导入: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提炼出的造型元素,同学们知道了实景与画的相似之处,这节课我们进行创作。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

    4、“形色协奏曲”。二、欣赏提升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三、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2、教师巡行指导。四、拓展评价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

    5、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2、俯仰之间教学目标:1、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2、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表现手段。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教学重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教学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教学准备:课件、俯视的照片学具准备: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 序号:03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

    6、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黑糜峰山吗?谁来说一说黑糜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出示一组相片,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二、欣赏感受(一)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a.景

    7、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b.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三)示范引导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创作。

    8、边创作边讲解。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教师板书。a.构图b.景物的摆放。c.细节的刻画。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第2课时 序号:04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a.构图b.景物的摆放。c.细节的刻画。二、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三、自由创作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四、评价小结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

    9、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基本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课时计划:2课时第1课时 序号:05 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师: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

    10、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2、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

    11、生了这种变化?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

    12、拍摄的杯子)。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3、学生尝试练习。(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2分钟)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2)作业讲评。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是一幅完整的画吗?师

    13、: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1、(出示一张图片)。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境?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师:为什么?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方法重复排列 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2-3个。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1)教师示范: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

    14、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情境呢?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境。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一些。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2)思维拓展: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吗?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

    15、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2-3个同学回答)。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和情境来。(五)学生创作: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注意:1、构图要合适,要完整。2、注意透视规律运用要正确。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16、(六)展评拓展:1、展示作品: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2、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第2课时 序号:06一、课学习复习旧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透视概念:地平线、消失点。2、提供新的透视知识作为本课预备学习内容。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想连续。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二、直观感受1、出示三幅本班教室内一张课桌的平行

    17、透视图,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辨析,实施估测分别是站在哪个角度描画的。a、图为平视,课桌只能看见两个面(顶面、正侧面)。b、图为俯视,课桌只能看见三个面(顶面、正侧面、右面)。c、图为俯视,课桌只能看见三个面(顶面、正侧面、左侧面)。2、师生共同寻找这三幅平行透视图的视平线。教师先在a图中标出视平线、心点,再请学生在b图和c图中分别标出视平线和心点思考:视平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关系;怎样确定室内景物的视平线。3、运用透视概念,分析平行透视图中的视平线、视点、视线、心点。4、将课桌扭转一点,学生站在原地观察,思考透视图该怎样画。5、教师示范画这张课桌的成角透视图,分别标出视平线和左、右消失点。三、作品分

    18、析分析教材中画家作品图例,比较床铺和远处餐桌的透视变化:1、分别标出两者的视平线、消失点。2、两者相同之处: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3、两者不同之处:床铺的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远处餐桌的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四、纠错训练出示三幅错误的透视图,学生辨识并改错1、冰箱基底线没有透视变化,侧面底座线没有画出透视效果。2、书本透视线没有集聚到消失点。3、凳子是较复杂的立体形,物体同向的成角不集中,形成多个消失点问题。五、知识巩固1、知识小结:强调透视规律,思考视点与消失点的关系。2、画平行透视图步骤小结:a、画出视平线、心点、视点、距点。b、画出物体的平行面。c、从平行面的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d、从一

    19、个顶角向相应的距点引连线,求出透视深度。E连线成立体图形。3、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适时考虑成角透视图步小结(略)(CAI课件出示作业要求平行透视图步骤)六、自主表现作业要求:选择室内12个物体,找准它们的视平线和消失点,画出简单的透视图(建议画课桌椅、文具盒、书本、粉笔盒、粉笔刷、书包、立式空调、冰箱)七、评价交流1、作业讲评。2、欣赏作品最后的晚餐,教师总结:根据科学的法则,理性地研究透视的变化规律,我们就能在平面的画纸上准确地表现出富有立体感、空间感的艺术作品。4、壶趣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

    20、,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难点: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教学准备:课件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第1、2课时 序号:07、08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二、分析结构掌握壶形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三、尝试体验探讨研究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课件展示)2、师生合作总

    21、结制作方法和步骤:(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五、观摩交流互相评析1、学生互评2、教师点评六、导入:老师展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壶展示。七、讨论:对同学们制作的壶进行讲评,同学们互评。八、给壶上画上图案:以山水风景为主,个别造型独特的壶可以画上装饰效果的图案。教师巡

    22、视指导。九、学生展示作品十、课后拓展作业布置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5、瓶花与水果教学目标1运用色彩塑造形体的基础知识。2.掌握油画棒画瓶花与水果的方法和步骤。3.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多姿多彩。学习重点:瓶花与水果的组合造型。学习难点:运用色彩塑造形体的基本方法。学习准备:油画棒、铅笔、橡皮课时计划:2课时第1课时 序号:09教学过程一:尝试涂色、比较问题1、教师出示两幅线描苹果画,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添画相同的色彩。作品一仅仅画出了一个苹果的外轮廓线。作品二画出了一个苹果的大体明暗关系。2、比较两个同学的

    23、涂色作业,说说有什么不同。生:作品二中的苹果立体感更明显,体现了光感。(板书:立体感、光感)学生上台添画色彩观察比较,谈添画效果,总结感受。二:教学示范、解决问题三、作品欣赏、巩固方法四、自主选择、临习名作1、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修改以上尝试作业。教师重新画一个苹果,运用油画棒渐变涂色的方法,提醒高光处要留白。2、与学生作业再次比较添画后的效果,说说有什么不同(色彩明快、形体结实)3、呈现教学目标,板书课题:瓶花与水果五、评价交流1、学生互评(评价要点:(1)形体塑造;(2)整幅临摹要体现画面色调)2、学生选居室,说说自己的画会挂在那个房间,体现感情升华。了解评价的方向,互评同学作业。第2课时

    24、 序号:10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节课中同学们临摹了瓶花与水果这幅作品,请哪位同学说说你的作画步骤。(生回答步骤)二、开展新课:尝试用干画法或湿画法画一幅画。1.运用厚涂法能起到覆盖的效果。2.用不同的笔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三、尝试创作:师巡视指导,生用不同方法创作。四、谈谈自己的收获1.了解绘画材料特性。2.区分画面各部分色彩的深浅明暗度。3.能辨别采用了哪种画法。(干、湿)4.借助色彩块面简单造型。五、作品点评6、唱大戏教学目标1、感情热爱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2、能力能感受戏剧脸谱的魅力。能画一幅具有戏剧韵味的脸谱。3、知识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重点: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

    25、骤。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教学准备:教具:CIA课件、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 序号:11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师生共看一段视频。今天我们来学唱大戏一课的脸谱。板书课题二、新授1、脸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板书:纹样、着色。、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脑门眉形眼窝鼻窝嘴形)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什么

    26、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请学生上台画)小结:祥云纹样。、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比较两张作业。三、作业要求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四、学生作画,老师巡视五、欣赏评价第2课时 序号:12一、导

    27、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脸谱,同学们喜不喜欢脸谱?请同学们说说这些脸谱都是哪些人物?(出示脸谱,学生辨认)二、新授1.同学们回忆下,创作脸谱要注意哪些地方?生回答:对称、眼窝描黑、用祥云纹样等。2.画脸谱的步骤是什么?生回答:先勾线、后填色。3.脸谱都有哪些画法?三块瓦脸花脸象形脸三、作业创作一个戏曲人物。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四、师巡视指导,生创作。五、作业点评7、标签与品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包装的概念、功能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2、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难点


    注意事项

    本文(春季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