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届一模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3776754       资源大小:28.5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届一模语文试题.docx

    1、山东省青岛市高三届一模语文试题2022年高三年级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22.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戏15题。材料一:“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属于创造性美学范畴,意蕴丰厚,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从美学角度看,王国维视“境界”为“文学之本”,认

    2、为纯粹的境界是最美的,或者说,境界是纯粹的美的世界。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并对二者的内涵加以阐释:“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而“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基于民族文化本位立场,融汇西方美学与民族文化,并达成学理再创,在古今中西交汇时期具有开时代风气之先的重要意义。事实上,作为审美境界的不同层次,“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也很明显,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在审美主体的观物方式上,“有我之境”采取的是“以我观物”的方式,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照外物,并将其思想情感投射或倾注到外物之上;而无我之境”采取的是

    3、“以物观物”的方式,诗人的感情色彩融化或稀释于外在事物或自然景物之中。其次,在审美客体的外在呈现上,在“有我之境”中,所观之物附着上了诗人浓重的感情色彩,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物;而在“无我之境”中,所观之物则以隐蔽的状态呈现,达到物我不分、陶然相忘的境界。第三,在美感性质的差异上,“有我之境”给人的美感是“宏壮”的;而“无我之境”给人的美感是“优美”的。所谓“无我之境”,指“我”能够保持情感的克制,不作有意的情感宣泄,并且与外物“无利害之关系”,以内心“宁静之状态”沉浸其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化境,此即“优美之情”。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呈现出一种与物俱化的境界。这种境界作为一种生命

    4、体验,表面上看是对外物的沉浸,实则是主体意识与客体对象之间的界限消解和对外在利害关系的审美超越。“无我之境”并非完全超脱于生命之外,而是一种对景物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进而与景物浑然一体,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的审美境界。从西方美学的视角,“无我之境”显然吸收和融汇了康德关于审美判断无利害的思想。在康德那里,审美判断只能是主观的,因为美感是一种无利害的快感,“只有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因为既没有官能方面的利害感,也没有理性方面的利害感来强迫我们去赞许”。可见这种无利害的生命快感体验是促成“无我之境”的关键。而所谓“有我之境”,指的是“我”带着欲望和意志观物,

    5、所写外物会附着实用的、现实利益的色彩,“我”的意志与外物之间形成较为强烈的争执和冲突,直到“我”暂时忘却欲望,沉醉于景色之中,“我”的意志挣脱各种欲求而获得独立之时,一种深切的壮美感才油然而生。此时,“我”处于一种从暂时的平静中获得的审美静观状态,进而也体现出审美超越性。秦观踏莎行“叮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将日暮春寒,杜鹃啼血这些悲凄之景描绘得甚为深切,给漂泊蓬转的“我”带来强烈的生命体验,从而创造出一种无限凄婉愁苦的悲壮之境界,这就是一种“有我之境”。概言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包含了“境界说”争执与超越的不同层面:一方面,由于生命的欲望和意志得不到满足,造成物我关系的紧张和

    6、争执,并在这种生命的紧张和争执之须臾宁静瞬间生发超越性的“壮关之情”;另一方面,审美主体在与审美客体的“物我合一”中获得审美超越,从而达到充满生命意志与生命体验的愉悦和宁静,故而生发“优美之情”。当然,这两种审美境界也并非截然区分,王国维曾用“意余于境”和“境多于意”来概括,认为二者虽然时常相互交错、各有偏重,但又不能有所偏废。(改编自刘发开王国维“境外说”的理论结构与审美精神转向)材料二:人间词话对“境界”的内涵界定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一内涵包含了三重含义:真景物、真感情、真表达。先看“何谓真景物”。“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

    7、舞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不难看出,王国维所谓的“真景物”当是要求作者极具体物之工,将景物的神态活灵活现、豁人耳目地呈现出来。宋祁的一个“闹”字烘托出来枝头红杏的竞相开放,点染出了无限春意;张先的一个“弄”字使得花的摇曳多姿尽在目前,并把月、花、影的关系衔接一体。这里,真景物有动有静,有听象有视象有触象,有色彩有光泽有阴影。再看“何谓真感情”。诗人总是在作品中关照世界,抒发感情,而王国维所谓的“真感情”当是要求作者在词中灌注发自内心的对外界的真切生命感受,它是自然流露的,来不得任何虚伪矫饰。这种“真感情”不单是一己之身世悲喜,而且是一种对人生领悟、洞见的深切之情。最后来看何谓“真表达”

    8、。王国维所谓的“真表达”是要求作者以贴近形象的语言来刻画真情真景。代字与隔语会导致情景混沌,如雾里看花;美刺与隶事会游离情景,陷入理窟;粉饰与游词会导致浮夸,偏离真切。只有即景会心,不就他作想,借助自然明晰的语言与意象将此情此景、“须臾之物”如在眼前地写出来,才是“真表达”。(改编自余开亮再论王国维“境界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西方美学的视角来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呈现出“无我之境”,深受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B.“有我之境”强调的是外物给“我”带来的生命体验,所观之物又附着诗人的感情色彩,是“宏壮”的。C.王国维所谓的“真感情”是作者在作品

    9、中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更是对人生的领悟与洞见。D.“境界说”是人间词话中的核心观点,具备“真感情”“真景物”“真表达”三个特点的境界是美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境界说”根植于传统美学,又受到西方哲学与美学的影响和熏染,为王国维美学理论注入崭新的生命活力。B.分清审美主体的观物方式到底是“以我观物”还是“以物观物”,是区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前提条件。C.若作者不能对“真景物”“真感情”真切地传达,不能对审美对象进行传神地描写,作品就不算有境界。D.综合两则材料,不同的境界对“真”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有我”与“无我”上可以有所偏重,但不能有所偏废。3.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呈现出“无我之境”的一项是(3分)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D.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5.元好问诗有“寒波谵澹起,白鸟悠悠下”,欧阳修词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请结合两则材料关于“境界”的论述,对上述诗句进行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寻找安详郭震海秋深,黄昏,风起。苍茫的群山之中,林深似海。我轻轻地整了整衣领,有点儿微凉。我开始隐隐担心,对身边的老乡说:“马上天黑了,还没找到安详。”“快了,再翻过一座山

    11、就到了。”老乡说。在遮天蔽日的松柏树下,我们艰难地翻越了四座大山,眼看夜幕低垂,仍看不到有人家的迹象。“你确定我要找的人是在这里吗?他可是个著名的山水画家,名叫安详,安静的安,详细的详。”我说。“是哩,他确实叫安详,是不是个画家不晓得,但俺知道,他是个守山人。”老乡说。这真的是我要寻找的安详吗?我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想起他的山水画,下笔灵动,浑然天成,自成一派,如行云流水,功力深厚,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屡获大奖,被爱画者出高价争相收藏。奇怪的是,几次颁奖现场,他均是缺席。大家只是通过署名,得知他叫“安详”,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安详是谁?谁是安详?只见其画,不见其人。有人说安详住在京城,有别墅,

    12、有私家花园;也有人说,安详是一位大学教授,为人十分低调等等,总之被传得神乎其神。夜里11点多,我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终于看到远处的一丝光亮,听到了狗吠声。老乡告诉我,那是守山人居住的防火瞭望塔里,那亮光是塔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我们朝着亮光走去。“安详,安详”走近了,老乡高喊着。狗吠声愈加猛烈。借着老乡手电筒的光亮,我看到从石砌的瞭望塔中走出一个五大三粗的老农。他真的是画家安详?我更加怀疑。“安详,有人找你。”老乡喊道。安详问道:“找我有事吗?”“您是著名画家安详?”我急切地问道。“不,你应该是找错人了。我是安详,但不是画家,更不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他的回答如此干脆,让我十分绝望。“先弄些

    13、水喝,嗓子都冒了。”老乡嚷嚷着,毫不客气地向屋里走去。瞭望塔内部地方不大,分三层。一层陈设简单而整洁,一个荆条编织的茶几摆在正中,显得原始而古朴,周围是几个荆条编织的凳子。通向二层的旋转楼梯上挂着几把明晃晃的锄头,还有两个新编好的荆条箩筐。“快,喝口水,我去给你们烧火做饭。”安详的女人很热情地给我们沏茶。金色的花瓣在茶碗里翻腾,满屋子都是花茶的清香。品茶深聊,我得知,确实叫安详,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县林业局,来到林业局下属的林场做了守山人。在孤寂的大山中守山,仿佛与世隔绝,苦累不说,主要是极度枯燥,别人干不了几个月就会找种种理由申请调岗,他却自告奋勇上山,带着子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每天清晨,朝霞

    14、初现,他和妻子会将一面鲜艳的五星升起,然后烧火做饭、巡山,防火防盗。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他深爱着大山,给每座山峰都起了名字。他深爱着山上的松柏,按照字海给每一株树都用一个汉字命名。山峰是他的家园,松柏就是他亲爱的家人。他可以按拼音确定区域,迅速找到每一株树,并能准确说出它的年龄。我听着,不由肃然起敬。老乡在一旁笑道:“这算啥!人家安详家两个娃娃都很有出息,儿子研究生毕业,留在上海工作;女儿更厉害,博士,是博士哩,现在工作在深圳。”“是吗?!”我惊叹道。“没啥,我们只是普通人家。”安详的女人接话道,并招呼我们吃饭。饭后,我们被安排到三层休息。躺下后,我依然在想,这真

    15、是一对了不起的夫,这个安详会是我要找的画家安详吗?清晨醒来,红日初升,鲜艳的五星已经高高飘扬在瞭望塔的上空。我吃惊地发现,原来头天晚上我们睡觉的三层,竟然是一个画室,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山水画,地上的荆条圆筐里塞满了画卷。“他就是安详,我确定,他就是我要寻找的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我对老乡喊着,很兴奋。“您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安详!您知道您的画作有多值钱吗?”我走出防火塔,心情很激动。安详正在安静地编织一个箩筐,他抬起头笑道:“我说过了,我是安详,但我真不是画家,更非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不,您的山水画自成一派,每一幅都是灵动的,山是活着的,松柏是活着的。您知道这是多少画家一辈子都在苦苦追寻的高度吗?

    16、”我说。“我是自学绘画,谈不上什么高度。我只知道我用的不是墨汁,而是真情。我画上的山峰是现实中的山峰,入画的松柏都是我亲爱的家人。”他说。我抬起头,眼前雄壮的山脉仿佛是从他的画中走出;苍茫天地间,每一株松柏似乎都有了灵魂。微风吹过,群山茫茫,松柏吟唱。他依旧在安静地编着手里的箩筐。(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详住在群山之中、林海深处,连熟悉他的老乡都不晓得他的画家身份,这让安详这一人物充满了神秘色彩。B.“您知道您的画作有多值钱吗?”这句话表明“我”是以金钱为标准衡量安详作品的价值,折射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C.安详先后两次强调自己只是守

    17、山人,而不是画家,可见山林在他心中举足轻重,而名利却是身外之物。D.小说结尾部分借“我”的感受来写山脉与松柏,写出了安详与自然的相融共生,这使得他的画作灵动天成、自成一派。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环境描写开头,设置了雄浑阔大的背景,结尾与开头呼应,结构圆整,言有尽而意无穷。B.人们对安详身份的种种猜测、瞭望塔内的陈设、其他守山人的调岗申请,都从侧面表现出安详的低调处世。C.本文的主人公名为“安详”,一语双关,正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甄士隐”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匠心。D.小说关注凡人小事和生活中的细节,叙事贴近现实,语言不事雕琢,蕴含着艺术与人生的真谛。

    18、8.有人评价郭震海的小说“字里行间流动着一种直抵人心的暖热”,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9.小说是怎样叙述“寻找安详”这个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越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

    19、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

    20、”,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选编自明史本纪)材料二: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

    21、宗曰:“然。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选编自明史纪事本末)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奥/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C.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D.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B.践阼,走上阼阶

    22、主位。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故践作又指即帝位。C.敕,汉朝时指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南北朝以后则专指皇帝诏令。D.科举,考试选拔制度,明代科举分三级,会试由吏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时,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总是及时遣使赈济。B.朱高煦、朱高燧为了夺取继承权,勾结党羽屡屡污蔑构陷仁宗,仁宗不但不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使其免罪。C.成祖起兵后,仁宗凭借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北平城;仁宗看穿朝廷离间之计,巧妙利用黄俨,积极应对保全自身。D.仁宗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赐给蹇义等人“绳愆纠缪”银章

    23、,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失,直接进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14.杨士奇提出了哪些科举改革的措施?请分条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建康 文天祥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尤盘礴,江流已变更。健儿徙幽土,新鬼哭台城。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注】建康,今南京。本诗为文天祥被元兵押解北上途径南京时所作。会府,都会。盘礴,据持牢固的样子。15.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24、)A.“古会府”“旧陪京”写出建康地位的变化,暗含其与国家兴亡的密切关系,点明诗人感慨系之的原因。B.颔联写山势据持牢固,因国事、人事已变,江流也随之改观,诗人由此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沧桑感。C.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概写了元兵入主中原后,宋朝的子民非迁即死的悲惨境遇,读之催人泪下。D.此诗选取了多个意象,虽不假雕琢,但因浸润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产生了“字字是血、苍凉悲壮”的艺术效果。16.南宋沈义父提出,诗词“结句需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请据此对层联加似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列子汤问中的“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

    25、音乐之美妙。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和苏轼赤壁赋中“_”两句都是化用此句,写音乐感物至深,异曲同工。(2)姜夔扬州慢中“_,_”两句,将扬州城进行今昔对比,表达黍离之悲。(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代诗人常用猿猴哀鸣来表达内心的哀怨愁苦之情,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国的园林,历经两千多年,形成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三足鼎立的格局。现存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_,江南私家园林亦_。来到江南园林,似乎来到一个“曲”的世界。拙政园里,巨大的芭蕉树后面是白色的云墙,墙壁上方形状曲折优柔,宛如

    26、云彩飘动。注视着这样的云墙,慢慢地,感觉它飞舞了起来。“可望”是中国园林的基本思想之一。江南园林多是小园,为了达到_的效果,使游览者可以从小空间望到大空间,望到一个新的境界,获得丰富的美的享受,“望”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园林是叠山理水的艺术,叠山,就是假山的堆积。虽然假山不是真山,却超过了真山的美,因为它将真山的意味凝聚其中。假山本是真山的影子,而潭中假山的倒影则是影子的影子。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这独立于清泉旁边的太湖石,在_的转换中,创造出一个有意味的境界。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举世闻名 别具风味 小中见大 亦真亦幻B.举世瞩目 独其匠心 见微知著 亦

    27、真亦幻C.举世瞩目 别具风味 见微知著 真假难辨D.举世闻名 独具匠心 小中见大 真假难辨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假山不是真山,却将真山的意味凝聚其中,所以超过真山的美。B.虽然假山不是真山,却将真山的意味凝聚其中,甚至超过真山的美。C.假山虽然不是真山,却将真山的意味凝聚其中,甚至超过真山的美。D.假山虽然不是真山,却超过了真山的美,因为它将真山的意味凝聚其中。(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奥运主火炬“飞扬”在“鸟巢”点燃,吸引了无数目光。设计师介绍,( )。它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

    28、而上,从祥云纹逐渐过渡到雪花图案,最后在顶端化身为飞扬的火焰。“飞扬”不仅有漂亮的外观,还蕴含着多项中国科技。“飞扬”外壳材料开创性地选用碳纤维,避免了纯金属材料带来的冰凉感觉。另外,碳纤维的重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强度是钢的7至9倍,既轻便又坚固,易传递,不怕摔。氢燃料具有点燃快、易贮运的特性,奥运火炬借助航天六院的氢能技术,首次实现极寒天气下的“氢”舞飞扬。氢燃烧时温度高于800,一般材料难以承受,而上海研发的第三代聚硅氮烷树脂,既耐温又耐火,用这种树脂制成的燃烧罐,可保证氢的正常燃烧。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呼应成为“双奥之城”的北京,“飞扬

    29、”的外观图案是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纹与寓意冬奥会的雪花图案的融合B.“飞扬”的外观图案是寓意冬奥会的雪花图案与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纹的融合,以呼应北京成为“双奥之城”C.为呼应北京成为“双奥之城”,“飞扬”的外观图案融合了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纹与寓意冬奥公的雪花图案D.“飞扬”的外观图案触合了寓意冬奥会的雪花图案与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纹,以呼应成为“双奥之城”的北京21.火炬“飞扬”有哪些技术上的创新?请加以概括,每条不超过15个字。(6分)四、整本书阅读(5分)22.鲁迅评论红楼梦时说,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而红楼梦却与之大不相同,敢于如实描写,并无

    30、讳饰,所以其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事例进行分析。不超过80个字。(5分)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运动员谷爱凌曾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青岛市202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参考

    31、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A2.(3分)B3.(3分)A4.(4分)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写“境界”内涵的三重含义(2分);主体采用并列式,分别对“三真”进行具体阐释(1分);最后重申境界的“三真”要义(1分)。5.(6分)元好问诗传达了淡远心境融于静穆景物之中的境界,是“无我之境”。(2分)欧阳修词,以“我”之“泪眼问花”,看雨横风狂中乱红飞落,“我”的伤春情感在“乱红”飞舞中得到渲染和增强,是一种“有我之境”。(2分)无论是元好问诗还是欧阳修词,都是“真感情”“真景物”“真表达”的作品。(2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7.(3分)B8.(4分)老乡热情引路,安详夫妇真诚相待,人与人之间感情真挚;安详长期坚守在孤寂的深山,心怀国家,视群山为知己,把树木当亲人,令人感动;安详淡泊名利,用真情创作,达到极高的人生与艺术境界;“我”在这次寻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青岛市高三届一模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