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探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373294       资源大小:411.65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探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图1 工夫茶茶具茶壶是泡茶不可缺少的茶具之一。选择茶壶,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第二:茶杯茶杯是工夫茶四宝之一。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如果选择的茶杯符合这几种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购买到既好看又好用的茶杯了。第三:茶洗所谓茶洗,是用以洗茶叶、浸洗茶壶杯具和倒洗茶渣弃水的陶钵瓷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第四: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不管是什么式

    2、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平: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浅:边要浅。白: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第五:茶垫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选择茶垫时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茶垫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少煎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第六:水瓶与水钵水瓶与水钵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水钵,也是用来贮

    3、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第七:龙缸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第八:红泥小火炉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其式样好看。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第九:砂铫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可以,但是用金属的

    4、钢锅用以煮水冲茶茶喝起来就没那么好喝。第十:羽扇与钢筷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制成的扇,大汪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潮汕工夫茶是一个由诸多方面的因素所组成的多元化的艺术门类,是精神和物质的有机结合,茶叶和烹茶之水的选择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方面。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谈到茶与水的关系时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

    5、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足见古人眼中水对于茶的重要。【2】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乌龙茶是总名,其中铁观音、奇种、单枞(见图2)、名丛大红袍、水仙、一枝春都是名牌。采用不同的茶叶,也会有不同的茶叶量。“茶量”的摆置亦因不同的茶种而异,从茶壶容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均有可能。在用水方面,古人对于烹茶之水的要求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水一定要清洁。陆羽的茶经五之煮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原注舛赋所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要求用山水和江水,就是因为山泉和江水远离生活人群,没有污染,比井水更适合茶饮之用。其二,对水的口感的要求。钱椿年在茶谱中说:“凡水泉不甘

    6、,能损茶味之严。故古人择水,最为切要。”其三,一定要用活水。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讲到山涧中的死水时,就指出这种死水经过长时间的淤丰,是不利于饮用的:“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其间,饮者可决水,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井,取汲多者。”工夫茶用水除了对这三个要求之外,还须特别注意的是水的温度。五之煮中倡导的方法是:“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原注:啜,尝也,市税反,又市悦反。)无乃卤舀卤监而钟其一味乎(原注:上古暂反下,吐滥反无味也)!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2】另外,不同

    7、茶叶的冲泡对“水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大部分的茶种而言,以接近摄氏 100 度冲泡为宜,但绿茶类及轻发酵茶类则不宜过高,通常不要超过90度,泡后约15到30秒钟倒出饮用,但因茶而异,再次冲泡时间则须相对延长。工夫茶如此负有盛名,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冲泡之法上。工夫茶的烹法是一种艺术。有人将工夫茶的烹制方法的具体程序概括为:“盅热缺罐(壶)、高冲低斟,去沫剪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一、冶器所谓冶器,就是把茶具洗干净。一般的工夫茶具,是由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一般配三个茶杯为宜)。冶器就要用开水把茶壶和茶杯洗干净,这是一个预备阶段。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

    8、动作。前面四个动作不用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候水”时,起火后等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飕飕作响之声,当它的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鱼眼水、蟹眼水都是指水沸的程度)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放回炉上。二、纳茶所谓纳茶,就是把茶叶放进茶壶里,也叫乌龙入宫。纳茶时一般不能用手直接去拿茶叶,而要用一个固定用来取茶的小勺来盛茶叶,以免茶叶带上手气、汗味。纳茶时还要注意:其一、精细不同的茶叶要放好。打开茶叶,把它放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分清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将细末放于中层,细末不可以放多,又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细末是最

    9、浓的,多了茶叶容易发苦,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放好粗细,这样可以使茶水浓淡刚好,茶味能逐渐发挥。其二、茶叶放七成满。每一泡茶,大约于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放太多或太少,就易使茶水浓到发苦或者淡得没有味道。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道工夫,正所谓“神明变幻”,由此起矣。三、候汤候汤则是等待水开。苏东坡煎茶诗有云:“蟹眼有过鱼眼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说明这个环节是有讲究的。水开则汤沸,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开始冒水泡时太稚,温度不够,不宜泡茶,称为婴儿沸;当水顶壶

    10、盖时,汤已太开了,太老了,称作百寿汤也不宜泡茶;只有当水泡连串冲上来,水面浮珠的时候才是最适合泡茶的,这样的汤才能泡也茶的最佳颜色和味道。四、冲茶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冲茶也中玉液回壶,以水到壶口为度。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走七步。铫后走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茶壶心(如用盖瓯,就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得以更快地挥发,单宁来不及溶解,所以茶才不会有涩感。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C。另外新茶叶冲好后第一遍茶水不可以喝,应倒掉,作为洗茶叶。五、刮沫汤进茶壶

    11、时必定会冲出一些泡沫,刮沫就是要把这些泡沫刮掉。如果茶壶制作得好,能够做到“三山齐”,那么冲茶的时候冲满水,水就不会流出来,泡沫也刚刚好浮上茶壶口,这样便于刮沫。这时候,提起壶盖,从壶口轻轻刮过,然后盖定就可以刮去茶沫了。六、淋罐盖好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置使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待到罐身水份全干,即标志着茶熟;三是可以冲去壶外茶沫。七、烫茶工夫茶全过程追求一个“热”字。烫杯就是要让茶壶具有一定的高温。潮州方言叫做:“烧盅热缺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要做到四

    12、点“低,快、匀、尽”。“低”则是开水要低地冲入茶杯中;“快”是烫杯时动作要快;“匀”就是整个茶杯都要烫个均匀;“尽”则是烫杯后要把杯子里的水倒干净。杯烫好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有如“金鸡独立”等动作。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酒茶敬客了。八、斟茶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斟茶。茶杯一般是有三个摆成品字形,在斟茶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的动作,开始是沿着三个茶杯一圈圈、循环的斟沏,以三四圈为宜。这个动作叫做“关公巡城”。当茶到最后,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

    13、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动作要连惯,这个动作则叫做“韩信点兵”。 斟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见图3)。斟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这是对客人极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斟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切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是最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可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苛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工夫茶,程序更为复杂

    14、,有的多达30来道,一般来说,也有22道:“备器候用,倾茶入则,鉴赏佳茗,清泉初沸,孟臣淋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推泡抽眉,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汤色,嗅闻幽香,初品佳茗,重赏余韵,再斟流霞,三斟石乳。”【3】二、潮汕工夫茶的品茶乐趣潮汕工夫茶,不仅在沏泡技艺、巡茶艺术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同时,它的品茶也富有乐趣。按工夫茶规矩,应先举杯置于鼻端,闻一下扑鼻的清香,接着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辨其回味,顿觉口鼻生香,润喉生津,周身舒坦。这样,边饮边冲,可以连饮三五杯,最多喝到第五道,便将茶根倒掉,换上新茶叶,如此周而复始。冲罐(茶壶)

    15、的大小和茶杯的数目视茶客多少而定。洒茶毕,各人端起茶杯,先领略茶的汤散发的馨香,然后徐徐啜饮,并留些汤底倒在茶盘中。工夫茶醇厚浓郁,初尝微有苦味,细品始觉甘香。茶不仅能解渴,有益于保健养生。潮汕地区地处亚热带,人们需长年饮茶,工夫茶更是古代中国茶道文化的历史传承,成为潮汕文化特色的标志之一。烹茶、品茶的过程表现了茶艺,表达了礼仪,洋溢着和谐的气氛,体现一种风雅习尚。【4】三、潮汕工夫茶蕴含的茶道精神以及突现潮汕人的心理特征(一)蕴含的茶道精神潮汕工夫茶道不仅有完整的冲泡、品茶的过程,而且融精神、礼仪和评品质量为一体。那么对于工夫茶这种优秀的茶道文化,是否还具有传承下去的必要性?从古至今,大量的

    16、文献记载都显示出潮汕工夫茶是中国茶道的传承者,它蕴含着丰富的茶道精神,其中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见图4):1.融合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精神。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儒家思想是它的主体。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其实不然。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为提携。潮汕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无论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都讲究“精华均分”。好的东西,共同创造,也共同享受。如斟茶方式中,“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茶汤于每一杯中都是均匀分注,精华平分,没有浓淡之差别。泡制工

    17、夫茶的每一道工序,精细讲究,共同创造,促成了工夫茶独特的美。另外,就品工夫茶而言,高冲低酌、炭火闪烁、水气氤氲这样的品茶氛围,体现出雨露均分的大同精神和巡迴圆满的东方哲理,让我们淋漓尽致地营造饮茶艺术的气韵和精神。“先尊后卑,先老后少”“热情待客”这样的敬茶方式,又处处体现出儒家“明伦序、尽礼仪”的深刻精神。2.热情待客、尊崇礼仪的茶道精神。潮汕人常用工夫茶待客,一句“有闲来食茶”便可道出潮汕人的待客之道。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汤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饮茶的时候主客之间的礼让这时候便更是体现在“先尊后卑,先老后少”这句谚语之中了。3.以平和心态处事的

    18、处事精神。在萦绕着清幽茶香的氛围中,悠然自得地烹茶斟茶,再细细地品着口中无尽回味的甘醇。往往能使人们达到一种陶然和静谧的心境。这就是说工夫茶总是能够把平淡庸常的生活点缀得超脱和高贵。人生在世,为名利所囿,总觉疲累不堪,终于顿悟:人生是需要想象、需要虚空的意会的,这是引领我们到达精神彼岸的津渡。工夫茶,恰恰给我们营造一个意念回旋的自由空间。在陶然中,我们会感受到高洁的情韵,会获得精神的飞扬。(二)突显潮汕人的心理特征潮汕工夫茶不仅仅蕴含着茶道精神,而且反映着潮汕人普遍的心理特征,折射出潮汕人这样的心理特征。其折射出潮汕人的心理特征如下:1.擅长交际,广纳良缘。据民国初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

    19、:相传潮州有个嗜工夫茶的富翁。一日,家门外来了一位乞丐,请见了富翁说:“听说贵府茶道甚精,可否见赐一杯?”富翁说:“你乞丐也懂得工夫茶么?”乞丐说:“我原也是富人,正因为嗜工夫茶,因此破家了。现在妻儿还在,只是我独个儿求乞过活罢了。”富人见是同道,就给他一杯茶喝。乞丐品毕说:“茶虽是好茶,可惜未醇厚,乃是新壶之故。我有一个老壶,是往日所用,至今还带在身边,饿死也不出卖。”富人向他要来一观,果然是个好壶,便借下试冲一壶,香气清洌,便想买下。乞丐说:“我不能全卖给你。此壶值三千两银子,卖一半就是只要你五百两去安家,存一半在你这里,这样我就可以常常到你这里来共享此壶好不好呢?”富人是个茶鬼,觉得有此

    20、茶友也好,便答应了他,给了他一千五百两。此后两人便成了挚交茶友。【5】而喝工夫茶作为解渴,作为闲时调剂生活,交友谈心,慢享慢品,应是有益的。潮汕人常常以工夫茶代酒,款待初次相识的朋友。在茶趣茶香中,向客人演示工夫茶的冲泡方法,介绍茶叶产地、风味,以此结交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广纳良缘。即使出门在外的潮汕人,有了工夫茶的陪伴,他们也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环境,以茶会友,很快地结识到一批新的朋友。工夫茶让他们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让他们能够较快地融入外面的新环境,广交朋友,开通门路。潮汕人以做生意出名,有“东方犹太人”之美称,这些都与工夫茶不无有关。2.细腻精细的心理特征。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农业生产精

    21、耕细作。精巧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细腻心灵,而工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冲泡程序的讲究,又与潮汕人细腻的心理相吻合(见图5)。潮汕工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反映出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3.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图5 工夫茶的文化底蕴潮汕地区的人们大都喜爱工夫茶,烹制饮用工夫茶也成为潮汕地区处处可见的场面。一些在外求学的潮汕学子往往会带上一套工夫茶具,方便烹制饮用。一些闯荡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潮汕情结”。远游的海外潮人总会珍藏着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叶,若是家乡来的客人,一定会以茶相待。4.儒雅心理和内向心理特征。工夫

    22、茶适于潮人的儒雅心理。工夫茶的节奏程式化,按部就班不急不慢,让主客双方感受到一种礼制的约束和气氛。而选择工夫茶为交际手段,先流行于商号,1597年以后,原来不摆设茶具的学校、机关也流行起工夫茶来,这与工夫茶对人际关系起缓冲作用,能使不甚相识者保持距离又不失礼仪有关。这也就反映也潮汕人的内向心理特征。四、问卷调查:调查人们对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针对人们是否了解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这个问题,我们小组还在潮汕地区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结果(见表1): 题号 所占比例选项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A项10%25%42%63%3%86%2%72%B项60%12%29%

    23、31%90%4%21%C项23%6%7%88%D项9%表1 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表2 调查问卷中第5题的调查结果表3 查问卷中第7题的调查结果表4 调查问卷中第8的调查结果问卷中第5题:“你认为潮汕工夫茶传承是否具有必要性。A.无所谓 B.有必要 C.没必要。”90%的人都是选择B(见表2)。可见潮汕工夫茶的传承非常具有必要性。问卷中第7题中:“您把品工夫茶看成是:A.无聊时的消遣 B.工作学习之余的休闲C.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88%的人选择了C(见表3)。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不管是潮汕人,还是外地人,都认为潮汕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大多数人认为工夫茶在他们的生活

    24、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面对着潮汕工夫茶,人们似乎对它不甚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汕地区许多人已经渐渐地淡忘工夫茶的文化,一些追风逐流的思想慢慢地在潜移默化我们的潮汕人,以前那种工夫茶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慢慢地被人们冷落了。从问卷中的第8题“您了解潮汕工夫茶的背景文化吗?”A.不了解B.了解一点C.非常了解,可看出,93%选A不了解或B了解一点(见表4)。还有问答题中“您对潮汕工夫茶了解多少?”都可看出大家对潮汕工夫茶的背景文化了解并不深。五、历代体现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的诗词咏潮州茶具的五律:茶灶陈恭尹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就隙邀风势,添泉战水声。寻常饥渴

    25、外,多事养浮生。描写潮汕工夫茶烹茶乐趣的诗:潮州春思之六丘逢甲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嘴,来试湖山处女泉。饮工夫茶之一秋色携手相邀淡月中,三缘阁里半从容。乌龙且灌砂壶紫,榄核为炉炭火红。千里龙泉珠溅溅,数枝茉莉馥浓浓。巡城关羽回旋计,韩信点兵胜在功。描写潮汕工夫茶品茶乐趣的诗:饮工夫茶之二临楼笑对论知己,拍案谈诗却不恭。轻叩尺几三劝醉,更凌余韵百回重。雀舌悠然香细细,清风寥廓意匆匆。还看寻常大世界,人间阅尽亦相同。阐述潮汕工夫茶的渊源、茶叶、茶具、茶道,以及潮汕工夫茶自成一系的茶文化的诗:潮汕工夫茶歌张华云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

    26、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

    27、泽。六、潮汕工夫茶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在潮汕工夫茶文化的传承方面,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潮汕工夫茶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潮汕地区的大众文化,甚至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模仿。但潮汕工夫茶却也面临着精制技术失传、有关文化资料失散,本地制茶产业极大萎缩等诸多问题。(一)精制技术失传木炭烤焙是制作潮汕工夫茶的传统工艺,也称为工夫茶的精制方法。然而现在懂得木炭烤焙的制茶技师已经寥寥无几了,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导致这种技术濒临失传。汕头今年57岁的陈仁人师傅是一位有着40年制茶经验的茶叶加工技师,陈仁人师傅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精通“潮汕工夫茶”的制作工艺,尤其是传统的“炭焙”技艺,是目前汕头仅有的四、五名工夫茶制作技师之一。陈仁人于1966年便入行茶业,在汕头市茶叶进出口公司下属的“茶叶加工场”从事茶叶烘焙、炒茶、绿茶车间及普洱茶发酵工作。1975年到2005年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担任焙茶车间主任24年,指导普洱茶发酵、生产指导工作四年,熟悉和精通茶叶的烘焙技术,以及普洱茶的渥堆发酵技术,1991年被评为“茶叶加工技师”,是汕头市为数不多的技师。陈仁人早年的木炭焙技术来自茶叶界老前辈陈思安、周锡琛所传,后来还得陈汉强老先生的指导。陈师傅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潮汕工夫茶工艺最为繁荣,潮汕工夫茶出口至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新


    注意事项

    本文(潮汕工夫茶文化内涵探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