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docx

    • 资源ID:3720966       资源大小:26.1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docx

    1、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一、家庭的概述(一)家庭的定义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基础和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社会学对家庭的定义考虑的是家庭发挥功能的方式。家庭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始终在不断地演化着、发展着。1(二)家庭的特点在教育社会学中,普遍的观点是将家庭视为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具有初级群体的所有特点。第一,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第二,家庭成员人数较少,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第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第四,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

    2、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第五,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又使得家庭的影响在其效果上显得异常有力。(三)家庭的功能 1.家庭的社会功能包括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2.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着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施与的影响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例如,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在形成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教育影响不仅

    3、带有广泛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家庭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组织、教育机构而言有着它特别优越的有利条件。 第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所谓先主性,指的是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它使得受教育者继后接受其它影响时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即奠定了他接受教育的基础。第二,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一般来说,双亲和子女的关系更具有情感色彩,更富有人情味。在家庭中,家长对子女传输教育要求、教育信息时,多以家庭情感作为其载体,这样有易于控制子女的行为。另外,未成年子女的物质、文化的各种需求,都要通过家庭而获得满足。这种经济纽带关系,也使得家长对子女行为的控制上有较大的优越

    4、性和权威性。第三,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儿童生子家庭,长在家庭,家庭的各个侧面都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也都包含着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正规的、有着严密计划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它与家庭生活各方面交叉渗透,随着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受教育者发展的现状不断地变换着形式和内容。家庭中教育和生活的这种统一性,决定了家庭中教育的因素不仅仅局限于家长的教育能力以及意识到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态度,家庭的其他因素,如家庭自然结构、物质条件、家庭氛围等,也同样有力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作用,最终形成受教育者相应的个性、态度和品行。第四,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5、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由于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观察、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故双亲对子女的情况最为熟悉,最为了解。 (四)家庭与学校的关系首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因为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他们第一任老师,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家庭中,在父母周围活动,父母的思想风貌、理想信念、道德方式、生活方式、语言行为、以及相互之间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态度、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影响作用。从他们能够接受客观影响开始就在接受家庭各种影响和教育。先入为主,家庭在最初几年给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可以说是他们以后发展的基础。其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6、因为孩子上学以后还要在家庭中生活,孩子有一半时间在家庭中学习,家庭仍然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家长的政治态度、思想作用、对问题的看法、甚至爱好与特长,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 二、社区的概述(一)社区的定义及其特征社区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区一词首先用于社会学,从而,变成了社会学的一个专用名词。据有人统计,对社区的各种定义已达到140种以上。比较普遍的是把它作为和一定区域相联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即是说,它是一种区域性或地区性的社会。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通常具有以下的特征(或要素):1.以一定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

    7、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至于人口的多少,并无一定的要求、规定。2.人群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有一定界限的地域。其面积的大小,也没有一定的标准。3.一套相互配合的、适应各社区生活的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如风俗、规章制度、社区教育委员会等。4.一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5基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社区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连的社区成员对所属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二)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的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大战结束之后,但社区教育的实践史却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早期的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的学校为中心,借助学校和社区其他文化

    8、机构的物力、人力,根据社区的实际和群众的需要,为社区全体居民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道德修养的广泛教育活动。同时,强调社区教育为社区的文化、福利建设和社区发展服务。美国现代的社区教育,则由社区中心学校发展为普遍的社区初级学院这种教育机构,并且由大学教授或社区教育专家率领学生,协助居民从事调查、规划及举办社区的发展与教育活动。我国在本世纪20、30年代也曾开展过类似社区教育的乡村教育试验。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几乎没有再涉足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直到8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创造了多种社区教育的新形式,形成了一种教育社区化潮流。当时的 主 要 特 点 是 社 区 教 育 作 为 学

    9、校 教 育 的 补 充 ,辅助社区内 的 青 少 年 学 生 在 德 育 以 及 动 手 能 力 方 面 有 更 大的 发 展 。 后 来 , 社 区 教 育 在 内 容 、观 念 和 对 象 上 有 了新 的 发 展 , 成 为促 进 教 育 社 会 化 的 重 要 因 素 , 同 时 营造 学 习 型 社 区 成 为 社 区 教 育 的 主 要 模 式 。 当 前 ,我国的社区教育蓬勃发展, 年 月教育部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确定了 个社区教育实验区, 自此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深入开展。(三)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1.社 区 以 自 身 的 环 境 和 文 化 氛 围 对 学

    10、 生 的 品格塑造、文化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 好 整 洁 的 社 区 卫 生 环 境 以 及 文 化 氛 围 都 将 对 学生 品 格 的 形 成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 这 是 发 挥 了 作 为 隐 性课 程 的 教 育 环 境 的 暗 示 作 用 和 潜 移 默 化 的 影 响 作 用 。同 时 , 社 区 内 人 群 素 质 的 提 高 又 将 更 进 一 步 优 化 家 庭环 境 和 社 会 环 境 。 这 就 形 成 了 一 个 良 性 循 环 。 这 种 参与 方 式 有 着 自 发 性 和 隐 蔽 性 特 点, 如 果 能 得 到 学 校 的支 持 , 营 造 社

    11、区 并 促 进 其 建 设 将 对 学 校 发 展 起 更 为 显 著的作用。2. 社 区 通 过 整 合 自 身 的 文 化 资 源 和 人 才 资 源为学校提供资源支持资 源 问 题 是 制 约 发 展 的 重 要 问 题 , 学 校 的 发 展 也必 须 争 取 吸 引 周 围 的 资 源 。 社 区 内 的 一 些 公 共 设施可以成 为 学 校 发 展 的 重 要 资 源 。 社 区 中 的 公 共 图 书 馆 、游 乐 设 施 等 都 可 以 作 为 学 校 资 源 的 有 益 补 充 ; 社 区 的一 些 人 文 景 观 或 历 史 遗 迹 也 是 学 校 进 行 素 质 教 育

    12、 的 重要场所。10(四)社区与学校的关系首先,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区而存在,学 校 本 身 就 存 在 于 社 区 之 中 , 社 区 的 文 化 氛 围 和环 境 等 都 将 影 响 到 学 校 教 育 的 成 果 。脱 离 了 社 会 的 教育 是 不 完 整 的 教 育 , 不 利 于 健 全 人 格 的 培 养 。其次,社区的发展要以学校为依托,学 校 通 过 培 养 人 才 对 社 区 发 展 提 供人 才 支 持 , 同 时 学 校 本 身 也 是 传 播 文 化 的 工 具 。学 校作 为 社 区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给 社 区 科 技 、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

    13、要支持。三、重叠影响理论(一)产生背景 自1950年来,社会学对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关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时的研究好像是把家庭、学校和社区看作是分立的背景或相互竞争的对象。六七十年代末,学者们热衷于讨论究竟是学校还是家庭更重要。大家一致认为家庭是重要的,对于学校的教育成效意见却不统一,至于社区供养学生受教育这一点不过是轻描淡写,但很少有人提出这三者是否可以或者如何能够相互协作的问题。 20 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 美国将学校教育质量改革作为国家发展成败的重要标志, 掀起了巨大的学校改革浪潮。学生素质的提升有赖于他们的家庭的努力, 可是, 当时美国很多的家庭都面临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 使

    14、他们不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科尔曼等人指出:“成年人有教养且有能力,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如离婚、与那些同代的其他成年人交往、只关注自我发展等, 使得成年人这个资源不能用来帮助孩子们获得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和教育的发展。”鉴于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人们认识到必须动员社会支持孩子及其家庭。但是, 当与各种政府机构、私人组织以及提供特殊服务的特殊计划组织合作时, 由于缺乏彼此之间的协调或其他原因排斥着服务, 造成一些社会支持机构付出昂贵的重复性代价,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来关心孩子的整体需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家长与社区项目的主持人爱普斯坦在具体深入研究美国中小学校与家庭、社区关系后,

    15、提出必须要在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发展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 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够改善学校的教育实践和学校的气氛, 增强父母的技能和领导能力, 密切父母与学校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关系, 帮助教师更好地工作。爱普斯坦指出, 建立伙伴关系的核心理由在于它能够有助于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和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因此必须研究重新调整学校、家庭与社区关系的理论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新的关系模式。(二)理论基础1.学校与家庭关系的生态理论观点一般地, 人们都能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同时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与社区等的影响, 认为伙伴关系的建立将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在美国长期以来的理论研究、政策与实际操

    16、作过程中, 对于三者的伙伴关系的实质性建立却经常被忽视。早期一些关于学校与家庭关系的理论是基于生态学的解释框架, 该理论模式是基于个体与组织的巢状联系而构建的。家庭、学校、学生个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构成了互相包含的同心圆。在此模式下, 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力是交织在一起且难以区隔的。此模式显然已注意到家庭、学校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 然而却忽略了家庭、学校独特的影响力, 而且没有考虑到各机构影响力的累积与协作。因此, 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难以获得整体力量。2.科尔曼的“社会资本”概念按照社会资本的功能, 科尔曼将之界定为“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 它们全部由社会结构的某个方面组成, 它们促进了处在该

    17、结构内的个体的某些行动”。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同, 社会资本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科尔曼和贺法在对美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效能的比较研究中发现, 天主教学校比公立学校的辍学率低, 学术水平也较高, 他们认为天主教父母并非全部来自中上阶层, 但他们均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这有助于增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而这些父母与其他家长在宗教活动上的联系, 也影响了子女的行为规范。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认为这可以归功于社群归属感, 将其视为存在于宗教学校内的一种社会资本。就科尔曼的理论而言,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由学校和家庭结构形成的社会制度的整合, 可以视为有利孩子成长的社会资本。这些为重叠影响理论的形成奠

    18、定了基础。(三)重叠影响理论的内容基于生态学理论阐释的不足与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的社会组织理论, 爱普斯坦认为必须具体研究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所依赖的理论, 为此, 他们从一个以“关爱”为核心的概念, 开始了以学校与家庭、社区伙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跨学科的研究, 提出了重叠影响理论, 并以此作为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 孩子们成长发展所依托的家庭、学校与社区都抱有相同的目标, 承担着共同的任务, 它们之间经常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和互动。如此, 学生就可以从各种机构中感受到关怀, 从各种人那里接受到相同的有关学校重要、要努力学习等信息概念, 这样学校、家庭和社区这三个背景实际上对孩子以及

    19、三者的状况、关系就发生了重叠的影响。这样教育者将会把学生看作孩子, 把家庭和社区看成是学校的伙伴, 并且后者可以在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样, 家庭父母与社区人员都会认识到他们对孩子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责任, 积极为孩子在学校学习创造更好的机会。重叠的影响包括内部与外部两种认识结构。对于外部结构而言, 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三个主要环境互相因为条件或设计的差异, 可以互相靠拢, 也可能更加分离。即, 有些活动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分开来进行的, 要重视家庭、学校等个别机构对于学生的独特影响力; 而有些则必须是三者共同完成,三者之间发生的重叠的影响将可能造成参与某项活动的条件、场地、机

    20、会或不同的激励效果的形成, 同时也决定了某项活动的数量。3重叠影响理论指出,彼此重叠面积的大小, 取决于时间( 考虑学生的年龄与年级的变化) 与行为( 考虑学生的背景特征环境的影响等个别差异) 等因素。该理论的内部认识结构主要揭示制约学校、家庭和社区内部因素或三者之间跨界线的相互作用的人际关系和影响方式, 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影响方式可以在机构之间( 如学校邀请家庭参与某种活动) 与个人水平( 如一位家长与教师交流时候) 上发生作用。家庭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对于孩子的发展的影响力是重叠且不断累积的, 将持续地影响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成长。在这样的模式下, 家庭、学校、与学生本身( 甚至其他社会机

    21、构) 都应注意其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或影响力, 同时更应关心其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以发挥合成的影响力。(四)重叠影响理论的特点1.强调家庭、学校与社区等机构对学生的独特影响力。重叠影响理论主张家庭学校个体与其他社会组织对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影响力是重叠的。在突出家庭与学校等机构所构成的合力影响外, 此模式还注重各主要机构的历史连结及其累积的影响力, 同时非常重视个别机构对于学生的独特影响力。这些独特影响力的作用范围、大小与效果受到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的背景、习惯性做法、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个性特征, 以及三个机构历史的和政策的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发挥对学生独特的功效,而这些独特的影响对于不

    22、同学生的成长而言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2.改变了人们对于家庭、学校与社区影响孩子发展次序的理解。之前有人主张家庭与学校连续地负责孩子的教育与发展, 因此家庭、学校与个体依序扮演孩子教育发展的主要影响者。其基本假定是早期的生长发展决定了后期的成功。基于这样的假定,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很重要, 尤其是家庭教育, 因为他是后期学校教育成功的根基。然而, 到了学龄阶段, 家庭则必须“淡出”, 因为这时候学校已经接手了。该理论则认为这种影响力的重叠持续人的一生,只是随着个体年龄与行为特征而改变, 在重叠的量与质上有所不同而已, 而且因人而异。重叠影响理论改变了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力是依序的认识取向,因此在任

    23、何一种情形之下, 学校都应主动设法将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力引到学校教育过程之中。3.发展了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的概念。先前科尔曼在教育机会均等报告中指出, 学生的学术成就由家庭形成的力量与学校形成的力量这两股力量造就, 后来在公立和私立学校报告中修正了这样的认识, 新理论认为,由学校和家庭结构形成的社会制度的整合程度决定了综合性的社会制度生产学问的程度。换句话说, 就是丰富的社会资本增加了每个人的学术成就, 因此降低了学生家庭背景的重要性, 这里指出了学校与家庭等机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性。爱普斯坦等人认为, 重叠影响理论将社会资本的概念放到了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之中。他们分析认为

    24、, 家庭学校个体与其他社会组织对于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影响力是重叠且不断累积的, 将成为新的社会资本而储藏在重叠影响理论的内部结构之中, 然后通过社会联络或社会活动等形式去消费、投资、再投资。那么, 经过很好设计的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将使学生学业进步、家庭关系得到加强、学校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社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这样就实现了社会资本的增值。4.将学生置于重叠影响理论的中心。重叠影响理论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即如果学生们感到有人关爱他们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他们就会尽全力去学习阅读、写作和计算, 学习其他的技能和能力, 并坚持在学校里学习而不会辍学。家庭与学校的伙伴关系并不是保证学生一定

    25、会成功, 而是在这样三方伙伴关系的模式下, 可以促进学生在参与中取得自己的成功。总之, 该理论旨在建立一个学习型社区或关怀型的社区, 在这里所有的家庭、学生、老师都相信, 伙伴合作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5(五)重叠影响理论的六种主要参与类型的框架模式重叠影响理论重视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中所处的中心位置, 在该理论指导下, 许多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与家长们不断努力构建良好的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 进行了深入的实践, 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爱普斯坦收集了各种成功的学校关怀合作计划, 在重叠影响理论的指导驱动下, 归纳了6 种学校协助家庭和社区参与关怀学生的途径与框架模式, 发展了以“关怀

    26、”为主题的实践模式。1.加强亲职教育( Parenting) 。支持家庭以家庭教育的方法, 提供家庭支持、帮助家庭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帮助布置家庭环境, 以利于学生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和不同年级的学习。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和对孩子的期望。2.拓展沟通渠道(Communicating)。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 就学校的课程计划及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3.组织家长自愿服务(Volunteering)。改善学校培训与活动计划, 吸收更多家庭作为志愿者或观众参与到学校或其他地方的活动, 还包括为学校教育及其组织活动筹集资金, 提供道义方面的支持。4.协助家庭辅导(Learning

    27、 at home)。学校为家长提供在家里参与孩子学习活动的信息建议, 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或组织其他与学业有关的活动。5.参与学校决策(Decision making)。通过各种学校委员会和家长教师组织等, 使家长作为参与者关心学校的决定、管理和倡导各种活动。6.加强与社区的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community)。协调社区内的各种企业、机构、文化的和民间组织、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社区群体, 为家庭、学生和学校提供各种服务和资源, 让学生、家长与教师能够为他们所生活的社区做出贡献。3四、重叠影响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家长对家庭和学校之间信息传递活动的参与。参与

    28、方式包括: 家访、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通过家庭学校手册、成绩报告卡、学校信息卡、学校家长公约等使家长对学校教育拥有知情权。62.家长可以参与到课堂教学相关活动中。在这类参与活动中, 家长可以以助教的身份为学生做非正式报告、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校外职业实习指导、训练、咨询等。73.家长志愿帮助学校的活动。家长可以帮助管理图书室、到学生食堂做义工、为学校募集资金、充任郊外旅游队和保健所的志愿者、参与学生的表演活动、学校运动会以及其他的学校活动。4.家长通过地方学校理事会或家长教师联合会来参与学校管理。美国地方学校理事会是学区公立教育的决策机构, 其职责是负责制定学区教育目标,

    29、 制定改善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关政策, 在学校教学、人事、财务、后勤以及学生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权力和责任。由于地方学校理事会的运作是公开的, 家长可以出席、旁听各种会议, 并有权就有关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从而影响地方学校理事会的决策。8家长教师联合会(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 来参与学校管理。家长教师联合会以学区或学校为单位, 由教师和家长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其旨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良好合作, 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125.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街道与所在地区的学校、工矿企业、部队联合兴办的教育机构。旨在

    30、实现社区参与教育、教育服务社会。一方面运用强大的社会力量关心、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社区内公民的文化水准和道德水准,以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有效的教育机制。其功能是:(1)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结合的教育协调网络;(2)形成教育过程中的监督机制。6.建 立 社 区 家 庭 教 育 机 构 , 促 进 家 长 和 学 校之间的沟通联系。家 庭 直 接 或 者 间 接 影 响 学 生 的 认 知 、 情 感 和 行 为态 度 等 等 。 同 时 家 长 又 是 学 校 与 社 区 联 系 的 最 重 要 一环, 家 长 与 学 校 关 系 的 改 善 对 于 社 区 参 与 和

    31、 学 校 自 身的 发 展 有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社 区 通 过 社 区 居 委 会 的积极介入,成立家长委员会、在社区中开办家长学校、出 版 社 区 内 部 的 家 长 出 版 物 等 。 这 些 措 施 有 助 于 提 高家 长 的 家 庭 教 育 水 平 , 形 成 社 区 、 家 长 和 学 校 三 者 之间的教育合力, 提高学校教育的成果。11参考文献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美珍妮H巴兰坦 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莫琳T哈里楠. 教育社会学手册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美富勒,奥尔

    32、森编著;谭军华等译.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杨启光. 重叠影响阈: 美国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的一种理论解释框架J.外国教育研究,2006(2)6. 贾莉莉. 美国家长怎样参与学校教育J. 上海教育科研,2007(3)7.刘世稳. 关于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中美两国“家长参与”状况的对比和分析J. 外国教育研究, 1999,( 2)8. 杨天平,孙孝花. 近20 年来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色J.学术研究,2007(2)9. 邱兴.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中外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2) 10. 王晓燕. 论社区参与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4)11. 黄娟娟,马春亚. 家长、社区人员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角色与职能现状研究J.上海教育研究,2006(6)12. 孙孝花. 家长参与决策:美国中小学管理的新态势J.外国教育,2007(4)


    注意事项

    本文(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