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二相互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3703250       资源大小:102.2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二相互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1、B3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角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角的同样大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时,如下图3中正确的是()图3将两个小球看成一个整体,并以此为研究对象由于同时施加在两个小球上的两个恒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对这个整体而言,这两个力互相平衡,其合力应为0.这样该系统只受两个外力,即绳对a的拉力和地球对两球竖直向下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应平衡,并且绳对a的拉力只能竖直向上A图44如图4所示,重20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F8N的力斜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角,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则

    2、()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24N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N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5ND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将F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以求出压力为24N,摩擦力为4N,合力为0.AD图55(2009江苏高考)用一根长1 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 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 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 m/s2)()A. m B. mC. m D. 本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画框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等于画框的重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绳间的夹角为1

    3、20,则两个挂钉间的最大距离为m,A正确图66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的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有()A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B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C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D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图7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是解力学问题的基础,而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分析受力情况的关键许多同学在解答此题时,往往对题中给出的“向上的冲力”和“下滑力”把握不清楚,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总认为,物体能沿斜面向上运动,必受到向上的“冲力”,这显然是对“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没有理解,因为找不到对物体施

    4、加这一“冲力”的另一物体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 是因为惯性“下滑力”是重力的一个分力物体A受到的作用力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物体A压斜面而使斜面发生微小形变,发生了形变的斜面对物体产生支持力F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物体A与斜面接触且相对斜面向上运动 ,故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Ff,如图7所示D图87如图8所示,一辆运送沙子的自卸卡车装满沙子,沙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沙子与车厢底部材料的动摩擦因数为2,车厢的倾角用表示(已知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tan2B要顺利地卸干净全部沙子,应满足sinC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

    5、,应满足2tan1D只卸去部分沙子,车上还留有一部分沙子,应满足21tan要卸掉全部沙子,沙子沿车厢底部方向应有:mgsin2mgcos,即tan2,选项A正确;要留有部分沙子在车厢,则tan1,所以C项正确AC图98如图9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与三根相同的螺旋形轻弹簧相连静止时,弹簧c沿竖直方向,相邻两弹簧间的夹角均为120.已知弹簧a、b对质点的作用力大小均为F,则弹簧c对质点的作用力大小可能为()AF BFmgCFmg DmgF本题容易错误地认为三根弹簧一定都处于拉伸状态而漏选A、B、D.质点受四个力作用:重力mg,a、b、c的弹力Fa、Fb、Fc,四力合力为零,由于弹簧a、b对质点的作

    6、用力方向未知,故本题有多解当弹簧a、b的弹力均斜向上或斜向下时,因为夹角等于120,故a、b的弹力的合力大小为F,且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当a、b弹力的合力竖直向上,c的弹力也向上时,FcmgF,则当mg2F时,FcF,故选项A、D正确当a、b弹力的合力竖直向上,c的弹力向下时,FcFmg,故选项C正确当a、b弹力的合力竖直向下,c的弹力向上时,FcFmg,故选项B正确ABCD图109如图10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B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D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 ,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微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1顺时针

    7、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B、C、D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A向上,向下,向下,向上 B向下,向上,向上,向下C向上,向上,向下,向下 D向下,向下,向上,向上图11 解析:本题考查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弄清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但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主动轮O1与皮带间无摩擦力作用,则当O1顺时针转动时,O1与皮带间将打滑,此时C点将相对于A点向上运动实际上,O1与皮带间没有打滑,可见C点相对于A点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反之,A点相对于C点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可知C、A两点受到的静摩擦力F

    8、C、FA的方向分别是向下、向上同样,我们可以得到B、D两点受到的静摩擦力FB、FD的方向分别是向上、向下从而,A、B、C、D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如图11所示,本题应选C项图1210一个物体位于斜面上,受到平行于斜面的水平力F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2所示如果将外力F撤去,则物体 ()A会沿斜面下滑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会变化C摩擦力的值变大D摩擦力的值变小图13物体静止于斜面上时,在斜面所在的平面上受力分析如图13甲所示,它受三个力作用:水平力F、物体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Gsin和静摩擦力Ff1,三力平衡,合力为零由图甲可知,Ff1Gsin,而最大静摩擦力必大于静摩擦力Ff1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最

    9、大静摩擦力大于Gsin.当将外力F撤去时,在斜面所处的平面内物体的受力将发生突变,变为图乙所示情况,因为斜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Gsin,所以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的静摩擦力Ff2大小等于Gsin,而静摩擦力Ff2的方向在其大小发生突变的同时也发生了突变:由原来沿斜面指向右上方变为沿斜面向上BD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11(2009山东理综)请完成以下两小题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

    10、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图14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由于是三条相同的橡皮筋,劲度系数相同,由胡克定律Fkx可知,橡皮筋的形变量代表了橡皮筋受力的大小,故选项b、c是必需的;A、B两点固定,O点的位置决定了三个力的方向,故选项d是必需的要再次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可通过更换悬挂重物进而改变橡皮筋弹力的方法bcd更换小重物12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

    11、关系”实验,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并且不同弹簧,其劲度系数也不同某中学的探究学习小组从资料中查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和形状有关该学习小组想研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的关系,现有A,B,C,D四根材料和粗细完全相同仅长度不同的弹簧(1)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和理论推导,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甲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长度成正比,乙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原长成反比,甲、乙有一名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你认为正确的是_(填“甲”或“乙”),就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填序号)A分析与论证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C猜想与假设 D制

    12、定计划与设计实验(2)为验证甲、乙谁的看法正确,可通过实验完成,实验器材除上述弹簧和已知质量的几个钩码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3)探究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数据记录(g10 m/s2)原长钩码质量弹簧长度弹簧伸长量x弹簧劲度系数k弹簧A10.00 cm0.3 kg13.00 cm3.00 cm100 N/m弹簧B15.00 cm0.1 kg16.49 cm1.49 cm67.1 N/m弹簧C20.00 cm0.2 kg24.00 cm弹簧D30.00 cm32.99 cm2.99 cm33.4 N/m请完成上表,从中得出的结论为:_.(1)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的本身决定,而

    13、与悬挂的重物无关,所以乙正确由于实验还没有被证实,所以属于猜想与假设环节(2)实验中需要悬挂弹簧测力计,所以需要铁架台,还需要测量弹簧形变量,所以需要刻度尺(3)根据数据计算可知道: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比(1)乙C(2)铁架台、刻度尺(3)4.00 cm50 N/m结论为: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3、14题各10分,15、16题各12分,共44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图1513如图15所示,板A的质量为m,滑块B的质量为2m,板A用绳拴住,绳与斜面平行,滑块B沿倾角为的斜面在A板的中间一段匀速下滑,若A、B之间以及B

    14、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取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6所示由平衡条件得2mgsinFN1FN2图16对于A,由平衡条件得FN2FN2mgcos对于A、B整体,由平衡条件得FN1FN13mgcos由得tan tan图1714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为的力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7所示不计一切摩擦,圆柱体质量为m,求拉力F的大小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FN的大小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将拉力F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沿斜面方向:Fcosmgsin沿垂直于斜面方向:FsinFNmgcos问:你

    15、同意上述分析过程吗?若同意,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F及FN的大小;若不同意,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图18不同意平行于斜面的皮带对圆柱体也有力的作用,其受力如图18所示式应改为:FcosFmgsin由得Fmg将代入,解得FNmgcosFsinmgcosmgsin见解析图1915如图19所示,ABCD为一倾角30的粗糙斜面,其中AD边与BC边平行,斜面上有一重G10 N的物体,当对物体施加一个与AD边平行的拉力F时,物体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运动方向与力F方向间的夹角.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Gcos;在斜面所在平面上,滑块受力为拉力F,摩擦力f和重力的分力Gsin,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有:N解得F5 N,tan1,故45.5 N4516物体的质量为2 kg,两根轻细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角的拉力F,相关几何关系如图20所示,60,若要使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g取10 m/s2) 作出物体A受力如图21所示,由平衡条件FyFsinF1sinmg0FxFcosF2F1cos0由式分别得FF1F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则有F10F20由式得F有最大值FmaxN.由式得F有最小值FminN综合得F的取值范围NF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二相互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