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50篇专辑文档格式.doc

    • 资源ID:3695461       资源大小:318.01KB        全文页数:1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50篇专辑文档格式.doc

    1、高登传0046 南公传0047 订鬼0048 杜环传0049 赵逵传0050 萧规曹随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

    2、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

    3、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相关习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忍见祸逮身逮:及,殃及。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适:通“谪”,贬谪。c绐载行市绐:欺骗。D吾亦恨之恨:痛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上发兵以御之杀之以应陈涉B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其意不在错也齐国其庶几乎D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下列句子分别编

    4、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错为人峭直刻深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A B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D汉景帝听

    5、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参考答案】1D“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2A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A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B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C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3C不是晁错死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是晁错父亲的话。4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

    6、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

    7、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

    8、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

    9、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000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所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测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听,然奇其材,迁为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

    10、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入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不如此,天子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饮药死。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

    11、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如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中,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节)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汉书袁盎晁错传) 注:峭直刻深:严峻,刚直,苛刻。赞:用于纪、传的结尾,略等于一个总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 治:这里是“研究”的意思。B由此与错有卻

    12、卻:通“隙”,嫌隙,隔阂。C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道:从,由。D公言善,吾亦恨之 恨:痛恨,怀恨。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无治尚书者B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不如因善遇以 C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D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王好战,请以战喻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晁错“峭直刻深”的一组是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晁错曰:不如此,天子不

    13、尊,宗庙不安” A B C 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时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担任太常掌故后,又被汉文帝派遣前往“治尚书”的“故秦博士“济南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B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未被汉文帝采用;汉景帝继位后 ,任命晁错为内史,由于“宠幸倾九卿”,晁错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C晁错因要削减诸侯的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连他的父亲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不为所动,结果“衣朝衣:被斩于东市。D晁错死后作者引用仆射邓公的话是为了说明晁错“削地以尊京师”是“万世之利”,而吴王“以诛错为名”,只是谋反的借口。15联系全文看,下

    14、列对文末班固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削藩,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是“为国远虑”,而把个人生死置于度外。B晁错的父亲看出晁错身处险境,虽服毒而死曝于荒野,也无益于挽救败局。而赵母因有言在前,赵氏宗族得以保全。C晁错忠心汉室,却在吴楚叛乱时,被汉景帝下令处死,以致“天下之士噤口”,令世人不禁为晁错这样的愚忠而悲叹。D从这段总评看,班固表达了自己对晁错忠心为国的肯定和对晁错的悲剧结局的同情。第卷(共10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译文:(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

    15、衣斩东市。【参考答案】:11D(恨:遗憾,懊悔。) 12C(连词,表转折/表并列;A代词,的人;B介词,趁着;D介词,拿,用) 13D 14A(应为“太常”派遣) 15C(“世人悲叹”的是晁错忠心汉室却惨遭屠戳,而非叹“天下之士噤口”的后果,更非叹他是“愚忠”。四、(15分) 16(1)晁错多次 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总是采纳,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译对“数”、“辄”各给1分,大意1分,共3分) (2)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译对“及”、“衣”给1分,大意1分,共2分)0003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二 晁错者,颍川人也。孝文帝时,诏

    16、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上初即

    17、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何哉?“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增(mdn):宫庙

    18、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蠕:庙门外的隙地。 此文段未选晁错欲除袁盎,而景帝采纳袁盎诛晁错以谢天下的建议等内容。相关习题及答案:1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善错计策善:使善,改进。 B错乃穿两门南出穿:越过。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难:反对。 D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道:路过。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错所更令三十章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 臣窃为不取也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

    19、项是 A这篇传记的中心线索是晁错削地收郡,这一改革举措震荡朝野,影响深远。丞相悔、公卿畏、窦婴争、诸侯疾、老父死,七国反、自身亡皆因此举措而发。 B晁父为保全家族反对儿子削地收郡,邓公从国家利益出发赞同削地收郡。两人立场截然不同,但他们能认识到晁错之策有利于巩固中央皇权,却是相同的。C晁错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在其他朝臣反对晁错时,景帝总是信任他;但最后终为保全大局而诛杀晁错。D汉景帝在杀了晁错之后,仍对削藩造成七国之乱耿耿于怀;但听了邓公一席话后,明白了诛晁错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为自己一时的错误决定懊悔不已。14下列对这篇传记的写作手法和太史公赞语

    20、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晁父坚决反对儿子削藩,劝说不果而自尽,反衬了晃错政治改革的坚定;邓公为之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B作者围绕晁错“峭直刻深”的性格特点,选择多个材料加以表现。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晁错始终坚持“削地收郡”的改革主张、遭再大的阻力也不退缩的情节。 C作者对晁错其人并不赞赏,但在传文中仍然对晁错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作了如实记述,体现出作者“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的史家风范。 D太史公赞语中对晁错颇有微辞,主要是批评他专权自用、欲报私仇,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而他“反以亡躯”,则是势所必然。15、把文言文阅读

    21、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3分) (2)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2分) (3)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3分) 【参考答案】:11C(A项,认为好,称许;B项,开凿;D项,取道、从) 12C(A项,依据、借乘通过、凭借;B项,助词名词;C项,因;D项,动词,以为,认为介词,替) 13B(A项丞相悔何不先杀晁错为的是“穿门”,是在“削地”之前。B项,错父言“刘氏安矣” 邓公言“削地以安京师”,故认识同。C项,“治国建议多被采纳”错。文中有“孝文不听”。D项,“耿耿于怀”无据) 14D(错在“专权白用”,文中“擅权”只

    22、是“执掌权柄”的意思;“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 酿成七国之乱”,也不符合原意) 15、(1)(晁错)在孝文帝时多次呈上奏章,论述削弱诸候(或削减诸侯封地)的事,以及法令中可以修改、确定的地方。(省略的主语要补上,无则扣1分。“在孝文帝时”译错扣1分。其它译错、漏的扣1分。末句译成定语后置句不扣。“岂”译成“恐怕”、“也许”等皆可) (2)对内杜塞了忠臣(进谏)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内、外”名词作状语未译出扣1分,其他错译扣1分)(3)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或伦常、伦理),即使不死也要垮台(或”不是死就是败逃),是否就是说的晁错这些人呢?(“古”、“常”、“乱”译错一个扣1分,

    23、“不死则亡”可灵活译出,意思对即可。末句译“岂”为“难道”或漏译“等”、“邪”皆应各扣1分。扣完为止) 译文: 晁错,颍川郡人。晁错为人严峻刚直,酷烈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先后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在孝文帝时多次上书,论述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几十次书,孝文帝虽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称赞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许晁错的计策,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位,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个别听取他的进言,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

    24、害。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风声,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详细地说明情况。丞相奏上这事,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垣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皇帝说:“这不是庙垣,而是外墙,不算犯法。”丞相谢罪。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于出卖,实在错误。”丞相很快发病而死。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请求根据诸侯王的罪过,削弱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枝郡。奏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谁也不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

    25、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喧哗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晁错说;“本当这样。不这样,皇帝不被尊贵,国家不得安宁。“这个样子,刘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随即饮药自杀,临死时说:“我不忍看着大祸临头。”死了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反叛,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皇帝就命令将晁错穿着朝服斩于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做了校尉,讨伐吴楚军时任将军。回朝来,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见皇帝。皇帝问:“你从军事前线回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没有?“吴王谋反已几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恼怒,以诛晁错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不敢再进言了。”皇帝问:”邓公答:“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师,这是万世的利益。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景帝默然了好久,说:“你说的对,我也为这事悔恨。”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 太史公说: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50篇专辑文档格式.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