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 资源ID:36891       资源大小:247.5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应学生用书P320基础组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6冀州中学猜题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答案C解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立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此做法从长远看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且1953年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从“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可知限制

    2、了市场的作用,导致农民和市场分离,故C项正确;D项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但不能体现其本质,故D项错误。22016衡水中学模拟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材料描述的是经济增长率,没有涉及增长方式变革,故A项错误;从“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来看,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

    3、故B项错误;从工农业的增长率可以看出国家优先发展工业,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符合我国落后的实际情况,故D项错误。32016冀州中学期中“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失误。题目中的“实用主义情绪”“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等信息揭示了人民对“大跃进”运动不务实际的反思,故本题应选B项。42016衡水中学仿真计量

    4、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表所示的数据变化()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C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D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八字方针”。从图表来看,1957年到1960年间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而1961年到1963年间城镇人口逐年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1959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1960年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八字方针”,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提出后,工农业逐渐恢复增长,“农业生产持续减产”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工业

    5、生产效益的起伏”在图表上的时间范围内与“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起伏刚好相反,故B项错误;1959年到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全国人口应是减少了,故D项错误。52016枣强中学预测下图是新周刊2008年11月期的封面。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化干戈为玉帛中美关系的解冻B峰回路转伟大的历史性转折C弄潮儿向涛头立经济特区的实验D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答案B解析图中时间是1978年12月,1972年签署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

    6、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故B项正确;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62016冀州中学一轮检测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国企改革,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包

    7、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企改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故B项错误,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开始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故D项错误。72016武邑中学一轮检测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题干数据只涉及所有制比重的变化,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多种所有制并存,反映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故B项正确;C项为图中反映的现象,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集体

    8、工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比重仍占较大的比重,故D项错误。82016武邑中学月考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是1979年,均早于“1984年”,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邓小平的这段讲话主要是引进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故C项

    9、正确;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属于引进外资,故D项错误。92016衡水中学热身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大跃进”运动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示意图可以看出增长最快时期为1989年至1997年,期间重大事件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1995年的十五大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故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为1953年至1956年,示意图未出现该年份,故A项错误;“大跃进”

    10、运动是在1958年,题干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主要出现于1956年至1978年,故C项错误。102016衡水二中期中2013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具有国际性及双边性,属于金融改革试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进一步深化了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了上海和全国经济的发展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A BC D答案B解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尝试和创新,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表述正确。浦东开发开放始于1990年,与此没有直接关系,表述不正确

    11、。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第11题20分,第12题12分,共32分)112016枣强中学模拟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

    12、基本特征包括: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材料三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

    1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报告提纲(1)材料一中“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3分,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产权明晰、_、_、_。(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并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14、。(8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工业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5分)答案(1)基本经验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似特点:都从农村开始再转移到城市。(2)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表达正确、字数不超过8个字即可给分)(3)背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意义: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4)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僵化体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说的是“具体”所指,就是要求回答农村实行的经济管理体制;第二小问要明确新

    15、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然后结合材料说到的“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即可总结出答案。第(2)问考查概括能力。材料二中一共四个点,第一点已经总结出,然后每点总结一个特征就可以了。第(3)问要求回答“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即回答市场经济的提出与确立。其影响则是使市场经济具体化。第(4)问回答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即可。122016衡水二中期末当前,中国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世界主要国家劳动力转移情况表19世纪50

    16、年代2.5万名中国劳工生活和工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18531854年奥地利农奴获得解放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运送5万名印度劳工到加勒比海地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9世纪70年代日本颁布法令使工人和农民获得自由19世纪80年代525万移民到美国摘编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的工业化发端于城市工业化的扩散。由于计划经济自始至终都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体制和机制的内在矛盾使得国营工业在市场中只能占据“大城市和交通线”,而留出巨大的市场腹地和空缺,造成了所谓“短缺经济”现象。当农业经济在国家经济资源的倾斜政策中获得罕见的资本积累后,机制灵活和市场嗅觉灵敏的乡镇企业应

    17、运而生了。他们瞄准巨大的消费市场的缺口,靠新产品、新工艺往上冲,或高薪招来老技术工人、“星期天工程师”指导企业,迅速开动生产机器,以低廉的价格,品质欠佳的产品快速占领消费品的部分市场份额。数百万的乡镇企业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建材、冶金、服装、化工等行业全面开花,逐渐形成中国经济板块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力量。材料三21世纪初,我国正在启动农村的第二次工业化。城市现代的工业化,特别是信息化、高科技化以及先进的商业模式,再次向农村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扩散。农村现在最需要什么?就是减少农产品销售流通环节存在的利润损失,增加农民纯收入,释放出相当的消耗能量。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农业将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大幅降低水、化肥、

    18、农药的消耗量;农村服务业的兴起,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农业产业集群、城市打工与农村服务业齐头并进,同时,加快城镇建设,废除户籍制度,允许土地经营权转租和流通,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摘编自货币战争(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中后期劳动力变化的趋势。(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兴起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三,简述我国政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举措。(4分)答案(1)趋势: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打破原有的人身依附关系,为本国工业革命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求,加快世界范围内劳动力的流动;国际分工不平衡和对外

    19、来劳动力的剥削加剧。(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计划经济造成农村市场空白;政府的政策扶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资本积累;城市工业化的扩散。(任答两点即可)(3)举措:科技发展的推动,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高科技,改变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用信息技术引导农产品市场化,提高生产效益;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引导;废除户籍制度,农民身份市民化。(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与人口之间的关系。第(1)问,结合表格中的时间,根据当时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结合20世纪80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史实,从市场、政策、资金以及城市工业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结

    20、合材料二、三的内容,从科技发展、政策导向、户籍制度(劳动力的解放)等方面进行概括。能力组 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32016武邑中学猜题据统计,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历时4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并吸收各省(市)和中央各部的意见和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这主要表明()A新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体制B“一五”计划的弊端在实施中得以纠正C苏联给予新中国技术上的援助D“一五”计划在实践中兼顾了多方建议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新中国“一五”计

    21、划的编制历时长,修改次数多。“一五”计划于1953年开始实施,而最终通过是在1955年,说明“一五”计划边实施边修正,而且吸收各方建议。故D项为正确选项。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B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是对材料的部分理解。142016冀州中学仿真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和党的体制中的“单位”。材料现象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已全部完成B国营经济已成国民经济主导C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D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国家对企业加强了管理,私营企业处于国家行政体制的管理之下,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运行模式的体

    22、现,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完成,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152016武邑中学预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一次全面调整,这次调整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调整相比,其不同之处是()A在改革的推动下主动进行调整B调整前没有发生“左”倾错误C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为重点D结束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我国国民经济经历的这次全面调整是在改革中主动进行的;而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是在经济出现巨大困难,“左”倾错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故A项正确;B项错误,两次调整前都发生了“左”倾错误;C项错

    23、误,此次调整是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不仅是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D项错误,因为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结束。162016衡水二中模拟阅读下面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数据的变化说明()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03%198547%19%34%199030%25%45%20064.63%095.37%A.政府停止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B计划经济手段最终退出历史舞台C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历程D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现代化建设答案C解析表格信息反映了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由以国家定价为主到以市

    24、场调节价为主的变化,这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选C项。A、B两项都不符合现实。材料并没有对外开放的信息,D项可排除。172016枣强中学期末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改革的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再结合第一、五、七章目录,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选D项

    25、,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内容。182016衡水二中仿真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注意“本质”的题干要求,以上措施都是针对国情和具体情况制定的正确政策,都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故选D项。A、B两项都不能反映本质,排除。C项夸大了历史人物在历史进步中的作用。192016枣强中学期中

    26、正在老去的农村一文描述了21世纪初中国农村的情景,其中描写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缺少人耕种的农田”以及“破败的房屋”等内容不禁使人深感农村的变化。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B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整C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D中国农村即将逐步地消失答案C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正在老去的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缺少人耕种的农田”等可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这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答案为C。A、D两项表述本身错误。材料主要表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B项不是农村人口变化的原因,排除。二、非选择题(20分)202016冀州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7、一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法令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用工人。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法案1933年5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案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

    28、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材料二1978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与美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4分)答案(1)相似: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和重视;采用立法和行政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利用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调节;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的稳定。(2)增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农业科技的进步。(3)政府政策法令,科技发展,市场的引导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等。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美苏两国都以政府为主导来应对危机;从手段方式上看,实施过程中都有经济立法,如苏联的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美国的农业调整法等;从效果上看,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科技的进步等来组织答案。第(3)问,综合前两问的答案来归纳概括。


    注意事项

    本文(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