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 资源ID:3687143       资源大小:18.23MB        全文页数:2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1、学生1:教材中所示的精美图片都与化学密切关联, 学生2:以上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非凡材料产生的奇妙景象。学生3我们小组交流之后,发现化学世界的无奇不有,领略化学的魅力。揭示课题 投影展示课题启开化学之门即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巡礼多彩1、 描述用火柴点燃一支蜡烛的过程、现象。2、 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化学?五、板书设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化学发展史: 火的利用 道你顿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侓 元素周期表2、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以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一、2、六、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四、2课时五、教学活动:学习活动1、实验准备2、备课预习教材一、物质的变化变化与

    3、性质的不同:变化是指一个过程,性质是物质固有的能力、特征演示实验1-1水沸腾演示实验2研磨硫酸铜块状固体 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结论:无新物质生成2、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演示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演示实验14 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

    4、没有化学变化发生。联系: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一般在描述时会带使动词)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理解、记忆3、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后立即产生蓝色沉淀。有新物质生成4、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朗读教材P8第二、三段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区别”讨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了解、理解、记忆阅读教材P89物理性质

    5、: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等观察一瓶氧气和一瓶二氧化碳并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小结书后练习时用阅读教材P9,实验1-2仔细观察,正确描述自我小结,查漏补缺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完成课后作业2、你有哪些方法区别O2和CO2?3、如何鉴别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六、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 1概念: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3联系: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七、教学反思: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3)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

    7、有价值的结论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3、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3)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1、二氧化碳的特性 2、氧气的检验 3、蜡烛燃烧的探究、产物的检验 4、蜡烛燃烧熄灭后白烟的成分 5、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比较 6、排水集气法三、学困点及易错点:1、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2、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准备备课1、预习2、学生配合实验预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反应前 关注物质的性质 蜡

    8、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2、反应中 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阅读教材P11-12,了解理论与经验的关系观察并总结点燃前的蜡烛总结:固体、刺激性气味、质软、不溶于水 点燃蜡烛 观察蜡烛燃烧前发生哪些变化,蜡烛燃烧火焰分几层,各层有什么特点,拿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拿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把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3、反应后 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论吹灭蜡烛,观察,试着点燃白烟观察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试着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总结实验探究的的一般

    9、步骤、学习化学的特点实验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探究的步骤:1、猜想与假设: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分进行猜想2、收集证据:查阅书籍、网络资料3、实验探究:收集呼出的气体2瓶,收集空气2瓶 ;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烧的木条,观察;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向两瓶不同气体中 ,观察;向一片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观察先产生白烟,再燃烧,火焰分三层,内层最暗,外层最亮火柴梗由内向外,越来越黑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石蜡蒸汽可以燃烧(反应物写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学习化学的特点:

    10、阅读教材P14,“探究”15段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猜想与假设1、3、.收集证据:1、查资料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越浑浊二氧化碳气体越多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 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液滴.现象:1、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慢慢熄4、得出结论:总结实验结论5、交流评价:探究实验报告书写灭,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迅速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氧气量较多,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较少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大,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量较少,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量3、玻璃片上有水雾呼出气体

    11、中水份较多空气中O2含量呼出气体中含O2含量空气中CO2含量呼出气体中含CO2含量空气中水分含量呼出气体中含水分含量自我总结所学,查漏补缺,提出质疑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 填写实验报告复习完成课后作业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点燃前:白色(或红色)固体,质地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2、 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发光、放热,有少量黑烟,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3、 熄灭后:冒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熔化的石蜡又凝固。反应表达式: 二、 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高。三、实验探究的方法1

    12、、猜想与假设 2、收集证据 3实验探究 4、得出结论 5、交流评价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讨论总结实验基本操作要点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教育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三、教学难点、学困

    13、点及易错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活动: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补充】: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锥形瓶、烧瓶、水槽、燃烧匙、试管架、试管刷、漏斗、长颈漏斗等化学实验仪器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药品取用的原则: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拿药,应用药匙或镊子拿取2、不得品尝任药品的味道阅读P17阅读P151-152,了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阅读P18第二段、“资料卡片”,了解常用危险化学

    14、品标志了解并记忆“药品取用的原则”3、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实验用剩的药品的三不准一要做:1、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2、用剩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3、用剩的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4、用剩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药品取用原则:1、注意节约药品2、在没说明用量时,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其它:1、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直接称量2、实验中要注意保护眼睛三、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实验】1、用药匙、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 2、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2、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2、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3、用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四、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

    15、的使用方法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2、给物质加热【实验】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五、连接仪器装置1、连接仪器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放开手后导管内有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了解并记忆“实验用剩的药品的三不准一要做”了解并记忆“药品取用原则”阅读P18-19“固体药品的取用”记忆“药匙、镊子”练习:块状、粉末状固体的取用阅读P19“液体药品的取用”了解1、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2、“广口瓶、细口瓶”3、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4、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液体的取用,滴管的使用阅读P20,了解“酒精灯的使用”了解、记忆“酒精灯使用的三绝对

    16、”阅读P21,了解“给物质加热”阅读P22连接仪器装置了解,练习操作并记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六、洗涤玻璃仪器自我小结阅读P2223 ,了解“洗涤玻璃仪器”学后自我整理,并完成P24练习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复习、预习、记忆相关化学式、文字符号表达式六、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烧杯、量筒、二.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2、 液体药品的取用 (1) 液体的倾倒 (2) 用量筒取用液体 (3) 滴管的使用(二)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给物质加

    17、热(三)洗涤仪器 (四)连接仪器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五)托盘天平的使用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左物右码)七、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初步对物质进行分类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1)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保持

    18、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为社会进行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物质的分类;空气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的准备2、指导学生长代表完成演示实验预习学生代表完成实验的准备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一、空气的组成汞+氧气氧化汞2Hg +O22HgO氧化汞汞+氧气2HgO 2Hg+O2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的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阅读P

    19、26第一、二自然段,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研究,了解拉瓦锡所做的实验总结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记忆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注意事项:1、红磷一定要过量,便于耗尽瓶内的氧气2、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防止漏气3、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防止热量、瓶内气体逸出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吸进的水约占瓶子体积的1/5水被倒吸的原因:红磷燃烧耗尽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水被压入瓶内瓶内剩余的4/5气体主要为氮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4P+ 5O2 2P2

    20、O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物质保持自己的特性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阅读P27“实验2-1”,仔细观察图2-3了解实验注意事项,思考1、红磷为什么一定要过量 2、装置气密性为什么一定要良好 3、为什么要等到装置冷却后才打开止水夹仔细观察实验,归纳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水会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思考:瓶内剩余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了解并记忆阅读P27倒数三、四

    21、段,了解空气的成分了解并记忆空气的成分阅读P27倒数一、二段,了解纯净物、混合物P32“练习与应用”阅读P28、29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1、氧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2、氮气 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 A、无毒无害 B、价格便宜 C、不与食品发生反应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制霓虹灯四、保护空气1、三大空气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2、空气污染物的分类 有害气体 烟尘3、空气染污 a汽车尾气 b工厂废气 c矿物燃烧产生的气体4、三大污染气体 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NO2) (酸雨) 一氧化碳(CO)(有毒)自我总结完成课后习题空气中各成份的主要用途阅读P30、31了解“

    22、保护空气、空气质量日报”自我总结,查漏补缺1、复习(翻看一遍教科书)2、完成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 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 汞+氧气氧化汞 氧化汞汞+氧气拉瓦锡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占4/5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1)实验的注意事项:红磷一定要过量;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吸入集气瓶,集气瓶水上升约1/5体积。(3)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P+5O22P2O5(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5) 氮气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4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都是纯净物。(2)、混合


    注意事项

    本文(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