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2讲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 资源ID:3676432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2讲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1、有流纹或气孔流纹岩、玄武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3)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岩浆岩经过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石灰岩是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深挖高考命题点1填空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如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2015天津卷改编)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内力作用_、_,外力作用_、_。答案: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解析:从地质作用的规律来看,岩浆喷发之前岩层首先要受到内力作用的冲击而发生断裂,形成火山通道,然后岩浆才会沿火山通道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地貌。出露

    3、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之下首先被风化和侵蚀,然后被外力搬运到低处堆积。2填空读图,回答问题。(2011大纲卷改编)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_。沉积岩解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最后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2017长沙模拟)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A BC D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 BC D1.B2.A解析:第1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可知代表重熔作用,代表岩浆活动,代表地壳运动,代

    4、表变质作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属于岩浆冷凝作用。第2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的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读某区域不同地质时期地质示意图,回答34题。3该区域岩层的形成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BC D4图示岩层的形成过程中()A为强烈褶皱,隆起为山B为接受新的沉积C为遭受侵蚀D为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3.A4.D解析:第3题,为强烈褶皱,隆起为山;为遭受侵蚀;为地形变平坦;为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按此顺序排序。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即可确定本题结论。特别提醒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1)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

    5、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就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1)概念和过程判读基础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6、、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2)判读目的和归宿(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是内力作用。2其他过程示意图过程示意图就是反映地理事物的

    7、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判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地理事象的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典型的地理过程示意图,判读时,一是要把握图中提示性词语、标志性环节等关键信息,区分不同类型的物质循环。二是要把握不同类型物质循环的本质和环节。典例名师指妙招例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所

    8、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A指化学沉积作用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D指火山喷发作用名师指导解题答案AD考点二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表现不同,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垂直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

    9、化和海陆变迁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五大连池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变化汶川地震后形成堰塞湖提示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多地震和火山活动。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问答解释下图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2016北京卷改编)由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

    10、顶被削平。1(2017河北定州中学月考)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吐鲁番盆地 天山山脉雅丹地貌 沙丘地貌(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地貌形成过程。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都是内

    11、力作用的结果。吐鲁番盆地为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天山山脉绵延数千千米,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有一定关系。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甲图,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2)读乙图,判断喜马拉雅山脉a段所属的山地类型。(3)读丙图,指出造成此山峰独特形态的外力作用。(1)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或挤压),隆起。(2)褶皱山。(3)冰川侵蚀。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喜马拉雅山是板块碰撞挤压、隆起而成的。第(2)题,可根据岩层的形状判断山地的类型。第

    12、(3)题,该山海拔较高,山峰独特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受冰川侵蚀的结果。考点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坦。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

    13、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1)主要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在某些地区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流水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分布在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14、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分布在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分布于滨海地带。(2)主要堆积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分布于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和中下游地区(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分布于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分布于滨海地带。提示

    15、颗粒大、密度大的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合理改造能趋利避害,如在梯田上耕作;填海造陆。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如在坡地上耕作。3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1)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16、4)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1填空下图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2014山东卷改编)图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_。、解析:根据沉积岩的一般形成规律“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原则,早于,是在、形成后形成的。2判断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1)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2)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3)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4)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1)(2)(3

    17、)(4)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基岩为花岗岩,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不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多发生在坡度大的山谷地区;由图例可知,丙村位于冲积平原黏土上,丁村位于山麓处,黏土土层厚;根据图中引水渠水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可以推断,丁村比丙村的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3判断、填空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课标乙卷改编)(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18、_。(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位置_,泥沙沉积量_。(2)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3)多次变动大第(1)题,读图可知,距今时间越长的贝壳堤距现今的海岸线越远,距今时间越短的贝壳堤距现今的海岸线越近,说明海岸线是处于变动中的。但由于贝壳堤是由海浪将贝类生物搬运至海岸带堆积而形成的,在任一条贝壳堤形成过程中,要使贝类生物稳定堆积,海岸线的位置就要保持稳定。第(2)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因此泥沙堆积不会形成新的贝壳堤;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将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从而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

    19、,不利于泥沙在河口地区堆积,从而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泥沙在河口地区的堆积作用减弱,有利于河水排泄入海,不会迫使河流改道。第(3)题,贝壳堤是由海水将死亡的贝类生物搬运至海岸带堆积而形成的;随着河流入海口的泥沙被搬运至贝壳堤外堆积,海岸线将向海洋方向推进,从而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旧的贝壳堤失去贝壳源补充而停止生长,新的贝壳堤在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海岸带发育;由此可知,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有关。图示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每两条贝壳堤之间相距较远,说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速度较快,贝壳堤外泥沙堆积的速度较快,堆积量较大;贝壳堤外堆积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入海口地区,因此可推测

    20、河流入海口地区沉积的泥沙较多。下图表示自2005年起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河床距地表高度变化。读图,回答第1题。1引起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化、流水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C搬运、堆积作用 D堆积、固结成岩作用B解析:黄河下游地处东部季风区,受黄河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影响,河床距两侧地表高度不断下降。安庆一中月考)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胀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23题。2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3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2.A3.C解析

    21、:第2题,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应为风化作用。第3题,该现象是由冻融交替出现而形成的,冻融交替现象表现最显著的地区是青藏高原。4在一些地势平坦、海滩宽缓的河口三角洲附近,近岸陆地上常发育一系列与海岸线平行、远高于海平面的沙丘,它们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其形成过程推测不合理的是()A河流搬运堆积作用提供了主要沙源B强大的向岸海风有利于沙丘的生长C大规模洋流是沙丘增高的直接动力D干湿分明的气候有利于沙丘的发育C解析:沙丘的沙来源于河流泥沙;向岸海风吹动泥沙向陆地运动,形成沙丘;干季植被稀疏,

    22、沙源裸露,从而使湿季河流含沙量增大,所以干湿分明的气候利于沙丘的发育。5下图示意白石山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大理岩由沉积岩经高温变质而形成。读图,回答问题。说明白石山峰林地貌景观的主要形成过程。岩浆活动使沉积岩受高温影响变质为大理岩,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隆起,在风化崩塌与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从大理岩形成和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过程和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过程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23、,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2)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高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3)风力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3外力地貌的应用(1)风向的判定 下风向颗粒物小(2)河流流向的判定4外力地貌成因分析与描述(1)侵蚀地貌成因分析流水侵蚀a流动中对河谷、沟谷或峡谷的冲刷;b在二氧化碳作用下溶解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侵蚀通过其所携带的沙石对其周围岩石形成破坏,如戈壁、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2)堆积地貌成因分析流水沉积指出位置(出山口、凸岸、入海口);指出沉积地貌的

    24、物质来源;表明速度减慢的原因(速度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如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形成。风力沉积携带大量沙石;受地形阻挡(风速降低);堆积成沙丘等地貌。冰川堆积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受温度升高影响,冰川融化;原地堆积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例(2013北京卷)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新桂内蒙古ABCD(2)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1名师指点从第(1)题设问中获取,甲处为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地区。2信息提取答案(1)C(2)C考点四板块构造理论世界的陆地与海洋1板块

    25、构造学说基本观点(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提醒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

    26、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板块特点与两种边界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该地区为板块的生长边界。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消亡边界。具体如下图所示:(4)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边界类型示意图明显地形实例生长边界陆地内部张裂:裂谷东非大裂谷海洋内部张裂:海岭大西洋中脊消亡边界碰撞边界大陆板块山脉和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大洋板块洋中岛弧、海沟新西兰南、北二岛俯冲海岸山脉、陆缘岛弧、海沟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5)板块构造学说与火山、地震带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软流层物质的


    注意事项

    本文(课标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12讲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