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刘志杰经方病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3650527       资源大小:72.59K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刘志杰经方病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要是寒饮盛而有少阴虚寒的,就要考虑真武汤。这个病人,去医院检查,说是阵发性心动过速。她一上楼,或者躺着突然起来,或者稍微剧烈活动,就会心悸气短的要命,伴随着头晕。从脉象上看,脉弦,这是寒饮脉,双弦为寒,寒必有饮。舌象上,舌淡胖,苔白腻,也支持水饮。我就问她,浑身肌肉跳动吗,她说是确实比较严重。好了,第一印象,是个真武汤证。继续问她,怕冷吗?脚凉吗?她说,“畏寒脚凉,腰腹凉”。少阴的寒象,也出来了。更加证实,符合真武汤证了。1、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

    2、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病人呃逆,没有其它痞证症状伴随,可以认定为水饮上逆,属于真武汤的“或呕”的病机。那么,眩晕,胸闷,呃逆,这组症状,又很符合苓桂术甘汤证。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晕,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揺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呃逆,是不是又是“气上冲胸”的一种情况呢?大家临床的思路要放开,要辨病机。呃逆,与“呕”、“气上冲胸”,是一类病机。腰腹发凉,脚凉,这又是符合肾着汤的病机。“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

    3、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病人的右脉寸沉弦,关尺浮弦,关尺浮弦,代表中下焦有风湿之邪。实际上,病人也说,右侧腰腿有时冷痛。最后一个症状,“尿黄,便秘”,这是还夹有下焦阳明实热。那么,她有了少阴、太阴、阳明症状,我们可以定性为属厥阴病了。阳明的问题如何解决?攻下吗?不行,人家以虚寒水饮为主,阳明症候也不重,无所苦啊,还是以温化为主,何况,真武汤中的芍药,可以对治这个问题。芍药不但止腹痛,也能去阳明不严重的里实

    4、。既然这样,我们就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二者合方,还内含肾着汤方义。处方如下:茯苓40 白芍30 干姜40 白术20 附子10 桂枝40 炙甘草20 四付水煎服。我们把真武汤的生姜,换成了干姜,重在温里。桂枝也加了量,重在养胃气而降逆。病人二诊的时候,病已经好了70%,效不更方,再服四付而痊愈。八付药解决了。经方,我这些年体验,方证对应的越准确,疗效越高。不要觉得就那么几味药,对证了,疗效不可思议。经方,看着好像量大惊人,实际上,一付药分三服,每服的量,是三分之一,根本就量不大。更何况,我们折合的还是一两=10克,比原方的量少了许多。老师,我实在把握不好真武汤的应用指标,刚才,看到小便黄,不敢

    5、用了。真武汤,问题在于芍药的运用上。要是一派虚寒,无腹痛而便溏,就减去芍药。如果虚寒夹有腹痛,就用原方,芍药可以止腹痛。虚寒问题有姜附对治,彼此还可以寒热反佐。如果一派虚寒,夹有中下焦阳明热,更要用到芍药。有时根据阳明里实的程度,甚至要加大芍药的用量。这回明白了吧?刘志杰经方医案-心悸抑郁案22 车某,女,33岁。2010.4.22.胸闷心悸半年。胸闷心悸,忧郁,失眠,肩背痛,气短,呃逆,腰痛,身麻,手足凉,肌肉瞤动,时汗出,头晕,心烦,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往来寒热,尿频,便干,舌质红苔黄。双手脉沉细数。复杂点吧?实际不复杂,你们分析一下。属厥阴病,小柴胡汤+真武汤。少阳 少阴慈济堂:少阳少阴

    6、太阴,小柴胡汤、白术附子汤、苓桂术甘汤。少阴少阳阳明合病 小柴胡汤+栀子豉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少阳阳明,小柴胡汤+栀子豉汤袁超明:厥阴中风,少阴太阴合病属厥阴,柴胡桂枝干姜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少阳阳明太阴,小柴胡+旋复代赭+苓桂术甘少阴少阳病。小柴胡+真武汤。梁晓光:小柴胡汤、真武汤、当归四逆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真武汤术附汤李卫东:少阳少阴太阴,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饮 少阳太阴 柴胡桂枝干姜汤+苓桂术甘汤+附子汤呵呵,说的都还接近。首先,病人少阳的小柴胡汤证很明显,如:“胸闷、气短、时汗出,头晕,心烦,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往来寒热”。我们再来看看她是否存

    7、在寒饮证。“头晕,胸闷心悸,不欲饮食,肩背痛,腰痛,身麻,手足凉,肌肉瞤动,尿频”。舌象和脉象,看似没有寒饮。但是,从“肩背痛、腰痛身麻,手足凉,尿频”上看,这是属于寒湿证。所谓风湿相博,周身痛。不欲饮食,一个是从少阳主症上论的,还有一个,“中寒者不能食”,这也是太阴症候。从心情上讲,少阳有抑郁表现,太阴和厥阴呢,更是多抑郁。“头晕,胸闷心悸”,少阳可以有,太阴水饮上逆,更是可以有。“肌肉瞤动”,第一印象辨证,就要考虑水饮,就要考虑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那么,病人没有畏寒怕冷,只是手足凉,还伴有热象,真武汤中的附子,就要斟酌了。那么,“胸闷,忧郁,心烦,失眠,呃逆,口苦咽干,便干,舌质红苔黄”,

    8、这个,即是烦证,又有痞证表现。阳明里热表现的明显些。半夏泻心汤,可不可以解烦?也可以的。我们以前讲,栀子豉汤证,重了,水热互结了,就会出现痞证。半夏泻心汤中的黄芩、黄连等,也都能去烦。半夏也能去胸闷烦满的。身麻而肌肉瞤动,要考虑是风湿寒饮,津亏不足造成的。这样一看,病人寒热错杂,肯定是属厥阴病无疑了。那么,我们就选了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半夏泻心汤。这三个汤合起来,又暗含了肾着汤。腰痛尿频,也有对治了。人参30 柴胡80 黄芩30 半夏60 茯苓40 桂枝40 白术40 干姜40 黄连10炙甘草30 生姜3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这个方子里,要注意一味药。“茯苓,甘淡而平。主胸胁逆气,忧恚

    9、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要注意“忧恚惊恐”、“寒热烦满”这八个字。诸多的抑郁症,有水饮参与的,要重用它。水饮盛,津液亏,它最合适。2010.4.27. 复诊诸症显著缓解,自感心胸舒畅。便微溏,纳食不香,腰脊痛,手足凉。适逢月经来潮,平时月经正常,此次月经量多,有黑血块,口唇干红偏紫,舌淡红苔薄白,双手脉寸关缓弱,尺沉细。月经的这个问题,该是气滞造成的,下黑血块,是气机通了的表现。便微溏,纳食不香,腰脊痛,手足凉,舌淡红苔薄白,双手脉寸关缓弱,尺沉细,这是寒饮表现出来了。口唇干红偏紫,这是上焦还有部分郁热。效不更方,原方四付,加细辛30克。对治她

    10、的“腰脊痛,手足凉”。细辛,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其实,这个时候,从脉象和舌象看,已经是将病“衰其大半”了。疾病一旦被去掉一半以上,你就是不治了,好好调养的话,也会自我恢复的。自身的调节能力会开始对付那一小半的。就像出兵帮助别人,剿灭了大部分敌人,小部分敌人,人家自己也有能力清除的。刘志杰经方医案-头痛案21头痛案徐某,男,30岁2010.4.18.头痛,呕吐一周。头痛,头晕,胸胁满闷,呕吐泛酸,唇红,咽干,身冷无汗,二便正常,舌淡胖苔白腻,双手脉寸关沉细弦,尺脉沉偏紧。 分析一下吧?饮 滞 少阳太阴 吴茱萸汤+小柴胡汤。太阴阳明合病

    11、,属厥阴,吴茱萸汤。许家栋:少阴阳明太阴属厥阴,温经汤。代志蓉:少阳太阴合病,吴茱萸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太阴少阴病,吴茱萸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冉鹏飞:太阴饮,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无所执着:我选半夏泻心汤+吴茱萸汤。厥阴病,吴茱萸汤。吴茱萸汤+苓桂术汤。呵呵,终于有个说对的。就是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这个病,可以定为太阴病,也可以定为属太阴病,属厥阴也可以,但是不太严谨。考虑了苓桂术甘汤,但见到呕吐就选择了半夏的方证。是的,是要加半夏的。病人以太阴病为主,一派水饮上逆,因为呕吐,伤了些许津液。唇红,咽干,这是伤津液的表现,有热也不明显。因此,定为太阴病或者属太阴病,比较合适。我们在太阴病提

    12、纲里,讲了吴茱萸汤证,是太阴病上焦水饮的问题。吴茱萸汤的条文我们再看看:1、食谷欲呕,属阳明(注:胃虚寒)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2、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4、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凡是太阴或者厥阴上焦水饮,伤了津液,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口干、耳鸣,胃中反酸的,都是吴茱萸汤所主治的。病人“身冷无汗”,这也是表现出了虚寒津亏的问题。胃中反酸,这个问题要注意,一般都是水热夹杂导致的。栀子豉汤、泻心汤,都可以解决,虚寒偏盛的,吴茱萸汤有特效。要结合整体症状去求对证方剂。“头晕,胸胁满闷,脉沉紧”,这又是个苓桂术甘汤证。“伤

    13、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这个病人,水饮很盛,怕单纯的吴茱萸汤不能胜任,因此,同时考虑对证使用苓桂术甘汤。在此基础上,又考虑病人痛苦的呕吐,难以进食,就根据药症,加了旱半夏。加了半夏后,方子里又暗含了小半夏加茯苓汤方义。“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人参30 吴茱萸40 生姜30 炙甘草20 云苓40 桂枝30 白术20 旱半夏6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吴茱萸汤的药量,做了调整。病

    14、人寒逆不重,况且吴茱萸太苦,因此减量。生姜当时随着吴茱萸也减了量。人参和大枣按原量,为了补充津液,养胃气。病人折腾了一周,很虚弱,因此大苦大辛的药,就轻用了。怕降逆效果不好,就加了半夏。身冷无汗,是不是表证?这个不该是表证。表证是恶寒,而虚寒证,是畏寒,症状不同的。并且表证也要有其它表证症状来支持的,这个病人,没有充足的表证证据来支持。即使它是表证,我们也不怕,因为方子里,吴茱萸、生姜、桂枝,都能解表的。方药十分对证,疗效当然满意,药后告知,彻底痊愈。顺便说一下经方方剂相关的几个概念。一、原方1、定方:原药,原比例,原量。2、变量方:原药,原比例,药量改变。二、变方:原药,某味药药量变化。三、

    15、加减方:对原方进行药症以及药量加减。四、合方。今后对外讲课,要用这些概念去表述,更严谨些。刘志杰经方医案-痞胀便溏案20标签: 健康 生姜泻心汤 肾着汤 便溏 太阴 分类: 医案痞胀便溏案张某,男,46岁2010.4.18腹胀便溏近1年腹中雷鸣胀满而便溏,心下痞闷,气冲胸胁,心悸,口渴多饮,项强微恶风,腰酸凉沉重,尿频,舌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而剥。左脉沉弦,右脉弦大有力。这个病例简单,你们分析一下?厥阴病,生姜泻心汤,肾着汤。厥阴中风+太阴阳明,生姜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太阴阳明为主,兼有表证,属厥阴。生姜泻心汤+甘姜苓术汤。生姜泻心汤+肾着汤+真武汤。呵呵,水平还行,都很接近,疗效肯定也会很

    16、好。太阴阳明合病,半夏泻心汤加真武汤。痞饮 阳明太阴,生姜泻心汤+肾着汤+葛根。你就认定葛根了?你们目前的问题,就是方证还求得不够精确。主症的方子,选对了,疗效就会满意的。这个病,主症,就是痞证,是生姜泻心汤证。“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注意真武汤,里面有芍药,下焦虚寒,还是久利,要慎用芍药。病人没有四逆,要慎用附子。“心下痞闷,气冲胸胁,心悸”,这个,更符合苓桂术甘汤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揺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也可以解决水逆心悸。这个病人,典型的阳明太阴合病,属

    17、厥阴。那个项强恶风的表证,就随属厥阴中风。腰酸凉发沉,尿频,是下焦寒湿,属于肾着汤证。舌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而剥。这都是水饮问题,单弦为饮。右脉弦大有力,是属于革脉,一个是代表水饮上逆的厉害,一个是因为久利而成虚劳的脉。舌苔薄白而剥,是中焦水热不化过久造成的。那么,我们就用生姜泻心汤和苓桂术甘汤合方,里面暗含了肾着汤。生姜40 炙甘草30 人参30 干姜10 黄芩30 半夏60 黄连15 大枣12个 茯苓40 桂枝30 白术40 四付水煎服。苓桂术甘汤,也是对药量做了加大调整。黄连也按比例加了5克。病人口渴多饮,是津亏表现,越喝越加重水饮不化,越下利和尿频,越丢失津液。人参和茯苓,能很好的解决这

    18、个问题。茯苓本身就化水饮为津液,止渴。半夏这个药,要记住,生用,是辛烈,拔痰涎。水煎了之后,就没有了辛性,反而是甘淡了,和茯苓差不多,降逆除水饮。因此,用少了无效。人们都不懂,认为它水煎了也还是有毒,有刺激性。都不敢重用。学生:师父妙解 ,生旱半夏这个药入煎剂降饮除逆宣通之功无药可代,还安全高效。 黄连用15克,是为了加大止协热利的功效。这个病人,我本以为病程接近一年,要复诊几次的,结果一周后告知,基本痊愈。表证,生姜和桂枝,就对治了。干姜偏于温里,附子偏于温表。不要见到有虚寒,就单纯想到附子。都说经方人傲,牛气,原因就在这。很多重病,要是得病就找经方大夫治疗,就都不成问题。可惜,得了重病急病

    19、,都是先去医院,信不着中医。久治不愈了,才没办法的来看中医。这个时候,往往中医也没办法了。19刘志杰经方医案-眩晕失眠案19 健康 苓桂术甘汤 栀子豉汤 真武 吴茱萸汤 分类:眩晕失眠案赵某,女,25岁2010.4.17.眩晕,失眠一个月。头痛,起则头晕目眩,耳鸣,呕恶,心悸气短,心烦不眠,恶风寒,手足逆冷。舌淡胖,尖红赤,苔薄黄而腻。左脉寸微浮而滑,关尺沉弱。右脉寸弦,关浮滑,尺沉弱。你们分析一下吧?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辨证对了,方子呢?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栀子豉汤。烦饮 少阴太阴阳明 吴茱萸汤+栀子豉汤。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滞、饮、烦证,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栀子豉汤。真武汤+栀子豉汤我

    20、同意慈济堂的。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栀子豉汤。真武汤为主,可以合用苓桂术甘汤、干姜附子汤之类。当归四逆+小半夏茯苓+黄连+附子许玉龙:小半夏加茯苓、酸枣仁汤?真武汤、苓甘五味姜辛夏。荣生和慈济堂的比较接近,因此,他们的方疗效也会好些。这个病,大家辨证是对了,就是在方证对应选择上,差别大了一些。对于心烦失眠,呕恶,大家选择栀子汤是对的。病人呢,有个阳明热的问题。“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舌尖红赤,苔薄黄而腻,这是阳明热象。栀子汤证,该是阳明热与水饮夹杂,可以认为是阳明里热,水饮重的,可以定为厥阴病。重的话,水热互结于心下,就成了痞证。看病人的两个关脉,一个沉弱,一个

    21、浮滑。沉弱为水饮,浮滑为有热。水饮与里热夹杂了。那么,太阴的这个水饮证,也有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如:“起则头晕目眩,耳鸣,呕恶,心悸气短,舌淡胖,苔腻,脉沉弱”等。这是明显的苓桂术甘汤证。你们把四逆加到了这个症候群里面,就必然会想到真武汤的。“恶风寒,手足逆冷”,这该是认为表虚寒,是有表证存在的。寸脉也是浮,也证明有表证存在。可以认为是少阴中风,因为病人汗出正常。那么,大家一致认为,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了,我们考虑方证的时候,就该向厥阴方面考虑。“头痛,耳鸣,呕恶,手足逆冷”,这一组症状,符合吴茱萸汤证。1、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2、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22、吴茱萸汤,对于头痛头晕,耳鸣呕吐,四肢逆冷,烦躁不安者,有特效。西医叫美尼尔综合症。吴茱萸汤,严格讲,是对治厥阴病的,对于太阴的上焦虚寒,也是对证方。它的六纲界定方面,不要过于死板。一味吴萸,功同四逆。吴茱萸还能解表。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更可以解表。因此啊,我们用了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栀子豉汤合方。人参30 吴茱萸60 炙甘草20 生姜60云苓40 桂枝40 白术40 栀子20 豆豉5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苓桂术甘汤的药量,也是做了调整,加大降逆除水饮的力度。也是一付药煎三碗,一日两次,可以吃一天半,四付药,吃六天。二诊诸症基本痊愈,停药。要是按照时方派的用量,不知道要吃多少付药。病人

    23、的症状,就像是零件,你要反复分辨组合,求得最佳方证。你们求得了真武汤证,但是,忘记了人家的那个“头痛”了。18刘志杰经方医案-闭经案18 健康 瘀血 柴胡 枳实 桃仁 分类:闭经案杨某,女,41岁2010.4.14.闭经两月余。闭经两月余,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腰痛,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边尖有瘀点,脉沉缓。病人两个多月没来月经,感到很害怕,听朋友介绍,来诊所求诊。之前去过医院检查,没有实质性病变,说是功能性闭经,患者拒绝服用西药,要求中药治疗。从病人的整体症状上看,是以瘀血为主,有典型的少阳和阳明症状。少阳的症状,有“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

    24、,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这是小柴胡汤证。阳明的症状,有“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瘀血呢,症状就是“闭经,腰痛,边尖有瘀点”。闭经问题,多从瘀血考虑,一般都伴有腰骶部酸痛,这是下焦瘀血造成的。脉沉缓,是主病在里,缓脉,有涣散的表象,说明病邪尚未严重结实。这个病,我们就断定,是瘀热互结了。辨证上,是少阳阳明并病。治疗上,初步考虑用大柴胡汤为主,因为大柴胡汤没有人参,也没有炙甘草,病人有明显口渴,因此,我们选了小柴胡汤。考虑到胸闷气短,胃中痞满气滞上逆,因此,又选用了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241、三阳合病,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柴胡芍药枳

    25、实甘草汤主之)。(宋189)这个方证,我们在伤寒类编里面详细讲过,是对治少阳阳明病里实不重而气滞上冲的。在瘀血方面,我们选用了下瘀血汤。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 下瘀血汤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这样的话,合出来的方子,就自然包含了大柴胡汤的方义了。人参30 柴胡80 黄芩30 半夏60 炙甘草30 白芍30 枳壳80 川军40 土虫40桃仁40 生姜3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下瘀血汤,药量做了调整。加大药量的目的,就是增强通下瘀血的力度。桃仁这味药,经验上看,用到40克,破瘀的力

    26、量显著。下瘀血汤,三味药都用40克,这是我的常用量。2010.4.20.二诊月经来潮,下黑血块若干,大便通畅,余证均缓解,少腹微感发凉,予温经汤四付善后调理。温经汤,对于月经紊乱,是一个很好的通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女性平时,稍感妇科方面不适的话,都应该吃两付进行调整。17刘志杰经方医案-颈项强痛案17 医案 根本 刘志 第一印象 症候 健康 分类:颈项强痛案郝某,女,53岁2010.4.13颈痛10余天。颈项僵痛,难以回顾,恶寒无汗,腰痛乏力,四肢逆冷。伴口苦,胸闷,气短,胃痛泛酸,便溏,尿黄。舌质红,边缘齿痕,苔薄腻微黄。左脉寸尺沉弱,关弦紧。右脉细弱。这个病人来诊时,脖子疼的很厉害,

    27、左右不敢回头,表情十分痛苦。问了一下,说是近来记忆力急剧减退,没有出现明显头晕,手臂也不麻不疼。从症状上看,两手的脉象强弱不等,该是属于西医的颈椎病,在我们中医讲,是属于虚寒水饮问题。再看她的症候归纳,“颈项僵痛,难以回顾,恶寒无汗,腰痛乏力,四肢逆冷”,这是一些列的表证,考虑是少阴伤寒。两手脉沉弱,符合少阴太阴虚寒水饮,舌边有齿痕,也是水饮不化的表现。我们再看看是否有太阴水饮症状。胸闷气短,便溏,从这两个症状,可以证明,存在太阴的问题。便溏,首先考虑是太阴问题,便秘,则要考虑是阳明里实问题。这是一般的初步辨证。然后,还要继续深入辨证,证实其是否辨证准确。比如便溏,第一印象是太阴病,然后要细看

    28、其它伴随症状,如果是一派热像,没有寒象,就要定性为阳明里热的湿热下利。便秘也是,伴随的症状都是一派虚寒逆冷,就是太阴虚寒过盛而寒积下焦,该是太阴病,“系在阳明”。 这是在大便性质上的辨证方法。今天,借这个病例,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讲清,不然,还会有不少人对这个迷惑不解。它阳明病,允许有湿热下利,就不许太阴病有寒积便秘?无有是处。严格讲,虚寒便秘,如果无所苦,就不用攻下,干姜、附子等,都可以把它温化开。如果便秘的很严重,造成了痛苦,就要按照“系阳明”的办法,用温脾汤类温下。治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温脾汤方。(千金)甘草 附子 人参 芒硝(各一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大黄(五两)上七味 咀,以

    29、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这是寒温并用法。大便通下之后,就会出现典型的虚寒症状,就要去掉寒凉攻下药,用温药去解决根本的虚寒问题。我们回头再看看这个病人,除了少阴和太阴证候外,她还有个阳明的问题。“口苦,泛酸,尿黄,舌质红,苔薄腻微黄”。这是有阳明里热的表现。那么,太阴水饮,阳明里热,两者夹杂,就会水热互结,出现痞证的“胃痛”。她的便溏,也就好理解了,痞证里,多协热利。我们确定了,她首先有个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伤寒条文讲的很简单,说是“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其实,半夏泻心汤,是泻心汤类方的祖方。一切泻心类方,基本都是围绕着它的方义在变化。它可以治痞,可以止呕,可以止协热利。师父半夏泻心汤证必须有下利吗?不一定。呕哕的厉害,加大生姜的药量,如生姜泻心汤。下利的厉害,加大炙甘草的力量。这是三个泻心汤的不同之处。甘草泻心汤,林亿说的也有道理,要有人参才合理。她这个病人,就是普通痞证而已,因此我们选用了半夏泻心汤。除了这个方证外,还有什么方证呢?我们分析一下。


    注意事项

    本文(刘志杰经方病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